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的人,經歷了什麼才會變得外向?


“性格”這東西真的很難改,我也是一個從小就很內向的人,如今年過三十也依然是一枚性格內向者。可能我本身性格內向的原因所以我總是很喜歡和性格外向的人玩,也喜歡和這些開朗有趣的人做朋友,不知道其他性格內向的人是不是也像我這樣。和性格外向的人相處久了自己也非常希望能像他們一樣活潑開朗,膽子也大能主動去認識陌生朋友和別人熱情自然地交談,一點都不會害羞或覺得尷尬。


改變自己性格內向的想法開始於中學的時候,我最開始是模仿身邊的同學試著讓自己幽默一點,能說一些搞笑的話讓大家都覺得有趣,但是這個嘗試後來失敗了,因為首先我沒有膽量開口說太多話,其次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說出合理又搞笑的話題來,後來工作後又嘗試通過做銷售來逼自己去主動和別人有多的交流,這個方式雖然過程中有時有點被逼的痛苦感但效果還是有的,自己也確實膽子大了一些,跟人聊天的話語也多了一些,但僅僅是比以前好了些並沒有真正變成外向性格。

作為一個性格內向的人有很多時候會有一種自卑感,因為沒有別人那樣侃侃而談的自信,也沒有別人那樣能說會道的巧嘴,更沒有能像性格外向那樣受人歡迎的特性,所以總會覺得自己很不好,認為自己的性格內向是一種缺陷,雖然表面上和嘴上從沒有這樣承認過但內心卻一直這樣自我看待和定位,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也經歷了許多事情和人,然後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開始漸漸對這個自認的缺陷釋然並接受這樣的自己,我發現放下執念和換一種思維方式去看待自己的內向性格後,自己和他人的交流更自然,順暢和舒適,所以我希望每一個性格內向的人都能在接受和認可自我的同時去讓自己變得更好。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icer個人成長


小時候,我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可我的職業,卻硬生生把我變成了一個外向的人。之所以說“硬生生”,是因為這一變化過程是有些令人痛和殘酷的。

說實話,雖然我們都從學校長大,對老師這個職業並不陌生。然而,一直到上班之前,我都不知道當老師意謂著什麼。意謂著什麼?是每天對著數十人講話,隨時準備迎接上面各級領導的聽課檢查。

剛上班時,我才19歲,初登講臺,懵懵懂懂。為了上好課,我每天拼命地研究教材,準備上課的材料。然後一個人在屋子裡一遍又一遍講給自己聽。我厭惡死了天天講話的日子。可是,當我想到那一個個小可愛天真好奇的眼神,怎麼辦?只有硬著頭皮講!好在,給孩子們講課我適應得還算快。閒課時,經常向老教師取取經,也讓我進步很快。

可是,最令人討厭的事情是——被聽課!新教師上任,教導主任會經常下來督查,隨堂聽課。這就是所謂的推門課。也就是說,人家想什麼時候來聽,就什麼時候來聽,完全不和你打招呼。你們說,這讓人討厭不?一想到“推門課”這三個字,我就火大想罵人。為了迎接這些推門課,我得更努力地去備課。即使準備得非常充分,臨到上課前幾分鐘,我的心跳都會加快,心臟劇烈地蹦啊蹦,嘴裡默唸著“上帝保佑”、“阿彌陀佛”之類的話。鈴聲一響,一看沒人來,立刻關門!“Oh, yeah!"躲過一次是一次!

可是,總有些躲不過去的課。因為我們學校缺乏語文課講得好的老師,所以學校領導就重點培養我講語文課。我的個天!我從小就最不喜歡學語文了!雖然後來作文寫得很好,可是我對講語文課一點興趣沒有。學校領導又非要我做語文公開教學。我能怎麼辦?硬挺著唄。當時鐵路分局教育辦的張也娜主任聽過我的語文課後,我就開始沒完沒了地做公開教學了。這一做,就做出了個毛病。不知道從哪一次做公開教學始,我只要早上一吃飯,肚子裡面就開始飛速運轉,到學校沒一會兒就得去上廁所。神經性腹瀉!大家聽過這個毛病沒?只要神經一緊張,就出現腹瀉的症狀。這個毛病一做下來,就沒好了。之後的公開教學前,我都不敢吃飯。吃了也白吃,都得瀉出去。

後來,因為文筆出色,學校又讓我經常做演講之類的事情。每一次這樣的事情,我的肚子都得經歷一次痛苦。雖然教學上在不斷地取得成績,可是我的身體卻再也回不到從前了。現在,我的胃腸還是會經常出些問題。

經歷了這些磨練,我的口才確實是出色了,平時的我也更健談了。一個極其內向的人,變成了現在相對外向的人。可是,這卻是我不得不改變的結果。然而我自己知道,骨子裡我仍然是內向的人,我喜歡自己內向的樣子,就像我喜歡《琅琊榜》裡的梅長蘇一樣,深沉、內斂,不張揚。靜靜地做自己,難道不好嗎?以身體為代價換來性格的改變,難道值得嗎?

在下是這裡的萌新小寶寶,如蒙不棄,關注一下吧!


瞬兒老師


我小時候是外向的人,調皮搗蛋,2年級就帶著同學去網吧上網,還追著我哥哥打架,和同學玩耍絕對是核心人物,班級裡沒有一個人不知道我的,小時候還給班裡一個女生告白寫情書,結果全校人都知道了,鬧笑話,關鍵對方家長還是我補課老師,見到她我是真的尷尬[捂臉]。

長大後不知從何時起我變得越來越內向,很少和人說話,很少和家人說話,高中我當了一年學習委員,學了美術畫畫,到大學甚至一年只和家裡人打3次電話(不是我主動打的電話)

現在內向,在一家公司做銷售,煩[捂臉]....



妙屋課堂


我說說我吧,生活中我也不好傾訴。小時候單親家庭,媽媽帶著。媽媽去打工了,爺爺奶奶帶著,媽媽那幾年又出事。然後奶奶爺爺輪流去打工賺錢。2016爺爺又心臟病發。重小我就性格開朗,外向。然後慢慢內向。再然後現在外向,我不知道說什麼。我知道我想哭,但是哭不出來。先回答問題,由內向變外向。具我的生活經歷我只可以把這個分兩種答案說。一種內向是天生的。這種變外向可能經歷了談戀愛,之類的甜蜜美好的幸福的事物變的外向開朗。另一種是受到打擊變的內向的。比如親人的離去,破產。不美好的事物。所以內向。這種變的外向應該是經歷了極致的痛。已近麻木了。想通了,成熟了。還有一種外表外向實則內向內向的我沒有經歷過不好下結論。還有以上都是個人認為。


神奇的老陸


環境因素。

性格內向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個難以忘記的童年生活,10歲之前人的性格基本定型,這種性格將決定孩子終身。


環境因素有很多種:

1,單親家庭,成長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或者父愛母愛的缺失,看著別人有爸爸或者媽媽陪伴,很容易造成自卑心理,不愛說話,久了很自卑,很多這個年齡孩子父母離婚,本來性格開朗的,一下一給人呆呆的印象;

2,重組家庭,這類型家庭中的孩子看到父母和繼父或者繼母又生了一個自己的小孩,很容易在心裡造成落差,認為自己是多餘的,這樣的環境也會造成孩子自卑;

3,留守兒童,這類孩子或寄養在親戚家裡,或由爺爺奶奶帶,而寄養的孩子到一個陌生環境裡生活,心理上就會有寄人籬下之感,過的戰戰兢兢,生怕自己做錯事,惹親戚家人不高興;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父母陪伴的缺失,看著別人孩子有父母去接送,在心理上會覺得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尤其是家長會,甚至不願意讓爺爺奶奶來參加,所以留守兒童現象最易造成內向情緒;

4,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的要求孩子成績好,除了學習補課,沒有其他之外的娛樂活動,甚至當眾批評孩子成績差,拿別的孩子與之比較,孩子牴觸心理越強,越要凌駕於孩子之上,不給他解釋的機會,永遠按照父母的思路來,這樣的孩子長此下去,不光內向,還自閉,甚至會有躁鬱心理;

5,學校教育,這和家庭差不多,有一點是老師為了所謂的激勵孩子學習,把孩子分為三六九等,偶爾的成績差也分,希望下次考試能上去,有意在同學中間孤立這些成績差的,很容易讓成績差的孩子孤僻自卑;另一個就是學校霸凌事件,學校教育不當,沒有過多關注孩子學習外的生活,思想教育匱乏,以為孩子打架鬥毆是常事,有的孩子被打被威脅被勒索也不敢還手告發,久而久之就不止造成內向,還有恐懼、抑鬱等一系列心理疾病。



所以,內向的原因是小時候成長環境造成的。有這種性格的人,要對自己的內向形成原因有個清楚的認知,找出薄弱的根結,努力嘗試改變,越怕什麼就要越在這裡鍛鍊,當你能踏出這第一步,你的心理就會舒緩許多。


極光暮光


心理上,內向的人,有沒有可能會改變成外向的人呢?經歷什麼才會變成外向的人呢?

我認為是有可能的。需要經歷什麼呢?

首先,內向:往往意味著看起來寡言,感情不外露,容易自卑傾向;外向:往往意味著看起來活潑,好交往,很大可能傾向自信。

其次,在改變之前,我認為在想著改變之前,要首先正視一個問題,那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心理學上,一個人出生的氣質型首先就佔據一部分,然後有生長環境,遺傳,社會環境等等,影響著一個人成長為了內向的人。所以,改變成外向,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改變,並堅定,對自己有耐心,做好長期改變的心理準備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來,我認為改變的健康的方式是: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心態建設:悅納自己,並對改變有信心

接受自己性格內向的基礎上,正視內外向性格各自的優勢和劣勢,這只是兩種平行的性格,不存在好壞,保持心態平和即可。既然性格是慢慢形成的,那在未來生活的實踐中,也相信自己可以變得外向起來,正所謂人情練達皆學問

第二步改變社交環境和生活方式。

工作上,儘量做些銷售,諮詢服務等方面的,總之就是把自己放到需要與人交流的環境中去塑造自己;生活中,一方面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讓自己走出去,如報興趣班,業餘時間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積極打卡,交流。另一方面多與外向,心胸寬廣,性格開朗的人去交流,做朋友。

第三步,吸取外向性格的人身上明顯的特質,改變自己的為人處世方式。

與人交流多學會傳遞正向信息。比如不卑不亢,平等尊重的,對對方說的話充滿興趣的去傾聽,多微笑,並敞開心扉儘量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多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給予正向回饋。嘗試改變以往略顯沉靜、感情不外露的樣子。如果你擔心,可以多想想,勇敢表達相比沉默寡言,哪種在人群中看起來更容易讓人接近呢,那肯定是前者幾率大些吧。

第四步,與人相處,多主動去善意的瞭解別人,反思哪些話題對方更能打開話匣子呢。

多去了解別人,與別人交朋友。在主動交流中,如果發現主要是自己說,對方接不上話,應馬上意識到,學會反思並停下來。主動去了解對方對什麼話題感興趣,多多投其所好的去討論。有人說這會不會顯得虛偽呢?其實,這樣的主動了解,與人相處的行為,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和學習了不同的人感興趣的知識,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面,慢慢培養自己主動學習的習慣;又使自己在與別人相處中,碰撞出不同的思想火花,潛移默化就會變得風趣健談。無形中正面成長,何樂而不為呢!

想要改變內向性格的人,改變的最好的時間是回到剛出生,其次就是現在。只要有心用正向的方式去改變,總會慢慢變得外向,即使一開始會有困難,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歡迎大家討論交流補充啦


簡躍心理驛站


只要最親的父母家人能給內向的人如同外向孩子一樣的標準,保證可以改變內向性格。孩子內向不愛說話真正原因都是父母親們潛意識的對待造成的。

小時候調皮搗蛋的人。長大了,說話口無遮攔、胡說八道,髒話問候,滿嘴葷段子。可是父母親人們沒有一個說他們不好,只說他性格就是這樣。還誇他會說話!

小時候內向懂事的孩子。父母總要他多說話,多學一學外向的孩子。可是實際標準呢!內向的孩子加入聊天,發表意見。一句並不過火玩笑話就被父母親人批評被教育。“你怎麼這麼不會說話,想清楚再說,丟人現眼。”為什麼啊!他們那樣口無遮攔,,你們不管。對內向孩子標準這麼嚴。不是你們要我多學習他們嗎?

在父母眼裡,內向的人形象已經在他們潛意識裡固定了。改不了了!明面上要你怎樣,實際上根本不是那回事!你語調高調,就會被批不禮貌。你的意見他們從來不聽。家裡的事,也從不會問你的看法。絕對不會採納!久而久之,哪個從小懂事內向的孩子。還敢表達內心,還敢亂說話????父母親潛意識裡已經扮演了一個施虐者的形象了。

那些所謂心理專家們,根本不瞭解內向人心裡的世界。在你們眼裡,內向的人全都是因為自己原因:“膽小、怯懦、害羞”的原因才沉默寡言。你們潛意識裡也是看不起我們,好像高高在上嗎?給給出所謂方法意見,要我們改改自己毛病。

只要外人看我們標準能夠稍微改變,我們絕對能改掉所謂內向!極端案例:一些不斷闖禍的二十祖,給出的原因是:從小父母溺愛過頭,造成孩子如今的無法無天的性格。同樣父母的只要對內向孩子,比對那些二世祖稍微寬鬆一些就阿彌陀佛了。


成為joker


人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

在特定的環境中,改變不同的特點,適應環境,這不僅僅是變色龍的專利,也是大自然中每種生物的專利!在一定的環境中待久了,那些一開始膽戰心驚的人,也會變得安逸,逐漸的就適應了這一環境。

性格這個東西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變化的,一個外向的人,進入到一群內向者中間,他也會變得無所適從,時間一久,他也就不再開朗。同樣的道理,一個內向的人,進入一個外向的環境當中,也會逐漸深受其影響,進而變得開朗活潑。

性格的改變,並不一定要經歷什麼重大的事情。

一個人想要改變很難,但對於內向者而言,下定決心改變,往往會變得很簡單。因為內向者具有一套自己的內在機制,那就是專注力,專注於改變性格,也就會變得足夠容易。這正是內向者的優點。

對於內向者而言,想要適應環境,必然要下定決心,一旦內向者下定決心,那他一定會達到自己的目標。可以通過,讀書,運動,旅遊等等,逐漸變得見多識廣,進而變得與眾不同。


新概念傳媒宋晨聲


放開一點,凡有點內向的人都是有點害羞,害羞的本質是什麼,就是怕出醜,是要面子的一種表現,我以前就跟你差不多.後來想通了,跟別人一起談論時,要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觀點,出去玩的時候,儘量多幫忙別人,就是去拿點飲料給MM喝啊,可以趁機跟MM聊聊天,跳舞的時候就得盡興,別管自己跳得好不好,是要看跳得自己覺得爽就行了.

多跟旁邊外向的朋友學學,或者是多看娛樂節目,比如吳宗憲的,最近也沒多好看了,可以找同類型比較優秀的.學習裡面的搞笑詞語,練習怎麼應付尷尬.內向與外向是性格的一個維度,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連續體,內向和外向處在這個連續體的兩端。在實際生活中,這個連續體的兩側我們都會用到。

就象有的網友問:“為什麼我有時候開朗愛說話,而有時候卻不喜歡說話呢?”其實這就是在一個場合用了偏這一側的東西,另一種場合用了偏另一側的東西。我們會有一種天生的傾向於這一側或是那一側的偏好。如果我們更傾向於外向的一側那我們就是外向的人,傾向於內向一側就是內向的人。有人偏外向一側的多些,那麼他的外向性就明顯些;有人偏內向的多些,那麼他的內向性就明顯些。同樣,也會有人正好處在這個連續體的中間,也就是他的偏向各佔50%。並不是說內向的人在所有時間所有場合都內向,在某些時間和某些場合他同樣可以表現的外向,只是大多數時間和場合表現的內向罷了。

再打個比方,其實內向和外向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在生活中我們的左手和右手都是必須用到的,只不過我們更習慣於用哪隻手罷了。如果你是一個外向的人,那麼外向就好比是你的右手,內向就好比是你的左手,就像你有時必須用左手一樣,你有時也會內向。同樣,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那麼內向就好比是你的右手,外向就好比你的左手,就像你有時必須用左手一樣,你有時也會外向。(以上例子是假設我們都是右利手的)儘管對於世界上到底是外向者多些還是內向者多些這一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美國人中,內向者與外向者人數持平。

※※性格沒有優劣很多性格內向的人都想使自己變得外向一些,因為似乎只有性格外向的人才更適應當今社會,更利於與人交往。但其實很多性格外向的人,對自己的性格也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每種性格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性格內向的人其實有很多優點,例如做事認真、踏實穩重等等。

內向的人想使自己變得開朗一些,多半是因為活潑開朗的人容易與別人相處,參與活動更積極一些,但是這些並不是性格外向的人的“特點”,它只是外向性格的附屬品。掌握與人交往的技巧,使自己的熱情大膽一些,性格內向的人同樣可以做到!所以,有些時候並不是性格可不可以改變,而是能力可不可以提高的問題,可見,有時我們不必要刻意改變自己的性格,性格沒有優劣,只要提高能力、改善自身素質去彌補性格某方面的缺點就足以使我們成為無可挑剔的人。

※※嘗試一些小交往人是個複雜的個體,有很多因素會決定人的性格,一般來說,你與外界交往不順利,你就可能有性格向內縮的趨勢,這是自我保護的本能吧。一旦趨勢成了習慣,你就認為自己內向了,內向的人不一定沒有豐富的內心,只不過不流於外罷了。你想外向一些,可以嘗試一些小的交往,多看一些人際交往的資料,多一下嘗試。還有一點,少用點電腦,電腦輻射會給人生理上帶來傷害,讓人抑鬱。多鍛鍊一下身體也有助於外向於人,特別是跳躍運動對內向的人很有好處。


齊齊教


  1. 調整心態,正視性格

    內向過度也會引起自卑,其實內向也不是什麼大的缺點,正視自己的性格,很多工作內向的人往往做得更好,只有自信心強了,說話做事就會有底氣;

  2. 讓自己變得優秀

    如果主動和他人交往很困難,那就讓自己變得優秀起來,他人也會主動來貼近你,和你聊天,慢慢地交流多了,性格也會外向起來;

  3. 和外向的人相處

    多和外向的人待一起,他們的言談舉止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逐漸引導你變得開朗外向起來;

  4. 多看書

    你的氣質裡能反映出你所讀過的書,所走過的路,平時多看看書,肚子裡就會有“墨水”,和別人交談時也有很多話題可以聊;

  5. 多參加集體活動

    團體活動講究的是溝通,多參加一些團體活動,能有效提高你的溝通能力;

  6. 主動和異性聊天

    很多內向的人和同性聊天也許不會緊張,但一和異性聊天就會臉紅,沒話題聊甚至說話結巴,想要改變性格,就要敢於和異性聊天,慢慢地適應,逼著自己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