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不過問了一句:“卻如何不姓李”,蔣門神小妾為何怒不可遏?

康定全


武松這是故意挑釁,當然,挑釁的效果還不錯。




武松很機智。單憑這一句“卻如何不姓李?”就讓我們看出,他比那口裡淡出鳥的黑旋風李逵強多了。


欲擒故縱,方為上策。那武二郎,藉著酒勁,先把蔣門神的小妾盯得發毛,再問酒保店家姓什麼,酒保答姓蔣。武松順勢就接上一句,卻如何不姓李?意思很明顯,是嘲弄店家不講理呀。由此可見,武松根本沒醉,否則如何能夠腦筋急轉彎呢?



蔣門神卻犯了輕敵的毛病。由於誤以為是醉漢嘴裡討便宜,蔣門神起初並沒有往心裡去。但是,一來二去之後,就發覺來者不善了。此時,恍然大悟的蔣門神的火氣,頓時升騰起來。怒不可遏,就容易進退失據。果然,一貫強悍的蔣門神還未交手,就自亂了方寸。



有人說,武松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卻如何不姓李?是嘲諷蔣門神的小妾曾為煙花女子的身世,還說什麼當時的娼家多姓李。這個論點未免太牽強了些。因為,如果彎子繞得太多,搞得對方接不上坨(不理解)怎麼辦呢?畢竟,對陣雙方都不是什麼文化人呀。


俚言雜談


讓蔣門神小妾怒不可遏的不止這一句話,我們捋一捋。

這是《水滸傳》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蔣門神的一個片段。

當時武松偕同施恩專業找茬去了,最有意思的是他們先在路上逢酒店必進,進去必喝三碗酒,然後再趕路。走了十來處酒肆,武松竟然不十分醉。

可能上景陽岡前是連續喝了十八碗,這是斷斷續續喝了三十來碗,反正武松還比較清醒。

“武松又行不到三四里路,再吃過十來碗酒。此時已有午牌時分,天色正熱,卻有些微風。武松酒卻湧上來,把布衫攤開。雖然帶著五七分酒,卻裝做十分醉的,前顛後偃,東倒西歪。來到林子前。那僕人用手指道:“只前頭丁字路口,便是蔣門神酒店。”武松道:“既是到了,你自去躲得遠著。等我打倒了,你們卻來。”

這時候酒店裡蔣門神和他的小妾都在。那個小妾原是西瓦子裡唱說諸般宮調的頂老。注意這個“頂老”是調侃語,指妓*、歌妓。

然後武松進了酒店眼珠子不錯的盯著人家小妾看。你想一想一個醉醺醺的大漢盯著一個美麗異常的別人家媳婦看,誰都受不了,那個婦人就別過頭去了。

再然後武松胡攪蠻纏,直讓這婦人換了三次酒,接著問:“過賣,你那主人家姓甚麼?”酒保答道:“姓蔣。”武松道:“卻如何不姓李!”那婦人聽了道:“這廝那裡吃醉了,來這裡討野火麼?”

再然後武松要求夫人陪酒,再然後藉故開打,直打得一干人等哭爹喊娘,把一個蔣門神打得七葷八素。

樓主文這個問題估計是想知道小妾為何因為一個姓氏生氣,非要追究一下就是古代女子嫁人就要隨丈夫姓,一個妓*嫁人不易,這一問可能質疑她的身份,讓她感覺自己名不正言不順。

實際是武松一再挑釁,問姓氏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歡迎關注“好風讀詩書也”,我們一起讀書!





好風讀書


其實這裡武松說了一句髒話,只是沒人看得懂。



蔣門神小妾以前是煙花柳巷的風塵女子,終日朝三暮四,今天接待張三,明天接待李四,是個身無主的人。現在被蔣門神贖了身,有了主,姓了蔣,這是非常開心的事。一個風塵女子最好的歸宿當然是嫁個大款,成為女主人。



武松久歷江湖,一眼看出此女出身風塵,所以故意問,為啥不姓李,其實是明著打人家的臉。此女一聽這話,當然就火了。


唐風宋月


答:提問問題的兄弟,過分了哈。

武松說了句“卻如何不姓李”,蔣門神小妾的確是不高興,但用“怒不可遏”這個詞兒,太誇張了。

我們來看,原著武松說了這句話後,蔣門神小妾只是還了句:這是哪裡來的醉漢?來這兒“討野火”?

“討野火”一詞,各位也不要想歪了,以為是什麼葷話。它是明清俚語,意思是:找外快、撿便宜,引申為找麻煩、耍無賴。

所以說,蔣門神小妾並沒有表現出什麼“怒不可遏”。

那麼,武松這句話,到底什麼梗呢?

我看到一大幫子人都在拾清代人程穆衡的“牙慧”,根據程穆衡所著《水滸傳注略》中 “見其時妓家姓李者多”的解釋,說武松揭了蔣門神小妾的老底,戳到了她的傷疤,所以“怒不可遏”。

其實,程穆衡根本就是個不解風味的人!

程穆衡的考證屬於瞎考證!

把簡單的問題弄複雜了。

在那個年代,笑貧不笑娼,蔣門神小妾出身娼門,您以為她會很自卑,很怕人家知道她底細?

而且,武松說的是蔣門神為什麼不姓李,不是說蔣門神小妾為什麼不姓李。

這一大幫子人,全會錯意了。

武松說這句話,是和上一句聯繫在一起來理解的。

武松的上一句是什麼呢?

武松問那酒保,他說:你那主人家姓甚麼?

酒保答道:姓蔣。

於是武松接口說:卻如何不姓李?

……

人家姓蔣,武松問為什麼不姓李。

我們來看看,蔣和李,有什麼聯繫?

對嘍,蔣李,諧音就是“講理”。

武松是在調戲人家不“講理”。

很風趣幽默的一句話,被這一大幫子專門掉書袋子的人弄得一點趣味都沒有了。

掃興。

其實,我們讀《水滸》,尤其讀武松段落,很見作者文字功底的。

武松調戲蔣門神娘子是如此,而武松調戲孫二孃的俏皮話,更加耐人尋味。


覃仕勇說史


《水滸傳》中對這段的描寫是:“你那主人家姓甚麼?”酒保答道:“姓蔣。”武松道:“卻如何不姓李?”那婦人聽了道:“這廝那裡吃醉了,來這裡討野火麼!”

武松為什麼會說“不姓李”,難道是隨口說的?隨口說的一個姓,為什麼蔣門神的小妾會這麼怒不可遏?實際這裡面是有學問。對於沒有處在那個年代的我們肯定是參不透的。“水滸學之父”清代程穆衡所著的《水滸傳注略》中備註說道:“見其時妓家姓李者多。”原來武松不是隨口說的一個姓,而是在隱喻的罵蔣門神的小妾,所以她才會那麼生氣。




溪水西流


武松雖說也是個不近女色的好漢,但不同的是,他愛逗弄女人,而且臉上有十足的痞子氣 ,之前孫二孃已經領教過了。

武松和兩個公人路過十字坡酒店,孫二孃給他們上了人肉包子和酒,武松早就裡面問題,但他不說,故意逗孫二孃。他先說酒不好,讓孫二孃換酒,又說包子裡的毛髮好像人小便處的毛,還問孫二孃男人不在家她不寂寞嗎?

簡直就是地痞無賴的嘴臉,把孫二孃這個粗糙的女人氣的臉通紅,心想老孃什麼男人沒見過,今天竟然被你小子調戲了

這還不算完,孫二孃跟武松動起手來,被武松壓在身下,發出殺豬一樣的叫聲,那個畫面太辣眼睛了。

所以說武松這個人有他詼諧風趣的一面,遇見蔣門神的小妾,他的玩心又上來了。開始時說酒不好,換了幾次後,又讓蔣門神小妾過來陪酒,看來流氓無賴那一套武松都會。

接著武松問她家為啥不姓李,這本身就是一句挑釁的話,不要說姓李,說姓什麼這句話都不好聽,姓氏豈能由自己決定。

而且姓李在當時是指妓女的意思,水滸裡有名妓李師師,還有跟史進的妓女李瑞蘭,安道全的喜歡的妓女李巧奴,所以說這是一句罵人話,那女人當然要大怒。


小睿史話


讓蔣門神小妾姓李,乍一看以為武松是故意找茬,隨便提到的姓,但實際上,這裡大有學問。清代人程穆衡點出了這裡的妙意。他在《水滸傳注略》中備註說道:“見其時妓家姓李者多。”這下很清楚了,原來武松讓蔣門神小妾姓李不是隨口胡謅,而是套路,這是在罵她是妓女!其實,蔣門神小妾之所以突然怒不可遏地發脾氣,很可能是因為武松戳到了她的痛處。

按照《水滸傳》原著的記載,蔣門神的小妾原本不是良家女子出身,甚至也不如賣唱的金翠蓮和閻婆惜,她是“西瓦子裡唱說諸般宮調的頂老”。程穆衡的,就寫了一本關於水滸的注略,在書裡他寫了這麼一句話“其時妓家姓李者多”。看到這兒大家該明白了吧,這是武松在拐著彎罵這老闆娘是妓女呢!要不然怎麼老闆娘一開始臉色就不好看呢。施老爺子是元末明初人,這時候妓女很多,而且都很崇拜當時宋朝的名妓李師師。對,就是那個長得貌美如花,連宋徽宗都忍不住悄悄與其私會的京城名妓。因為許多妓女都崇拜她,所以有很多都改了姓為李。水滸中著名的三個妓女,除了李師師外,另外兩人也都姓李,她們分別是跟安道全廝混,最後被張順殺了的的李巧奴,陷害史進最後被史進殺死的李瑞蘭。

這麼看來,施耐庵還真是大師,無聲之中就把當時流行的梗嵌入自己的書中了,不仔細研究還不知道,難怪金聖嘆對水滸評價很高。


傷無雪


提起武松,大家知道他綽號行者,確實在水滸後半階段,武松一直都是出家人打扮。武松雖然是個血氣方剛的大小夥子,但卻不近女色,不過由於武松人高馬大,相貌堂堂,倒是蠻討女人喜歡的樣子,細數起來,一路走來,與女子產生瓜葛次數最多的好漢就是武松了。

一共有幾次與女人的瓜葛呢,先是大嫂潘金蓮的賣弄示好,後有跟孫二孃鬥智鬥勇,緊接著借刺激蔣門神小妾向他挑釁,再有張都監為陷害武松介紹玉蘭,最後蜈蚣嶺殺道士救民女。細細數來,與武松發生糾葛的女人竟有五個之多。而蔣門神小妾就是他遇到的第三個女子。

那個蔣門神是一個惡霸,憑藉武力霸佔了施恩的產業勾當,雖說施恩也不是什麼好人,但總歸要比蔣門神好很多。為啥呢,蔣門神這傢伙別的不說,單單那個容貌就讓人厭惡恐懼:

看看吧,就是這麼一個滿臉橫肉的惡漢,十分醜陋,萬般噁心。這樣的男人,什麼樣的女子願意跟隨呢,想來也不是什麼好女子。尋常人家烈性女子,就算蔣門神要強擄她,估計也會直接自殺反抗。而這女子是蔣門神買來說唱的頂老,也是個風月女子,跟隨蔣門神,無非貪戀他的權勢錢財罷了。

在打蔣門神之前,武松已有過對付孫二孃的經驗,那次他也是有心要給孫二孃教訓,於是他先挑事刺激孫二孃,最後發作。武松打蔣門神時,也是用這個套路。他一路喝著酒去往蔣門神酒店,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個粗鄙大漢在槐樹下乘涼,那就是蔣門神了,離著大槐樹幾十步遠就是酒店了,裡面坐著一個打扮豔麗的女人,自然就是蔣門神的小妾了。有過打架經驗的人都知道,如果存心要去打一個人,這個人又與自身沒有直接恩怨,那都是要挑事在先 。比如說張三李四有仇,張三可以直接跑李四面前揍一頓,而張三王五有仇,王五找李四出頭,這個時候李四如果直接跑過去揍張三就不合適了,基本上都是先去挑事再出手。現在是這個套路,水滸裡也都是這個套路,像魯智深打鎮關西,不就是先挑釁後揍人麼。

武松一看,那婦人打扮做派一看就是蔣門神的女人,於是就準備拿她下手,如果她不接招再做別的打算。武松大大咧咧坐下,酒保趕緊上酒,武松卻說酒不好吃,直接吐了,這種喝醉的客人酒保不少見,於是從婦人那討酒重新給武松換上。武松一看這婦人沒發作,故意詢問店家姓名,酒保說姓蔣,武松回覆怎麼不姓李。這一個人的姓名都是受之父母,輕易容不得別人侮辱,武松說該姓李不姓蔣,其實已經惹怒了這婦人,她已經開罵了。不過呢,酒保經驗老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客人喝醉了,不必理會就好。武松一看婦人還不上鉤,直接跟酒保說讓婦人來陪酒,這下徹底激怒了婦人,直接奔出來要跟武松理論。


武松一看等的就是你發怒,他順勢拿住了這婦人,一下子就放進大酒缸裡。剩下的酒保什麼的趕忙來打武松,但是哪裡是對手呢,最後只得去請蔣門神來。那蔣門神離著幾十步,飛速趕來,沒想到武松這點子這麼硬,捱了一頓胖揍,老實了下來。

按理來說,這個小妾生的倒也是千嬌百媚,不像孫二孃那樣身膘體壯,也不像扈三娘那樣一身武藝,碰到了找茬的客人應該趕緊去通知蔣門神才是。可是她居然選擇了直接跑出去跟武松硬剛,還大罵武松。要說這一個小女子哪裡來的這麼大膽量,想必是平日裡跟著蔣門神,飛揚跋扈慣了,那蔣門神是打遍當地無敵手,從來沒遇到硬茬子,所以這小妾跟著她也硬氣了。要不然她以前一個賣唱的,什麼刁鑽古怪客人沒見過,特別是像武松這樣的彪形大漢,她以前哪裡敢惹啊。現在不一樣了,她覺得蔣門神就是天下無敵,區區找茬的客人就不該放肆,自己吆喝幾句對方就得服軟,誰想到武松那是一點面子都沒給她。


一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就這樣被扔到了酒罈子裡,估計她這一輩子都再也不會喝酒了。小妾發怒固然有武松挑釁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因為她脾氣長得太厲害,心態變了。跟了蔣門神以後,從來都是她羞辱別人,沒有想到還有人敢羞辱她,所以她脾氣變大了。倘若她沒有跟蔣門神,還是以前賣唱的,看到武松這樣找茬的,估計嚇得要麼鑽桌子底下,要麼就趕緊跑路,這樣也就不用被人洗個酒水澡了。

這小妾也是可憐,蔣門神後來被武松打死,她也就沒了靠山,估計以後還要靠賣唱為生吧。


一覽眾河小


打人不打臉,武松故意問蔣門神的小妾如何不姓李,是在噁心小妾,也正好戳中了這個小妾的痛處!

武松是個有謀略的人,打蔣門神之前把準備工作做足,以便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

他來快活林的路上其實已經看到蔣門神了,他之所以沒上來就打是因為那樣自己不佔理,搞不好被官府判個尋釁滋事罪,快活林也拿不回來。

所以他一路上把自己喝的滿身酒氣,這樣別人以為他是個酒瘋子,一點半點的事不和他一般見識,官府抓他他也可以說自己喝醉了,不知道幹了什麼。

武松忽略蔣門神後徑直來到快活林,他先是目不轉睛的看蔣門神的小妾,一個醉漢盯著婦人看,婦人心中肯定生出厭惡之情,蔣門神的小妾這時候只是把頭轉了過去,畢竟武松只是看,也沒做什麼。

接下來武松吵著要酒喝,小二給他上酒,連著兩次武松都說不好,小二覺得武松醉了,不和他計較,第三次給他換了酒。

再一再而不能再三,武松看小妾和小二不為所動,立刻改了路子,他如果再說就不好反倒讓人看出他在故意找茬。

於是他轉而打聽起了快活林主人的名字,小二如實相告,武松卻故意跟他胡攪蠻纏,問難道不是姓李。

武松一進門瞅著蔣門神的小妾不放,接連說酒不好,小妾心裡就很生氣,現在武松直接拿蔣門神的姓調侃,小妾火了。

蔣門神是當地一霸,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加上又有張團練撐腰,平時誰敢招惹,武松卻口無遮攔,分明是小瞧了蔣門神,那也是看不起自己,小妾能不火?

不過小妾這次還是被冷靜的小二給勸住了。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武松又讓蔣門神的小妾陪酒,小妾再也按耐不住,就想從櫃檯裡面出來收拾武松。

若是良家婦女,受到這種羞辱也必定火冒三丈,在蔣門神小妾的眼裡,武松就是個無賴酒瘋子,必須教訓教訓,何況這個小妾本來就是個妓女,武松讓她去陪酒,正好戳中了她的痛處,她不允許別人揭她的短。

這一舉動正中武松下懷,他搶到櫃檯裡抓住小妾,一把就扔到酒缸裡。

武松激怒蔣門神的小妾是一個過程,他這種做法和魯智深激怒鄭屠,牛二激怒楊志大體差不太多。

綜上我的觀點是蔣門神的小妾並不是被“卻如何不姓李”單單一句話激怒的,武松醉醺醺的進來還眼睛發直就讓她有五分的不喜歡了,畢竟大部分人都討厭喝醉了發酒瘋的,何況武松還是來找茬的。


西堤君


事實上,武松在蔣門神的酒店對酒保說“卻如何不姓李?”時,蔣門神的小妾並沒有怒不可遏,直到武松讓她過去陪酒,才大怒。


下面是當時的具體情形:

武松吃了道:“這酒略有些意思。”問道:“過賣,你那主人家姓甚麼?”酒保答道:“姓蔣。”武松道:“卻如何不姓李?”那婦人聽了道:“這廝那裡吃醉了,來這裡討野火麼!”酒保道:“眼見得是個外鄉蠻子,不省得了,在那裡放屁!”武松問道:“你說甚麼?”酒保道:“我們自說話,客人,你休管,自吃酒。”武松道:“過賣:叫你櫃上那婦人下來相伴我吃酒。”酒保喝道:“休胡說!這是主人家娘子!”武松道:“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緊!”那婦人大怒,便罵道:“殺才!該死的賊!”推開櫃身子,卻待奔出來。

這是武松想以酒不好的理由鬧事,而酒保忍氣吞聲的給他換了兩次後,武松找不到發作的理由,想用這種方式想激怒他們。

武松來快活林,就是想找茬打蔣門神的,而且鬧得越歡,影響越大越好。因為這樣才會讓蔣門神徹底丟掉面子,抬不起頭,在快活林,在孟州混不下去。


但是,他若見到蔣門神上來就打,一是好像自己不佔理,二是不熱鬧,造成的聲勢,影響不大。所以,他才會來到蔣門神的酒店裡鬧事。可是,由於有那個酒保打圓場,一直沒能找到出手的理由。武松先是以“酒不好”的理由讓酒保換了兩次酒,酒保都照做了,而且還勸解蔣門神的小妾壓住火。

看來這個酒保很職業,知道和氣生財。

武松眼看這樣下去達不到目的,只好來調戲蔣門神的小妾。

果然,當他公然要讓蔣門神的小妾當“三陪”時,這個婦人怒了,然後後果很嚴重。

其實,別說這個酒店是蔣門神的,他的小妾平時跋扈慣了,見到武松這樣式的會發怒。就是擱到現在,一個客人去飯店吃飯,問人家服務員‘老闆姓什麼’,服務員說‘姓蔣’,客人如果也這樣說‘他怎麼不姓李’的話,肯定也得打起來。這就和郭德綱說于謙的父親是王老爺子一樣,這不是在變相的罵人嗎?

而書中的這個酒保算是能忍的了,還一直在勸解蔣門神的小妾,他就是想息事寧人,趕緊打發武松這個醉漢走。


哪知道,武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想來鬧事的。就算蔣門神的小妾乖乖的過來陪武松喝酒,武松還會得寸進尺,一直到逼著他們發怒為止,最終達到胖揍蔣門神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