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運動後腳後跟疼,如何避免?

營養健身王老師


首先了解導致腳後跟疼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運動過多出現足跟疼,多半是跟腱炎;

2、長時間站立的足跟疼,有可能是骨刺,體型超重的人更容易出現足跟骨刺;

3、壓痛點常在足底足跟處,壓痛感較劇烈且持續存在,則基本可確定為足底筋膜炎;

4、女性若長期高跟鞋,可能導致跟骨結節處滑囊發生慢性無菌性炎症,即滑囊炎。

如何預防和治癒腳後跟痛?

第一,選擇輕軟合適的鞋子穿著,有些硬的皮鞋之類也會造成腳後跟疼痛,穿休閒鞋但不要很軟的布鞋。在鞋子裡使用軟而有彈性的鞋墊,走路儘量走平整的路面,避免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和軟草坪。

第二,控制體重,避免重體力活動。

第三,跑步不能穿太硬的鞋子,跑步時不要過分屈曲(腳在觸底時過分彎曲)。

第四,堅持足部鍛鍊,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彈力。比如用足底抓毛巾,赤腳在沙地行走,加強小腿肌肉的放鬆,用泡沫軸進行滾壓鬆懈等。

第五,堅持每天用溫熱水泡腳30分鐘,給足部簡單的按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最後,如果疼痛嚴重,還需要就醫治療。








BABALI智能頭盔


你的腳後跟因為運動疼過嗎?早期的時候你會感覺到自己的腳後跟有些疼痛的感覺,再嚴重一點,可以看見自己的腳後跟有紅色的腫塊不能按,一按就疼,甚至影響到走路時疼痛感不斷增強。而且女生比男生髮生率更高,很可能就是得了跟腱後滑囊炎。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跟腱後滑囊,它其實就是位於我們的跟腱和皮膚之間的滑囊,身體的每個部件都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進化傑作。滑囊主要作用就是幫我們起到潤滑緩衝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減輕鞋子和腳後跟之間摩擦。

由於我們在運動的時候,滑囊被長期的摩擦和擠壓就很容易會造成勞損,形成跟腱後滑囊炎。除了運動,另外還和走路地姿勢有關,比如說內外八字。當然,選一雙適合自己腳的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的幾點建議會對你的康復起到幫助作用:

1、 平時穿舒服的鞋子,也可以在鞋子裡放上具有減震的鞋墊。

2. 如果腳後跟已經出現疼痛的感覺,先用冰敷的方式,具體用冰袋或者用毛巾包裹冰塊,冰敷15分鐘左右,能夠有效緩解疼痛。

3、 養成泡腳的習慣,在長時間運動或者走路以後,晚上就可以在家做個足浴。水溫最好設在40攝氏度左右,足療20分鐘左右。

這些方法都比較簡單有效,但是如果跟腱後滑囊炎比較嚴重,那就要及時就醫了。

那麼下來,我們就再講一講康復上的有效訓練方式:

1.放鬆足底筋膜

將網球或者高爾夫球放在腳底,前後來回的慢慢滾動整個腳底,讓腳底的筋膜可以充分得到按摩,用下踩的力度來調節鍛鍊強度,每組30-60秒,做3-6組

2.拉伸腓腸肌和比目魚肌

拉伸腓腸肌:弓步站離,把病患腿向後伸直,膝關節不能彎,讓腳跟完全著地,前腿膝關節儘量成90度角(注意膝關節不要超過腳尖),每組15秒,做3-6組

3. 提踵鍛鍊小腿肌肉

不要怕小腿會粗壯,恢復訓練越全面,越不會把局部練出反差。提踵時可以採用前腳掌站在臺階上,上下提踵腳,上提時保持一秒,再還原,還原時不能放鬆,要始終保持腳後跟懸空,每組15-30次,做3-6組

4.強化小腿前側肌群

採用坐姿,將彈力帶套住前腳背,另一端固定。彈力帶保持緊繃,腳尖慢慢往回收到極限,再還原,重複進行15-60次,做3-6。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希望對您有用!


銳博運動康復陳老師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種情況。只有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才能知道如何去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發病原因

在大量運動後出現腳後跟疼,多是由於軟組織損傷引起的。哪個部位的軟組織損傷能夠引起這種症狀呢?小腿和足底的肌肉,踝關節後下方的軟組織損傷都能引起足跟疼痛。


在大量運動前,如果沒有充分的進行身體預熱。就進行超負荷運動,容易造成肌肉的損傷。小腿和足底的肌肉損傷後就會引起腳後跟疼痛。或者是由於本身小腿或者是足底的肌肉,還有踝關節後下方的軟組織就存在慢性損傷,但不足以引發疼痛。但是一旦經過超負荷的運動,就會誘發疼痛出現。

怎麼避免這種情況

首先要檢查小腿及足底的肌肉,還有踝關節後下方的軟組織是否存在損傷。用指尖在小腿後面,足底,踝關節後下方按壓,查找壓痛點。找到壓痛點以後,按住痛點撥動按摩,每個痛點按摩兩分鐘每天三次。足底的痛點可以把筋膜球放在痛點位置,用腳踩住滾動按摩。



按摩期間儘量不要進行超負荷鍛鍊,運動前適當預熱身體,降低損傷概率。


我是祿穎濤,關注我,讓你瞭解更多健康知識。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發。如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祿穎濤醫生


運動後出現腳後跟疼痛,常見於跟腱炎和跟後滑囊炎。下面我就分別科普下。


跟骨後方有兩個滑囊:一個位於皮膚與跟腱之間,稱跟腱後滑囊;一個位於跟腱與跟骨後上 角之間,稱跟骨後滑囊,此兩滑囊均可因慢性創傷而致滑囊炎,統稱跟後滑囊炎

發病原因與穿鞋過緊壓迫摩擦,跟骨結節過於向後隆凸刺激或跑跳等過度提踵有關。在類風溼關節炎中,此滑囊亦可受累。

主要症狀為跟部疼痛及腫脹,如系跟腱後滑囊炎,則局部性隆起更顯著。走路時疼痛加重。 在跟腱附著點的上方有壓痛。跟骨後滑囊炎時, 在踝關節的X線側位片上可見其後方的透亮三 角區消失或不清晰。

【治療】一般採用適當制動、減少壓迫、熱水。浸泡及局部注射可的松類藥物。非手術療法無效者做滑囊切除術,如跟骨後上結節過分隆凸,應同時行骨突切除術。

跟腱炎:

當跟腱發生勞損、細微挫傷或撕裂,進而出現無菌性炎症。典型症狀:足跟部上方的、內部的疼痛、痠痛、壓痛、僵硬,活動後加劇。

1、一般治療:預防發展,休息,口服非甾體消炎藥物

  • 運動前要熱身,運動後做適當的放鬆活動。
  • 運動時穿合適的鞋子。

2.墊高鞋跟減少跟腱張力

支撐墊可以抬高腳踝,以減少跟腱張力。如果病情嚴重,建議穿步行靴或使用柺杖,以利跟腱修復。

非手術治療沒有效果,需要做手術來切除跟腱周圍的炎症組織。


不忘初心醫路修行


我的感覺,與身體其它部位比較起來,腳後跟屬於比較耐操的部分,輕易不會疼痛。如果大量運動後腳後跟出現疼痛可能是下面幾個原因造成的:

  1. 是不是腳後跟部位出現炎症:例如筋膜炎等等。還有些人由於常年不正確的走路或者過量運動,造成腳跟部位出現無菌性鈣化,也會引起腳後跟疼痛。所以還是建議你第一時間到醫院去檢查一下,以便對症下藥。


  2. 是不是有尿酸升高的問題。筆者在2008年前後,曾有一段令人苦不堪言的腳後跟疼痛經歷。當時如果打一會兒籃球,腳後跟要疼上半個多月。後來證明是由於尿酸升高造成的。如果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如果時間不是太長,我建議你從養成好的飲食習慣、減肥和體育鍛煉入手,不一定需要吃藥。我就是這樣過來的。現在無論怎麼運動,腳後跟都不會痛了。

  3. 如果不是上述原因造成的,那就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一,改進你運動時跑步的姿勢,儘量用前腳掌或者整個腳掌同時著地,從而減小地面對腳後跟的衝擊力。二,選一雙較為寬鬆、綿軟和減震效果好一點的運動鞋。三,做好運動前後的拉伸運動,有助於運動和恢復。


老而彌帥


運動前先熱一臭


雨中奔跑的胖子


看到有人提到矯形鞋墊保守干預非常欣慰,大家逐漸認識並能夠接受矯形鞋墊。但是我想提醒一下,由於大家有這個意識就會有一些藉機濫竽充數的不法分子趁機行騙,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到專業的矯形機構定製矯形鞋墊,因為他們的多年經驗才真正的有能力解決你的疾苦。(供參考)


矯形鞋墊


足跟部軟墊保護,經常做腳底蹬踏動作,減輕炎症。溫水泡腳,嚴重藥物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