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賀歲大片的春節,囧媽卻成為了熱捧

徐崢導演的賀歲影片每一部都和囧字有撇不清的關係,這一次更是玩出了格,主打親情牌,為天下的媽媽奉上了一部笑中帶淚的溫情影片。

沒有賀歲大片的春節,囧媽卻成為了熱捧


一列開往莫斯科國際車廂裡一對母子嘰裡哇啦的爭吵,這似乎讓我看到了身邊不少兒女和媽媽之間的交流方式。

一張護照,兒子被迫陪媽媽去莫斯科

原本打算找媽媽要了護照就去美國的兒子,當他拿著媽媽要去莫斯科演出的宣傳單緩步走出站臺的時候,他從口袋裡摸出三塊大白兔奶糖。還記得小時候我們愛吃的那些零食嗎,大白兔奶糖絕對是童年時甜蜜的回憶,舌尖瞬間分泌出汁水,一口氣把它吞下,兒時的記憶就在這一刻翻滾出來。

我們都再是那個頑皮的孩子,而媽媽兩鬢的銀絲,額頭上道道細細的紋,似乎在提醒著我們不是時間穿越,我們長大了,媽媽也老了。

沒有賀歲大片的春節,囧媽卻成為了熱捧


我們有多久沒有抱抱她了,有多久沒回家吃飯了,我們陪客戶和領導的時間遠遠長於陪伴媽媽的時間。

我們聽膩了她瑣碎的嘮叨,我們看夠了她充滿溫情的目光,我們每天只知道自己的工作和事情重要,媽媽想什麼我們根本不在乎。

沒有賀歲大片的春節,囧媽卻成為了熱捧

一個包廂一對久違的母子

他們是本來居住在同一座城市,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那些時光在一節包廂裡又重演,讓我們看到媽媽和兒子如此正常的日常交流被慢慢放大,我們既是觀看者又是一枚角色者,每一個細節都能勾起我們對媽媽的那些點滴。

我們不瞭解她,她始終不變的把我們視為孩子,從未改變,而我們早已變得不再那麼需要她了,變得把她當作拖累,哪怕是一句問候我們都覺得是多餘的。

捫心自問,這是母子之間應該呈現出來的嗎?

沒有賀歲大片的春節,囧媽卻成為了熱捧

看到這裡,,我想明天清早應該給媽媽打個電話,我突然感到一陣疼痛,心被一個尖尖的硬物猛的紮了一下,喉嚨被什麼東西塞住,想吐吐不出,咽也咽不下就這麼難受了好久,快要窒息。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緩過勁兒來,我知道人類最真摯的情感就是親情,而母子情有是成本最低、最不可能被拆散的人際關係。

沒有賀歲大片的春節,囧媽卻成為了熱捧

有一種餓叫“媽媽餓”

一路上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橋段就是,媽媽不停的給兒子嘴裡餵食物,小番茄、鵪鶉蛋、各種湯水,最後實在忍耐不了媽媽的“愛”,兒子居然翻出媽媽存在臥鋪旅行袋裡的一盆小番茄。

出乎意料地是,他居然把自己鎖在衛生間裡把小番茄一個一個像彈彈珠一燕一個一個彈出去,小番茄的就被留在了寒冷的西伯利亞。

劇中兒子氣急敗壞地對媽媽說:“對,小番茄是我扔的練盆一起仍在冰雪裡,它們都變成了一個個速凍小番茄。”

此時,媽媽露出了驚愕的表情,這讓我想起我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我回到家不知什麼原因和爸爸大吵了一架。事後過了好多天媽媽和我說:“小彥,你爸爸那天在書房呆好,我去叫他吃飯的時候,看他偷偷地擦眼淚,小彥你不該這麼對爸爸,你長大了,可爸爸媽媽都老了呀。”

沒有賀歲大片的春節,囧媽卻成為了熱捧


每每想起這件事,我都懊悔萬分,有父母陪伴的日子,我們都覺得那麼的平常,你想過沒有,一旦他們不在我們身邊了,不在我們的生活裡了,你是不是渴望他再往你的嘴裡塞滿小番茄呢。

別說媽媽的愛多餘,也學她的方式不是你喜歡的,可你小時候無時不刻需要她的時候又是媽媽喜歡的方式嗎?

熊出沒,母與子相依為命

尤記得著名戲劇大師羅伯特~麥基曾說過:生活中因為有了故事才顯得那麼有趣,故事之所以好看正是因為有了一個有一個衝突。

在電影的高潮部分就是母子二人發生了口角,媽媽一氣之下下了火車,兒子拉著兩個大大的旅行箱在後面拼命追趕。

沒有賀歲大片的春節,囧媽卻成為了熱捧

莫名其妙的跑進一片大森林,白雪茫茫除了樹就是雪,好在找到了媽媽,正在這時遠處向他們跑來了一隻熊,用蜂蜜騙過一隻,誰知不遠處又竄出一隻。

媽媽站起來揮舞著雙臂說:“來吃我,來吃我。”

看到這時眼前浮現出媽媽慈愛的面龐。

人們喜歡看書其中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喜歡在書中找自己的影子,而電影和書唯一的不同是她更立體更能激發人的想象力。

人們常常把電影院比作夢工場,我想這也許就是為了圓每個人心中的那個沒有實現的夢吧。

沒有賀歲大片的春節,囧媽卻成為了熱捧


趁現在,張開雙臂抱抱你的媽媽,就像電影裡的媽媽敞開心扉張開雙臂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