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涵今 徐浩軍花鳥畫作品展

新華在線網 祁成志

展訊|汲古涵今 徐浩軍花鳥畫作品展

主辦機構

宋文治藝術館(太倉名人館)

策展人

高建剛 蔡有信

策展助理

陶冶 陳亮

展覽時間

2020.3.20-2020.5.15

展覽地點

太倉名人館二樓展廳

展覽作品提供方

江蘇子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展訊|汲古涵今 徐浩軍花鳥畫作品展

藝術家簡介

展訊|汲古涵今 徐浩軍花鳥畫作品展

徐浩軍,江蘇子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簽約畫家、山東鄒魯畫院副院長、揚州孔子書畫院副院長、無錫市太湖陶刻研究院副院長。2016年受邀將全部作品託付於子渡文化推廣與傳播,正式成為江蘇子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簽約畫家。

部分參展作品

展訊|汲古涵今 徐浩軍花鳥畫作品展

芙蓉獨立處 136×68cm

展訊|汲古涵今 徐浩軍花鳥畫作品展

春度 136×68cm

展訊|汲古涵今 徐浩軍花鳥畫作品展

春風 136×34cm

展訊|汲古涵今 徐浩軍花鳥畫作品展

得魚圖 68×68cm

展訊|汲古涵今 徐浩軍花鳥畫作品展

登高 100×50cm

展訊|汲古涵今 徐浩軍花鳥畫作品展

獨佔人間第一春 136×68cm

展訊|汲古涵今 徐浩軍花鳥畫作品展

江南舊景 136×34cm

展訊|汲古涵今 徐浩軍花鳥畫作品展

紫英 136×68cm

志於道 隱於畫

——徐浩軍花鳥畫讀

明人袁宏道在《瓶史》中說:“嵇康之鍛也,武子之馬也,陸羽之茶也,米顛之石也,倪雲林之潔也,皆以癖而寄其磊塊儁逸之氣者也”,是可謂隱於鍛,隱於茶,隱於石者。又有高人逸士,不得自適於林泉,故託興筆墨,以當臥遊,亦可謂“畫隱”。舟山徐浩軍先生清淨自守,淡泊明志,三十年間隱跡於市,不隨人俯仰,不與世浮沉,以畫為樂,以畫為寄,於硯田中涵泳性情,優遊歲月,真可謂隱於畫者。

在丹青之中,徐浩軍喜作寫意花鳥,他的花鳥畫以青藤、八大、缶廬為師,取法乎上,逸筆草草之中,筆情墨韻俱臻高妙。同時他又能心師造化,兼收寫生之功,筆下花隨指放,韻與香傳,禽鳥飛鳴,動靜如生,營造出生機勃勃的詩意境界,在當今畫壇尤為難能可貴。

宋人郭若虛有言:“凡畫,氣韻本乎遊心,神采生於用筆”。神采氣韻是花鳥畫的靈魂,然須藉筆墨才得以傳達,筆墨的濃淡乾溼,輕重徐疾不單單是紙上的留下的點線痕跡,更是畫家人格性靈的自然流露,堪稱畫家“心印”。

在用筆方面,徐浩軍有著很高的修為,他承襲元代以來的文人畫傳統,注重性靈的涵泳,以書法用筆入畫,筆法豐富而饒韻味。他以狂放縱恣之筆寫古木磐石、枯藤老幹,縱橫排奡,蒼茫渾厚,富有金石趣味。同時又能以含蓄蘊藉之筆寫幽蘭瘦竹、汀花野草,蒼秀幽雅,有高標雋逸之致。

在用水用墨方面,徐浩軍也頗有獨到之處,他的花鳥畫墨分五色,渾厚華滋,往往一筆寫出,乾溼濃淡俱見,層次十分豐富。同時墨色清透,如春雨之潤,似朝露之鮮,給人以空靈淡雅之感,活潑靈動,逸韻橫生,水墨的魅力被表現得恰到好處。

不同於末流文人畫的徒事粉本,率爾塗抹,徐浩軍深知必以造化為師,注重寫生,花鳥方有生動之妙。在日常生活中,他親近自然,體物入微,對花鳥蟲魚的結構、動靜之態一一目識心記,積累畫稿無數,真正做到了成竹在胸。但徐浩軍的寫生並非如鏡取影,簡單地描摹對象,而是經過一番提煉與裁剪,“度物象而取其真”,為花鳥傳神。不管是逸筆草草的淋漓揮灑,還是工謹細緻的勾勒刻畫,徐浩軍都能運用自如,他筆下的花鳥蟲魚疏放而不逾法度,工細而不流於板滯,一花一葉俱有臨風浥露之姿,一禽一鳥皆有頡頏飛鳴之態,動靜棲止,皆得自然理趣。

寫意花鳥興起之後,畫家往往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筆情墨韻的傳達上,對畫中詩意境界的營造漸漸忽略。比較難能可貴的是,在追求筆墨情韻之外,徐浩軍能兼顧畫中詩意境界的營造。在他的筆下,可見怪石崚嶒,老梅花發,疏枝冷蕊,獨鶴往來的景象;也可見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山禽野雉,暖戲煙蕪的景象;可見夕陽在水,蘆荻蕭蕭,鷺鷥掠波,飛鳴遠去的景象;也可見池塘夏晚,細柳風清,翩翩翠鳥,矯矯木巔的景象······

作為一位具有獨立藝術精神的花鳥畫家,徐浩軍先生有著深厚的傳統藝術修養,他博採眾家之長,又能心師造化,不斷推陳出新,以瀟灑雋逸的筆墨,為花鳥傳神,同時營造出引人入勝的詩意境界,在水墨淋漓,禽鳥飛鳴中洞見生命本真,求得內心的平靜,真可謂隱於畫者。

宋文治藝術館(太倉名人館) 蔡有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