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周乙為什麼要回去用命換莎莎?

《懸崖》是根據全勇先的長篇小說《霍爾瓦特大街》改編,由張嘉譯、宋佳聯袂主演的諜戰大戲。

《懸崖》:周乙為什麼要回去用命換莎莎?

故事發生在1938年的中國東北,劇中周乙是一名共產黨特工,為了方便其潛伏在敵人內部,組織派遣了一名女報務員顧秋妍假扮他的妻子。面對特務科,心思縝密的強大對手高彬,兩人的真實身份面臨著嚴峻挑戰。同時,這對"假夫妻"之間的關係也在悄悄地改變著。顧秋妍身處危急,周乙最終選擇回到哈爾濱解救顧秋妍。而,等待他的卻是另一條不歸路 。

與普通人相比,間諜內心豐富,經常面臨著複雜的感情和矛盾折磨,每一天的平靜生活下隱藏著兇險或者是死亡。在死亡面前,每一個人又會選擇冷靜,必須選擇冷靜和理性,《懸崖》表現出了這種複雜矛盾的感情。劇中的人物塑造,讓所有的諜戰人員真實、可愛、可信。該劇的編導對於感情表現的功力了得,劇中多處情節感人,因此也有人稱《懸崖》是淚點最多的諜戰劇。淚點處比比皆是。

因為劇本太優秀了,所以我們會苛求,會挑刺。於是就發現了《懸崖》的瑕疵。

主人公周乙最後死於三聲槍下的悲情結局,成為全劇爭議最大的地方。有觀眾表示這樣的結局太悲情。不過無論是贊成周乙死或生的觀眾,他們一致炮轟的是結局難以自圓其說,人物思維性格前後不一致,結局太匆忙粗糙,漏洞百出。如果是一部環環相扣、結構緊湊的電視劇,刪減掉任何一部分內容,都可以導致情節的不完整。而存在修改空間,就說明在結構上存在著漏洞。最大的敗筆,在於故事情節的完美。好像周毅為了還一個人情,非得自投羅網。免得特務頭子高斌一無是處。


《懸崖》:周乙為什麼要回去用命換莎莎?


真的嗎?

周乙完全有能力脫身,卻非要自投羅網,我認為不是敗筆,這是一個父親的本能。

周乙,是一個有高度責任感,高度紀律性,心思縝密,長期進行地下工作的特勤人員。

為了潛伏,面對同志的被殺害也忍痛不動聲色。

高彬綁架莎莎,無非是誘捕周乙。一個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特工,難道會不清楚後果?

我認為是親情讓周乙大亂方寸,自投羅網。

《懸崖》:周乙為什麼要回去用命換莎莎?


那麼之前的妻子被捕,同志被殺,周乙都不動聲色,難道是無情?

還是他們還不夠分量讓他甘願犧牲的前途?

這樣的犧牲得不到共鳴,這真的是作者的一個敗筆嗎?

我認為。不是。以下排序按由重要到次要:

第一, 周乙愛莎莎母女:

《懸崖》:周乙為什麼要回去用命換莎莎?

他放不下顧秋妍和莎莎。因為多年的朝夕相處,他已經愛上了這對母女。

這種愛,不是愛情,是親情。

看那爸爸見女兒的場面:周乙強忍淚水,俯下身體,與女兒相互問候,親吻。

在她的耳邊悄悄地說:

告訴媽媽,說我非常非常愛你們……

觸目傷懷,淚如泉湧。

爸爸媽媽為了孩子可以放棄一切,包括生命。莎莎不是周乙的孩子。但周乙卻把她養大。那麼多年的朝夕相伴,那種親情,早已融入骨髓。

第二,周乙的工作已經完成,沒有資格再讓別人為他犧牲。

他已經沒有潛伏的價值了。所以,他要回去。他說,自己的命是命,別人的命就不是命嗎?周乙將妻兒安全送出邊境,自己隻身返回哈爾濱。謹慎一生的周乙不能坐視顧秋妍和孩子落入虎口。他要在這個與自己從來沒有過任何關係的女人和孩子面前,表示自己的忠誠,責任,和視死如歸的勇氣。

《懸崖》:周乙為什麼要回去用命換莎莎?

第三,是周乙的的僥倖心理。

他對自己也有一絲絲僥倖心理,但他知道只有一絲絲。

因為他太瞭解高斌的能力和恐怖手段了。

所以他把一切都安排好,然後從容面對。

沒有牽扯到孩子,誰都會冷靜。周易自投羅網,其實就是去以命換命。用自己的命換孩子的命。萬一成功了呢?

《懸崖》:周乙為什麼要回去用命換莎莎?

第四, 片中交代了,周乙對老魏說以後誰跟你說這個代號,誰就是奸細。

通過自己被捕,把山上的奸細抓出來。聽說作者在第二部小說中安排了這個細節。可惜,這部小說也沒有寫成。也沒有拍成電視劇。這個代號也語焉不詳。糊里糊塗。這確實是疏漏。我們期待全勇先寫第二部小說。最好主人公是莎莎的親爸爸張平汝。

第五 , 周乙有點自負。

《懸崖》:周乙為什麼要回去用命換莎莎?

已經把老婆孩子救出來了,周乙自信心倍增爆棚,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完成救顧秋妍和莎莎。我想這是奢望。周乙在敵營中摸爬滾打那麼多年。這點自負應該是非常非常微小的。

第六,從作品的藝術特色上來分析

周乙回去也可以,再掀一個高潮。一切按照周乙的設計進行營救。救出了母女,揪出了內奸。可惜,全劇故事結束的很倉促,作品不豐滿。

顧秋妍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就應該被執行紀律了。因為地下工作者的大忌,就是不執行命令,我行我素。在這最後一次也是因為顧秋妍的固執,讓悲劇發生。

周恩來當年,在上海情報線定下規矩,就是單線聯繫。隔著節點,是相互不認識的。所以一旦某個節點出現問題, 抽掉上面一級就行了。

頂多壞了下面的一條線。

顧秋妍作為蘇聯培訓回來的情報人員,對這個規矩應該是知道的。既然周乙已經逃走,上級就不應該安排顧秋妍在哈爾濱再露面,要知道那些特務都認識顧秋妍,周乙一走顧秋妍就暴露了,還安排顧秋妍另外的什麼任務簡直是瘋狂。

更不該去坐什麼火車,有點莫名其妙的,顧秋妍應該提前撤退。接著作者安排莎莎被抓,把周乙逼回來。固然是為了表現周乙的有情有義,但是不合邏輯。

生活啊,哪裡有什麼美好?都是負重前行。

《懸崖》:周乙為什麼要回去用命換莎莎?

他知道在這場殘忍的遊戲中,惟有謹慎和冷靜,以及關鍵時刻的無情才是生存的最高法則。周乙深愛著自己的妻子孫悅劍,他對妻子的忠誠,使他對別的女人沒有任何非份之想。他對顧秋妍由剛開始的挑剔,後來演變成一種兄長般的愛,這種情感既專橫又慈愛,隨著歲月的流逝,感人至深,令人蕩氣迴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