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的錢永遠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貶值嗎?

貴陽大城小事


錢越來越貶值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央行貨幣政策一般而言,會保證CPI上漲,而不是下跌。CPI上漲,就是貨幣貶值的一個指標。

美聯儲貨幣政策一直在力求美國核心通脹在2%,因為通脹不達標,美聯儲過去加息政策一直延後,只是從前年開始才多次加息回到3%的區域。歐元經濟區,就是因為通脹低迷,歐洲央行一直執行負利率政策。

經濟學上有一個說法通縮比通脹更加難以治理。因此央行貨幣政策和政府財政政策一直避免通縮降臨,通縮意味著經濟收縮,GDP增速下滑,投資下降,就業率下跌失業率升高,可能潛藏著社會風險,因此世界各國都在追求經濟數據保持一定的通脹水平,但通脹也不是越高越好,通脹過高物價飛漲,也會影響經濟增長的、

我國通脹是控制在3%以內,目前高達5%以上,通脹就是明顯偏高的,我國通脹沒有把房價因素考慮在內,如果考慮到房價上漲,我國通脹水平可能更高。

我國M2增速一直處於相對高位,以前可以達到10%以上,現在是8%以上,前段時間M2超過200萬億元成為熱門話題,雖然M2增速高並不代表就是貨幣嚴重超發,會帶來高的通脹,但M2增速很高,總是潛藏著通脹壓力,還好有地產這個資金蓄水池。

貨幣貶值不可怕,貨幣貶值背後是工資增加,只要工資增加超過通脹水平,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越來越好,但如果工資增長水平低於通脹水平,那麼生活就會愈來愈差。


杜坤維


基本上可以這麼說,只要國家經濟在發展,經濟活動中創造出來的增量,就需要發行更多貨幣來滿足增量的需求,否則貨幣就會不夠用。

3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應對國際疫情影響,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譬如一家制造公司,第一年的產值是100萬,第二年產值500萬,第三年產值達到1000萬。那麼如果沒有增量貨幣滿足這家公司的需求,這家公司就不可能持續發展,錢都不夠用了。

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量,主要參考國家每年的增量產值,還需要考慮適當的通貨膨脹率。假如我國每年gdp增長6%,通貨膨脹率2%,那麼通常新增發行的貨幣量將達到8%。

正因為如此,貨幣實際上每年都會有一定幅度的貶值。人民幣如此,美元也是如此,近幾十年美元貶值也有幾十倍(參考購買力)。而一些經濟出現問題的國家,貨幣更是會出現驚人的貶值。



交易員鋼蛋


貨幣本身的沒有什麼價值,貨幣僅僅是一個交換媒介,其價值由所交換的商品或者服務來體現。

那麼,貨幣是否貶值則取決於貨幣與商品或者服務相對多寡狀態。

理論上,經濟體每產生單位價值,就應該發行相信單位的貨幣來衡量。舉個例子:比如美國沒產生1美元GDP,那麼美聯儲就應該發行相應的1美元紙幣。但是由於貨幣乘數的存在,可能只需要發行0.2美元紙幣,總之,貨幣和GDP之間保持一種相對平衡的比值。

如果社會上的錢越多,商品或服務相對不變的,則分攤到每一商品或者服務上的錢就越多,而商品和服務美元任何變化,那反過來講就是貨幣貶值了。

舉個例子:美國100萬億GDP,其貨幣乘數為5的話,美聯儲只需要發行20萬億美元即可,如果美聯儲發行100萬億美元,則出現之前只需要1美元的服務或者商品現在需要5美元才能購買,於是出現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所以,準確的說應該是流通中貨幣超過了經濟實際發展所需的貨幣量,錢就貶值不值錢。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朋友你好,我是操盤龍馬。很開心看到對於朋友們對於金融領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是在當代社會模式中快速致富的開始。

從目前的社會狀態來講,全世界所有的經濟體都在印錢,而且還是在有目的、有計劃的印刷鈔票。

事實上,這種進程從信用貨幣剛出現的時候就開始了。而目前正在進行的數字化貨幣政策,還會讓這種“錢越來越多”的趨勢更加穩健的運行下去。“越來越貶值”這一點卻並不肯定如此,因為經濟也總會有處於通縮狀態的時候。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大方向是持續貶值的。

具體說來,這裡面涉及到貨幣在金融領域的兩個概念:

1、貨幣供應。

2、貨幣購買力。

簡單地說,前者就是整個社會中到底有多少錢,而後者就是每一塊錢的購買能力。

社會在發展過程中,生產力是一定會提升的。舉個誇張點的例子,從漢朝到唐朝,因為那個時候的人們大都吃不飽飯,所以那個時代的社會多是以胖為美的。而在當代社會,因過度飲食而肥胖已經是困擾很多城市人口的問題,現在社會多是以瘦為美、健美更美。

想象一下,如果漢唐時期的那點貨幣拿到現在來用,你一個月拿到的工資是不是得掰碎成粉末論克用才能在買早餐的時候不多給錢?所以——

為了保證社會經濟的良好運行,貨幣的供應是一定要跟上生產力的結果的。

否則就會出大問題!

上文提到了“通縮”這個概念。具體說來就是超大饅頭原價10元一個,但是因為市場中只有80塊錢,所以最後不得不以8元錢的價格成交。看起來讓消費者買到了更便宜的東西似乎是個好事,但其實不然……因為這種情況一旦發生,生產超大饅頭的公司就無法繼續經營下去了。如果放任“因為貨幣供應不足而產生的通縮”發生,那麼各路企業和公司多半會大批量的倒閉,從而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

如果這種經濟危機發生,消費者遇到的可就不是手裡的錢變得值錢了!而是手裡的錢越花越少,市場裡的東西價格確實在變低,但是也沒有商品出現了!這意味著商品經濟會徹底廢掉,嚴重一些連陳勝和吳廣都可能掀棺材板……直到有足夠強大的資本出臺來拯救經濟危機,比如說國家資本。

但要注意,突然投入太多錢也不行。畢竟貨幣突然大量出現,而商品的數量沒跟上,也會出大問題。比如說假設明天早上你一出門發現原本10塊錢一籠的包子變成了100元一個,5塊錢的地鐵票變成了50元,而你的工資卻沒漲……因為日子沒法過了,你就可能就會想把陳勝和吳廣從地底下挖出來。

總結一下就是,貨幣作為交易的媒介,少了不行,多了不好;但是社會在發展,所以總是要印錢的。所以國家的金融部門,比如說央行,每年都會核算經濟發展狀況,然後投入適量的貨幣進入整個經濟。這樣一來整個社會經濟就能良好的運行了。

但是貨幣的供應在當下的社會狀況中不可能完美又精確的剛剛好。

也許未來有朝一日能夠做到,但是目前是真做不到。要知道,貨幣還有儲蓄財富的職能。因為人們的短期經濟行為具有明顯的隨機性,天知道你領到了一筆工資之後到底會花掉多少、儲蓄多少。所以即使國家金融工作者撓破了頭也只能估算一個大致的數據。

比如說你的媽媽很喜歡存錢,而你的某個姐妹卻是個崇尚月光生活的摩登女青年。三個月後你的那個姐妹突然變得喜歡存錢了,但是你又有一位同學變得喜歡刷信用卡。又過了一個周,全世界油價大幅下跌……對於如此複雜多變的社會,如果不對貨幣供應有個彈性區間,社會貨幣供應這筆賬根本沒法算,逼死央行都沒用。

根據經濟學和金融學的經驗,保持通貨膨脹率在2%左右,對於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是最好的。這也是當代社會中,國家經濟體系的管理目標之一。在可以預見到的相當一段時間之內,貨幣貶值,即“通貨膨脹”這件事,還是會一直髮生的。

以上是對於朋友你問題的解答。希望對能幫助你更好的認知【貨幣】這個概念。


操盤龍馬曲桂正


目前m2每年都會發8%-10%左右,m2總量肯定是越來越多的,只有m2配合gdp的增長經濟才能走向正循環,錢放著不動購買力肯定越來越少,國內目前貶值速度在7%左右,我國的m2增長速度真的有點快,實際上普通老闆姓手中能保質的也就地產這一塊,這也是為什麼房價一直增長的原因,不是房子貴了是錢發多了,而且全進房地產這一塊,但是保質也就只有11箇中心城市,三四線城市房子目前來看風險較大。


自由de旅行


對貨幣換代發行或注入發行,都應組成有權威的專家團隊來研討,審議等,而不是無節制的濫發換注入等。


鄧建明999


原理上是這樣的



佛主的油燈


錢從古至今老是不斷貶值,不管是經濟的發還是工業的成熟度,有人用就有人生產,生產量就大,量大就貶值,你覺得自己錢不夠用是因為分配關係的問題,錢從央行放出,有人不需要付出勞動,只需要他有償還的能力就能拿到錢,而你需要付出勞動才能拿到錢,那些用來證明能力的人是用你們的勞動力來證明的[耶]


木頭把子生鐵錘


是的,手裡的現金一定是越來越貶值的,尤其是美聯儲宣佈無限QE之後(也就是無限印刷美元)必將導致貨幣不斷貶值。建議做些確定性的理財(風險極小,甚至無風險)


做追求確定性的投資者


這要看政策體系已經內外消費的一種特徵,以我們國家政治包括國家金融體系和房地產等一些領域在不斷的發展中,按目前來講還是有一些存在貶值的。貶值也不一定是壞處。貶值也有貶值的意義,起碼你懂的利息與槓槓這些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