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cpu主頻達到11Ghz,顯卡達到24G的電腦可以做什麼?

CPU主頻想要達到11Ghz幾乎短時間是不可能的,除非出現材料和工藝上的革命,否則這個瓶頸將很難打破。至於顯卡說的是顯存大小還是GPU提問中並沒有明確指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未來GPU將成為人工時代最主要的算力淶源,甚至一定程度上比CPU算力更重要。

深度分析cpu主頻達到11Ghz,顯卡達到24G的電腦可以做什麼?

CPU的主頻一直都挺高的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CPU的主頻就已經達到了3GHz以上了,睿頻、超頻達到5GHz也不是什麼難事兒,畢竟技術已經達到這樣的層級了。

這兩年隨著8代U和9代U的全面鋪開,5GHz的主頻甚至連超頻都不用就可以達到,因此在主頻這一塊其實一直都有比較穩定的競爭力。新一代的酷睿i9-9900、酷睿i9-9980HK、酷睿i9-9900K這幾款處理器都是5GHz睿頻主頻,可以說已經非常高了。

深度分析cpu主頻達到11Ghz,顯卡達到24G的電腦可以做什麼?

不過要明白一點的是,在目前的工藝下基本上不太可能允許CPU的主頻超過10GHz以上,畢竟現在的工藝不允許,電腦的工藝也扛不住這麼強的處理器,要是真達到這個水平,基本上你的電腦可以用來炒菜了。

決定CPU性能的主要因素

我們通常所瞭解的主頻、核心數、線程數是決定處理器性能最直觀的因素,畢竟大多數人都只看得懂這些指標,當然如果你去電腦城買電腦,那裡的銷售員還會用緩存這些指標來忽悠你,只不過在我看來這些都是硬指標,也就是說你能夠最直觀明白的。

深度分析cpu主頻達到11Ghz,顯卡達到24G的電腦可以做什麼?

可是這些都不是決定處理器性能的主要因素 ,畢竟受制於某些原因,這些因素會受到一些瓶頸限制,而且瓶頸非常明顯,除非有原材料、工藝的徹底變革,才會迎來比較明顯的進步。

這時候指令集、處理器的架構、以及處理器的工藝就成為最為重要的幾個指標。

深度分析cpu主頻達到11Ghz,顯卡達到24G的電腦可以做什麼?

架構是保證處理器性能的主要因素,這也是為什麼說不是相同架構下比較參數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越新的架構肯定性能更強。在一個工藝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尤其是影響功耗,工藝越先進等體積下硅晶片上能夠集成的晶體管數量就會更多,處理器就會越強,更重要的是功耗發熱也能夠得到更好的控制。指令集就是描述CPU能夠實現哪些功能的一個指令集合,或者說是CPU能夠使用哪些機器碼的合集,毫無疑問指令集越豐富那麼處理器性能就會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