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爸爸蹲電線杆下開家長會!父母自律,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這是在疫情特殊時期一次特殊的家長會,照片中的男子是杭州景成實驗學校的一位學生家長。


他捧著手機蹲在電線杆下,是在給孩子開家長會。據說,這一蹲就蹲了一個多小時,還觸動了校長。


01

“電線杆下最亮,網絡信號最好”


杭州一爸爸蹲電線杆下開家長會!父母自律,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3月11日晚上6點30分,景成實驗學校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家長“雲”會——老師、家長通過網絡平臺進入各班會議室,在線交流。目的是保證疫情防控和“停課不停學”的實效,及時傾聽家長的心聲,瞭解學生在家情況。


家長們利用各種網絡、環境和空間參加家長會。雖然隔著屏幕交流,但因為是視頻會議,205班班主任戴芳芳迅速留意到一位爸爸與眾不同——好像身處室外,周圍黑漆漆的。事後一問,這位爸爸真的是在路邊電線杆下開的家長會。


拍照記錄下這一幕的是媽媽,拍完後,兩口子就一同蹲在電線杆下開家長會。


原來,他們全家目前還待在老家千島湖,當晚家裡臨時來了客人,陪著吃完飯後,兩口子送客人出門,路上沒特別留意時間,走到一半,突然發現家長會開始了。


“我怕回家路上錯過家長會中間的重要信息,就在外面直接進會議室了。”這位爸爸說道,“當時之所以選擇蹲在電線杆下,是因為路燈下最亮,而且網絡信號最好。”


孩子老師聽了很感動,卻並不意外:“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家孩子平時上網課就屬於特別認真那種。”


優秀、自律的孩子背後,往往站著同樣優秀、自律的家長。


網課時代,當老師無法貼身輔導時,尤其需要家長的高質量陪伴與以身作則。


02

居家上網課,自律的孩子會更優秀


最近,有這麼一段話被很多老師轉發。有人說,這些話很真相,說出了一部分老師的心裡話。


也許很多家長都在崩潰,覺得線上學習孩子容易走神,聽不懂。


不,網絡學習不背鍋!


殘酷的現實就是:

因為你孩子平時就是這樣聽講的。


你今天經歷的雞飛狗跳,都是老師有時“暴跳如雷”的原因。


這次網課是一次公平的試煉,試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


所有學生面對著公平的教學視頻、公平的作業,沒有所謂的“被同桌打擾”,沒有所謂的“看不清黑板”等等理由,比的就是自律


自律的越來越優秀,所有教學視頻認真消化成自己的。不自律的糊弄假學。網課一結束,學校一聚首,高下立判,一分耕耘真的就是一分收穫!


所有家長都一樣。有沒有提醒孩子學習、檢查孩子作業、及時拍照上傳、協助孩子訂正呢?孩子的每一分耕耘,家長有沒有及時幫他們鬆土澆水?


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先讓自己成為別人羨慕的父母吧!


你“澆不澆”,莊稼都會長大;你“教不教”,孩子都會長大。但是,“收成”絕不一樣。


一位初中校長轉發並評論:


這段話很有道理,但不贊同對家長的過多要求。延期復課,今年中考比拼的除了學校老師的能力,更多的是孩子的自律能力與家庭教育。


可能許多爸媽會說,自己復工了,孩子沒復課,實在顧不上。但是家庭教育有很多種形式,並不一定要24小時盯人,以身作則是一種,及時進行有效溝通和思想交流也是一種。


只有自律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自律的孩子,而自律的孩子,就會在這段特殊的學習中,彎道超車。


前幾天一篇新聞報道,讓人印象深刻,郝佳(化名)是河北省一名高三學生,居家學習這段時間,他的作息表非常“勵志”——


每天早上5點40分起床,6點早讀,晚上10點半下課。一天時間裡,網課與自習各半,還要完成一定數量的試題試卷。其實節奏還是挺緊張的。


杭州一爸爸蹲電線杆下開家長會!父母自律,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家學習,郝佳依然十分用功


中考和高考,對每一位考生都是公平的,這個時候就是要考驗自控、自律能力,現在就看誰能更高效地利用時間。


03

父母自律,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幾乎每個人都懂得自律的重要性,可為什麼執行起來卻倍感吃力呢?因為自律,需要堅強的意志力和明確的計劃。


身邊也有不少人自律性差,不管工作中還是學習上,想做的事情一拖再拖,大把時間不知道耗在了什麼事情上。事後想想覺得焦慮、後悔,可是又不知道該如何行動起來。尤其是那些已為人父母的人,更是希望給孩子做個榜樣,但是,榜樣也不是容易做的。


既然自律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和孩子一起努力,養成並保持自律的習慣呢?


首先就要學會制定與遵守規則。父母要從小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可以和孩子一起協商,制定出符合家庭成員的家規,全家人共同遵守,彼此監督。


比如幾點睡幾點起,不能因為在家就搞亂了作息時間;比如幾點學習、幾點遊戲、幾點運動,都要有明確的時間表,就跟學校的課程表一樣,讓孩子有所遵循。


良好的自律能力離不開對時間的管理。放養的孩子往往更自律。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定自由,讓他們自己安排自己晚上或者週末的時間,孩子自己做出的計劃,執行力往往會更強。


讓計劃更具有趣味性。有個孩子曾經偷偷跟我說,自己其實是故意磨蹭的。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如果我這個做完了,我媽又要安排讓我幹別的。還不如就這樣呢。”


有時候當孩子做完數學,我們會希望他讀會兒英語,當孩子讀完英語,我們又盼著他能練會書法;


……


一件事情持續久了,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產生一種倦怠的情緒。讓計劃更有趣味性,而不是更有壓力,能很好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建立自律獎懲機制,適度的獎勵和懲罰更利於規則的執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獎懲制度,每週或每月進行考核,實施獎懲。

一個朋友制定自己每週的行事日曆時,會同時為她的孩子做一個很卡通的日曆,每天會根據孩子的完成情況打不同級別的星星。


到了週末會根據本週表現情況決定滿足孩子一個小要求或懲罰他少看兩集動畫片。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養成了自律的習慣。


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工作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心領神會,學習模仿。


父母以身作則的自律,是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