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會害了你。你怎麼看?

葉子玉雅


佛系,是一種恬靜淡然的生活態度,凡事不強求,隨遇而安。可這斷然不適合作為現代人的生活理念。

現在的快節奏生活,到處是競爭是壓力,房貸車貸、養孩子贍養老人、還花唄職場打拼……樣樣都要你拼勁全力,才能勉強應付的過來。如果這時候的你選擇佛系生活態度,事事隨緣,結果不會因為自己的淡然、看的開而變的更輕鬆,只會一團糟,這就是現實。

這個社會,佛系不屬於普通工薪階層,而是屬於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有錢人,只有他們才有資格談佛系,我們沒有。


是生活啊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覺得佛系不值得提倡。

首先,我們需弄明白佛系的意思,佛系在百度百科的主要意思指無慾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

其次,想一想自己目前的狀態,至於我,還是很年輕的,當下應該為自己的目標和夢想而奮鬥、努力。此時,如果以佛系地狀態生活下去,安於現狀,沒有努力的動力,那麼日後再很難有理由說服自己以另一種再去付出努力。這樣猶如溫水煮青蛙一樣,我會失去跳出舒適圈的勇氣和能力。所以,現在,佛系對於我無益。

最後,我想說,如果你還是該努力拼搏的年紀請不要佛系,應該勇於突破自我。如果你對現狀很滿意,想一直停留在這種狀態上,那麼佛系一點,內心平和地生活下去也未嘗不可。




讀希爾


所謂的佛系會害了人,其實我並不贊同這種說法。佛系中所講的。基本都是勸解世人從善,當然在這社會中一直向善也不可能。凡事有它的兩面性。就像生活中參假一樣,我們自己需要去分辨,就像這次疫情一樣,這麼善良的舉動,我們有什麼好分辨的?還會有人說這是害人嗎?當然不會。除非腦殘。在我們生活中,尤其是最近這幾年,正能量一直表現的比較突出,而且很受歡迎。這其實就是我們內心已經丟掉了那份善良。再次被重新拾起,才會顯得無比珍貴。說明我們大多數人說心裡缺少那份愛。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有些事情能幫就幫一把。就像我們相不相信因果關係一樣。而對於我個人來說,也不算是真正的佛系。三七分成吧。我是說四六分成更現實一點。佛系中有好多東西需要我們自己去學習,去體會,這能量的東西需要提取,分享。消化,應用。說實話,我感覺這兩三年和身邊的人交往其實沒有那麼困難了。套路也沒那麼多了,謊言也減少了。這或許就是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吧。佛經的基本原理就是勸人從善,凡事需要靠自己去理解。還是那句話。佛系會害了人,其實我真正的不贊成這種說法。


無限sir


佛系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日本的某雜誌。

主要是指無慾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清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

日本社會壓力大,房價高,這種高壓力之下容易迷失自我。久之誕生出很多不結婚、不生育、不買車、不買房、不消費的“佛系青年”。

他們在工作中喪失熱情,前已無通路,後不見歸途。索性放下執念,不喜不悲、不怒不嗔。

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慾望的社會》中寫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陷入低慾望社會。

佛系青年,本質上其實是怕失敗,為了逃避失敗的痛苦不去嘗試,也永遠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

人生不長,失敗、成功能豐富人生歷程。體驗過失敗,體驗過成功,待年老時,才不會後悔。



和書同影


世間萬物,有利有弊!

佛系,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專注於事情發生的過程,抱著盡人事,聽天命的心態,不注重結果。

如果每個人對待任何事情都是佛系的心態,那麼很難產生競爭,也不利於優勝劣汰,更不利於社會進步,科技發展,所以不能鼓勵全部人都用佛繫心態去生活,人生百態,尊重每一種活法!



試想一下,科學家們都佛繫了,如何研製出重大成果?外國武器越來越先進,我們如果不思進取,順其自然,恐怕就要落後捱打了。很多的成果,都是靠拼命奮鬥才得來的,如果只是聽天由命,不爭不搶,恐怕很難有所進步!



其實我就是一個比較佛系的人,尤其是在工作上,不想升官,因為升官以後操心太多,太累,看到很多領導心力交瘁,苦不堪言,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拼了命的搶位置升官!我寧願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陪伴家人,照顧家人,這些對我來說意義更大!



就比如這次疫情,我從大年初五到現在兩個月沒回家,一直在一線奮鬥,領導說我接下來提升機會很大,讓我繼續努力,可是我說我志不在此,持續工作,是為了對得起自己這份職業,對得起黨員的身份,並不是為了升官得權!



我不喜歡那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複雜的人際關係,我只喜歡安靜幸福的享受我這短暫的一生,照顧好老人,陪伴好妻子,我心足矣!

一個人一個活法,遵從自己的內心就好,也不必強求,如果因此而讓自己過得不快樂,那就得不償失了!


一孝傾城


佛系

佛系,網絡流行詞。

釋義;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佛系”跟宗教沒有任何關係,就是借這個符號,表達一種“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的心態”。

可以是過不下去生活時聊以自慰的“阿Q精神”,也可以是缺乏向社會上游爭取的以熱愛生活為藉口的逃避努力。

還是看個人看法不同,各有計較。

看法1:佛系背後是因為現在年輕人太累了,社會固化引起的退縮。

網友:“我確實沒力氣爭了,房價那麼高,我也不想讓父母和爺爺加起來辛苦攢的約90多萬給我交首付,我壓力好大。我父母60歲退休,可能還要延後,我倒不如不爭,留下他們的積蓄可以讓他們幹到不想幹了,累了,可以自己提前退。我自己慢慢來吧,時間大把的。”

“房價那麼高”“我壓力好大”“我想讓父母早點退休”,從這些想法裡,我們可以瞭解到現代人為什麼會“佛系”。

“我們那一代那麼苦,也不是都靠著拼搏有了今天的生活?你們舒舒服服過來的,有什麼資格講要‘佛系’?”

舉個例子,爸媽總是教導我們“好好唸書,考個好大學”。

可是,好好讀書有什麼用呢?在河北的考生,5點起床,讀到11點,吃飯有時限,甚至上廁所也要在10分鐘內解決,也不一定

能上個好大學。而同樣的成績,在北京可以上清華北大,是不是很讓人“喪”?

同樣,三年苦讀高中,大學畢業的時候,就會發現上大學有什麼用呢?985的畢業生也有35萬,崗位卻沒有增加多少。房價那麼高,就說除去北上廣深的超一線城市,就是在廈門,只靠自己的月薪,自己不靠貸款買房也是幾乎沒有可能的。

再次,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是你努力一下就能縮短的了的。

社交媒體使人與人之間的生活更加透明,失望帶來的負面情緒也更加明顯。在你為了一頓飯10多塊而心疼的時候,發現當時一個學校的同學已經去馬爾代夫度假或者英國劍橋鍍金了。

這時自然而然的就會蔓生出“佛系”哲學:與其,活得那麼累,幹嗎不接受現實,好像心理還好過一點。

看法2:“佛系”的背後年青一代被灌輸過太多的“成功學”而逆推動出來掩飾內心焦慮的流行詞。他們不是不爭,而是不想讓別人再說三道四。

網友:“家長讓孩子上學不是為了開闊眼界尋找自我,不是想要出人頭地發大財,衣錦還鄉。”

長輩總是侃侃而談年輕人要“有衝勁”,我們也想啊。但是現在圈子比較固定的,往上走一個物質階級有多難我們都知道。越有錢的越容易有錢,你沒能力沒錢的,很多時候自尊都很奢侈。

另一方面,還是有很多人教育小孩,找個國企工作,衣食無憂了。這時,談“儒系”反而被笑話吧,“佛系”更加穩定安了,我看到也有越來越多“佛系養兒”,寧願希望讓孩子快樂的成長的。

看法3:在中國,大多數人還是要爭的,“佛系”被熱炒還是因為他還是小眾群體的描述詞。因為在中國,不同於西方福利國家,“佛系”很難體面的生存下去!

網友:馬家輝說得很對,大多數人內心是不願意去爭,但是沒辦法啊在中國你不爭過的就太慘了。

其實我個人很喜歡畫畫但是家裡沒這條件啊,我要是選擇去畫畫過得肯定很慘,畫畫想要賺錢太難。沒辦法我只有去學金融,因為金融好就業收入相對其他行業要高一截,你想去追求那些東西你沒那個條件,只能去爭。等你比較有錢了,你的下一代才有選擇權。選擇權是個奢侈的東西。

根據一份可信度較高的調查:在歐美國家選擇“happy family”的佔大多數,在中國,大多數人也追求“happy family”但更多人選擇”rich and famous”。

這件事反應的還是馬克思的老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歐美人對rich的嚮往代表了野心、代表了對極致生活的渴望,但即使實現不了,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因為社會保障足夠的好;而中國年輕人的rich的嚮往,更多的表明了對未來生活的憂慮和將來的不確定性。中國的弱勢群體生存有多難,別說生活了,美滿的家庭更是無從談起。因為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還有基本生活要維繫,如果不能rich and famous,人生將會很悽慘,普通人的人生沒有房子住,被人看不起,經不起一場大病、經不起一場意外!所以拜金傾向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現實造成的。

看法4:以上 只是 一部分人的視角!佛系的年輕人還是有走心的地方。只是現在年輕人喜歡錶面表現的不努力,但是內心是有渴望的,或者這只是一種更加關注精神生活、熱愛生活的生活方式。

網友:我理解的佛系,是活在當下吧。 如果你感到沮喪,那你活在過去;如果你感到焦慮,那你活在未來;如果你感到滿足,那你才活在當下。身到底有什麼過不去,解不開的。不管什麼系,開心就好。按我的話說,如果沒有時時掛在嘴角的微笑,那根本不是生活。

總結起來,一邊是隻知道不斷進取,不知道放鬆休整是為了下一步更好的進取,一邊是徹底放任自流,都不行。中間關鍵還是度,一般人都控制不注,因為沒有理性,有的並且沒有這個概念,更提不上控制度的概念。

失敗成功中間存在運氣,成功的人認為人有志向事皆都能成,他恰恰忽略或者沒意識到自己是個在未知道理中的幸運兒。失敗的人為自己能力有限,不思進取變成現代佛系,一切都已經定數不會改變,只看見不斷進取,看不見上升機會和可以休息,所以就會感覺很累。

一切從用心開始,不用心只能看見表面,不能看不見根子。

我覺得吧,還是要年輕時講“儒”,中年後講“道”。在喜歡拼搏就開心的拼搏,到喜歡安逸就舒服的安逸。但最終要了解自己要什麼。這需要一個過程,可能很漫長。


阿豪說


佛系只是一個信仰,一個方向,該爭取的還是要爭取的!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因愛故生憂,因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適用於任何事或物或人!加油!好好思考三分鐘,你一定會有滿意的答卷的



情天帝


任何事物的區域都會有雙面亦看每人自取與需,個人思慮的差端怎能全融於一而無生偏差歪經呢?或許在無奠基潛沿的基本,執途的佛系終亦抵擋不住旁外紛擾的是非漸漾,人心逐由心聲所暢違背常途邊量。




常心維恙勿跌順暢


佛繫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論。要看針對哪一方面。

如果是原則問題,那麼必須堅持,不能佛系,否則就成了和稀泥。如果是責任所在,就必須擔當,佛系其實只是敷衍的掩飾。比如有些人對待工作馬馬虎虎,美其名曰佛系,其實是懶惰加無能。比如有些男人在婆媳關係裡一味逃避讓兩個女人備受煎熬,那也不是佛系,那叫軟弱和自私。

在我看來,盡心盡力做好事情,看淡名利得失,那叫佛系;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叫佛系,因為佛渡眾生。


仲夏夜之夢5566


我想的佛繫留心中不代表害人人的生活志向是人的性格所在的這是本人關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