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筆臨摹古代書法家的字帖,這樣的方法可取嗎?學習硬筆書法你有什麼好建議?

陳生226


書寫工具,自古以來就不是固定的,所以完全可以用硬筆練習寫字。練習那個帖子不重要,關鍵是練起來,練自己喜歡的帖子就好。


蘭亭舍翁


用硬筆臨摹古代的書法作品。是一個學習硬筆書法的比較好的途徑。主要是臨古人的小楷書法作品。如王羲之的《黃庭經》,《少女曹娥碑》,《樂毅論》,《東方朔畫像贊》,王獻之的《玉版十三行》,鐘太傅的《宣示表》,文徵明的小楷,都是臨摹的比較好的範本。使用的硬筆,可以是鉛筆,也可以是中性水筆,我是用的1.0的中性水筆,感覺到效果比較好,毛筆所能表現出來的,基本都能表現到。

要想學好硬筆書法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臨摹。選擇自己中意的古人的小楷或今人的硬筆書法字帖。硬筆書法字貼好的不多,建議選田英章丶盧中南二先生的硬筆字帖。也可以收看一些硬筆書法講座的視頻。總之,練好書法,必須臨帖。不按照字帖去練字,寫得越多,只是在反覆重複自己的錯誤,不會使自己越變越好,只會使自己字越來越油滑,形成習氣,積習難改。臨帖時,建議先從筆畫開始,然後再重視間架結構。

二、練習。字無百日功。硬筆書法水平的提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反覆練習,反覆修正,不斷提高的一個過程。練字時,先讀帖,領會書家的意圖。然後才動筆書寫。然後,對照所臨字帖找出自己的錯誤,再次練習,但求精勿求多。

三、運用。臨得好的字就要把它記住。在今後寫字時,凡遇到這個字就要把它再現出來,逐漸掌握,慢慢的就變成自己的東西。常用的漢字就三丶四千字。許多字都是由其他的字拆分來的,所以只要記好幾百個基礎的漢字,就會寫一手漂亮的硬筆書法。(硬筆我沒臨過任何人的字,但毛筆我臨了二王及文徵明的小楷,感覺對硬筆提高極大)





不著急愛國學


找出硬筆字寫不好的原因,也就找到了練好硬筆字的建議,以下簡單回答是什麼導致了現代人寫不好字:

一、書寫文字數量的增加是寫不好字的一個重要原因。

原因出在1919年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前後從北京推向全國的一場文體改革運動,它提倡書面語言不用文言而用白話,使得白話文運動迅速發展。五四運動結束了幾千年來以與口語脫節為特徵的文言文在社會上的統治地位,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也使得書寫字的數量大量增加。古體文言文要求文字的固定格式數量,形式規範,文字簡潔,並且用詞用字較為統一。白話文書面化以後的文體就隨意了許多,字數上也相應隨意可增可減了。到了現在,書寫的文字越少似乎就越不可行。現在中小學生作業量的繁重,書寫量的巨大也是空前的,這就直接導致了字要越寫越爛。

二、識字與寫字兩種不同能力的相互混淆。

識字與寫字是兩個概念,或者說是兩種不同的能力。識字主要是通過對字形的識記,是大腦記憶力和理解力的一種體現。現在的寫字大多是建立在識字的基礎上,通過用手寫的形式把認識的字再現出來的,也正是因為先識字再寫字的學習順序,讓我們把識字與寫字兩種不同能力的相互混淆了。大家誤以為寫字的基礎是識字,誤以為寫字筆畫的方法也就是識字認識筆畫的方法了。現在需要我們明確的是識字與寫字是兩種不同能力。我們只要掌握了寫字筆畫的原則,不識字也一樣可以寫出一手好字,並且會很快的練出一手好字。寫好字的前提是知道“每一筆”如何寫,而這“每一筆”的寫法是建立在辯證統一的哲學思想上的,一旦掌握了每一筆的寫法,領悟了其中的哲學思想,孩子們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練就一手好字。

三、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嚴重缺失與滯後。

漢字快寫的要求,促使我們把漢字的筆畫不斷簡化減少,但是由於日常書寫數量的增加和學生書寫能力的不足,就導致了漢字書寫一代不如一代。現在中小學老師和學院教授在教學中的板書也沒有多少漂亮的了。我們近幾十年的書法教育或者說是書寫教育出現了流於形式的問題,沒有形成真正的漢字教學課程體系。現在大多數所謂的書法進校園,許多做法是請個書法家,到學校當個顧問,開個書法講座,展示一下書法作品,落地的書法教學需要的實際可操作的方法基本沒有。

四、軟硬筆書寫能力的相互混淆。

提到一手好字,許多人都會把軟硬筆混淆了,我們誤以為毛筆字寫好了,鋼筆字就能寫好了,其實軟硬筆書寫是有區別的。現在國家要求中高考、公務書寫等統一使用中性筆,這是符合時代需求的。在我們許多人的腦海中還存在著硬筆練字只有從鉛筆開始寫,要練出好字必須用鋼筆的錯誤認知。其實在實際的教學中,完全可以直接用中性筆練習硬筆字,也完全能夠練成一手好字的。

五、寫好字需要“三法”

只要方法正確,硬筆練字是可以速成的!通過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基本的筆法,也就是快速的練習好每一個筆畫,筆畫的訓練其實就是一個技法掌握的過程,就像學開車一樣的就那幾步而已。對於每一筆畫在一個字中如何搭配,只要用中國文化的思想把字體的結構的源起與變遷加以詮釋,單個字也就隨之寫好了。知道單個字如何寫好以後,對於完整的一句話、一個篇章如何章法佈局的問題並不是個難事了。

以上是我們在硬筆練字過程中的總結體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在下有禮了。


識字練字國學堂


用硬筆臨古代書法可取,但也有區別。臨古帖目的是深熟先賢總結的結構,間架,筆法。如穿插,共用,借代,伸縮,長短等筆法。但也不能全部照搬,硬筆應發揮硬筆流暢便捷的優勢,所以在借鑑基礎上應創新發展。


龍韜國學


完全不可取,一定要用“毛筆”從臨寫傳統之“法帖”學起,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布衣學人


可取,持之以恆,自成風格。


z1荷鋤月下


以硬筆臨摹古代書法法帖是正確選擇。古人法帖是經過歷史沉澱下來的經典,今人無法超越。

硬筆書法練習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選一本自己喜歡的古代經典法帖,最好是墨跡本的,比如《靈飛經》。只有自己喜歡的法帖,才會在仰慕心情的激勵下增加學習的動能。認真對對法帖的特點及作者進行了瞭解。

二、選一枝應手的筆,對建立信心有幫助,對自己也是一種儀式感。紙張可不必強求,初始練字可以以田字格找找定位感,但不建議長久以田字格練習,練習一段時間可換作方格紙,最後去方格練習。逐級遞進。

三、進行一定的基礎筆畫練習,改變自己舊有習慣。基礎筆畫能達到要求後,臨習就要特別注意字形結構,筆畫間的關係與搭接位置,重心等細節。觀察要細,每個字的書寫都要過心,這樣在觀察與臨習過程中就會對單字有理解,促進記憶。練習的字不用多,根據自己時間定下計劃,每日完成,形成習慣。最好是一週後再回頭反覆一遍。

四、可自行設計進行小段落,詩詞創作書寫,注意章法的安排,這樣對提振信心及章法安排有個鍛鍊過程。

五、多臨,多思,多看,始終堅持,堅持始終!





人石峰


1.硬筆講究寫字的方法和規律。目前,有很多人都有錯誤的書寫習慣,如寫字姿勢不端正,執筆姿勢不正確,倒錯筆順,寫錯字、別字、不規範的簡化字,自創“行草書”等,任筆亂寫,潦草,既不易認,也不美觀。所以,學習硬筆書法的第一關,就是努力改正錯誤的書寫習慣,按照書寫的方法和規律,逐步養起新的好習慣。

2.臨摹字帖,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臨摹字帖,就是比著字帖上的範字學習。學書法必須臨摹字帖,堅持臨摹並且方法得當,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臨摹的過程就是取法於人的過程,臨摹的目的就是要在反覆觀察、分析、練習、比較、總結的過程中,不斷熟練自己的書寫技巧,掌握漢字的結構規律,逐步糾正錯誤的結體和佈局,從而提高書法水平。

3.下決心把字練好,就要堅持下去,不僅每天堅持練字,而且每天記筆記、做作業時,都要注意和練字相結合。這樣,我們天天都在練字,時時堅持不斷,就一定能成功。



耕書堂文化傳播


   

      我認為可以直接用鋼筆臨摹古代小楷字帖!

同時推薦幾個著名的碑帖鍾繇《宣示表》、鍾紹京《靈飛經》、王羲之《樂毅論》、王獻之《洛神賦》、趙孟頫《道德經》、文徵明《離騷經》《赤壁賦》等小楷都很經典也很好看。

我們今天看到古人的小楷都是原大的,古人也就寫這麼大,和今天的鋼筆字差不多大,正好符合我們臨寫。

        方法:1、從興趣入手選貼,找典型的字樣先臨摹,之後就會觸類旁通。

        2、看不清楚的、殘缺不全先不管,分析研究吃透所臨摹的字,然後下筆。

         3、無論是臨摹、對臨、背臨,都以準確為前提,這樣反覆訓練,定會提高很快!不妨你可以試試……





聖陽


這個問題正是千千萬萬書法愛好者的疑惑,我來說一些看法。

硬筆書法形同於軟筆書法,都是同類形、同表現、同等質的藝術類。所表現書寫技巧、章法都是異曲同工。而我們當前書寫的硬筆字,其實都受毛筆的書寫習慣、書寫經驗所影響,硬筆屬於軟筆的延續,所表達的意境、情感、文化都一樣,兩者生命力息息相關。

我們在練硬筆書法時,肯定取法古人。臨摹古帖是你走向書法藝術的敲門磚,當今硬筆書法大家幾乎都會走這樣的路線,而且都是“唯美”路線。有人會說龐中華不是,確實,這個以後單獨再表。

眾所周知,“硬筆”字才是最古老的文明開始,最古老的文化。人類開始懂得符號記錄,從畫符、刻字都屬“硬筆”。後來發展到毛筆,用時最久最廣的軟筆時代,近代又開始硬筆的的興起和發展。所以中國書法,無論什麼工具,淵源都是一致的,也體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