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北農村的,有誰知道“借比”是啥意思嗎?你們那有哪些有趣的方言?

我願做一束光


借比,這兩個字應該不是正確寫法,但因為是東北方言,所以很難還原正確的書面語用字。

東北話屬於典型的北方方言,比較愛用兒化音,所以正確的讀法是“jiè bǐ er”。

如果是這個讀音的話,那題主問的問題就有答案了,意思是“隔壁”“鄰居”。

隔壁與“借比”有發音相似處,或許來源就是方言音轉造成。但是我覺得,更有可能的是“界比”二字,兒化後讀成“界比兒”。

界:有毗鄰、接界的義項,如“三國之與秦壤界而患急。——《戰國策·秦策》”;比:有緊靠、接近的義項,如“鱗次櫛比”“天涯若比鄰”。

考慮到界、比二者都有鄰接的含義,界也可以理解為另一義項——界限或範圍。界比就是緊鄰(自家)牆壁的鄰居。

需要注意的是,界比兒或隔壁,專指左鄰右舍,大多應用於一排排的房舍,每家跟鄰居都共用一堵牆,跟北京人常說的“街坊”,外延不同。所謂街坊,一般指同街巷的鄰居,也可以推廣到同一小區的鄰居。而界比兒、隔壁,定義很窄,甚至中間隔開一家都不能如此稱呼,只要兩家沒有共用牆體,就算對門都只能叫鄰居,而不能稱作界比兒。

那些說從沒聽過“界比兒”一詞,卻又堅稱自己是正宗東北人的,最好先別發表評論,偷偷回家問問家大人,有沒有這種說法。

界比兒雖然是方言,卻不容易受網絡語言汙染。當“麻辣隔壁”已經成為網絡成語時,界比兒仍然在堅守自己純潔的底線,為中國好鄰居擔當形象代言人。




網友胡


界比鄰居,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東北的方言了去了,什麼(嗯那,耶隔,不遠遐)我要說的這個更有意思,大家都知道火柴吧,但我親老姨確把火柴叫自摟火,記得有一次我老姨去我大姨家,我大姨在哈爾濱宣化街住,我老姨去電池廠商點買火柴,告訴服務員給我來包自摟火,當時就把服務員整懵逼了,哈哈哈😄、


仇本學


“借比”或“借比子”是東北土話,意思是指鄰居、隔壁。例如:我家東借比子是老孫家,西借比子是老劉家,等等。再如有人來租房住,也可以說我的借比子是新租房住的老張,老李,老王等等。如果在外地居住也可以說我的借比子是老鄉或不是老鄉,等等。


布衣閒人10


界比就是鄰居的意思,咱們東北賊嘎達方言城市多了,管掃帚叫條掃嘎達,管一瓶酒叫(服務員給我來一棒子啤酒)管幹啥去叫嘎哈去,管青蛙叫蛤蟆,管蜻蜓叫嗎列,管別鬧了就別扯犢子啦…就說這些吧![大笑][大笑][捂臉]



zhenneng嘚瑟


東北土話“借比”,指的是鄰居 隔壁的意思,也有比喻老鄉的,如:他是我的借比,就是他是我的老鄉。

我的家鄉河南焦作,這裡的語言很有特色,土話很多。

市區裡的話,基本上屬於中原官話。有人說焦作話難懂,其實焦作話指的不是市區裡的話。而是焦作本地及縣區的話,焦作土話不是河南中原的官話,而是屬於山西晉語。

焦作話發音中保留了不少入聲,此外,焦作話裡有不少古語用詞,如觳觫(husu)這個詞。觳觫出現在《孟子·梁惠王上》中:“王曰:‘舍之。吾不忍其(指牛)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觳觫,是表示恐懼而發抖的意思。

當然,還有大量的古詞彙還在使用。

如:佯打耳睜、齊楚、打饑荒、外道、拐孤、涅、作反、不好、背晦、待見、填還、閣氣、扎煞、撞喪、惡水、廝跟、作鬧、飢癆、涎纏、即溜等等。這些古詞和古說法在明清小說和文學作品中常見。焦作人還喜歡說“老”字,什麼都帶上老字。如:老大大、老小小、老高高、老好好、老乖乖、老香香、老臭臭等。

所以,外地區的人聽到焦作話後,感到確實難以理解,所以說焦作話也是中國古代用語的一種延續。


D東哥


柵比的!lai(三聲)玄!

lai大彪(耍流氓)!

擁哄,(因為)。

雀青雀青!

揩屁呼

出外頭(上廁所)

緊頭前兒,下晚兒!一小前兒!過來撈我!搖人兒!熊嗮!窮嘚瑟…



清風豔雪


“界邊兒”,三聲,建築物旁邊的意思。東北、京津、山東一帶方言。東北話和京津、山東省有很多方言差不多,可能與當年人們闖關東有關。


左99233


作為一個老東北,當然知道問答說的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那就是鄰居的意思。就是不知道問答所說的“借比”兩個字是不是有據可查的官方書面文字,還是口語。說實話,本人也沒有深入探討研究過東北話“jiebi”是哪兩個字。因為東北有太多這樣的方言口語,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玻稜蓋子”是膝蓋的意思,“恁枯搋的”“稀恁”就是表示道路泥濘,當然也引申為某件事情辦砸了很糟糕的意思,等等這樣的方言口語很多很多,那麼又有誰知道這些口語的書面寫法呢,具體是哪些字呢!不要說寫出來,隨著普通話的普及現在可能很多土生土長的年輕人就是說,都說不上來了。所以,才有了問答提出的這個問題來考大家了。那麼再回來說說“借比兒”,我的老一輩人口口相傳都是這樣稱呼鄰居的,那也就一樣跟著這樣叫了,當然也更知道是鄰居的意思。那麼要說書面文字,按我的理解應該是“借壁兒”可能比“借比兒”更貼切和準確,因為我知道好久以前的民房很多都是連脊的,就像現在的單元樓房,共用一堵間壁牆。那麼“借”就是委婉的表示“共用”、“依附”和相互“依靠”之意,“壁”當然就是牆壁,長此以往就稱鄰居為“借壁兒”或者“借壁子”了,也就是這個稱謂的由來。大家認為是不是這樣啊!


就是說說而已


借比,應為“界壁”,帶兒化音。鄰居的一種,特指一牆之隔的鄰居。門對門的鄰居在東北口語中叫“對門兒”。

其實“界壁兒”從字面上很好理解,兩家由同一道牆分隔,共同使用一道牆,這面牆壁就是兩家的界線。但是農村的房子多為獨門獨戶,兩家的房子未必有界牆,而是院子的界牆,這也是“界壁”。有些院子和院子之間有很窄的小通道,沒有界壁,不過隨著語言的意思逐漸拓展,只要是左右兩側的鄰居都可以叫“界壁兒”。

也有一種解釋叫“借壁”,字面解釋就是兩家共同借用一面牆壁建造自家的房屋。這種解釋略顯牽強,還是上一個解釋更合理。


五月的風37758513


界壁兒。

我是遼寧人,這個詞特熟悉。壁,兒化音。是指一牆之隔的鄰居,也泛指近鄰。

“傻子過年,看界壁。”這句話比較多用,說的是你不懂的事可以就近借鑑鄰居的做法,過年是有根多習俗的,比如貼對聯,什麼日子包(吃)餃子等。也泛指不懂的可以依懂的人的方法來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