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被一分為四,1928年,龐大的甘肅為何會大分家?

羅日新


身處西北的甘肅,自古以來就是西北邊陲的門戶,是中原與西域的重要交通樞紐,戰略地位相當重要。而隨著回民在當地的發展,自清朝以來當地漢民雜處,民族關係十分複雜。在南京國民政府之前,甘肅省、寧夏省、青海省同屬甘肅省,省政府位於蘭州。但是1928年之後,甘肅一省分裂為甘、寧、青三省。

憑靠北伐戰爭,馮玉祥獲得了巨大的政治資本,率領其“國民革命軍”進駐西北,成為西北軍閥。為了更好地控制西北地區,馮玉祥必須將甘肅分而治之,分化當地以馬家為代表的回民勢力。具體辦法就是把甘肅省一分為三,東北部成立寧夏省,西北部成立青海省,由中央政府重新任命省政府主席等官員,這樣就可以通過合法的手段把國民軍的勢力打進去,把“諸馬”從其世襲的寶座上擠下來。

而蔣介石為了維護中央權威,便於對地方的掌控,對於馮玉祥的提案十分贊同。就這樣,在中央與地方的共同推動下,甘肅一分為三,基本上形成了現在的行政區劃。


老照片


因為甘肅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從新疆開始分出去之前就算起的話,那麼看看甘肅到底有多大?當時的甘肅包括了今天的新疆,內蒙古西部地區,寧夏,青海東部大部分地區,甘肅。如此龐大的一個地區能不被分嗎?

甘肅一詞最開始出現還是在北宋時期,當時西夏統治了河套地區,設置了甘肅軍司,這個也是最出現甘肅這個名字。元朝的時候就設置了甘肅中書省。明朝設置甘肅布政司,明朝的司和元朝的省是一樣的,清朝的時候基本上繼承了明朝的制度,設置甘肅布政司,這個時候的甘肅就包括了今天的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部分地區。

到了光緒十年也就是1884年就分出了新疆,清朝設置新疆省的目的就是加強西部管理,當時中亞各國都對新疆虎視眈眈,特別是沙俄。所以建立新疆省也是迫在眉睫,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清廷也就開始籌建新疆省了。

中華民國二年的時候,當時就把甘肅境內又劃分了七個道,寧夏,西寧,蘭山,涇原,渭川,甘涼,安肅。也就包括了今天的甘肅,內蒙古西部,外蒙古西南部,青海北部東部地區,寧夏。到了民國十六年,撤道為省,民國十八年也就是1929年,就從甘肅分出了青海,寧夏兩省。

就這樣從甘肅就分出來了四個省,新疆,甘肅,寧夏,青海。西北地區本來就比較偏遠,而且比較落後,加上又處在中亞,北邊又是強大的沙俄,後來的蘇聯,現在的俄羅斯哪個都不是好對付的,對中國西北都是虎視眈眈的,所以把甘肅分開,也是為了加強對西北的管理,中央對西北更加有力的統治。也是為了提升當地的經濟。各省分開發展更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但是甘肅和寧夏分分合合關係扯不斷,1950年的時候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1954年寧夏省又併入甘肅。但是沒過幾年,1957年寧夏又分出去設置了寧夏回族自治區。1就這樣甘肅基本上就形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了,不過後來內蒙古的兩個旗劃給了甘肅,又把甘肅的兩旗劃給內蒙古,甘肅就此定型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清朝時期的甘肅省比現在要大很多,諸如寧夏、青海省會西寧,新疆東部的一部分,都屬於當時的甘肅省。


而說到寧夏和青海,很多人都知道,在清末民初時,那是馬家軍閥的地盤,分別由馬海晏的兒子馬麒,馬千齡的兒子馬福祿實際統治。這兩派相互敵視,相互不服,所以甘肅分家,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當然,北洋政府成立後,也沒有第一時間就給他們分家。由於北洋軍閥懶得管,奉行只拉攏,不干預的政策。清朝當年是怎麼處理的,北洋系也一樣。所以甘肅分家這件事一直到1926年,馮玉祥主持西北軍政事務之後才得到落實。



當時的馮玉祥,遠不止是西北的大咖,他在稱霸西北的同時,還是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部長,在南京相當有面子和話語權。所以1928年,他為了拉攏加控制西北諸馬軍閥提議將甘肅拆分時,南京國民政府直接就批准通過了——將西寧劃入青海,由馬麒的弟弟馬麟統領;將寧夏劃出甘肅,由馬福祿的兒子馬鴻逵統領。

當然,馮玉祥拆分甘肅,也不完全是為了拉攏馬家軍,他當時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1928年底,軍事委員會討論裁軍。按照蔣介石的意思,每個省最多隻能保有三個師的兵力,超出這個限額的,都得裁撤。馮玉祥當時的地盤雖然大,但省份太少,西北合共就三個省,一個綏遠省,一個陝西省,一個甘肅省,若按照三個省的限額裁軍,馮玉祥的軍隊那得裁撤多少人?

所以馮玉祥從一開始就盤算好了,儘量把甘肅拆散,這樣一來,他手頭上就多出了六個師的番號。



不過蔣介石也不是吃素的,他早看穿了馮玉祥在盤算這個事,所以他在1929年1月正式召開軍事編遣會議後,就把南京政府的裁軍方案改了。按照新方案:全國300個師,淘汰250個,留下50個,每個集團軍留8-10個,中央另建10個憲兵師。

這個方案一出,在場各路大佬的臉色都綠了,紛紛大罵老蔣,裁軍不裁自己。

所以不久後,馮、桂、閻三派就跟蔣介石翻臉了。尤其是馮玉祥,直接辭職不幹了。

蔣介石一看,你辭職不幹,那正好,直接下令通緝,免了馮玉祥的一切職務。並派人到西北拉攏諸馬為自賣命。

當時的馬鴻逵、馬步青、馬麟等人,本來就是牆頭草,見馮玉祥被免職了,也就暗中投靠了蔣介石。而西北也就這麼被蔣介石略施小計控制了。


Mer86


甘肅分家不是民國時代,歷史經過多次演變!

  • 甘肅區域行政最早形成於西漢漢武帝時期

  • 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設立河西四郡

  • 涼州,武威郡,取戰功威武之意。今武威,金昌、白銀大部

  • 武威,元之前中原通河西重鎮,軍事交通要塞。

  • “飛將關弓出武威,矢窮格鬥救兵稀。天山虜騎重重合,月黑風高夜潰圍”。

  • 甘州,張掖郡,“張國之掖、以通西域”。今張掖、額濟納旗、阿拉善右盟部分

  • 張掖,塞上江南,魚米之鄉,河西重鎮。

  • “不見祁連山上雪,錯把甘州當江南”

  • 肅州,酒泉郡。今酒泉、嘉峪關。
  • 漢武帝賞賜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御酒,傾倒入泉全軍共飲,得名“酒泉”。
  • 沙州,敦煌郡,取意:敦大輝煌
  • 隴地六郡
  • 金城郡,控河湟要塞,取意:固若金湯,今蘭州、西寧、海東、黃南及海北、海南部分
  • 漢陽郡,今天水、定西東部等地。
  • 安定郡,今平涼、固原、中衛等地;
  • 北地郡,今慶陽、吳忠、銀川等地;
  • 武都郡,今隴南
  • 隴西郡,今定西西部、臨夏等地
  • 西漢各州區域圖
  • 涼州軍政中心武威
  • 涼州各郡區域圖

元,吐蕃納入中華多民族大家庭,甘肅軍政中心由河西轉向河湟要地金城郡

  • 涼州(武威)會談,吐蕃納入中華多民族大家庭

  • 甘肅歷史

  • 中原王朝強盛時期控制隴及河西,例如:漢唐

  • 這個時期中華文明影響向西拓展,國家強盛

  • 中原王朝衰落時期以黃河為界,隴甘分離,例如:南北宋。

  • 這個時期中華文明向東回撤,西亞伊斯蘭文明東擴,國家富裕卻不衰弱。

  • 總體上屬於漢王朝強盛則甘隴一家,衰落則甘隴分家,少數民族當政多分化甘肅。

  • 例如:元就分化了甘肅,甘隴兩分。


清朝對甘肅戰略認識再次提高,西北軍政中心西遷金城

  • 清,總結歷史,認為西北軍政核心在甘肅,在河湟金城郡

  • 西北以甘肅為臂掖,吐蕃、西域、蒙古為指掌,形成一個整體

  • 1748年甘肅自川陝總督分出自治,包括現在甘肅、寧夏、蒙西、新疆、青海部分

  • 1759年陝西自川陝總督分出,新建陝甘總督,總督府金城(蘭州)

  • 陝甘總督置蘭,對西北軍政進行戰略佈局

  • 金城(蘭州)總督府,

  • 金城(西寧)代理青海軍政(按副省級配置)

  • 銀川(按副省級配置),代理河套區域軍政

  • 西域,英國、俄國培養代言人擾亂地域穩定,原軍政中心伊犁已經飄搖不定

  • 陝甘總督著力培養迪化(烏魯木齊),發展新的軍政中心(以副省級配置)

  • 自宋以後對西北戰略的低估,造成西北伊斯蘭影響逐漸座大。

  • 十九世紀中葉,英國、俄國加大對中亞地區殖民爭奪

  • 1865年(清同治四年),在英國支持下,中亞浩罕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阿古柏侵入中國西域南部,建立“伊斯蘭”政權,繼而侵佔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實行殖民統治,屠殺當地漢族。

  • 是時,清政府正全力鎮壓內地人民起義,並且東南警報頻傳,因此無暇西顧。

  • 甘肅、陝西回族動亂。

  • 1871年,沙皇俄國乘機出兵佔領新疆伊犁地區,使新疆陷入被英俄兩國肢解侵吞的險境。

  • 清政府內部對是否收復新疆存在很大分歧。

  • 主要分成兩派:

  • 以李鴻章為首的大臣主張“海防論”,即放棄新疆,主要防禦東南沿海;

  • 而左宗棠則提出“塞防論”,他在《奏章》中說道:“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充分的說明了新疆的重要性。在陝甘總督左宗棠等人的積極推動下,清政府決心派軍隊收復新疆,於1875年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 自1866年開始平定陝甘回亂到1878年收復西域大部,歷時一十三年。

  • 1884年新建新疆省,省會烏魯木齊。

  • 這個時期清朝已經無力西顧,西北以甘肅蘭州為核心,西寧、銀川為左右翼,烏魯木齊為前營的戰略佈局沒有完成。

  • 同時,清政府也沒有認清西北伊斯蘭影響的嚴重後果,對寧夏回族的分封加強民國時期西北迴族軍政座大。

民國,馮玉祥新建青海、寧夏兩省只是清多年籌劃的延續

  • 1928年

  • 新建青海省,省會西寧。

  • 原金城郡範圍內海東、黃南、西寧及海北、海南部分地區劃入青海。

  • 新建寧夏省,省會銀川

  • 海原、中衛、吳忠、銀川、石嘴山、阿拉善左右旗、額濟納旗等地區由甘肅劃出新建寧夏省。

  • 寧夏回族軍政,寧馬馬鴻逵座大

  • 青海回族軍政,青馬馬步芳座大

  • 新疆盛世才秘密加入蘇共,新疆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

  • 外蒙古獨立

  • 河西走廊、內蒙河套地區處於蘇聯影響區

  • 西藏在英國挑唆下尋求獨立

  • 西北危機,民國政府無力西顧。

解放後,寧夏省迴歸甘肅,青海保持民國區域不變

  • 1954年寧夏全部迴歸甘肅(只看甘肅)

  • 1958年新建寧夏回族自治區(與現在區域相同)

  • 1969年阿拉善左旗劃入寧夏

  • 1979年阿拉善左右旗、額濟納旗劃入內蒙古

  • 至此,甘肅先後分出新疆、青海、寧夏、蒙西,一分為五。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說起現在的甘肅省,我們在地圖上看就是從東到西一個面積呈狹長狀的省份。


雖然看上去細細長長的,不過在我國各省面積排名中,甘肅依然以45.44萬平方千米排名第七,妥妥的一個大省。

除了面積大,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直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拱衛中原王朝的西部門戶,在這裡各種關隘遺址隨處可見,比如嘉峪關、陽關;

又是中國向西交流的重要通道,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比如敦煌莫高窟,而且甘肅也並非我們想象中只有大漠孤煙和荒涼隔壁,這裡有水草豐美的牧場,還有沃野千里的良田,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


在行政建制上,早在上古時期,當時甘肅和陝西就是當時的天下九州之一,被稱為雍州。到了西漢時期,天下劃分為十三州,甘肅的轄區面積進一步擴大,不僅包括了今天陝西大部、還有整個甘肅、寧夏等地。

但是過大的面積也讓行政掌管可以擁兵自重,對中央政權構成威脅,例如東漢末年,董卓便是這一地區的軍閥,後來他帶兵進入洛陽,廢掉弘農王,立了漢獻帝。

鑑於此,到了曹魏時期,曹操將這裡一分為二,大致以黃河的“幾”字為界,靠近中原腹地的地區劃為雍州,而西部地區則劃分為涼州。之後經歷了隋唐、宋元。


到了明朝時期,朱元璋擊敗了元朝之後將雍州、涼州合二為一,伴隨著國力的強大,甘肅的統轄面積也進一步擴大,包括了陝西大部、整個甘肅、寧夏、青海大部和新疆大部,都歸屬甘肅布政司統管。

不過到了清朝,陝西和甘肅正式分離,甘肅省會也在此時第一次確定在了蘭州,軍政上主要歸陝甘總督管轄。

在清朝後期,沙俄勢力在中國西北地區蠢蠢欲動,1862年,受到太平天國運動影響,西北地區爆發回民起義,沙俄乘機扶持阿古柏和西北土匪白彥虎佔據新疆,企圖分裂我國,關鍵時機,清政府命令左宗棠掛帥西征,在經歷了一系列軍事鬥爭和外交談判後,終於趕走了叛亂者。

但是鑑於此次危機,清政府又將新疆從甘肅分離出,成立了新疆省以鞏固邊防。

甘肅省正是劃分成今天這個樣子還要到了民國時期,1928年,馮玉祥將軍開始統領西北軍政,也對甘肅開始了新一輪的政區重建,甘肅省的西南大部地區被劃分出來成立了青海省,同年,寧夏省也正式劃出,從此之後,這樣的版圖基本沒有變過。

除了建國初期,寧夏和甘肅經歷了短暫的合併,不過終究還是再度分開,寧夏成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了甘肅,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經歷了多次的分分合合,特別是和陝西,可謂同出一脈,如今又共同引領西北地區發展,可謂是好兄弟、好夥伴。

單就甘肅今天的發展來看,也是蒸蒸日上,而融合了多民族多種文化的甘肅,也在張開雙臂,笑迎八方來客。


策神歷史


甘肅省在1928年以前,不管是在滿清治下,還是民國時代,都是中國內陸首屈一指的大省。

舊甘肅省幅員遼闊,民族關係複雜,管理難度很大。自從晚清開始,廟堂之上就有針對甘肅省分省而治的聲音,例如廣東官員岑春煊就在光緒年間提過建議,最後被決策層以時機不成熟而擱置。

1928年舊甘肅省能夠被順利劃分為甘肅,青海和寧夏三省,主要推動力來自兩個方面,或者說來自兩個大人物:第一,是馮玉祥的積極鼓吹和運作;第二,是蔣介石順水推舟的綠燈;而這二位梟雄推動舊甘肅分省而治,各自都打著自己的鐵算盤。

接下來,鐵錘將分三個板塊介紹舊甘肅分省而治的前因後果:

第一部分:拆分甘肅,是馮玉祥鞏固地盤,積蓄實力的重要步驟;

第二部分:拆分甘肅,符合蔣介石“縮小省區論”的政治訴求;

第三部分:拆分甘肅,馮玉祥用了這幾招。

第一部分 拆分甘肅,是馮玉祥鞏固地盤,積蓄實力的重要步驟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北洋政府,北京臨時執政府任命這位“倒戈將軍”為西北邊防督辦,兼甘肅省督辦。與此同時,馮玉祥的勢力受到直系和奉系兩大陣營的排擠,在京津地區根本無法立足,這個時候,把自己的西北軍兵馬調往西北自己的行政轄區,保存實力,伺機東山再起,是馮玉祥最符合邏輯的選項。

第二部分 拆分甘肅,符合蔣介石“縮小省區論”的政治訴求

蔣介石為什麼願意看見大甘肅被分化為三個省的局面呢?因為這個局面符合他的政治利益。在掌握南京國民政府大權之後,1928年蔣介石已經獲得了形式上的一統中國的成果,但是實際上不管是馮玉祥,閻錫山還是桂系,奉系,乃至於各地大大小小的軍閥,都處於事實上的割據狀態。這些地方軍閥,把持地方軍政大權,無論是地方人事的任免還是財政稅負的徵繳,全部由他們自己說了算。

這對於蔣中正來說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他要做的,除了軍事征討剷除異己之外,還需要相應的政治手段配合。縮小省區論,就是他拋出的妙計。縮小了省區,就可以削弱地方軍政的實力,使得一個省無法對抗蔣家王朝的大軍碾壓。而蔣介石則可以利用不同省區之間的新舊矛盾,從容挑撥捭闔,戲弄與股掌之中。矛盾緩和的時候可以分而治之,如果有人想要硬扛中央軍,那也可以各個擊破。

果然是好算計!

所以,當馮玉祥提出甘肅分治,增加青海,寧夏兩省的時候,對老蔣來說,想睡覺有人遞枕頭,正合寡人心意。焉有不批准之理?

第三部分 拆分甘肅,馮玉祥用了這幾招

馮玉祥的西北軍勢力,要想在甘肅地區扎穩腳跟,必須首先對當地的軍政力量進行必要的整合和清理,不拉出空椅子,屁股往哪裡坐呢?

當時的甘肅,漢族和回族的軍事力量勢均力敵,剛好是五五開。甘肅當時分成八鎮,分別有八大鎮守使各霸一方。回族鎮守使分別是:

寧夏鎮守使馬鴻賓,西寧鎮守使馬麒;甘州鎮守使馬麟;涼州鎮守使馬廷驤;

漢族鎮守使分別是:

隴南鎮守使孔繁錦; 隴東鎮守使張兆鉀, 肅州鎮守使吳桐仁, 河州鎮守使裴建準;

為了取得回族軍閥的勢力,馮玉祥提前佈局,他先拉攏西北迴族軍閥馬福祥,讓他做自己的助手,並且把馬福祥的長子馬鴻逵從旅長提拔為師長。有了馬福祥父子兩人的人脈鋪墊,甘肅回族軍事勢力紛紛給馮玉祥拍電報表示歡迎。馮玉祥一看時機成熟了,馬上派遣自己的干將劉鬱棻以西北軍甘肅總指揮的身份進入蘭州。劉鬱棻這個人下手極為狠毒,在安撫好甘肅的回族軍閥勢力之後,他開始逐個對漢族軍閥勢力下手,首先是謀殺了甘肅第一師師長李長清和旅長包玉祥。隨後又以武力驅逐了隴南鎮守使孔繁錦、隴東鎮守使張兆鉀等地方實力派軍人。在對付回族勢力的時候,考慮到他們在甘肅根深蒂固,不能強攻只有智取,於是想到分而治之的策略。把甘肅分化成三個省份之後,每一個區域的勢力就會減弱,有利於西北軍逐個擊破。再者,每建立一個新的省份,就要配置大批的行政官員,馮玉祥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大批封賞自己的派系部下。

最後,拆分甘肅,化整為零,馮玉祥還有一個保護自己軍事實力不受侵蝕的打算。1928年9月,蔣介石召開了戰後編遣會議,名義上是要精兵簡政,發展經濟,實際上是想要藉此削弱馮玉祥,閻錫山,桂系軍閥的地方軍事存在。這個方案提出來要在全國保留50個師的國防軍。按照這個方案,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只能保留12個師,而當時馮玉祥的實際軍力有34個師20多個旅,分別駐守在河南甘肅,山東,陝西四省。儘管表面上馮玉祥會支持蔣介石的精兵簡政路線,但是大家都知道槍桿子就是軍閥的命根子,誰也不願意自斷命根,削減部隊。

所以馮玉祥以寧夏青海距離甘肅省城太遠,交通不便,不易發展為理由,安排自己的派系干將,國民政府內政部部長蔣篤弼提建議,實現甘肅分治理。馮玉祥的算盤很清楚,老子當初四個省你讓我保留12個師,平均下來一個省需要保留3個師,現在我憑空多出兩個省的行政轄區,我就可以多保留6個師的軍事力量,再加上多出來的兩個省城,需要配置大量的警察等準軍事部隊,可以保留絕大部分原先西北局的軍事實力。怎麼算都是一個不虧本的買賣。

那麼蔣介石呢,也樂意一個縮小省區論的真實樣板出現在眼前。

1928年9月5日,甘肅省分治案在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153次會議上通過提案。10月19日正式公佈成立青海和寧夏兩省,10月24日馮玉祥提出兩省政府組成名單並且獲得通過。1929年1月1日,青海省和寧夏省宣佈成立,全體省委宣誓就職。

總結:1928年,內陸最大省份甘肅省被一裁三截,既有馮玉祥的野心驅動,也有蔣介石的私心成就,總而言之,是國民黨新老軍閥,為了各自利益,妥協勾兌的結果。


本文參考文獻:

《青海建省記略》 魏明章 青海民族學院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一期

《寧夏建省溯源》 吳忠禮 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4年第二期


鐵錘文史


甘肅省在歷史上被“一分為四”其實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首先是在清朝時期,甘肅和陝西兩省分離;然後是在民國時期的1928年至1929年這段時間,甘肅、寧夏、青海三省分離。由此,偌大的甘肅(陝西)才被一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康熙皇帝將陝、甘兩省分離

清政府在內陸地區沿用了元朝、明朝遺留的行省制度,但是對面積遼闊、民風彪悍的陝西省很不放心。因此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在位初期,正式決定將陝西與甘肅分家。

康熙在陝西一省之內,設置了兩個布政使。右布政使管理陝西地區,左布政使管理甘肅地區。以此為契機,甘肅和陝西正式在康熙7年分離為兩個省。在陝、甘分離之後,甘肅省的轄區包括現在的甘肅、寧夏、青海東部和新疆的東部。

清朝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在西北方向用兵,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西北地區出現尾大不掉的割據勢力。

第二、馮玉祥將甘、寧、青三省分離

清朝滅亡後,我國進入了民國時期。在1928年西北軍將領馮玉祥主政西北時期,甘肅轄區再一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就是甘、寧、青分離。其中的“寧”不是指今天的寧夏自治區,而是指民國時代的寧夏省,要比今天的寧夏自治區大很多。熟知民國曆史的人應該清楚,寧夏省、綏遠省、察哈爾省、熱河省就是民國時代的塞北四省。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在1928年,當時主政西北的馮玉祥向南京國民政府提交了一個方案,建議將甘肅分為甘肅、寧夏、青海四省。他把這份方案交給了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長薛篤弼的手上。

其實馮玉祥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自己擴軍,因為當時國民政府有規定地方上每個省上只能保留3個師的編制。如果甘、寧、青分離為三省,馮的西北軍就可以合法增加6個師的兵力了。

過去,馮玉祥的西北軍在國民黨主力北伐的過程中牽制著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奉軍,幫了蔣介石的大忙,再加上蔣介石為了拉攏馮玉祥和西北軍將領,所以勉強同意了馮的提案。就在1928年,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把甘肅分為甘肅省、寧夏省與青海省三個省。

不過,蔣介石這樣做其實也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的。由於寧夏、青海兩地一直被馬氏家族(回民)控制著,南京國民政府在大西北的影響力很有限。如果寧夏、青海單獨建省的話,南京方面就可以找藉口抽調更多的南京官員進入西北來任職,這樣一來就為國民黨軍隊滲透大西北提供了條件。

因此,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甘肅省分成了甘肅、青海、寧夏三省。新中國成立後,將寧夏省北部地區併入內蒙,南部變成了今天的寧夏自治區。


世界人文通史


我是甘肅人,以前的甘肅就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如今隴原大地日新月異,早已今非昔比,成為西北的重要省份之一。

甘肅版圖在歷史上幾經變更。但是自打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以來,一直到民國時期,甘肅的轄區和跨度都比現在的甘肅要大很多。

幾乎涵蓋西北絕大部分的地區,包括現在的甘肅全境,寧夏全境,青海、新疆、內蒙古的部分地區。想想那會兒的甘肅有多大。


明朝時。甘肅地區是防禦蒙古騎兵的重要陣地,為了方便指揮,把甘肅和陝西合到了一起。但是甘肅隸屬於陝西,陝西省的版圖空前遼闊。

等到清朝入主中原後,他們對疆域如此寬廣的陝西十分不放心,因為西北民風向來彪悍,要說那些封疆大吏搞割據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康熙將陝西和甘肅又給分開了。

清朝統治時期,駐守甘肅的封疆大吏權力非常大,他們既管軍事又管經濟,因為當時沒有設立地方行政官員。為了便於統治,在清後期,新疆建立行省。這對甘肅的版圖有一些影響,但甘肅的轄區範圍仍然非常廣大。

都知道馮玉祥就是靠西北軍起家的。1928年,馮玉祥主政西北後,對西北地區進行了新的區域劃分,那他主政一個疆域大的省份不是更好,為何要把甘肅一分為四呢?


當時對蔣介石而言,只是形式上統一了中國。而各地的軍閥割據勢力仍然我行我素,尤其像閻錫山,桂系等軍閥在地方根深葉茂,這讓老蔣非常頭疼。

所以他提出了縮省而治的辦法,而且每個省只讓駐軍3萬人,其目的就是為了限制軍閥勢力的快速擴大。

而當時的馮玉祥也有他自己的小九九,他主要就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馮玉祥當時受到直奉兩系的排擠,在北京不可能立腳,來到西北後,他的兵力卻分散在各處,他想把這些兵力都集中到西北。

可蔣介石以精兵簡政的名義,要削減他的實力。誰都知道槍桿子裡出政權,馮玉祥心裡能不做盤算嗎?

所以馮玉祥提出的甘肅分制,既符合老蔣提出的縮省而治的原則,又能保存馮玉祥的勢力,你老蔣答應一個省可以駐軍3萬,現在我多劃出幾個省,不就可以多保留駐軍嗎?


這對他們兩人來說,皆大歡喜。所以甘肅就被一分為四了,基本變成今天的這種格局。


說史聽濤


甘肅省曾經的範圍非常廣,東邊靠近陝西省,南方和四川接壤,西南和西北有著青海和新疆,北邊有著內蒙古。

在巔峰時期,甘肅省光南北就相距2000多公里,東西有4000多公里,面積更是高達1300多萬平方里。

他管轄的範圍包括瞭如今的甘肅、整個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部分縣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但是在1928年一分為四,中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有關於甘肅省的過往輝煌。

當年的中原王朝為了和西域開通商貿,曾經派遣大量的人打通了絲綢之路。漢武帝的鐵騎也一直沒有停下過,造就了酒泉、張掖等地的威名。

儘管後來中原王朝曾經衰落過,但是基本上都掌握著此地的主權位置。最差的時候,西夏曾經從宋朝手裡奪過此地。而作為一個信奉佛教的國度,以敦煌為中心,再一次擴展到地域。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創建了蒙古帝國,也為元朝打下的基礎。為了方便管理龐大的地區,元朝實行了特殊的行省制度。此時的甘肅就包括瞭如今的甘肅、寧夏、內蒙古、青海地區。


元朝時期雖然設立了卓有成效的行省制度,但是相對來說並不完善。一直到了明朝時期,為了和西北地區的蒙古殘軍抵抗,明朝把甘肅和陝西合併在一起。

此時的甘肅已達到了巔峰,管轄範圍包括了整個西北。一直到清朝入關開始,由於陝西地區彪悍的民風,讓清皇室坐立不安,於是又決定把兩者分開。

雖然明朝時期遺留的蒙古問題已經解決,但是邊界問題仍然不容小覷。尤其是後來的準噶爾作亂,清政府決定出重拳治理。在平定此地叛亂之後,又把準噶爾部的很多地方劃到了甘肅治理。

有關於甘肅省的分家問題。

經過乾隆的平定之後,當時的甘肅已經包括了現在的甘肅、寧夏、新疆部分地區、內蒙古部分地區、青海部分地區。地理面積可謂是非常之大,所以在治理上面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再加上以後清朝國力下滑,對於甘肅邊陲地區治理更加困難。很多地方甚至只留下了軍事將領,缺乏合理的行政管理。到了清朝晚期的時候,還引起了列強的虎視眈眈。


雖然當初也採取了改進措施,比如說清政府設立了新疆行省,但是對於大環境來說,還是杯水車薪。就這樣一直拖到了清政府解體,全國陷入了大混亂。

混亂的最大標誌,就是全國各地軍閥四起。民國時期控制西北地區的是大名鼎鼎的西北三馬——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三人。他們發家的資本來自於同治時期的回亂,後來漸漸的站穩了腳跟。

雖然無論是北洋政府時期或者是民國時期,他們都打著中央政府的旗號,但是實際上還是他們三個人做的土皇帝。再加上當時北伐戰爭爆發,也沒時間管他們。

雖說是沒人管,但是不代表沒有人提出來管。

民國四年,民國政府裁撤了清政府時期設立的西寧辦事大臣,把西寧鎮總兵改成了甘邊寧海鎮守使。把之前原本直屬於中央管理的青海、內蒙古、西藏地區,劃給了甘肅省管理。

其中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馬麒,被任命為青海蒙番宣慰使兼甘邊青海鎮守使。他可是馬麟的胞弟,同時也是馬步芳的親叔叔。也為後來馬氏家族佔據西北,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

民國五年至六年,時任甘肅巡按使張廣建曾經連續兩次上書民國政府,希望能夠學習綏遠等地,把青海設立特別行政區。

民國十四年,馮玉祥擔任督辦甘肅軍務,一開始打算把此地拆成六個省。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準備逐步在此地站穩跟腳。他派遣自己的第二師師長進駐蘭州,一步步的去剷除在此地的軍閥。

民國十七年,薛篤弼擔任內政部長的時候,他認為青海和寧夏距離當時的省城太遠,決定把兩者分出,分別設立行省。

民國十七年也正是1928年,而且在同一年時間,也劃分出了熱河省。當時在劃出青海省的時候,由於本身沒有大城市,還把甘肅的西寧一起劃了過去,此時也就有了甘肅省的雛形。可能有讀者要問了,為什麼只講寧夏和青海兩者,不是說好的一分為四嗎?是因為它包含了內蒙古、新疆的一部分,所以才會說成一分為四。

主政分家的馮玉祥到底什麼打算?

主要是因為馮玉祥想摻合一腳,因為當時的寧夏、青海都是被回族的將領把持,如果真的有建省的機會,中央肯定會派來相應的行政官員,自己人才能有合理的機會插手。

再者就是蔣介石在1928年召開一次會議,決定每個省只能保留三個師的兵力。如果拆出來寧夏和青海,西北一下子就可以增加6個師的兵力。

經過國民黨中央議會的討論,通過了下面的議案:

將青海改為行省,組織省政府,委員暫定五人,設民政、財政、建設、教育四廳,餘照省政府組織辦理。

除此之外,還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工作,比如決定甘肅西寧為甘肅省省會,新劃分出來的寧夏縣為寧夏省會。到了這裡,馮玉祥的目的算是達到了。


隨後他在一次會議當中提出了寧夏省政府組成人員的名單,裡面大部分都是自己人。擔任第一任寧夏省主席的是國民黨第7軍軍長門致中。

隨後又多次召開會議,劃定了寧夏、甘肅、青海三省的省界線,在民國十八年的1月1日,寧夏、青海也正式成為獨立省會


史之策


西寧市曾經是甘肅省的重要城市!


甘肅省在中國的西北地區,是中國戈壁灘上的一顆明珠。這裡自古以來便是重要的交通要塞和軍事重鎮。一方面溝通著中原王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另外一方面則承擔著中原王朝防禦和抵擋來自北方遊牧民族和西部少數民族的入侵的重任。

儘管中國歷史上的地方行政劃分歷朝歷代均有所不同。但是甘肅所在之地歷來為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所重視。甘肅地區的安寧穩定與否直接關係到整個封建王朝的國運和統治是否穩定。



先秦時期中國分為九州。其中今天的甘肅大部分位於雍州和涼州的管轄範圍內。除此以外還有部分地區位於一些少數民族聚集的方國境內。這些方國統稱為戎狄地區!後來秦國將這一地區的西戎和義渠打敗後設立了隴西郡和北地郡!


西漢建立之後,甘肅大部分地區位於涼州境內。少部分位於秦州和雍州境內。後來進入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的行政劃分較為混亂。各方諸侯“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在中國大地上曇花一現。

到了唐朝時期,甘肅境內大部分屬於隴右道、山南道和河西道。宋朝時期,甘肅曾經一度淪為西夏的管轄之所,元朝時期,統治者在甘肅境內設置甘肅行省。明朝建立之後,甘肅與陝西合併稱為陝西布政司。



清朝建立之後,考慮到陝西布政司管轄的範圍過大而不利於統治。於是將陝西布政司一分為二。將原陝西境內繼續為陝西布政司管轄。而原甘肅境內則稱之為甘肅布政司。當時的管轄範圍包括今天的甘肅省、寧夏省、青海省大部和新疆部分地區。後來光緒十年間,清王朝設立新疆行政區劃!


清朝滅亡之後中華民國成立,行政劃分基本上延續了清朝末年的格局。到了1927年,全國範圍內改道為省!1928年,北伐戰爭告一段落,民國政府開始根據各地的情況和西北的局勢。決定將甘肅省劃分為寧夏省、青海省和甘肅省還有內蒙古的小部分地區,而寧夏省的治所為銀川市,青海省的治所為西寧市,甘肅省的治所則為蘭州市。

至此甘肅再也無法達到歷史上的輝煌水平。甘肅才形成了今天的輪廓形狀,被老百姓稱之為骨頭狀!今天的甘肅省仍然掌控著多達42.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常住人口達到了2600多萬人,作為中國新時代下的路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沿線重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