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和张继科的拧拉有何不同?

时代在进步,乒乓球的发展也没有停下脚步,其中接发球台内拧拉就是乒乓球进步的一个重要提现。拧拉是近年来乒乓球比赛中很重要的得分手段。拧拉的特点是直接快速,能够在台内将下旋球直接变为上旋球,打破了传统反手在台内进攻的局限。由于拧拉可以进行摩擦,稳定性远远超越了台内传统进攻技术挑打和弹击。拧拉最早由捷克选手科贝尔发明,随即传入中国被中国队发扬光大,在经历由科贝尔的简单拧成为上旋,到王皓反手在台内进行拧抽进攻,再到张继科、樊振东,梁靖琨,林高远,王楚钦等人的拧拉,拧拉技术经历了发展与短暂的回落。

横拍选手中拧拉技术最出类拔萃的两名选手莫过于张继科和樊振东。尽管两人打法风格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人的拧拉特点确是大为不同。

樊振东和张继科的拧拉有何不同?


其中张继科得分主要依靠高质量的进攻,这种进攻质量是全方位的,出球既重且转,单板速度也十分出众。樊振东的击球风格中旋转略逊于张继科,但是整体衔接的速度要好于张继科。首先张继科的拧拉突出旋转,一方面张继科可以拧出一板致胜的球(例如2014年世界杯男单决赛第七局和马龙的那一球)突然性比较强,另一方面当被对方的发球限制住以后,张继科的拧拉可以通过强烈的旋转进入相持阶段,通过高质量的拧拉为之后的发力创造机会。相比之下樊振东的拧拉更加注重速度,并且力量比较大,如果打到相持阶段,樊振东的优势更加明显。

樊振东和张继科的拧拉有何不同?


尽管两人拧拉风格不同。但是随着塑料球40+时代的来临,乒乓球的旋转和速度不如以往,接发球拧拉一板得分率比以往下降了点,对于运动员的力量和相持能力要求大大增加,增加了乒乓球的观赏性,更有利于乒乓球的发展。国乒向来是未雨绸缪的,一定会用更多的世界冠军来证明我们是一个王者之师。

以上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各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