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張館藏圖片,學習龍山時代晚期至夏時期古玉的鏤空雕刻鑑定技法

龍山文化到夏代,玉器鏤空雕刻形成了獨特風格。

一、工痕特徵

此期鏤空均做直條形或直條拼接成的L形,兩端圓鈍,多為圓孔,中部亦有鑽孔,截面呈波浪狀凹凸起伏,鏤空形若“連珠”,故可稱為圓端鏤空或連珠鏤空。

這種鏤雕形式在後石家河文化、山東龍山文化、陶寺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玉器,以及石峁遺址出土玉器上所見較多,是龍山時代晚期到夏時期玉器的重要特徵。

7張館藏圖片,學習龍山時代晚期至夏時期古玉的鏤空雕刻鑑定技法

如上圖,濟陽劉臺子出土龍山文化璜形玉飾,器內封閉多處鏤空,鏤空截面凹凸起伏。

7張館藏圖片,學習龍山時代晚期至夏時期古玉的鏤空雕刻鑑定技法

玉鳳的爪和尾部有簡單的連珠形鏤空。

7張館藏圖片,學習龍山時代晚期至夏時期古玉的鏤空雕刻鑑定技法

上圖,整器用較多的連珠鏤空凸顯鳳之造型。

7張館藏圖片,學習龍山時代晚期至夏時期古玉的鏤空雕刻鑑定技法

首都博物館藏龍山文化透雕玉飾,以較多的條形、L形圓端鏤空表現複雜的造型。

二、工藝特點

製作時,先要刻劃淺細陰線起稿,再打多個圓孔定位,然後採用線具帶動潮溼的解玉砂拉搜裁切,或結合磨棒打磨去料,從而將之前的定位圓孔連接作條形連珠狀。

7張館藏圖片,學習龍山時代晚期至夏時期古玉的鏤空雕刻鑑定技法

如上圖,上有20個圓孔,均為雙面對鑽,當為鏤空前定位之用。

7張館藏圖片,學習龍山時代晚期至夏時期古玉的鏤空雕刻鑑定技法

俺媳婦的家鄉——山東濰坊臨朐西朱封出土龍山文化玉簪首,鏤空附近隱約可見起稿線。

三、實戰分析

7張館藏圖片,學習龍山時代晚期至夏時期古玉的鏤空雕刻鑑定技法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人獸形玉雕,以往觀點認為是紅山文化遺物,然而近年來有學者從造型、紋飾角度論證,其時代當屬夏家店下層文化。筆者認為鏤空工藝特徵對這件人獸形玉器斷代有“一錘定音”的作用,神人的雲冠、肩頭及雙腿外側都採用鏤空表現,鏤空處均為“連珠狀”,截面較厚。這種鏤空明顯具有夏時期的風格,而區別於紅山文化磨製出的“窄縫薄刃狀”。玉器表面的瓦溝槽,扁薄如刃的邊沿,粗獷、神秘的藝術風格以及玉材特色,都將其地域風格鎖定在史前的西遼河流域。因此,將故宮人獸形玉雕的年代斷在夏家店下層文化是確切的。

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轉發,咱們一起來養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