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作戰,弓箭手為什麼不攻擊戰馬?

古代的戰爭相當頻繁,每個軍隊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作戰方式,而唐朝詩人杜甫的作品《前出塞》中就有著“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句子,意味著在戰爭時得先掌握最關鍵的部分,才有可能致勝。但在古代的戰場中,卻幾乎很少會有弓箭手攻擊馬,這是為什麼呢?

古代作戰,弓箭手為什麼不攻擊戰馬?

​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馬並不好射中,這些馬匹在上戰場時也和人一樣都會穿上鎧甲來保護自己,雖然非常沉重但卻有非常好的防禦效果,再加上弓箭手在陣隊的位子比較偏後,要從那麼遙遠的地方射中一匹馬,實在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第二個原因則是馬是一種非常強壯的動物,生命力也十分頑強,因此被射中一箭對他們來說並不致命,而且還會激怒它們,讓它們更快地衝向己方,造成更大傷害。所以與其攻擊那些馬匹,還不如直接攻擊士兵來得更加有效率。

最後,在當時耕牛和馬匹是唯二不能食用的動物,戰馬在軍隊中是非常昂貴的資產,也是相當有價值的戰利品。戰爭結束之後,勝利的一方就可以獲得敗者的所有資產,而且在古代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標準來判斷軍事價值,那就是上繳獲的武器數量,因此若是戰馬存活的多,對贏的一方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