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至死不降的四員悍將,劉備得其二,最後一人勇猛比肩關羽

三國時期的歷史總是給人一種戰亂不停,硝煙不斷的印象,就像三國開篇第一句提到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雖然這個時期戰亂不斷,但也就是因為這樣,這個時期才出現了那麼多英雄豪傑,自古以來忠和義都是被我們所熟知和推崇的原則,在戰亂時期忠和義顯得更加的真誠可貴,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幾位三國時期的忠義之臣,一起去看看他們都是誰把!

三國至死不降的四員悍將,劉備得其二,最後一人勇猛比肩關羽


首先我們要說的第一個人在三國中是不太出名的,但是他在劉備還沒有任何成就時候就一直跟隨著,他就是習珍。習珍對待就劉備可以說是忠心耿耿的,後來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念習珍功績不凡於是就任命習珍為零陵北部都蔚,加封將軍之職,就這樣習珍才正式有了官職。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領荊州大軍攻打樊城,由於實力太強,荊州各郡陸續投降於東吳,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習珍一人堅持抵抗,抵抗了數余月之久,最終彈盡糧絕實在無力支撐,習珍說完“我寧做漢鬼,不做吳臣”後就自刎而死,習珍用不屈的品格堅守了對劉備的忠義,用性命給後人做了榜樣。

三國至死不降的四員悍將,劉備得其二,最後一人勇猛比肩關羽


張任,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也都不太熟悉,張任東漢末年益州牧劉張璋的屬下,張任從小家境貧寒,陳壽對他有這樣一句評價,“少有膽勇,有志節”。就是這樣一句話道出了張任的性格特點,史料還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劉備率軍進逼綿竹,劉璋任命李嚴為護軍,都督綿竹諸軍抵擋劉備,但李嚴卻率領部下投降劉備,讓綿竹落入到劉備的手中,張任只好保護劉璋的兒子劉循,後來張任被劉備俘虜,劉備覺得張任是個可用之才,打算將他收為己任,但張任聽聞這個消息卻說“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用性命來堅守志節,後來張任被殺,一代忠臣就這樣用性命詮釋了忠義。

三國至死不降的四員悍將,劉備得其二,最後一人勇猛比肩關羽


傅肜,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劉備帳下親信,一直很得劉備的信任,在夷陵之戰中正是因為傅肜率部拼死護衛,才讓劉備得以逃過危險,“至死猶然罵吳狗,傅肜不愧漢將軍”東吳一直希望傅肜能夠投降,到最後傅肜堅守了自己的氣節與本心,力戰而亡,正是被一代大將風度所感動才有了這首後世所傳誦的詩。

三國至死不降的四員悍將,劉備得其二,最後一人勇猛比肩關羽


最後我們要說的這個人是東漢末年的名將龐德,龐德被關羽軍稱為“白馬將軍”,龐德的英勇可以和關羽一較高下,最後因為一些原因龐德被關羽俘虜,關羽給龐德提出優厚的條件,但是龐德卻不屑於這些,還暗中譏諷關羽說道“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最後一員大將就這樣被斬首,著實有些可惜。

三國至死不降的四員悍將,劉備得其二,最後一人勇猛比肩關羽


我們提到的這幾位大將都是因為忠義二字在歷史上廣為流傳的,雖然三國時期戰亂不斷,但也正是有了這批忠義之士,才讓歷史變得更加絢麗多彩,讓我們後人為他們所歌唱傳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