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

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

昨天在朋友圈裡又看到一位朋友辭去工作成為了自由職業者。最一段時間經常看到這樣的事情,我感覺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做自由職業了。為什麼大家都想做自由職業都開始去做自由職業者了呢?我想應該有以下一些原因。

越來越多的行業工作壓力越來越大,966已變為常規。每天早上來不及吃飯就要趕去公司,晚上很晚才回到家。家已經不是家,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北京的回龍觀、天通苑被稱為睡城的原因。上班讓大家沒有了自己的時間,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大家每天花這麼多時間在公司、在工作上,可是所有的時間真的是用在工作上嗎?說實話好多的時間是花在沒必要的事情上的,比如無意義的爭論,比如辦公室的政治。其實太多的時間都被浪費了,對於想做事情有更多追求的人來說,他討厭這種環境,認為自己在浪費生命。

在北京的六環最普通的房子一平米要五萬,一套70平米的房子買下來要400萬。400萬對於一個上班人來說需要多少年可以掙到?就算只需要湊夠首付,對於月薪1萬的人來說也要10年。10年湊夠首付,還房貸一輩子。想想你不感覺到憋屈嗎?一輩子就為了一個幾十平米的房子,每天還要提心吊膽的怕失去工作。一旦失去工作,房貸、社保、孩子的教育、家庭的開銷都沒了,生活就法發繼續了。每一天就像有一隻大狗在後面追著你一樣,讓你沒有一丁點的喘息機會。

因為疫情的影響,有一些人呆在家裡幾個月無所事事。有些是因為公司倒閉被辭,有些是因為公司為了降低成本被辭職,有些是停職在家拿著最低的工資等待復工。在這個時候,好多人才發現原來以為很穩定的收入也是不穩定的,原來上班也是有風險的。

疫情期間好多公司採取了遠程上班形式。大家發現原來不在一起工作也是可以工作的,通過互聯網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協助是可以做好好多事情的。那麼我們還有必要到一個辦公室裡做著嗎?如果不需要到一個地點上班,就表明我們工作可以不受地點的限制了。我們也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了,一個在偏遠老家的人可以不離開老家,去做一線城市的工作。一箇中國人可以不離開中國,去做美國的工作。因為沒有了地點的限制,也就沒有上下班時間的限制,更多的是按照結果為導向,一個人就可以做好多工作了。

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看工作的組織形式,任何一種形式也只是一個過程。從原始社會以家庭為單位,到農業社會以個人手工業者為單位,到工業社會以公司為單位,每一種組織形式都是為了適應當時的環境,都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所以公司的這種形式不一定是未來最好的形式,也許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會出現一種新的形式,比如自由職業者。因為網絡打破了空間的約束,人們不需要固定在一個地方,可以在家中辦公、可以在旅途中辦公,可以在一切你喜歡的地方辦公。

以上就是我思考到的造成越來越多自由職業者出現的原因。想一想這種未來,感覺是很美好的,因為你不必完全依賴一個組織,僅僅依靠自己的雙手自己的頭腦自己的興趣就可以賺取收入,而且可能是實現財富自由的收入。做一名自由職業者是實現財富自由與精神自由最近的一條路。但是要做一名自由職業者,一定也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我從一些踐行者那裡也看到了成為一名成功的自由職業者所需要具備的能力。

一,自我約束能力。這個能力是成為自由職業者最基礎的能力。不能因為沒有外界制度約束了就可以懶散了,一定要計劃好自己的時間並按照計劃踐行。

二,找到自己的興趣。做一名自由職業者一定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因為這樣你才能夠長久的去做,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自己擅長的,才能夠通過這件事情賺到收入。否則做不喜歡的事情,你很難堅持長遠,你的自由之路就不會是自由之路,而是痛苦之路。

知道了這些事情,我們就要去做,不要每天只去想象,想象永遠停留在頭腦中,做才會發生在現實世界裡,才會讓你離目標更近一些。當然你不可能馬上就辭職,這樣風險太大,畢竟大家都需要維持生活的成本。其實好多人的做法是這樣的,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去嘗試做一些副業,慢慢地去探索這條路子。一旦你找到了自己擅長的事情,且副業的收入已經可以穩定地支撐你的生活了,那就可以辭去工作,去做一名自由職業者,去追求你的自由之路。

怎麼找副業?互聯網給大家提供了太多的這樣機會,我們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嘗試,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 裡面介紹過,大家可以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