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精彩的武打場面背後,藏著令人深思的主題

《葉問4》:精彩的武打場面背後,藏著令人深思的主題

看到《葉問4》上映,恍然覺得時間過的真快。從2008年的《葉問》到2019年的《葉問4:完結篇》,11年的時間,銀幕內甄子丹從初出茅廬的詠春傳人,到身患重病、為孩子奔波的老父親,銀幕外的我們也從不諳世事的少年,成了被生活推著前行的中年人。

當電影結束,前三部《葉問》的精彩畫面一一閃過,彷彿時光倒流,所有故事就好像發生在昨天。葉問系列電影雖然完結了,但是“中國功夫”卻深深地留在了觀眾的腦海裡。

看影評時,很多人覺得《葉問4》和前三部並沒有區別,單純的為了打而打。前三部打日本人、英國人、泰國人,現在打美國人,基調一點都沒變。

但是不懂中國功夫的我看完這四部電影,卻覺得它們每一部都有自己的核心思想,武打只是一方面,其中更有葉問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心路歷程。

《葉問4》:精彩的武打場面背後,藏著令人深思的主題

四部葉問,不一樣的故事情節,一樣的英雄氣節

《葉問》的故事發生在1935年的佛山,步入中年的葉問學有所成,作為中國功夫的代表人物,面對外族入侵,國破家亡的社會現實,在民族危機的時刻以英雄的形象出場。

縱觀這四部電影,《葉問》無疑是非常優秀的開篇,故事設定在日軍侵華這個階段,很好的帶動起觀眾的民族情懷,成功塑造了葉問這個人物。而且這部電影並不是葉問獨角戲,一眾配角的表現也是有血有肉。

《葉問2:宗師傳奇》延續了葉問1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節奏,葉問從佛山來到香港,想要立足,卻困難重重。經過一系列的波折,當他在民族大義面前挺身而出打敗外國人,不僅捍衛了民族尊嚴,也贏得了其他功夫學派代表人物的認可。這部劇裡洪金寶和甄子丹的圓桌對決,至今令人難忘。

《葉問4》:精彩的武打場面背後,藏著令人深思的主題

《葉問3》相較於前兩部的民族大義,故事的底色有了些許變化。著重描述了葉問雖然是一屆武夫,但是作為丈夫,也有硬漢柔情、溫文儒雅的一面,對妻子無微不至地陪伴、照顧。

電影裡最精彩的打戲是與泰森的閣樓戰,在電梯裡保護妻子的侷限空間對打也非常有看點,最後與張晉關於詠春正宗的比試,兩人充分發揮詠春拳的特點,體現出了詠春與詠春交手時的情況,精彩非常。

《葉問3》已經從之前單純的民族大義,為國而戰,加入了主角很多日常生活的細節呈現。葉問開始把生活重心從武術轉移到照顧生病的妻子、養育兒子之上。

《葉問4》是對第三部自然而然的續寫,葉問在人生的最後時光為兒子的未來遠赴美國,尋找合適的學校,雖然邏輯有些牽強,但整體影響不大。“身在異鄉為異客”的主題以及對種族歧視的展現,非常難得。這部電影打戲之外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比打戲本身更加出彩。

《葉問4》:精彩的武打場面背後,藏著令人深思的主題

“外國的月亮不一定圓”,種族歧視一直存在

這部電影以19世紀60年代華人在美國被歧視的遭遇為背景,引出一系列的矛盾衝突。“種族歧視”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電影通過功夫較量為切入點,以點帶面,道出了那個年代被歧視方的艱難生活。

看電影時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白人軍官辱罵黑人士官的鏡頭,這種傷害不是針對個人,而是整個民族。當比武時葉問被美國軍官打倒,鏡頭打到這位黑人士官臉上,他眼泛淚花,雖然膚色不同,但是在那一刻可以明顯看出他和葉師傅站在同一邊。

電影中葉問去美國是1963年,也就是在這一年,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領導了大規模群眾示威遊行。

同年夏天,隨著示威遊行規模越來越大,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對伯明翰的抗議做出回應,他向國會提出放寬民權立法的要求,促成了1964年民權法案的通過。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馬丁·路德·金髮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講。

《葉問4》:精彩的武打場面背後,藏著令人深思的主題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判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影片中萬宗華的女兒若男被同校的白人同學欺負,她父親讓她忍,不要和同學發生衝突,因為在異國他鄉,只有忍才能相安無事。當若男忍無可忍還擊之後,同學的父親借公務之便拘留萬宗華。

當看到電影中若男向對方下跪,把錯誤全攬在自己身上,求對方放過父親的時候,心中充滿心酸和無奈。

電影對中國人“身在異鄉為異客”的生活以及被歧視、奚落的境況的描寫,引出“種族歧視”的話題,並通過李小龍給出了一個答案。

《葉問4》:精彩的武打場面背後,藏著令人深思的主題

李小龍的出場,緬懷中詮釋了“中國功夫”的走向

在《葉問2》和《葉問3》中,李小龍都是作為“彩蛋”出現的,到第四部李小龍的正式出場不僅令電影增色不少,也圓了很多觀眾的期待。

電影中對李小龍形象的刻畫是比較真實的。在空手道錦標賽做示範表演,不抱守殘缺,將現代搏擊術融合進中國傳統功夫,自創截拳道,出書,教外國人功夫.....

電影中葉問對李小龍的一系列舉動持支持態度,甚至因為他出書傳播中國武術的緣故得罪萬宗華,沒能拿到兒子的入學推薦信。

而現實卻非如此。歷史上的葉問也是非常開明的,不反對徒弟修煉別派功夫,但是對於李小龍傳授外國人中國功夫的舉動卻不贊同,為此兩人的關係也逐漸走向疏遠。

《葉問4》對這一情節的改編,成為了電影的一個亮點主題,那就是探討關於中國功夫乃至中國文化如何面對世界的問題。

電影中被中華總會的老師傅們斥為“標新立異”的李小龍,用事實給了這個問題一個完美的答案,那就是:走出唐人街,用武術去改變外國人對待中國的偏見。

《葉問4》:精彩的武打場面背後,藏著令人深思的主題

功夫片用父子關係做引子,傳承是電影的一大主旨

電影中葉問遠赴美國的原因是兒子葉正因為和同學打架被學校勸退,他聽說美國可能有適合兒子的學校,為了孩子隻身前往美國尋找學校。

偶然的機會,葉問認識和自己兒子差不多年紀同樣和父親關係緊張的萬若男。

當時萬若男被幾個同學欺負,葉問救了她並送她回家,替她在父親面前解釋。聽說葉問是來給兒子尋找學校卻沒拿到父親的介紹信時,她熱心地偽造了一封介紹信給葉問。

葉問拒絕後和若男聊起她的父親,說她的父親很愛她,但是孩子卻不領情,她說父親不愛她,只愛他自己,她喜歡啦啦舞,父親非要她練太極,可是她一點都不喜歡太極。

最後她對葉問說:“葉叔叔肯定不會這樣。”當時葉問愣住了,他開始反思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和萬若男的父親一樣他何嘗不是隻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忽略了兒子的感受。

《葉問4》:精彩的武打場面背後,藏著令人深思的主題

兒子喜歡練功夫,他卻不教,也不允許孩子私自練習,孩子在學校和同學有爭執,他也只是批評孩子不懂事,而不管事實究竟如何。

相比於前三部對葉問個人形象的塑造,《葉問4》更傾向於對葉問整個人生進行總結,並對未來中國功夫的傳承和走向做了交代。

電影中萬若男和葉正這兩個孩子的角色非常重要。雖然都處於叛逆期,和父親關係緊張,但是也有不同,那就是萬若男不喜歡中國功夫,更喜歡時尚的啦啦舞。葉正恰恰相反,他喜歡打拳,喜歡練功夫。

電影最後,兩個孩子都和父親達成了和解。萬宗華不強求孩子練太極,葉問回家開始教葉正練拳。關於中國功夫的未來,不應該是一代代地繼承下去,而是應該讓喜歡功夫的人把它傳承下去。

導演葉偉信接受採訪的時候說:《葉問》四部曲的拍攝手法、動作模式和敘事節奏都是近似的,改變最多的是人物的心理過程,每一集都有一些不一樣的主題想和大家分享。事實也確是這樣,尤其是第四部,看出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葉問人生的最後一程,仍是“一代宗師”,但更是一個慈父。甄子丹對待自己的這四次表演,每次都有一些差異化處理。電影中他握拳時發抖的雙手、充滿遺憾卻又懷著釋然的雙眼,他將老年葉問的動作與眼神細節詮釋的非常到位,從中也可以看出他與角色在走過四部電影后所產生的共鳴。

end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樂於分享婚姻育兒、情感心理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