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一罩難求” 74歲勞模帶頭變服裝間為口罩生產線


應對“一罩難求” 74歲勞模帶頭變服裝間為口罩生產線

應對“一罩難求” 74歲勞模帶頭變服裝間為口罩生產線

裁剪、鋪料、車縫、包裝,一個個民用口罩從服裝車間生產出來,再由專門的消毒企業進行消毒後無償捐贈給政府,用於疫情防控。走進昆明雪麗丹服飾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雪麗丹)的製衣車間,會看到原來的服裝車間已經改為生產普通口罩車間,盤龍區勞模74歲的董事長薛永平全天守在機器旁,帶領服裝廠的100餘名員工,加緊趕製民用口罩。

應對“一罩難求” 74歲勞模帶頭變服裝間為口罩生產線

為了解決一“罩”難求的問題,1月30日,雲南奧斯迪實業有限公司將原來的服裝車間改為生產普通口罩車間,生產民用口罩。聽到這個消息後,董事長薛永平立刻與奧斯迪集團董事長王國輝聯繫,親自帶隊並派出生產部經理刑忠衛(區勞模)和技術部經理梁碧(區勞模)等多名擁有豐富製衣經驗的員工到奧斯迪學習製作民用口罩,由於他們都擁有數十年的製衣經驗,很快就掌握製作口罩的技巧。

公司以董事長薛永平為龍頭,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的作用和“師徒結對”的精神,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每天10小時,所有人加班加點趕製口罩。

應對“一罩難求” 74歲勞模帶頭變服裝間為口罩生產線

“我們的員工雖然無法像醫務工作者那樣在一線救死扶傷,但我們也想盡最大的努力,生產出高品質的民用口罩 。”今年50多歲的生產部經理邢忠衛、技術部經理梁碧都是第一批去學習口罩製作的人員。在他們20多天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員工迴歸到雪麗丹這個“大家庭”,公司投入到口罩生產線上的人數從最初11人增加到如今100餘人,口罩數量也從最初每天生產數百個到如今每天生產5000個口罩。下一步,服裝廠還打算引進新的設備加大口罩的製作,全力以赴為戰“疫”貢獻雪麗丹的一份力量。

應對“一罩難求” 74歲勞模帶頭變服裝間為口罩生產線

疫情當前,雪麗丹展現出了企業擔當精神,全力為群眾築起了一道生命安全防線,通過自己的力量,助力復工復產。據盤龍區總工會副主席錢奇斌介紹,當得知雪麗丹生產出大量民用口罩時,盤龍區總工會第一時間利用微信公眾號、基層工作群、朋友圈向急需買口罩的人們宣傳,紛紛發動職工力量。如果有職工需要口罩,他們會提前和雪麗丹預定,因為生產一批民用口罩得花一個星期的時間,需經過裁剪、鋪料、車縫、包裝、檢驗、消毒等過程,需提前預定,留給公司生產時間。另一方面,該公司將自己生產的5萬隻民用口罩無償地捐贈政府。另外,每隻按成本價銷售給官渡區政府、太平洋證券等單位,在銷售中並沒有刻意抬高價格,助力政府的防控工作。

盤龍區總工會在瞭解到該公司因復工復產期間口罩生產原料成本增加、物流運輸成本增加、員工加班補貼等情況下還以成本價向社會售賣口罩時,從關心關愛企業的角度出發,特給予雪麗丹3萬元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線職工專項慰問金,讚揚在疫情期間所做的貢獻。

應對“一罩難求” 74歲勞模帶頭變服裝間為口罩生產線

目前該公司堅持每天對各專賣店、廠區進行消毒處理,嚴控疫情,並第一時間安排有關領導看望堅守崗位的營銷人員並向大家發放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提醒大家高質量完成業務工作的同時,務必保重身體,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