現在一個普通家庭,月收入多少才算是合適?

古今譚


普通家庭的月收入多少合適取決的因素有很多。

1.地域因素。中國地域廣博,不同的地域經濟發展狀況不一樣,居民收入水平也不近相同,月支出與月收入也不能一概而論。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經濟發展快平均收入高這是其他二線或是三線以及其他中小城市不能企及的。各地經濟基礎發展狀況不一,按照統計部門針對個區域人均收入的調查只要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線以上都列入合適範圍。可是中國地域經濟差距明顯東西南北的可支配經濟收入相差可能達到幾倍甚至更多。如果二三線城市月收入三千至四千能夠達到合適那麼這個標準在一二線就可能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經濟發展的不均衡造就如今收入不均衡的局面這是歷史原因,我們只能通過自身努力去保證自己在所在的區域維持基本生活而不是生存。

2.消費負擔。這個屬於硬性指標,現在生活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高的已經與正常收入不成比例的狀況。最基本的支出,各種貸款;剛性需求的房貸,購買代步交通工具的貸款,用於經營範圍的貸款,用於自身提升的助學貸款。總之可以想象到的各種名義的貸款佔據著經濟支出的很大比例。以瀋陽為例,在渾南購買一套一百二十平的房子首付需要三十萬,每月償還貸款兩千六七百。這還是在房價不是很高的時期購買的貸款,那麼每月收入必需要超過三千才能保證償還,這還不包括其他的支出。那麼試想在瀋陽每月究竟收入多少才能維持一個家庭正常生活的剛性需求呢?中國曆來重視教育對於下一代的培養幾乎是每個中國家庭的重中之重,傾注於孩子的心血也將佔據經濟支持的很大比例,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都是落後帶來的血的教訓,所以國人哪怕緊衣縮食勒緊褲腰帶也會為孩子營造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而這一切都必不可少需要經濟的支持。

3.人情負擔。中國是個人情大國,凡事都要講個禮尚往來人情世故。這個是整個民族的傳統不分南北東西,從出生要隨禮、滿月要隨禮、上學要隨禮、升學要隨禮、成人要隨禮、考個好大學要隨禮、當兵要隨禮、結婚要隨禮、買房要隨禮,總之可以講究人情的地方就要世故就要隨禮,一個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每月你能有多少收入,出去自己吃喝購物維持基本的社交活動那麼還有多少可供支配資金。一個家庭穩定社交穩定工作穩定的成年人如果不在人情上面支出那麼社會活動的範圍是不是也就僅僅侷限於自家廳堂了。朋友間要維繫感情需要經濟支出,事業上升擴大發展需要經濟支出,親戚往來活絡需要經濟支出,只要有人情在的地方就會有經濟支出,現在隨禮基本起步起碼五百,好友親戚就得上千,感情過硬就得以萬為單位。不講人情在社會那就是舉步維艱,講人情那麼就得囊中羞澀。

綜上所述,每個家庭每個個體的生活需求社會需求不一樣,對於收入的合適標準也會不盡相同,只要能夠合理合法的取得收益獲得報酬合適的標準就在於自己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