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實際是很落後的技術,為什麼不直接掃描車牌綁定微信或支付寶呢?

財智成功


掃描插隊我不知道你在哪遇見的,但是我想說你即時是支付寶和微信遠程掃也是一樣的。另外那種情況下插隊車屬於搶關,一旦被記錄車牌就可以被抓到(按照標準etc必須要車牌,卡,設備統一才能被正確認可)。

至於微信和支付寶近掃,對手機網絡有要求(如果微信和支付寶出個外設那又和etc沒有區別)

關於etc計算錯誤,我想說的是這東西和硬件設備沒有任何關係,你應該問編程的是不是偷懶沒有排bug。這方面支付寶或者微信一樣有可能,只不過相對來說因為長期用於交易,責任比較大,在預防bug上面會更努力一點。

最後不得不提一個老把戲,過去有一種套路是幾個地方的黑車聯手,用一樣的車,一天上高速,從不同的地方相互在高速上換對方車牌,高速卡,造成看上去他們的車原路返回收費站或者就近離開收費站的假象。不管是車牌付還是移動付都會遇到這種問題,這種情況你肯定更希望有個識破他們的收費方案。

還有一個最嚴重的問題,無論微信還是支付寶都是非國字頭的企業,讓他們發展金融業對於國家屬於不穩定因素,而單獨扶植出一家國字頭的電子金融平臺要麼造成官私對立競爭要麼造成電子金融平臺被打壓。所以etc也就成為唯一合適選擇。

最後,微信和支付寶支付碼不互通,需要再有第三方的兼容性掃描中介,嘿嘿,你以為這東西沒有水嗎?微信和支付寶都可以容許有很小眾的第三方兼容性掃描,因為這可以在拿不到絕對佔用的情況下補足通用性,又不至於出現第三方壟斷中介。但是如果哪家第三方中介能夠拿到官方授權,就有了一次大規模展現自己通用性的機會,然後自己提供電子金融服務,用些優惠政策,讓掃自己碼用自家平臺金融中轉的有點優勢,想佔一片地方不難,加上因為和政府體系結合,別人都不好動他們。


李乾536


不用車牌是怕套牌車,還有就是個別情況下不方便,例如去年冬天某次天氣比較冷,然後我下高速的時候走人工,她問我你車牌號碼多少?我說不是能看到麼?她說堵住了。。。下高速我連忙停路邊[捂臉][捂臉][捂臉]車牌厚厚一層冰,鏟了半天。。。

至於綁定支付寶或者微信是沒問題的,我用的ETC是微信後付費,一般是跑完了第二天扣款,很方便



王大千


很多人都覺得掃描車牌更快捷方便,而且從技術上也不是做不到,正如現在許多門禁就是在使用掃描車牌號的技術,包括掃描車牌通過的“無感技術”也正在流行,成本總體來說可能比ETC還要便宜,但是為什麼高速收費站仍然大部分堅持用ETC,原因有以下幾點: 1、車牌掃描遠遠不如ETC安全,畢竟車牌僅僅是一串字符號碼而已,而ETC屬於電子芯片,如果一輛車用的是套牌車牌號,那麼普通的車牌掃描設備根本識別不出來,相比之下ETC就安全多了。 2、如果你的車牌弄髒看不清車牌號的話,掃描設備也會識別不出來,而ETC卡一般都是放在車內擋風玻璃上,對於識別器來說更容易識別,效率更高。 3、ETC從過去和銀行卡的綁定業務來看,與銀行的合作關係仍然很密切,如果突然淘汰掉ETC,那麼各大銀行的利益也會受到影響。 4、ETC技術經過多年的使用目前已經非常成熟穩定,而掃描車牌號的無感技術仍然在探索和嘗試階段,尤其在安全性問題解決之前還不會大規模普及。 5、對於綁定支付寶和微信來說,現在的新一代ETC卡已經完全能做到,比如綁定微信的ETC卡會自動從微信餘額裡進行扣除,全程不需要現金、不需要找零、更不需要掏出手機!非常方便。 6、ETC經過多年的發展,安裝成本已經不高,何況許多收費站目前仍然只有一個ETC車道,但是隨著ETC加快普及之後,高速收費站有望安裝更多的ETC車道,量上去了以後整體成本還會降低。


用戶4956028670255


    最近被ETC刷屏,很多網友疑問,為什麼不普及車牌掃描,綁定車牌和支付寶,實現“無感支付”呢?車牌掃描相比ETC成本好低很多。下文具體說一說。


    1、支付寶的車牌付

    支付寶已經推出了“車牌付”的功能,將車牌與支付寶綁定以後,即可開通“車牌付”功能,在高速路由過閘時,只需要掃描車牌號,就可以快速過閘,並且已經在某些省市進行了試點。上述過程不需要掏出手機,支付寶後臺自動扣費,還是非常方便的,當然需要ETC車道印有“支付寶”的標記,才能使用。

    支付寶的車牌付功能還是比較簡單的,打開支付寶,依次點擊【芝麻信用】【出行】【高速ETC】,找到【車牌付】功能,然後根據提示綁定相關信息即可。

    使用時,只需要找到ETC通道印有“支付寶”標記的高速收費口,就可以直接通過。


    2、車牌付未普及的原因?

    目前,車牌識別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車牌識別的準確率達到了99%以上,而且我國的移動支付也非常發達,為什麼沒有普及支付寶車牌付類似的“無感支付”呢?關鍵是投入和產出的平衡,類似支付寶車牌付的功能並不是純技術的瓶頸,而是要解決防止假牌、套牌、跟車等逃費行為。


    基於車牌識別的無感支付和基於ETC的無感支付是競爭關係,實質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和銀行支付的競爭關係在公路收費系統的延伸。目前,基於車牌識別的無感支付,只是在某些省市試點,而且試點效果還不錯,但是ETC仍然是主流。


    總之,高速公路ETC仍然是主流,而且有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車牌識別+APP的方式只是在某些省市試點,並沒有規模應用。兩者並不衝突,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可能在部分場合融合,共同發展。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進入2019年下半年以來,各大銀行都在積極推廣etc,為了爭搶etc市場份額,很多銀行不僅免費贈送etc設備,而且還給予通行費打9折到95折之間的優惠。

不過讓廣大車主比較尷尬的事,隨著etc覆蓋率不斷增長,etc通道也開始變得擁堵,而之所以出現這種尷尬的問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etc的反應速度相對比較慢,比如有些高速公路出入口的etc通道要慢慢的通過,有時候沒法識別還要倒車,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etc的通行效率。



除了通行效率比較慢之外,有時候etc還有可能出現計費不準或者重複計費等情況,因此很多人都在抱怨etc,甚至有很多車主認為etc落後,應該改成加先進的支付寶或者微信的車牌付,這樣可以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至於支付寶以及微信的車牌付是否比etc更加先進,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網友認為,車牌付容易被汙漬,光線,攝像頭清晰度等因素影響,所以識別率可能沒有那麼高,而且車牌付容易出現套牌,此外在通過收費站的時候還必須把速度降低到很低的速度才能準確識別等等。

相對來說,採用etc設備的識別率會更準確 ,ETC採用的是遠程感應讀取芯片數據,不論是準確度還是誤差遠小於車牌識別。而且etc可以讓車輛維持在50~60邁之間的速度通過高速公路收費站,這樣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至於車牌付跟etc哪個技術更先進,我們不是做技術的,所以沒法給出一個準確的定論,但根據我所掌握的信息和了解內容,我認為車牌付會比etc更先進一些,這種先進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安裝更方便。

傳統的etc需要安裝設備,而且還需要辦理儲蓄卡或者信用卡,而相對來說,車牌付只需要高速公路安裝車牌識別系統就可以,用戶並不需要額外安裝其他設備,只需要在支付寶或者微信上開通車牌付的功能就可以。

2、可以提升通行效率。

很多朋友說,車牌付容易受到光線,汙漬,攝像頭清晰度等因素的影響,但我認為按照目前的技術,這些因素都不是大問題。這點大家只需要瞭解下超速被罰就知道。比如我們在高速公路上以130碼的速度行駛在限速100碼的道路上,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也不論是晴天還是下雨天,攝像頭都可以清晰的記錄下來,所以按照目前的攝像技術,我認為車牌付的識別率至少可以達到99.5%以上。

在保證識別率的基礎上,車牌付可以以很快的速度通過收費站,這樣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減少擁堵情況的發生。



3、想要套牌很難。

對車牌付很多朋友都有一個疑慮,就是擔心自己的車子被別人套牌。但我認為這種疑慮是多餘的,一方面是不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他們對於套牌行為早就預料當中,所以他們在設計的時候,車牌付是可以自行關閉和開啟的,而且在車牌付進入高速公路之後,大家的APP會收到相關的信息提醒,如果車主發現不是自己通行的,那可以選擇舉報。一旦舉報之後,系統可以把車牌付功能關閉掉,這樣套牌的車輛就沒法出高速公路,反而容易被困在高速上,只能坐等交警處罰,因此對於那些套牌的人來說,我想沒有誰敢明目張膽的用別人的車牌付上高速公路的。

既然車牌付比etc更先進,那為什麼高速公路不大量普及車牌付呢?

對車牌付真正瞭解的人,相信大家都會認為它比傳統的etc更有優勢,但為什麼高速公路不大量普及車牌付呢?,這樣不就可以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嗎?

實際上,高速公路到底選擇安裝etc還是車牌付,這裡面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這裡面牽扯的利益太多,所以短期之內想要大量普及車牌付幾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目前很多高速公路已經大量安裝etc系統,如果換成車牌付改造成本太大。

我國的etc是在2014年正式推出的,截止目前,各大高速公路的etc覆蓋率已經超過65%,而車牌付的覆蓋率也只不過是個別省份的個別高速公路而已。如果想要普及車牌付,那就得新增車牌付的專用通道,這無形當中會增加各大高速公路的運營成本。

其次、目前etc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牽扯各方面的利益。

etc不僅僅是一個通信工具,更關鍵的是它涉及一個產業鏈,這裡面從etc設備生產廠家,到高速公路公司,到銀行,再到etc系統軟件開發與維護,這裡面牽扯的利益太多,如果高速公路etc被車牌付取代了,那麼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會受損,所以他們肯定不願意看到車牌付取代etc位置的。

最後、高速公路也有可能擔心寡頭壟斷帶來的不利影響。

目前在全國範圍內真正推出車牌付的是支付寶跟微信兩大互聯網巨頭,這兩大巨頭擁有天量的用戶量,一旦高速公路全面改造成車牌付系統之後,那麼車牌付的市場基本上會被支付寶跟微信兩大巨頭瓜分,一旦他們兩個形成寡頭壟斷,那麼對高速公路公司來說也是一種不利影響,到時候說不定提現都要給支付寶或者微信2% ~3%的手續費。

而相對來說,目前etc的市場競爭就相對比較激烈,從etc設備供應商到各大銀行,大家都在積極爭搶這個市場,只有市場競爭充分了,對於用戶和高速公路這來說才是最有利的。


貸款教授


ETC不停車收費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路橋收費方式,並不是這項技術不落後,它不僅可以防止他人套牌使用,還可以極大避免了套牌車的危害 。

ETC指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是指車輛在通過收費站時通過車上安裝的Etc車載系統與收費站之間微波通訊,進行車輛識別,再聯合網絡和銀行進行自動扣費的一種新型收費模式。同時也是國際上正在努力開發並推廣普及的一種用於道路、大橋和隧道的電子收費系統。

辦理ETC條件:行駛證,車牌號,身份證三證統一才能辦理。 隨著省界收費站的取消,車子可以從連玉林開到貴州省,這個起點到終點的行車路徑有好多線路可以走,但高速公路的收費依據是每公里多少錢,現在每個收費站和互通立交之間架設ETC門架系統,就是為了識別行車路徑,從而收費。 再說ETC系統,它是利用車載裝置和天線之間通過掌控欲雷達觸發,受速度,天氣,光線等限制很小,準確率高。車牌付是視頻抓拍,站內收費沒問題,但是跨省行車記錄路徑,在山區或環境不好時,就無法滿足需求。


安裝ETC的好處:

1、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避免一到節假日回城大部分都是堵塞在收費廳那裡,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2、公路收費走向電子化,可降低收費管理的成本,有利於提高車輛的營運效益;

3、降低收費口的噪聲水平和廢氣排放。由於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可以縮小收費站的規模,節約基建費用和管理費用。減了交費的時間,節約了車輛的油耗。

4、享受95折通行優惠。使用ETC可以享受優惠政策,比如使用ETC享受通行費95折優惠等。

需要注意:雖然ETC有些高速公路收費站由於地形等原因無法設置ETC車道,這時候裝有ETC設備的車可以通過人工車道上高速,但是你可以選擇不領卡,直接把ETC的儲值卡交給收費員,收費員將卡插入收費站的設備後錄入上站信息後你就可以正常通行了。


秋風不響


很簡單的問題,只不過好多人沒有深想!

第一,etc是國家推出,好多硬件設備已經趨於完整!便於國家大數據收集!這些國家肯定不會交給個人手裡!

第二,再換車牌識別是簡單,錢從哪來,套牌扣費怎麼辦?數據洩露咋辦?阿里騰訊倒閉後爛攤子誰管理收費?

所以這玩意就這樣誕生了,說不上先進但實用就好!



日後必紅


進入2019年下半年以來,各大銀行都在積極推廣etc,為了爭搶etc市場份額,很多銀行不僅免費贈送etc設備,而且還給予通行費打9折到95折之間的優惠。

不過讓廣大車主比較尷尬的事,隨著etc覆蓋率不斷增長,etc通道也開始變得擁堵,而之所以出現這種尷尬的問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etc的反應速度相對比較慢,比如有些高速公路出入口的etc通道要慢慢的通過,有時候沒法識別還要倒車,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etc的通行效率。

除了通行效率比較慢之外,有時候etc還有可能出現計費不準或者重複計費等情況,因此很多人都在抱怨etc,甚至有很多車主認為etc落後,應該改成加先進的支付寶或者微信的車牌付,這樣可以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至於支付寶以及微信的車牌付是否比etc更加先進,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網友認為,車牌付容易被汙漬,光線,攝像頭清晰度等因素影響,所以識別率可能沒有那麼高,而且車牌付容易出現套牌,此外在通過收費站的時候還必須把速度降低到很低的速度才能準確識別等等。

相對來說,採用etc設備的識別率會更準確 ,ETC採用的是遠程感應讀取芯片數據,不論是準確度還是誤差遠小於車牌識別。而且etc可以讓車輛維持在50~60邁之間的速度通過高速公路收費站,這樣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至於車牌付跟etc哪個技術更先進,我們不是做技術的,所以沒法給出一個準確的定論,但根據我所掌握的信息和了解內容,我認為車牌付會比etc更先進一些,這種先進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安裝更方便。

傳統的etc需要安裝設備,而且還需要辦理儲蓄卡或者信用卡,而相對來說,車牌付只需要高速公路安裝車牌識別系統就可以,用戶並不需要額外安裝其他設備,只需要在支付寶或者微信上開通車牌付的功能就可以。

2、可以提升通行效率。

很多朋友說,車牌付容易受到光線,汙漬,攝像頭清晰度等因素的影響,但我認為按照目前的技術,這些因素都不是大問題。這點大家只需要瞭解下超速被罰就知道。比如我們在高速公路上以130碼的速度行駛在限速100碼的道路上,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也不論是晴天還是下雨天,攝像頭都可以清晰的記錄下來,所以按照目前的攝像技術,我認為車牌付的識別率至少可以達到99.5%以上。

在保證識別率的基礎上,車牌付可以以很快的速度通過收費站,這樣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減少擁堵情況的發生。

3、想要套牌很難。

對車牌付很多朋友都有一個疑慮,就是擔心自己的車子被別人套牌。但我認為這種疑慮是多餘的,一方面是不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他們對於套牌行為早就預料當中,所以他們在設計的時候,車牌付是可以自行關閉和開啟的,而且在車牌付進入高速公路之後,大家的APP會收到相關的信息提醒,如果車主發現不是自己通行的,那可以選擇舉報。一旦舉報之後,系統可以把車牌付功能關閉掉,這樣套牌的車輛就沒法出高速公路,反而容易被困在高速上,只能坐等交警處罰,因此對於那些套牌的人來說,我想沒有誰敢明目張膽的用別人的車牌付上高速公路的。

既然車牌付比etc更先進,那為什麼高速公路不大量普及車牌付呢?

對車牌付真正瞭解的人,相信大家都會認為它比傳統的etc更有優勢,但為什麼高速公路不大量普及車牌付呢?,這樣不就可以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嗎?

實際上,高速公路到底選擇安裝etc還是車牌付,這裡面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這裡面牽扯的利益太多,所以短期之內想要大量普及車牌付幾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目前很多高速公路已經大量安裝etc系統,如果換成車牌付改造成本太大。

我國的etc是在2014年正式推出的,截止目前,各大高速公路的etc覆蓋率已經超過65%,而車牌付的覆蓋率也只不過是個別省份的個別高速公路而已。如果想要普及車牌付,那就得新增車牌付的專用通道,這無形當中會增加各大高速公路的運營成本。

其次、目前etc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牽扯各方面的利益。

etc不僅僅是一個通信工具,更關鍵的是它涉及一個產業鏈,這裡面從etc設備生產廠家,到高速公路公司,到銀行,再到etc系統軟件開發與維護,這裡面牽扯的利益太多,如果高速公路etc被車牌付取代了,那麼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會受損,所以他們肯定不願意看到車牌付取代etc位置的。

最後、高速公路也有可能擔心寡頭壟斷帶來的不利影響。

目前在全國範圍內真正推出車牌付的是支付寶跟微信兩大互聯網巨頭,這兩大巨頭擁有天量的用戶量,一旦高速公路全面改造成車牌付系統之後,那麼車牌付的市場基本上會被支付寶跟微信兩大巨頭瓜分,一旦他們兩個形成寡頭壟斷,那麼對高速公路公司來說也是一種不利影響,到時候說不定提現都要給支付寶或者微信2% ~3%的手續費。

而相對來說,目前etc的市場競爭就相對比較激烈,從etc設備供應商到各大銀行,大家都在積極爭搶這個市場,只有市場競爭充分了,對於用戶和高速公路這來說才是最有利的。






遊戲人超超


ETC落後?這玩笑有點大了。很多事情我們不能只是聽說就覺得很先進,比如支付寶掃車牌支付過路費,聽起來很先進,但是以目前的技術條件來說談不上先進。

支付寶掃車牌支付過路費只是改變了付款方式,上下高速還是要領卡走人工車道,只不過普通領卡是在收費站繳費,而支付寶掃車牌支付是收費系統與支付系統對接,通過車牌識別結果從車牌綁定的支付寶賬號里扣款而已。比如兩個司機A和B,A沒有綁定支付寶掃車牌支付,B綁定了。兩人同時上高速,A和B都需要領卡,下高速時AB都要走人工車道繳卡,通過通行卡記錄的數據計算通行費。唯一不同的是A車主需要現場以現金或者掃碼支付過路費並領取發票,而B車主繳卡後車道旁邊的攝像頭識別出車牌號後收費系統會自動從B車綁定的支付寶里扣款。

所以說支付寶掃車牌支付過路費只是收費系統與支付寶系統做個對接就行,本身沒有什麼高技術的東西,而且還要走人工車道,要領卡繳卡,最重要的是車牌識別的準確性,曾經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回家進地下車庫時門禁系統的攝像頭竟然無法識別我的車牌。雖然這是極少數的情況,但只要出現一次就夠你噁心的了。而且掃車牌本身安全性就不好,一個套牌車可以輕鬆打臉掃車牌系統。用一張假車牌騙過車牌識別系統的難度遠低於用任何手段騙過ETC短波通訊系統的難度。

目前全國正在全面建設ETC基礎設施,以後高速上下站將會越來越方便,畢竟停車領卡繳卡太耗時了。而支付寶掃車牌支付過路費只是在這個領域的一次嘗試而已,相比起技術成熟而且有明顯優勢的ETC來說掃車牌還是太嫩了。


愛車大家說


ETC確實是比較落後的技術,但目前發展非常成熟,配套基礎設施和人們的認知也非常成熟,在更好的方案成熟前,目前不會一次性替代ETC。

但實際上新的方案交通部已經在醞釀之中了,新方案將基於物聯網、大數據、電子圍欄等結合自動支付等對公路收費進行全面無感知通行收費。取消現行的抬槓放行,高速路上不再有任何收費站或者分車道的閘口。

現在國內數字化轉型和應用、物聯網設備成熟普及正在飛速發展,這個方案估計幾年內就會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