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可太忙也不可太“作”

“人生在世,不可太忙,不可太‘作’”,從春節到現在的這段日子裡,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孫書文,讀書、寫論文、上網課,便是他的主要生活。從《論人》到《卡爾·馬克思傳》,再到“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國別研究”,閱讀不輟,靜心思考,但同時,他也關注社會新聞、關心文化熱點現象。他說,疫情,也是一面極富魔力的鏡子,讓人思考自我、洞察命運……雖然不一定會“看清”,但思考了,即增加了人生的厚度。  

  這幾本書,凝聚智慧溫暖心靈

  記者:這段時間,您在讀哪些書籍?

  孫書文:頗受啟發的幾本書。重讀《論人》(卡西爾著,劉述先譯)。這是帶領研究生細讀的一本人文著作。卡西爾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後來到了美國,將自己的符號哲學進行了頗有意味的總結。作者用符號的視角來打量科學、文學、哲學、語言、神話,很富神韻。這是一本不厚的大書。

人生在世,不可太忙也不可太“作”

  張完生記錄整理的《費孝通晚年談話錄(1981-2000)》。這本書凝聚了智慧老人在智慧年齡的智慧語錄。1981-2000年,20年的中國鉅變,在費孝通“行行重行行”歷程以自由、隨意又富溫情的方式體現出來。有思想的火焰,有人生的智慧,有歷史的厚度。“談話錄”,有現場感、有畫面感。

  《卡爾·馬克思傳》(戴維·麥克萊倫著,中譯本)。該書雖頗受爭議,但也是不可替代的一本馬克思傳。弗蘭茨·梅林所著《馬克思傳》已是經典,其獨特的優勢在於,以同時代的人再現馬克思的一生。程正民、童慶炳合作主編的“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國別研究”,共五本,分別研究了中、德、英、日、法五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的歷史。涉及了眾多影響力較大的理論家,體現出馬克思主義文論重視文藝的社會功用、理論的開放性、廣闊性的特點。

  讀書之外,靜心思考“影”中沉思

  記者:讀書之外的生活是如何安排的?

  孫書文:寫論文,上網課。靜下心來想想一些大問題,如人生規劃、生命、死亡。

  記者:此外,您還看了哪些電影或者電視劇呢?

  孫書文:《兩隻老虎》。葛優等演員的演技,可圈可點。影片從敘事上說,帶有典型的中國當代中篇小說的特徵:特殊的情境,封閉的人物,不可思議的事件。富有文藝腔,有濃厚的“編”的痕跡,又反映了當下生活中獨特的意味,可稱為“漫畫”式電影。

人生在世,不可太忙也不可太“作”

  《白蛇緣起》。國產動畫製作技術的提升效果很明顯,人物的動作很流暢,背景製作大氣磅礴。角色的設置與衍展很國際化,如會說話的小狗、妖道的坐騎等。

  《洛瑞太太和她的兒子》。這是很獨物的一部電影,情節近乎零,但打動了我。母親與兒子相依為命。這種極富有張力又特殊的母子關係,促使兒子的畫獨樹一幟。出奇的是,“獨樹一幟”的作品又源自於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愛。這是對藝術創作奧秘的一種神奇的揭示。

  《黑金叛徒》。在豆瓣上,有些網友對此片的評價不高,但這部電影頗讓人心潮澎湃。黑幫、大哥、叛徒,這在文學藝術中都具有原型性的意義和價值。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的慾望,這部電影依據真實人物改編,使得影片的故事更豐富。

人生在世,不可太忙也不可太“作”

  《傳染病》。感同身受,如在“影”中。

  感動之餘,以思考增加人生厚度

  記者:這段時間,有沒有讓您印象深刻的一些事情。

  孫書文:在被抗疫期間的平民英雄打動之餘,也被一些雜音所幹擾。疫情,是一面極富魔力的鏡子,引發人們的思考。雖然不一定會“看清”,但思考了,即增加了人生的厚度。此外,聽到不少人在講,這麼大的事件沒有好的文學作品來體現。殊不知,文學不是新聞,文學與當下的事件,是有一定距離的。

  記者:您認為我們最需要反思什麼?

  孫書文:可反思的很多。比如,人生在世,不可太忙。

  從新聞報道上看,傳播疫情的,都是那些很忙的人。有一位病毒攜帶者,一天走了數家親戚。還有人因頻繁聚餐,成為重要傳染源。種種行為無不飽受“罵”名。想一想,臨近春節,若無疫情,我們不都是如此。原來的生活太忙了。再如,人生在世,不可太“作”。2002年作家張抗抗創作了《作女》,書名讓人印象深刻。我們的世界,似乎有些“作”的意味。老子講,大塊勞我以生。萬物之靈長的人,其實根子裡還是肉身化的。


  嘉賓簡介  

  孫書文,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兼任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副會長。出版著作11部,發表論文80餘篇。獲第九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文章類二等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學科新秀獎、泰山文藝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山東省劉勰文藝評論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