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注意:文中部分圖片打碼,是遵從平臺規則之舉,否則本文無法發出。是藝術不能打碼我懂,但請大家理解規則,勿噴。」

如果說哪裡的美女最多,答案不是飛機,是廣告!

算上老乾媽,包裝上的美女無處不在。每天,我們被無數廣告轟炸,許多廣告裡的產品,都伴有美女形象。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廣告裡的身影都是相似的。中國的廣告什麼時候出現了女性形象?這還要從上海的開阜和近代的婦女解放運動說起。

放足、天乳和裸體遊行

其實在民國以前的清朝,社會對女性的審美,極其苛刻,常常以陰柔、內斂和剋制為美。我們看清末畫家改綺為《紅樓夢》畫的插畫。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削肩,細腰,平胸,小腳,單薄而看似弱不禁風。有點中國雕塑的那種寬衣博帶,秀骨清像的感覺,這是古典中國最正統的審美。《紅樓夢》是本通俗小說,它的插畫,也代表了當時大眾的審美。女性是柔弱的,甚至是帶有一點病態的弱不禁風,才符合清代時人的口味。

清代宮廷畫裡的女子,也大抵是這個樣子。

我們看《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焦秉貞的《賞花仕女圖》。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對於古典女性的這種病態審美,尤興於兩宋。兩宋時期,纏足成為了普遍的風氣。清朝延續了漢族的風氣,保留了婦女纏足的習慣。

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傳教士來華,看到中國婦女的纏足,造成了嚴重的生理危害。這些傳教士,通過拍攝X光片等科學手段,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識到,婦女纏足,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指出纏足致使婦女“氣血不舒,身體多弱,易生疾病,生子亦病”。

這種科學的論述,引起了國內一批開明知識分子的接受。

20世紀初,教會女子大學出現,如金陵女子大學、華南女子大學、華北協和女子大學等,這些教會學校要求入學者,不得纏足。

1902年,慈禧太后在逃義和團之難返京途中,頒佈了批准滿漢通婚的上諭,也提及瞭解放婦女纏足:

“漢人婦女,纏足行之已久,有違造物之和。務當婉切勸諭……以期漸除積習”。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頒佈政令,通令婦女放足。

1927年,主政河南的馮玉祥,推行放足最用心。馮於當年9月,頒佈《取締婦女纏足法》。一位經歷過放足運動的婦女回憶,女警察來查,即使裹腳的女人藏在廁所裡,也要查。一天幾遍查,幾遍搜,最後許多婦女裹腳裹不成,只能放棄裹腳。這種強制的做法,雖然也受到批評,但是確實開了風氣。

解放了婦女的纏足之後,便是天乳運動。

清以前,中國人長期以平胸為美,豐乳肥臀,被認為是鄉野粗俗的表現,不登大雅之堂。即使到了20世紀之初,很多接受放足的女子,依然無法接受放乳。女子將胸部挺出看作禁忌,將胸部裹住,使男人看不出來女性性徵。靠消除肉體誘惑,來表現其貞潔、淑女。

這種觀念,一直到了1920年代,才被逐漸打破。1926年12月,有著“性學博士”之稱的張競生,在上海成立《新文化》雜誌,鼓勵女性性解放,其中便提到了婦女裹胸的危害。

“(裹胸造成)女人因此不能肺腹呼吸,而因此多罹肺癆而死。又壓奶者常缺少奶汁餵養所生的子女,其影響與種族甚大。”

婦女裹胸,在當時的輿論,一度上升到“亡國滅種”的地步。

1927年3月8日,武漢國民政府在漢口舉行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大會。會後,軍民進行了遊行,誰知名妓金雅玉帶領一眾姐妹,赤身裸體,揮舞著彩旗,高呼著:“打倒列強”、“打倒軍閥”、“中國婦女解放萬歲!”以這種“最革命”的方式,讓這一年的三八節,成了全國的爆炸新聞。

在種種社會輿論的鼓勵下,1927年,廣東省官方在省政府常務委員代主席朱家驊的倡議下,率先施行放乳,宣傳裹胸對婦女身體的傷害。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

與女性解放相伴的,是女子在體育運動中的嶄露頭角。20世紀30年代,享有“美人魚”之稱的楊秀瓊風靡全國。1933年10月,第五屆全運會在南京召開,女子五項游泳首次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楊秀瓊在五項比賽中表現出色,一鳴驚人,還被宋美齡認作乾女兒。她身著泳衣的健美身材,被各大媒體刊登,引起了巨大轟動,也成了後來月份牌常畫的題材之一。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楊秀瓊泳裝照登上《良友》雜誌封面)


隨著風氣漸開,普通女性也不再羞於穿著短褲泳裝,在公眾場合露面。

上世紀20年代,還有一件事也和婦女解放,風氣漸開有關。便是1920年7月,劉海粟在上海美專開始僱傭女子模特。其他美院受其影響,也相繼使用人體模特。該行為雖然遭到很多教育界知識分子的強烈不滿,劉海粟也一度被罵為有傷風化,是教育界的“蟊賊”。但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風雲際會大上海,婦女解放運動轟轟烈烈。也就為後來月份牌和各式廣告上女子形象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從古典的壓抑到現代的奔放

從清末到民國,中西方交流日漸增多,中國市場成了西方列強瞄準的大肥肉,紛紛來中國傾銷商品,中國一度還成為了西方人的夢想天堂,掘金之地。

隨之而來的,是西方的廣告觀念,漸漸在中國生根發芽,蔚然成風。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上世界20年代,十里洋場的大上海,是外商進入中國的一個重要通道。各種商品彙聚,廣告也就成了各種商家必須依賴的手段。

中國人以前不會做西方式的商業廣告,長久以來“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是一句諷刺,中國人崇尚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矛與盾”式的自誇,在中國人看來是個笑話。

清末民初,那時候還沒有電視,廣播在1926年才在中國出現,紙媒是重要的廣告陣地。紙媒中,精明的各路商家,發現了月份牌(日曆、掛曆)的價值。

日曆家家有,人人看,天天看,於是月份牌,成了所有商家投入廣告的理想之地。

民國時期,先後出了一大批有名的月份牌畫家,周慕橋、鄭曼陀和杭穉英就是其中的三位代表。

20年代初期的月份牌廣告,代表人物是周慕橋,他的廣告畫還多取材於傳統故事,二十四孝圖、三國故事人物、戲曲場景等等,新瓶裝舊酒。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周慕橋作品為香菸公司畫的廣告,內容已經很新穎)


隨著上海各行各業進一步的商業化,廣告需求的增多。他漸漸發現,廣告上畫美女圖,相當受市場歡迎。不過周慕橋雖然添加了美女圖樣,但所畫的美女還多是仕女,衣褶遮住了身體的輪廓,如果要表現女性身材,也只有衣褶的曲線可以看。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周慕橋1908年為英美煙公司繪製的月份牌)


在今人看來,這種月份牌實在是沒有什麼“看頭兒”,而且那時候的美女畫,都是全身像,因為中國人認為,畫半身像不吉利。

到了稍晚一點的鄭曼陀,對所畫人物形象做出了大膽突破。鄭曼陀的這幅《楊貴妃出浴》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幅裸體月份牌,畫中犍陀羅式的逼真肉感,代替了雕塑般的衣褶,女性身體的輪廓美越來越凸顯出來,衣服也比之前的畫家畫得“涼快”。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楊貴妃出浴圖》,鄭曼陀作品)


當時的報刊文章還對鄭曼陀的大膽做出了的抨擊:

“畫師鄭曼陀每將女子繪為裸體,輕薄少年固屬歡顏,高雅人士不免掩面,使女子羞無可羞,避無可避……”(1916年7月18日《時報》)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鄭曼陀作品

鄭曼陀作品鄭曼陀作品


雖然屢受批評,但在商業利益刺激下,商家往往點名要畫家畫裸體月份牌,以取得相應的廣告效應,甚至對西方裸體名畫,做出了大膽的模仿。

鄭曼陀作品的題材也不再侷限於古典美女的形象,而是相當迎合社會當時對新女性的審美。女性剪短髮和燙髮,前衛而優雅。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鄭曼陀將現實中衣著時尚、思想開放的女學生作為月份牌的主要素材,受到社會的歡迎。他的作品,使用淡雅偏冷的色調錶現古樸、幽遠的格調,一舉成名。

頃刻間,曼陀式清純女學生的造型在上海灘颳起一股時尚新風氣,可謂開創了一個“曼陀派”的廣告畫。

鄭曼陀之後,出了杭穉英,他個人非常仰慕鄭曼陀,於是潛心研究,吃透了“曼陀派”的畫法:用炭精粉和毛筆刷細細揉擦,能把廣告畫畫出照片一樣的效果。在這個基礎上再渲染色彩,美女就更加逼真寫實,就更有看頭。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杭穉英作品)


我們發現在近代廣告畫的發展中,古典“秀骨清像”式的瘦削美女,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曲線優美,身材豐腴,性感裸露,衣著時尚,粉面燙髮,眼神妖嬈,極度寫實的美女。

美女畫像採用了真實的人物比例,題材也越來越世俗。當時,還出現了大量迎合市場口味的色情畫。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這樣的“美女”,給當時的大上海帶來了巨大沖擊,迅速蔓延到全國,掀起了美女熱,也引領了中國的時尚。許多影視明星也出現在了月份牌題材中,其穿著打扮,成了一個時代的象徵。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著名影星胡蝶)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胡蝶的月份牌)


以至於到現在人們說起民國時代,那種穿旗袍、開高叉、搔首弄姿的美女形象,倒成了不少人對“民國風”的認知。實則如果對旗袍有所留意,我們不難發現,民國時期的女性旗袍,其實是改良過的旗袍,收緊了腰身,側腿處開出高叉幾乎接近臀部,搭配以高跟鞋,更顯線條的嫵媚,含而有露中,展現了女性的性感和誘惑。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阮玲玉1927年代言可口可樂)


美女月份牌,給各路商家帶來了巨大效益。月份牌畫家,自然賺得滿缽金。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謝之光作品)


民國初年,周慕橋每畫一張畫,酬銀25兩,後來1920年代的謝之光,一張畫作賣到500大洋。民國初年,一個工人的工資大多都不超過每月30元。可見這些美女廣告畫的搶手。

美女就是收視率,就是黃金萬兩!

有了月份牌美女獲得的巨大成功,後來的商家開始認識到了美女的威力,美女也成了被商品化的對象。和大陸毗鄰的香港,擔當著和二三十年代上海相同的角色,成了西方文化輸入亞洲的一個窗口。

在上世紀70年代的香港,隨著無線電視的出現,香港將之前舊有的選美大賽,通過電視直播,推向了高潮。在後來香港無線電視臺和亞視的收視率爭奪中,選美小姐,成了街頭巷尾的熱議。

對於選美,香港早在50年代,就制定出了“香港美女九大條件”:

要有三白:牙齒白、兩手白、皮膚白。
要有三紅:唇紅、指甲紅、臉兒紅。
要有三闊:胸闊、額闊、發與眉的距離闊。
要有三長:身軀長、耳朵長、兩手長。
要有三滿:唇豐滿、乳房豐滿、腿臀豐滿。
要有三細:腰細、兩腳細、兩手細。
要有三黑:眼珠黑、睫毛黑、頭髮黑。
要有三快:哭得快、笑得快、嬌得快。
要有三愛:說話可愛、歌舞可愛、態度可愛。

儼然將美女看成了商品。不過這些70年代商業化的選美大賽,對於夢想著一夜成名的女孩兒來說,極其具有吸引力。電視臺舉辦的大賽,不僅設定了高額的獎金(後來達到數百萬港幣),而且還可以與電視臺簽約,成為其旗下的簽約藝人。香港發達的娛樂業,給選美小姐量身定做了選美后的出路。不少後來紅透半邊天的女明星,如趙雅芝、張曼玉、李嘉欣、袁詠儀等,都是當年的選美小姐。

這些選美小姐,即使不拿獎,也在香港商業化的氛圍中,有利可圖。

1979年的港姐鄭文雅,為美國《花花公子》雜誌亞洲版拍了一期裸體寫真,引起轟動。

更有香港小姐,將自己的人體藝術寫真,做成展覽,受到了專業人士讚揚,其頂著社會輿論的非議,將寫真製作成1萬本限量版圖冊,每本售價100元,當天售罄,也算為港姐開了新的財路。

內地改革開放以後,在市場的導向下,女性形象也頻繁地被用在廣告中。不少模特或演員,最初都是通過廣告一舉成名,例如演員倪虹潔,2001年,拍了當時可謂大膽的內衣廣告,迅速走紅,成功踏入演藝圈。張雨綺因拍攝某品牌的形象廣告,靠著清純的形象,而被星爺發掘。

可見在當代人的觀念中,美也同樣是一種生產力。美女成了許多廣告不可或缺的元素。廣告大師David Ogilvy曾提出過拍廣告的3B原則:

美女(beauty)——性需求
野獸(beast)——獵奇,非恐懼訴求
嬰兒(baby)——情感訴求

就是說,廣告裡只要體現這個三個元素之一,再加上必要的創意,這個廣告不想火都難。

卡耐基的書中曾經有一句話:

“你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起源於兩種動機:性衝動以及成為偉人的慾望。”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夢露至今依然是美國流行文化的符號,省去多少形象推廣)


這句話大概是受到了弗洛伊德泛性理論的影響。在商業廣告的實踐中,屢試不爽的美女形象,正是對“性衝動”和3B原則的驗證。


從高領長裙到坦胸露乳,中國美女為什麼越穿越少

(斯嘉麗,美國另一張世界知名的臉)


商家為了提高銷售,從廣告到銷售,使用性感美女,以此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勾起大眾的購買慾望。

隨著商業的發達,美女進一步被符號化:

千嬌百媚,風情萬種,扭動腰肢,絲襪長腿,烏黑秀髮,紅豔嘴唇……

以至於過了很久,你幾乎忘記了這個品牌,但是還能想起那個品牌使用的美女,並因此想起這個品牌。而美女,也被進一步按照年齡細分,有了進一步價值延伸:

妙齡女郎:襯托某個產品的吸引力和美好形象。

賢惠妻子:體現產品給生活帶來的便捷,體現年輕媽媽的信賴感。
慈祥母親:體現健康產品、食品、家居等用品的方便,舒心。

美女傳達了一種熱情優質的服務形象,在潛移默化的溝通中,讓買家產生了對商家的好感和認同。

從最初對女性壓抑性的審美,到如今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樣,追求平等和自由,中國用了不到100年的時間。這是上海開阜後,西方文化傳播的結果,也是中國文化兼容幷包,快速適應全球化的體現。

雖然說,如今媒體中的女性形象,有被過度包裝、過度人設,過度商業化的嫌疑,但無論如何,在中國如今的社會,女性都獲得了比以往都更多的自由和權力。這也是東西文化碰撞,結出的一個勝利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