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熟的社區團購,有幾個能活到最後?

疫情期間,社區團購增長明顯。

山東廣播電視臺閃電新聞報道,某地拼團的社區只有平時的30%,卻團出了高出疫情前近4倍的商品量,團長表示,訂單多到打印機都燒壞了。衛生紙、方便麵、新鮮烘焙的麵包、牛奶、雞蛋、麵粉、生鮮肉類等商品,開團即售罄。這位團長還創下了開團以來的最高紀錄,10分鐘賣出8700元的貨品。

相比起2個月前,社區團購可謂冰火兩重天。

2020年1月,社區團購知名創企松鼠拼拼的微信小程序無法下單。有媒體報道,其位於科林大廈的公司總部一夜搬空,此前2個月裡有供應商前來要賬。而再往前追溯,2019年9月就有人在脈脈上爆料,松鼠拼拼融資困難,業務部門裁員超80%。

要知道,這個誕生於2018年的品牌,融資超過6000萬美元,2019年1月就實現月均GMV超1億。

2019年可謂社區拼團的洗牌之年。

除了松鼠拼拼,你我您、鄰鄰壹、小區樂、美家優享等頭部社區拼團品牌,也曾在2019年下半年傳出裁員、業務調整、合併甚至倒閉的消息。

疫情阻止了這一局勢的蔓延,也在悄然改變社區團購的格局。


疫情催熟的社區團購,有幾個能活到最後?


01.流量紅利消失,供應鏈成核心競爭力

從社區拼團的發展來看,行業風口起於2018年下半年,當時助推團購模式的拼多多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超過350億美元。

此後半年,社區團購受到互聯網創業者追捧。他們線上攬獲微信生態私域流量,線下收攏每個社區點位,半年內拿到的融資就超過45億。

當流量紅利逐步消失後,社區團購的競爭力開始迴歸到供應鏈上,那些燒錢追求流量數據的創企紛紛成為先烈。

除了松鼠拼拼,呆蘿蔔其實最能說明這件事。

在接受AI財經社採訪時,呆蘿蔔相關人士李鑫介紹,春節期間,呆蘿蔔在合肥的170家左右的門店正常營業。今年春節因為疫情對於業績增長有所拉動,但營業情況屬於商業秘密,無法透露。

即使業績有所增長,但呆蘿蔔依舊沒能渡過危難時期。2019年末。這個品牌和松鼠拼拼等一同,被爆出經營不善,拖欠供應商貨款、裁員、資金緊張等消息。

到2020年3月11日,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媒體刊登《破產公告》稱,已受理呆蘿蔔重整一案。

在AI財經社看來,社區團購未來的發展裡,創企們已經交棒了,接下來則是傳統的大型生鮮便利店、區域生鮮零售企業、大型零售企業以及互聯網巨頭進入賽道。

疫情期間,湖南步步高超市就切入了社區團購。其推出的小步優鮮,上線初期大概服務200個社區,每天2000單左右,3月份小步到家預計每天上10000單。

在傳統商超方面,物美超市可謂最早入局。

2018年12月,物美超市上線多點拼團。數據顯示,該業務目前有200家自提團和1000多家社區團,其中,下單用戶數的60%可發展為北京物美新用戶。

藉助本有的供應鏈能力,傳統商超在社區團購領域的入駐逐漸增多。

與多點拼團同一時間,永輝超市以一款車釐子產品,啟動了社區團購的第一單。

此後,永輝生活APP的預售頻道中能看到,永輝超市正在招募“社區團長”,希望後者的身份儘可能是擁有社區團購經驗的小區業主,並在永輝社區團的指導下建立微信群、分發信息、活躍氣氛等。

永輝背靠的,依舊是其全行業領先的生鮮供應鏈。

其B2B平臺彩食鮮2017年的營收就超過了10億,已在重慶、北京、福建、四川、安徽等地建立生鮮中央工廠,面向餐飲+醫藥+監獄+教育+銀行等拓展300家企業大宗業務。

02.線下不足,互聯網巨頭從服務側進擊

相較於傳統商超,互聯網巨頭更早入局。

2018年上半年,網絡就傳言京東將要入局社區團購。直到當年11月,京東推出名為“友家鋪子”的小程序,主打石家莊、保定、衡水、煙臺等二三線城市市場,並以生鮮、日用百貨為主要經營品類。

此後,蘇寧小店正式上線社區團購功能,推出蘇小團APP,預計在全年招募10萬名團長。58同城推出了“到家優選”,阿里也在手淘上線了“驛站團購”服務。

但不到一年,京東業務最先出現問題。網友爆料,友家鋪子出現了無法登陸、無法註冊、無法轉發的情況。後來,有媒體報道稱,京東開始調整業務方向,更偏重於做供應鏈,包括倉儲和商品等方面。

當前,直接參與社區團購的互聯網巨頭,並沒有多少成績。在純互聯網流量競爭之外,他們都紛紛開始往服務側轉型。比如阿里偏向物流端、蘇寧賦能便利店等。

3月6日,拼多多就推出線下團購工具快團團,以協助社區周邊商家在線收集社區居民物資需求,並完成在線下單。在所有人都關注其佈局社區團購時,快團團更準確的屬性不過是工具。

上觀新聞曾報道浦東新區一小區的社區團購活動。疫情期間,該社區團購每週1-2次,一次團購能賣掉8萬元。爆棚的生意,讓團長累得夠嗆。一筆筆收錢、接龍記錄需求、做excel表格統計,再用標籤打印機打出來。等貨運到後,幾個志願者一份份核對規格、貼標籤,再等著大家來領取或送上門。而拼多多快團團的出現,讓一切簡單了起來。

團長可以直接通過小程序上線商品,加圖片、加描述,分享到群裡,大家直接點擊就可以參團,直接在平臺上付費,貨到了,小程序就會馬上發通知。

快團團項目負責人告訴新零售老闆內參,快團團已服務了全國超過10000個社區的周邊商家,為社區消費者提供生鮮、日用等集中團購服務,其中超過50%為湖北地區線下商戶。

03.夾縫中的新勢力:物業團購崛起

當各個賽道的參與者都湧入社區團購後,他們發現這個領域有些難以應對的痛點。

第一,依賴團長這個渠道。這一點,快團團的出現,提升了個人的效率。

第二,依賴後端供應鏈。這一點,傳統商超和互聯網巨頭配合,上下游開始協同。

最後,進入社區還要跳過一道門,物業。

物業,是天然的流量入口。他們掌握著整個社區內所有的廣告位資源,還有現成的社群基礎,是距離目標消費者最近的地方。

此外,他們對於社區用戶數據知根知底。社區住戶的數量、階層構成、消費能力、消費習慣、消費潛力等方面,物業公司對自己的社區住戶有著極為完整且精準的用戶畫像。

在新經銷一次分享中,享團創始人丁夢琪就說到,小區物業是最接近社區消費者的人,長時間處理鄰里關係使他們與社區居民之間建立了非常深的關係。

但享團在於物業的合作中,就曾出現了BUG。

最大的問題是分成。丁夢琪說,當時錢都還沒有賺到,物業卻經常會在分潤上與我們糾結扯皮;而且,由於社區團購多以食品生鮮為主,食品安全問題也是影響物業與我們合作的重要原因。

如何搞定這個利益群體,成為社區團購領域的長久問題。

但這個問題還沒解決,物業自己就搞起了社區拼團。疫情期間,碧桂園就在社區團購等增值服務方面建樹頗多。

財報顯示,2019年,碧桂園的社區團購交易額就達到超1億元的流水。

這個領域做得最早的是物業公司彩生活。

彩生活CEO唐學斌就曾表示,“我們不希望物業管理永遠成為我們最掙錢的部分”。在他看來,彩生活依託互聯網搭建的社區平臺,能為業主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務,這些消費則為公司帶來充足的盈利空間。

而除了碧桂園和彩生活,萬科的“住這兒”、保利的“若比鄰”、中海的“優你家”、富力的“自在社區”、恆大的“恆騰密蜜”等,都採用類似社區團購的模式。

04.結 語

對於整個社區團購的分析,這個行業的問題在於:交易鏈路倚重團長,市場切入倚重於物業,規模增長倚重於流量,市場競爭歸功於供應鏈

對應來看,拼多多快團團在團長方面提升效率、初創企業在流量方面下足功夫、京東阿里及傳統商超在供應鏈把握十足,物業公司則壟斷數據自成一派。

凡是有痛點的地方,就會有企業生存的空間。只是,隨著行業發展逐漸成熟,這其中不少痛點將慢慢消散。最先被移除的是流量問題,所以初創企業們率先跌落。

在未來的發展中,供應鏈、運營、渠道都是零售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真正能夠活下來的,要麼是在各自的環節裡做出規模,要麼就是縱向集成涉足每一個環節。

這終將是贏家通吃的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