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流行“填坑”,坑塘都填平蓋房,老農卻說早晚會後悔,為啥?

新大風歌


在農村,絕大部分的農村都有坑塘,這些坑塘裡面都有水,記得小時夏天在坑塘裡洗澡捉魚、冬天在結的一層厚厚的坑塘上溜冰、打陀螺,年底村裡會把坑塘裡的魚捕出來,每戶還能分點魚吃,吃不完的魚還能賣掉分些錢。但是現在有的村裡的坑塘填了,或種糧食、或者作為宅基地了,但是村裡的老人卻說早晚會後悔的。老人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填坑後的排水和環境問題。下面就給大家分析一下供參考。

坑塘形成的原因和功能

  • 形成原因 每個村裡之所以會有坑塘,是因為村民建房取土而慢慢形成的。以前房子都是土坯房,建房和墊宅基地是需要大量的土的,就這樣慢慢形成了坑塘,而且坑塘的規模會越來越大,直到坑塘裡的水越來越大,不能取土了也就徹底形成了。
  • 主要功能 坑塘的主要功能就是排水,住房都是圍著坑塘建設的,這樣更有利於下雨後形成的地面水有個排放的地方,不至於由於沒處排水而形成內澇。坑塘邊也是村民們,夏季乘涼、休閒的地方,人們在坑裡釣魚、以前還在坑裡洗衣服,村裡的鴨鵝還能有個戲水捉魚吃的地方。莊稼旱了也能有水源抗旱。

填坑後的壞處

坑填了後,雖然填了能有許多土地能種糧建房了,但是下雨後村裡的雨水也就沒有了排放的地方,小雨還問題不大,如果下了大雨,雨水無處排放就會在村裡形成內澇,嚴重的院裡、屋裡都會進水的,一不小心就會形成財產損失。田裡的莊稼旱了就會缺少水源抗旱的。

能住在有水的地方人們的心情也會愉悅的。大家都知道,就是城市小區裡有了人工湖,小區的房子也會增加賣點,售價也會提高。村裡沒了坑塘,也就沒了農閒時休閒娛樂的地方,總是一種遺憾。

總之,村裡的坑塘是不能填的,就是非填不可,也得給村裡的雨汙水找個能排放的地方,不然村裡在雨季就會有大問題的。


逸風三農


前幾天去老家插青走親戚,親戚在說,今年準備在老屋前的魚塘裡面修建一套新房子。他家的魚塘面積,還是非常大的,估計也得有7-8畝的塘。前幾年養了一些魚,但是卻沒什麼收益,而且搞的人也非常的累,後來我們宜昌這邊流行養小龍蝦。於是,就把魚塘用挖機改成了小龍蝦池。可是,因為技術不到位,小龍蝦養的也不好。不過,因為這幾天他在外面包小工程賺到了錢,所以決定把魚塘填上一部分,蓋新樓房。

我當時在聽到這個想法以後,心裡就覺得不怎麼好。不過,又說不上來,一般來說大家修建新房都是在老宅基地上修建的。因為老宅基地上的房屋多年了,將地基壓了很實在。即使後面做樓房,地基也會比較穩固。


我家的樓房雖然是在老宅基地上修建的,但是因為當時屋場的地勢比較低,門前的道路地勢高,到了夏天以後,大雨來襲,總是會出現門口積水,導致出行不方便。所以後來在建新房的時候,就在老地基上又倒了混凝土做房屋地基。不過,因為整個房屋有兩層半高,重量大,導致地基還是出現了輕微沉降,導致牆體有一些裂痕。由此,再想想填魚塘修建新房子,就覺得並不是一兩好事。

那麼,填魚塘建房子,老人們為什麼說早晚會後悔呢?


一、魚塘底部常年積水,有很深的淤泥,導致地基不夠實在,容易出現沉降現象。如果出現了沉降,就會對房屋的主體結構造成影響,甚至導致房屋傾斜。雖然說,很多人在填魚塘建房子的時候,一定會想到這個事情,但是在現實做房子的時候,地基的夯實並不一定有多大的保障,畢竟農村的小施工隊,並沒有多精準的儀器,可以測算出地基的承受重量的極限。當人以為足夠堅固的時候,實際的土壤會出現無法預料的事。

二、魚塘原本就是一個容易積水的地理位置,也就說明這個地方的溼氣是非常的重的。即使以後我們把地基建的很高,做好了房屋防水,但是在屋子外面的溼氣太重,也是不利於居住人的身體的。倘若在修建房子的時候,房屋防水都沒搞好,那麼整個屋子裡面溼氣大,就更加不利於人居住了。除了溼氣,我們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這個魚塘的周圍的地理位置。因為很多魚塘的形成是,在這個位置以前有山洪等水來,衝擊形成了一個魚塘。如果在這個位置建新房子,就可能會遇到無法預料的山洪衝擊。


我覺得村裡的老人覺得填魚塘建新房子會後悔的原因,主要是基於上面兩個方面。雖然說,現在有非常多的人填魚塘建房子,但是我覺得還是要儘量避免在魚塘上建房。如果實在沒其他地方,一定要打牢地基,千萬不要馬虎。


著迷大鄉村


小農人對於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了,下面我就分享下為什麼“填塘屋”不能蓋,蓋了也後悔。

我二哥這些年一直在外面賣水果,常年漂泊,手裡攢了一定積蓄,於是就想回村裡蓋個房子,但回村上申請宅基地的時候,村裡就各種理由說沒有,二哥幾乎天天去找,為什麼別的人有,他就沒有,最後村委會沒招了,就給二哥說:“村裡有個小池塘,荒了兩年了,正好離你們老謝家近,你要的話就自己填平,隨便蓋”,二哥看出來實在是沒有地方了,也就同意了。

二哥把池塘的水抽乾(本身沒多少水了),然後找的挖機把裡面的淤泥都給清理了一遍,由於是老塘了,裡面的淤泥足足有1米後,在所有準備工序都完事之後,二哥就開始備料準備建房了,當時有個老人說,弄地基一定要挖到石頭在起地基,要不很容易下沉,可二哥算了算,如果挖到石頭最少要5米左右,工程量太大了,於是就把地基加寬增加其穩定性,就這樣用時3個月,這個房子建好了,二哥一家也高高興興的進入了新房子。

真正的問題在兩年後出現了,牆面出現了裂縫,而且自從有了第一個裂縫之後,每到陰天下雨過後,這個裂縫都會慢慢加大,二哥心慌了,趕緊叫家人都搬出去,然後找維修師傅來進行維修,維修師傅說,你這是地基下趁,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固,把房子進行重新加固,但治標不治本,最後還是有危險。二哥聽了之後,也是一直後悔為什麼當初不把地基好好修理著。

房子不能住還好,二哥常年在這個屋子裡住著,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了,後來醫生說,這池塘底下有溼氣,而且是常年累月的侵入身體,所以身體溼氣過重一定會引起很多問題,這二哥氣的,直接就不住這個房子了。這就是為什麼說住池塘上面蓋的房子會後悔的原因,希望對大家以後建房子都能有個參考。


布衣小農人


這裡說的“填坑”,實際上多半是把村裡的魚塘和蓄水池給填平蓋房子了,我們村的兩個魚塘都有了這樣的遭遇,老農說早晚後悔,個人是深有體會。



村裡魚塘的命運之變

這事在咱們這還得從80年代開始說起,我們村一共17個生產隊,這17個生產隊就分成了17個自然村,田地也根據當時生產隊負責的區域開始劃分到戶,大刀闊斧的操作下來,每個自然村村裡多少還有一些自留地,也就是沒有分下去的,這裡就包括魚塘。

到了90年代,老百姓口袋開始有錢了,那時流行起建平房,我們家的平房就是在91年的時候開始建,而申請用的地,就是當時村裡的自留地,改善居住環境是老百姓的大事,在那個年代,外出搞副業回來蓋房子成了主流,誰家房子先蓋,村裡說話都大聲了不少。

農村小樓打這開始,如雨後春筍,沒過幾年,村裡的自留地就不夠申請了,而魚塘,成了部分後來人的選擇。

這是生產力以及老百姓收入進一步提升的表現,80年代以前,養魚還有工分,魚是整個生產隊過年改善伙食的重要肉質來源,以後以輪流承包的方式承包給村民,隨著小規模魚塘養殖利潤的持續走低,100塊錢象徵性的一年承包也沒人在去接,魚塘開始荒廢。

2000以後,村裡三個魚塘,除了位置偏遠的一個荒廢魚塘沒有被利用以外,村前村後兩個1-2畝寬的魚塘都被填平,一個建了房子,一個成了村裡的活動中心,村裡魚塘就此成了過往雲煙。

命運的改變,歸根結底是農村富裕的表現,當然這裡不排除一些佔小便宜的人,以前政.策寬鬆,家裡有合適地不建房,都往自留地和魚塘上貼,這種情況也是不排除的。

填坑為什麼會有早晚後悔一說?

還是從我們村被填坑建的房子來說,主要問題就是低窪容易進水,幾乎每年的春天雨水增多,這戶人家家裡都會進水,水都是從牆角湧出,水量之大,處理起來非常麻煩,房子牆角冒水,居住環境差,填坑後的心情,此時應該是惆悵的。

農村90年代處理平房地基還是比較粗糙的,選好日子,破土施工,地基基本上用的大石頭,技術上沒有現在成熟,填坑的魚塘地基不穩,除了進水,房子還出現了地基下沉,牆主體出現裂紋的糟糕情況,同時期的房子到今天還堅挺著,填坑建的房子,早已經搬出去了。


除了當年選擇魚塘填坑建房的住戶後悔,對整個村來說,也很可惜,主要體現在下面幾點:

1、急用水取水困難,村都比較偏遠,家裡著個小火,都是鄰里間互相提個桶就給澆滅了,魚塘作為蓄水池,功不可沒,可現在沒了,著火的損害風險係數提高。

2、水資源短缺,村裡的飲用水多半從各家自己打的水井裡取,我們家的水井是村裡最先打最先用潛水泵和手壓取水的,早些年魚塘還在的時候,春天水井的水能溢流出來,如一口小泉水,入冬降雨量減少,潛水泵抽,能供應上整個村,後來魚塘沒了,儘管雨水量沒有太大變化,但這幾年,一到冬天,水井的水經常不夠自家用,沒有了魚塘蓄水,整個村的水資源相比減少了很多。

3、幾代人的回憶成了追憶,魚塘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小時候魚塘裡的泥鰍捉不完,漲水的時候往魚塘出水口放上魚簍,第二天睡醒去取,能裝滿整個魚簍的泥鰍,那時候,連門口的小水溝都是小魚小蝦,到了今天,一到冬天,整個村乾的只剩下泥土,問口的小溝能斷流整個冬天,魚塘沒了,這些都成了追憶。



最後總結:魚塘成追憶,後悔也回不來了,但事物終究還是有兩面性,填坑有後悔也有優點,發臭,溺水的問題得以解決,我們更應該向前看。


農人解說


雖然我們村流行的這種填坑行為是二十幾年前的事情,但今天我還是想吐槽一下這個事,因為我如今住著的房屋就是題主問題裡的填坑平房,早就後悔了,後悔有十幾年了。



那些年我們村整體規劃,所有的舊房都需要拆掉,然後村裡根據拆的房屋一棟頂一個宅基地,把村裡房屋建造的整整齊齊,寬寬敞敞,wxzo村子整體往四周擴展,村子周邊的一些坑啊,河啊,或者大水灣都被劃成了宅基地。

我們家此時住著的房屋就是當年劃在宅基地東南角掛著一個坑的位置,當年這樣的宅基地村裡根據填補深淺以及大小給予一定補償,村民自己想辦法填坑,我們家的房屋和左鄰三奶奶家一起找到剷車進行先挖後填的費事工程,挖出來的是裡面亂七八糟的東西,然後填起來,填倒是有東西填,因為當時村裡劃出的宅基地有窪也有高,那些高處的需要落下來,他們落地基需要往外運泥土。

當年村裡很多老人說像我們這樣的房屋,將來會後悔,但也有人說老人們都是老觀念,他們年輕時候蓋房子沒有水泥,更沒有建築鋼筋,所以房屋只能根據地勢建在實地上,不敢蓋在填起來的坑窪之處。

蓋房子的時候挑地基時,我們特意把東南角使勁往下侵了侵,挖了老深,在地基上面紮了鋼圈,全部用水泥灌起來,然後房子蓋到窗戶上時,又紮了一圈鋼圈,用水泥灌起來,當時瓦匠師傅說保準結實,不用擔心房屋會不牢固。

事實上房屋是在實地上建起來的,只有院牆一角,也就是大門那裡是在坑的邊緣掛著,後來我們住進了新房,一開始那一兩年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直到幾年後的一個夏季,那年的雨特別特別多,到了秋天的時候發現門口大門右邊貼著的大理石有裂縫,牆出現一道微小裂縫。

第二年夏天雨季,在門內平房處出現漏雨現象,於是我們找了有經驗的建築工人,人家給看了看後說是大門下面的宅基地下沉了,也就是說當年填起來的地方不夠結實,那裡下沉了,所以現在我們家門口牆上的裂縫已經很大了,門內平房裂縫也大,每年夏天都會從這裡漏雨。

後悔是後悔,但有什麼用啊?當年是排著分宅基地,分到誰就需要挨著,三奶奶家裡三爺爺當初還是村幹部呢。

所以農村老人看到農民們填坑、填水塘用來蓋房子,都會搖頭說不好,但問題是宅基地由不得我們去挑挑揀揀,需要在蓋房子的時候好好處理一下。

文章裡的圖片是我家房屋那一角,就是宅基地填起來的地方。大家看一看裂縫有多大。


悠然見東山


說起這事,我們那裡還真不少,我家是周口的我我們村裡好多都是填坑的,不是蓋房,就是鋪路,我家門前也是填的土,140元一車土,然後那條河就特別小了。


不僅我們那裡是這樣還有旁邊的一些村莊,又一個最典型的,那個村莊周圍都是河,但是裡面沒水他們都是用樓板鋪路下面都是空的,看著特別不安全,但是那樣他們就不用繞路了房子也能蓋的寬一些。

國家有規定,房子佔地面積都是有記錄的有的時候我們不在意,但是真的到時候國家政策一下來,就不一樣了。


河流是我們的母親,現在不說這些,真的有一天下大雨我們出水的地方都沒有,那樣真的是應了老農的那句你會後悔的。

天都有不測風雲,這裡面我們那裡乾旱,所有都是這也樣的,還是要留一份底線。


農村見聞解說家


近幾年雖然進城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但是大多數人在積攢了一定的積蓄後便又返回到農村蓋房,但是在農村中可以讓農民蓋房的宅基地有限,好的宅基地沒有了,人們只能將以前村子裡的魚塘或坑窪不平的地方填坑後再蓋房,老人們說填坑蓋房的農民遲早要後悔,這是為啥呢?

去年夏天回家時發現,我們村口那個很大的蓄水坑被人填滿土開始蓋房子,對於我們來說,那個大大的蓄水坑承載了我們兒時的記憶,夏天只要一下雨,蓄水坑中就會蓄積了大半坑的雨水,如果下雨太大的話,蓄水坑中的雨水還會滿出來。小時候的我們沒有現在孩子這麼多的玩具,所以蓄水坑便成了我們暑假最喜歡去的地方,往蓄水坑裡扔幾捆玉米秸稈當船滑,或者是在蓄水坑邊緣找小青蛙、小蝌蚪玩。

在我們這裡,幾乎每個村子的村口都有兩三個水坑,因為我們這裡是平原,因為地勢平坦村子裡容易積水,所以村子的每一條街道都有略微的傾斜,好讓雨水流到村口的蓄水坑中,所以蓄水坑也成為村子裡地勢最低的地方。

這幾年由於村子不斷規劃,很多老宅基地的位置或大小不適合蓋新房,人們便將房子蓋在來村子的外緣,時間久了村子裡成了空心村,而村子外緣卻沒有地方蓋房,人們只能將心思放在之前沒人要的蓄水坑。要想在蓄水坑蓋房子,就要先將蓄水坑填滿土,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填坑,那麼為何老農卻說填坑蓋房,遲早要後悔呢?

原因一,地勢太低。雖然在蓄水坑蓋房時會將蓄水坑填滿土,蓄水坑是填平了,但是由於蓄水坑本身所在的位置是村子裡地勢最低的地方,只要下雨,村子裡的雨水還是會向原來蓄水坑的地方流過去,所以在蓄水坑蓋房後,只要一下雨,宅基地外側便會全是雨水,不僅會導致人們出行不便,還會因為宅基地長期處於潮溼中,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原因二,房子不安全。人們在對蓄水坑填滿土時雖然會用打夯的機器將土弄的更紮實,但是和房子本身的重量相比,打夯遠遠不能相比,如果在填土時土質比較疏鬆,那麼在蓋了房子以後,在房子的壓迫下,土會慢慢下沉,導致房子的牆壁出現裂痕,嚴重時還會導致房屋倒塌,所以在蓄水坑蓋房很不安全。

蓋房子是人的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事情,所以在蓋房子前一定要選好蓋房的地址,以免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導致房子出現質量問題,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悠悠鄉村路


坑塘填平用來蓋房子,把水田沼澤爛泥地填平用來蓋房子,這事我們那邊鎮上很早就開始流行了。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0年前。我讀大學時,那學校也是在水塘水田上蓋起來的。

水塘水田,填平了用來蓋房子,會不會後悔呢?這個關鍵在看建房子時的技術如何。這個建房子的技術好,房子地基做的好,是完全沒問題的,也不會有後悔一說。

就拿我讀大學的學校來說吧。地址在廣東珠海,那是一個海濱城市,我06年進去那裡讀書。學校的教學樓,廣場,宿舍,有三分一的建築的地板都已經下沉開裂,不少牆體也是有裂縫的。雖然那些建築地板看起來很可怕,但是大家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下面的地基是打好的。那學校從開建到現在二十多年了,那些建築依然如故,看起來可怕但很堅挺。


就拿我鎮上那些建在水田和水塘的房子來說吧。早期的房子,大約2002年以前的,那時候鎮上還沒有打樁機器,大家在水塘建房子時,一般都是請挖機挖很深的坑,然後在坑裡用水泥鋼筋石子做大水泥墩來做地基的。有的人為了省成本,連鋼筋都不用,直接用水泥切石塊來做地基。

這麼多年過去,那些建的不是很高,只有兩層的,到現在還是沒問題的,牆體也很好。而那些建了四層的,很多房子都因為牆體開裂而變危房了。

在2007年以後,有打樁機到鎮上了,大家在水塘水田建房子時,都會先用水泥柱打樁進去,然後才做地基的。那些打了樁的房子,到現在十多年過去,依然很牢固,沒有一點問題。


所以,在水塘水田上建房子,會不會後悔,關鍵在於建房子時,樁有沒有打好,地基有沒有捨得下血本去打穩。只要建築技術過硬,捨得下成本,就不會有任何問題。在基建狂魔的國家裡,在水塘裡建房子,那都是小意思了,只要捨得下成本就可以。

那麼在水塘裡建房子有啥好處和壞處呢?

1:好處。取地下水容易,比那些在半山腰的方便多了。門前有水塘,在消防方面很方便。還可以在水塘裡養魚,水塘邊種菜方便等等。

2:壞處也不少。在水塘裡建房子,一般溼氣比較重。容易滋生蚊蟲等。而且離水塘近,有小孩的話,容易出溺水事故等。


像我家鄉,屬於山地比較多的,現在很多人新建的房子都搬到山下的水塘水田上了。反正大家都這麼做,也沒見有水後悔的。

至於是否選擇在水塘上建房子,就看個人選擇了,有弊有利。大家覺得呢?


村哥小凡


在以前我老家農村,都是那種瓦片房,房前池塘,房後是農田溝渠,家家戶戶都是依著這溝渠池塘做房子的,雖然池塘不大,但是方便,洗衣服洗菜什麼的,後來村裡通了自來水,周圍都做了小樓房,這個塘也就被填起來了,現在來看,都記不起來自家門前還有個小水塘。


其實這種“填埋工程”,早在很久以前都在實行了,主要是為了工程建設,本來這種工程都是按照雙方的意見,以及環境條件等安排填埋的,對周圍的生態以及生活一般都沒什麼太大影響,而且處理的安全,做過地質勘查,就像我們村裡填的池塘一樣,為的就是大家都住上樓房,用上自來水,大夥也比較高興。

但是如今,這種“填埋工程”被大家誤解,有些地方就不顧環境條件允許,私自填埋,且不說安全性如何,對生態條件也是有很大影響。特別在農村裡,老一輩的都認為“水是財”,況且這池塘都是多年滋養著這一方老小,有養育之情,所以老農們一般都會比較反對。



再說了,農村裡的池塘大多都是魚塘之類的,其中的土壤特性都並不是很滿足地基的要求,承載力不夠,而且農村自建房都是一般的泥瓦匠搭建,沒有專業的指導構建,雖然能完工,但是長期下去,安全性能沒有保證。


其次,長期蓄水的地方溼氣重,通常底層的地面特別容易潮溼,對老人小孩都不是很好,不做好隔離層一遇到下雨天返潮的很厲害。因為土壤的結構疏鬆,顆粒間空隙大,房屋可能會有所下沉,危險性高。

還有一點就是填埋的工價高,成本大。所以總的來說,並不是很建議“填坑”蓋房。


冒藍火的小農民


我覺得填坑利大於弊!所以沒什麼好後悔的

我老公家這邊都是水塘,但是近年來,孩子多的如雨後春筍,所以房子怎麼建也不夠住!南方水資源豐富,水塘也不用來飲用,都是用來排排汙!沒了水塘,少了味道,空氣都好聞了!

我們北方水少,如果有了水塘冬天結冰,夏天更會去游泳,孩子去玩,很不安全。

而且把地基建高,完全可以住一個萬年牢固!

我自己的房子就是建在水塘邊,一年長流水,結果淹死了兩個3歲的孩子就給把那個水塘找土屯死了……

所以我覺得在一個村裡水塘還是儘量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