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荊州,敗夷陵,丟街亭,哪一個對蜀漢影響最大?

許章杭


大家好,我是拖鞋,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失荊州對蜀漢影響最大,敗夷陵次之,丟街亭影響最小,下面我們依次來分析三場敗仗讓蜀漢失去了什麼?

失荊州

蜀國本是三國之中最弱小的國家,所佔州縣不過益州一州和荊州三郡,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不過關羽、張飛等人,諸葛亮在出山之時就制定了兩路北伐的策略,而這一策略也一直被當作是蜀漢的國家戰略,荊州作為三國時期兵家必爭之地,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荊州的失敗首先導致了蜀漢的戰略規劃全盤打破,也使諸葛亮六次北伐只能一路推進。其二,荊州的失敗使荊州一路兵馬全軍覆沒,更使大將關羽身死,導致國力受損,人才流失。其三,荊州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劉備發動對吳戰爭,導致了張飛被部下謀殺。最後,荊州的失敗斷了蜀國的運勢,在荊州失利前,劉備一路攻佔漢中,關羽一路圍困樊城,蜀漢形勢空前明朗,此時也正是削弱魏國勢力的最好時機,如果孫權同時北伐,那麼魏國形勢岌岌可危,問鼎中原也未嘗不可,但孫權卻奇襲荊州,導致蜀漢就次衰弱,吳蜀發動戰爭,互損國力,可以說沒有荊州失利就不會發生接下來的夷陵之戰,所以,失荊州對蜀漢的損失當屬最大。

敗夷陵

夷陵之敗是三場敗仗中損失最慘的一場,陸遜火燒聯營八百里,使得劉備孤身逃回白帝城後不久便死亡,蜀漢多年攢的家底一仗敗光,夷陵之戰發生在公元221年,此戰過後蜀國國力銳減,一直沒有能力對外作戰,直到公元228年才有所緩解,諸葛亮進行了第一次北伐。按照損失程度來說,夷陵之戰要大於荊州之戰,但上文說過,失荊州直接導致了後面的夷陵之戰,所以敗夷陵次之。

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備因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

丟街亭

丟街亭相對於前兩場敗仗來說,對於蜀漢的影響較小,丟失街亭直接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諸葛亮最接近出漢中的夢想,因為馬謖的失誤而功虧一簣。從此以後,曹魏集團加強對蜀漢的防守,諸葛亮多次北伐都沒有成功,最後諸葛亮也累死在五丈原,至此,蜀漢走向衰亡。

最後總結來說,失荊州的影響在於使得蜀漢的國家戰略發生改變,也導致了夷陵之戰的發生,因此影響最為嚴重,敗夷陵是蜀漢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戰爭,導致了國力衰竭,所以排名第二,而丟街亭隻影響了諸葛亮的一次北伐,故排名第三。


劃過天空的拖鞋


街亭失守,最多是北伐大計受到影響,但是無損蜀漢國力,所以三者之中丟街亭的影響是最小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也有將士為馬謖求情,因為造成的後果不是特別嚴重,當然這是相對失荊州和敗夷陵來說的,所以最後斬馬謖是因為諸葛亮想起來劉備曾經說過馬謖此人誇誇其談不可重用,所以揮淚也只能斬馬謖。

失荊州和敗夷陵最可悲的是找不到責任人,失荊州的關羽已經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敗夷陵的是劉備本人,所以縱然諸葛亮有天人之能也只得吞下苦果,雖然從結果上來看敗夷陵給蜀漢帶來的傷害最大,但是從影響上來看失荊州的影響才是最大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無論是失街亭也好還是敗夷陵也罷,那都是蜀漢在對外戰爭中的敗仗,而失荊州則是防守戰爭中的敗仗,關羽大意失荊州不但丟了前沿陣地,連自己性命都搭上去了,所以後來劉禪追封關羽的諡號是“壯謬侯”,意思雖然勇武但是沒有發揮出來有些言過其實的意思。

荊州作為九州之中,佔據那裡既可以北伐中原(曹操憂懼關羽之威意欲遷都),也可以南下吞吳,是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方,而沒有失荊州的話蜀漢自然不會有夷陵之敗,所以從整個蜀漢的命運來看,失荊州對它的影響是最大的。


飛凡看歷史


關羽失荊州、劉奮借荊州,這個概念是混淆歷史事實。

劉奮借荊州,其實是借南郡。赤壁之戰後,孫權佔有江夏郡一部分和南郡,曹操控制了襄陽地區,還控制了江夏部分,劉備借劉表之子劉琦的名頭控制了荊南四郡還有新設立的公安。孫權要用沿江的南郡承擔曹操全部軍事壓力,就把南郡借給了劉奮。

赤壁之戰,劉奮寸力未出,卻漁翁得利,孫權心裡一直平衡,後劉備佔有益州,劉琦也死了,劉備也沒半點反應。建安十九年孫權出兵找劉備算帳,劉備又要對付曹操,心裡也對孫權過意不去,就和孫權達成了個協議:“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這裡的荊州就是指南郡,治所江陵。這樣一來關羽防守的荊州其實就是江陵,雖然有長江水路連通巴蜀,但也是半飛地狀態。關羽戰敗說句不好聽的,就是丟了一座城池,關羽的死,還比不上法正死忘時劉備傷心,後來劉備還自封當上了皇帝。

二年之後,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名號,發動東征,當時準備充分,手下人才濟濟,是想沿江而下滅了東吳,形成二分天下之勢,但在夷陵戰敗,劉備在出徵前,除了把諸葛亮丟在成都,魏延守衛漢中應對曹操,幾乎將自己所能帶上的全部家底都帶上了,來討伐東吳。根據史載,當時蜀國總兵力8萬人,劉備東征就帶了5萬,後備物資舉全國之力。夷陵之戰,劉備全軍覆滅,在程畿死戰保護下,才僥倖逃脫,所帶軍備全部焚燒用來阻擊追兵,《三國志陸遜傳》記載道:“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大量軍事人才以及戰將戰死,名將張南、馮習、傅彤、程畿,馬良死於亂軍之中,另外,鎮北將軍黃權當時駐守江北,以防止魏國的進攻,劉備兵敗後,黃權被吳軍堵住退路,無奈之下,他只得投降魏國。杜路、劉寧也被迫投降東吳。

有不少朋友討論東征為什麼不帶諸葛亮,劉備帶了黃權、程畿、馬良和陳震,還用得上諸葛亮麼?這四人軍事才能遠在孔明之上,夷陵之戰後只陳震逃回了成都,後被諸葛亮邊緣化。

夷陵之戰蜀漢損失了全國一大半兵力,蜀漢的中堅軍事人才也死傷參半,這直接導致了蜀漢走向沒落,夷陵之戰是蜀漢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至於馬謖丟街亭根本不值一提。


我欲隨波不逐流


關羽丟失了荊州是後續一系列事件的起點,可以說沒有關羽的失荊州,就絕對不會有後面的這些事情。劉備就不會發動夷陵之戰中,也就不會輸的那麼慘,更加不會出現失街亭的可能性。


蜀漢由於荊州的丟失,最明顯的影響就是關羽以及他手裡的五萬軍隊全部損失掉了。關羽麾下荊州軍的損失一下子使得蜀漢集團損失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軍隊,這使得蜀漢的軍事實力弱於孫吳,在三分天下的形勢下居於最後一名。

比軍事力量的直接損失更加不利的是,蜀漢集團的戰略態勢變得很糟糕。首先諸葛亮制定的隆中計劃之間破產,因為兩個北伐基地之一的荊州丟失了。這迫使劉備在荊州丟失後,拼命要想法設法的奪回荊州,最終匆忙發動的夷陵之戰,給蜀漢集團造成了更加嚴重的損失。
蜀漢丟失了荊州就意外著孫吳取得了荊州,孫吳的實力獲得了巨大的提升,也擁有了長江中游至下游的所有控制權,而蜀漢則只能在益州一地發育,幾乎沒有什麼發展的前景了。


浮沉的歷史


當然是失去荊州對蜀國影響大,其餘兩個只是戰術失敗,而丟掉荊州屬於戰略失敗了!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孔明對他謀劃戰略就是先佔據荊州,再佔益州,這樣才可以圖謀天下。荊州位於中國的中部,是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北可攻魏之許都,南可下吳國的柴桑。而且這個地沃野千里,水路和陸路都很發達,有了荊州諸葛孔明北伐和劉備徵東吳就不用這麼艱難。

正是由於荊州重要,劉備才讓關羽這個重量級的蜀漢核心人物鎮守,但是天意難算,關羽還是丟掉荊州。如若荊州不失,三國沒有那麼快走向一統。

所以說在失荊州,敗夷陵,丟街亭這三個事件中,失荊州對蜀漢影響最大!


歷史摸黑人


看影響差別,那就先來看一下這三件事沒有發生,而且在最好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沒有丟荊州的話,就說明關羽拿下了襄樊,還打退了東吳。漢中、上庸、襄陽的漢水防線就徹底穩固下來,曹魏想要攻打荊州的成功率大大降低,進可攻退可守,而且許都面前就只剩下南陽這一座重鎮,按照當時南陽不斷髮生叛亂來看,甚至南陽都有可能一舉攻下。

然後等到第二年曹操之死,或者曹丕篡漢,任意一個時候,都滿足了諸葛亮“天下有變”的條件,當曹丕忙著爭位,或者壓制國內忠漢勢力的時候,一路大軍出漢中,攻打隴西,另一路出襄陽,佯攻宛洛,從武關道進攻關中,雍涼甚至可以一戰而定。到時候佔據雍涼荊益四州之地的季漢,就不是魏吳任意一方能壓制的了。
夷陵之戰獲勝有兩個結果,一是打敗了陸遜,逼得東吳割地求和,拿回荊州三郡,就恢復了襄樊之戰前季漢的版圖。而且更重要的是,季漢的中堅力量得以保存下來,黃權馮習張南傅彤等眾多良將都能得以保存下來,甚至通過這場戰役徹底進身名將之列,不會比後期的張嶷王平等人差到哪去。憑藉荊益兩州之地,又可以兩路北伐,只是荊州受到了東吳的掣肘,又沒了關羽這種級別的名將,恐怕荊州這一路只能起到牽制作用了。

另一種可能就是趁著曹丕伐吳,徹底一舉滅吳,這種情況的話季漢就不得不與曹丕南北分治,甚至南方一些重要城池都會被曹丕所奪,沒有了東吳的牽制(曹丕在位時特別喜歡打東吳,相反沒怎麼和季漢打過),直面曹魏的話,對於季漢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消息,畢竟滅吳之後也是慘勝,沒有三五年功夫恢復不過來,季漢之所以在夷陵大敗後還能休養生息那麼久,一是蜀道難,曹丕攻不進來,二就是曹丕把注意力放在了東吳那邊。東吳沒了後,季漢想要抗住曹魏的進攻,恐怕元氣會大傷。

因此,前者是最好的結果,只是卻成為了第一種情況(關羽保住荊州)的弱化版,畢竟損失了關羽。而且一旦劉備上頭,非要滅吳,恐怕情況就要更糟了。

保住街亭的最直觀的影響,就是隴西徹底被諸葛亮所奪,形成“斷隴”之勢,如此以來,曹魏也徹底失去了涼州的控制,諸葛亮可以從容的去奪取涼州,這樣一來,北伐的前沿基地就從漢中變成了隴西,而且還得到了一大批養馬基地。諸葛亮的步軍本來就能吊打曹魏的騎兵,要是給了諸葛亮充足的馬源,再加上馬代姜維這兩個頂級騎兵人才,季漢的軍力會提升的更為恐怖。而且佔據隴西之後,就可以在這一塊地方開展屯田。關中八百里沃土,隴西之地一樣擁有上好的良田,給諸葛亮兩年時間,就可以得到充足的糧草,而且不用在艱難的蜀道上運輸,就再也沒有乏糧之憂。

而且拿下隴西之後,長安面前就是一片平原了(潼關、武關都在長安之東),只要諸葛亮穩紮穩打,逐步蠶食,就算曹睿親至,也守不住長安,最後只能退守潼關,讓出關中。

這樣一來,季漢的版圖就擴充到了雍涼益三州之地,實力不弱於東吳(作戰能力則是遠超),僅比曹魏弱一些。而且佔據了關中後,對於曹魏就從南北對峙之劣勢變成了東西對峙之優勢,無論是出武關道攻打南陽,還是出潼關攻打弘農,甚至北上攻打併州,再進兵河北,都大有餘地。只是和前兩種情況相比,都沒有了荊州,曹魏也沒有了“天下有變”的良機(等到淮南三叛,司馬氏篡權,都不知道過了多久了),只能一點點的啃,就結果來看,肯定是不如前兩者的。

因此得出結論,丟荊州影響最大,夷陵戰敗次之,丟街亭則是最小。

我是老王歡迎各位一起研究討論歷史!!!


隔壁老王談歷史


關於三國時期的問題,這段歷史短暫而英雄輩出,經典戰爭案例出現的頻率及其高。人員流動,謀略變化錯綜複雜,雖說三足鼎立,但局勢時時變化,

理解這期間重大的事件,都不要單獨看待或者是簡單的對比比較。

而且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應該改為:失荊州~敗夷陵~丟街亭這一系列重大戰役的失敗對蜀漢影響有多大。這樣會對大家的理解更有幫助,下面在幾個觀點上拆解這個問題:

A,時間順序,因果關係。

【失去荊州,公元291年】,

【夷陵之戰,公元221年7月-222年8月】,

【街亭之戰,公元228年春】。

在時間上來看,三個事件按照先後順序發生,也互相有因果關係的影響。可以簡單粗暴的如下思路理解:

1, 失去荊州,關羽被殺,蜀漢最具有影響力,戰鬥力的名將隕落。

2, 二弟被殺,劉備誓死報仇(個人猜想,劉備估計也是藉著這個理由做了早就想吃掉東吳的動作)發動夷陵之戰,戰敗,劉備白帝城託孤,蜀漢的皇帝死亡。

3,街亭之戰,在夷陵之戰6年之後,諸葛亮繼承劉備囑託匡復漢室,對曹魏政權發動第一次北伐。敗。

由此可見,三個事件,時間先後,互有因果,層層遞進,相互影響。

B ,戰損。

【失荊州】荊州,下轄五郡分別是:長沙,桂陽,南郡,武陵,零陵。 關羽失去荊州,主要是失去了:南郡,武陵,零陵三郡。荊州是蜀漢平定天大勢的一顆重要棋子,其不但在地理位置上是兵家必爭。也是諸葛亮的重要方針之一。此郡一丟,大勢不在。

關羽,三國名將,劉備義弟。這個損失是致命性的。(題外話,個人認為關羽大意失荊州不太貼切,荊州是個肥肉,他大不大意,魏,吳照樣會陰謀陽謀的去打)

【夷陵之戰】吳國勝,蜀漢元氣大傷,全軍覆沒,名將俱損,導致劉備病逝白帝城,戰後諸葛亮花了5年多時間恢復元氣,修復蜀漢和東吳的聯盟。更重要的是此戰消耗長達1年,交戰雙方都在消耗損失,劉備雖敗,但也是敗在毫釐之間,東吳幾乎也快撐不住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實力因此戰產生變化,曹魏藉此機會養精蓄銳,國力大增。

【街亭之戰】此次戰役是個小戰役,歸屬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街亭失守導致丞相功敗垂成,曹魏因此對蜀漢開始防備和重視。之後二次北伐都達不到第一次那般有威脅力(第一次北伐的威猛勢頭直接影響曹魏3個郡倒戈相迎,令曹魏震動。

馬謖被斬。

以上就是羅列出三個事件的基本情況以及戰損。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於情感來看】,我認為失荊州影響最大,劉備失去二弟,三弟還未報仇就被部下所殺,劉備最後兵敗病故。每次看到這就為這三兄弟悲傷。

【於國力損失上來看】,夷陵之戰大於失去荊州大於失去街亭。

以上。


知識迷航


這三次失敗分別發生在不同的時期,對蜀漢的影響也各有不同,可以說這三次失敗決定了蜀漢最終的敗局。

若要將其作一比較,雖然夷陵之戰使蜀漢的兵力損失最為慘重,但是如果從對大局的影響來看,我覺得應該是丟失荊州對蜀漢的影響最大。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可以從荊州的丟失所造成的影響來分析。

這個時期應該說是蜀漢集團的巔峰時期。劉備攻下益州並進位漢中王,眼看諸葛亮當年制定的《隆中對》戰略格局已經初步形成,蜀漢形勢一片大好,接下來便可以有條不紊地實施第二第三步戰略目標了。

然而,由於劉備、諸葛亮的戰略失誤,沒有及時察覺到與孫吳集團之間已經出現裂縫,過度信任孫劉聯盟的穩固性,而沒有及時回防荊州。

再加上關羽求功心切,打敗於禁、龐德之後,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竟然兵分兩路圍兩城(襄陽和樊城),碰巧又遇到曹魏集團善於守城的名將曹仁,關羽硬是將攻堅戰打成了持久戰。

襄陽本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其地形格局四通八達,對於曹魏來說是志在必守。

即便關羽打敗了一兩撥援軍,但可以保證的是,曹魏後續的援軍肯定會一撥接一撥的繼續來,直到徹底打敗關羽為止,但關羽看不到這一點,最後兵敗往荊州退卻。

而此時,空虛的荊州因糜芳、博士仁的反叛,已經落入東吳之手,接下來便發生了關羽敗走麥城的事。

荊州之失,可以說讓劉備痛心疾首,不僅僅是因為丟失了荊州的部分兵力和名將關羽,剛剛建立起來的《隆中對》戰略格局就這樣被打破。更為嚴重的是,失去荊州、關羽被斬直接導致的是孫劉聯盟的徹底瓦解,而這也正是荊州丟失對蜀漢所造成的嚴重影響。

這個時候的蜀漢集團,面對的是兩種選擇:

一是忍氣吞聲,低下頭向東吳示好,重新修補孫劉聯盟,共拒曹魏;

二是與東吳結仇,從此獨自面對曹魏和東吳兩個方面的敵人。

很遺憾的是,劉備選擇了後者,所以便有了後來的夷陵之戰。

而夷陵之戰,則大傷了蜀漢的元氣,劉備也於戰後不久一命歸西。

再後來,經過諸葛亮勵精圖治,使國力得到恢復後,準備通過北伐逆襲。結果用人不當,街亭失守。從此,當年劉備雄心勃勃“匡扶漢室”的美好願望,完全成了泡影。

所以我對這個問題所持的觀點是:如果沒有丟失荊州,關羽沒有死在東吳手上,那麼蜀漢為了維護彼此的關係,即便讓出荊州部分地區,孫劉集團就不至於完全撕破臉,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夷陵之戰,更不會有後面艱難曲折的北伐之路。從這個角度來講,如題,則是荊州的丟失對蜀漢的影響最大。

只要荊州不丟,在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的規劃下,國力強盛之後兵分兩路夾擊中原,那麼成就霸業的可能性也並不是沒有。

即便《隆中對》的戰略,最終無法實施,但只要孫劉集團關係長期穩固,那麼曹操一統天下的進程便會無限延期,這樣雖然蜀漢集團僅僅屬於偏安一隅,但至少有北伐中原的機會或者希望。

或許我的觀點太過於理想化,對此,大家是什麼看法呢?都來說一說吧!


歷史不忍錯過


三大戰役中,對蜀漢影響從小到大依次是:街亭之疫,失守荊州,夷陵之戰。

228年,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攻打曹魏,諸葛亮的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響應,震驚曹魏,魏明帝更親身到長安督戰,並派張郃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

諸葛亮攻祁山時,眾人都建議用魏延、吳懿等人任先鋒,但諸葛亮不聽,任命自己十分賞識的參軍馬謖領導諸軍,並遣馬謖守街亭抵擋曹魏將領張郃的進攻,結果馬謖因佈陣于山頭而失守街亭,使諸葛亮第一次北閥失敗,撤退之時讓投降三郡居民一千餘戶遷入蜀地,並嶄殺馬謖及二位部將。

由此可見,街亭戰敗,蜀漢的主力部隊並沒有遭受打擊,地盤幾乎沒有縮小,只是損失小部份戰時錢糧物資,失去一次北伐勝利而已。

荊州失守: 關羽發動圍襄陽、攻樊城之戰時,關羽掌控荊州其實只有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南郡五郡。曹操佔據南陽、襄陽兩郡。孫權據章陵和江夏兩郡。

此時荊州,可以說五分四裂,經過赤壁之戰及後來的戰役,人口銳減,物產不豐,作為蜀漢的後方免為其難。

荊州失守在國土、兵力、人才、物資等方面有較重大的損失。五郡之土盡屬孫吳,兵力可以說全軍覆沒,大概5萬左右。 人才方面除關羽外,關平、周倉、糜芳,趙累等死的死,降的降。

可以說荊州失守使蜀漢不僅失去第一良帥關羽,而且讓蜀漢喪失重要的戰略根據地。也導致後來夷陵之戰的發生,蜀漢元氣大傷。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兵力方面損失:

蜀漢損失8萬餘人,一說1 0萬餘人,要知道當時蜀漢集團全國只有20萬左右的兵力。

人才方面損失:

劉備的逝世是蜀漢集團的巨大損失,他是荊州元老的代表,是蜀漢集團最高統治者,說他雄才大略並不為過,他的逝世,引起益州本地集團的多次反叛,同時他是外來投誠人員的依靠,所以只有劉備有把握使荊州元老、益州本地人士和外來投誠人士等三方達平衡。

另他帶了四位謀臣,分別是黃權、程畿、馬良和陳震,其中1個投降是黃權、2個戰死是馬良和程鋱畿。可以說馬良是謀士中佼佼者,黃權是能文能武的全能人才。

戰略伙伴摩柯沙戰死,戰將馮習、張南等人戰死,杜路、劉寧投降。

至於錢糧物資馬匹不計其數,可以說經過此戰役,給蜀漢造成巨大損傷,使蜀漢集團再無實力與東吳,曹魏抗衡。諸葛亮後來的北伐只是實現統一的承諾、和以攻為守的戰術罷了。所以三次戰役中,夷陵之戰對蜀漢影響最大!





狐羊樹


這個問題小編來回答一下吧。我認為對蜀國損失最大的應該是失荊州,我們都讀過諸葛亮的《隆中對》。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反覆強調荊州的重要性。不過如果你們看當時的地圖,會發現荊州確實是塊風水寶地。且不說它有什麼價值,就其在戰略上的地位就特別的重要。荊州旁邊靠著東吳。一邊又連接的魏國。屬於咽喉道路。這也是為什麼曹操千方百計要得到荊州的原因。如果你控制了荊州,那相當於你有了有力的靠山。

也防止了吳國跟魏國的結盟。可以說丟失了金州影響了諸葛亮決策部署。對蜀國來講損失是極大的。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諸葛亮費了很大勁進行北伐,還是沒有能成功的原因。這也是我每次讀到三國時最遺憾的事情。雖然荊州沒有看起來這麼重要。但它從根本上改變了蜀國的命運。

那諸葛亮細心籌劃的計策毀於一旦。其實小編認為損失最小的應該是丟街亭。雖然說諸葛亮深入險境。但是還是被諸葛亮巧妙化解。魏國也沒有造成很大的威脅。當時情況確實十分危急。以下就是小編的看法了,希望大家多多給我點贊關注評論轉發謝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