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不聽話,如果打孩子行不行?

寶藏宇軒


打孩子是最無效的教育方式。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出現叛逆心理,會覺得家鄉的話不管用,對家長的做法不認可,如果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還會拉大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甚至會出現更加嚴重的後果。

想要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建議從下面幾個方面做出嘗試。

1、增加和孩子的交流。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生活學習的狀況,知道孩子的一些問題,利用一些閒暇時間和孩子展開心靈的溝通。比如,孩子成績不好,我們應該先去了解孩子在校學習的情況,找到問題所在,然後再有的放矢,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繼而解決問題。

2、多與孩子進行互動。不要一味地以學習為主,更多地在生活中互動。春天來了,春風和煦,一起給孩子到郊外踏青,感受一下大自然。同看一本書,看完後說說各自的感受;與孩子一起追劇,談談主演的演技怎樣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緩解與孩子的對立關係的。

3、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不要總是一副頤指氣使的樣子,不要總是覺得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就得聽我的,更不我總拿自己的經歷來對孩子進行說教。學會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孩子,你希望父母是什麼態度對待你。

4、身體力行、率先垂範。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就得先努力成為這樣的人;你想讓孩子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那麼,你看看自己能不能達到。你總是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不玩遊戲,要去寫作業,要去看書學習,可是,當孩子學習的時候,你在那玩手機打遊戲,你覺得孩子心裡怎麼想?憑什麼你可以玩手機,我就必須寫作業?孩子肯定會有這樣的想法。你要求孩子多看書,而孩子在看書的時候你卻在刷抖音,你覺得孩子會有心看書嗎?

總之,子女的教育是一部深奧的學問,需要每一位做父母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來考慮,能夠用平等的方式去交流,能夠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只有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才能少犯錯,更加健康茁壯。


雎楓


遇見涼州回答親問


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說:孩子長大了有時候任性不聽話能不能靠打來讓他不要調皮,你說的打其實是“體罰”,如果孩子真的做了比較嚴重的錯事,應該體罰,明確告訴孩子做錯了事就要接受懲罰,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社會也有社會的公共秩序,這是任何國家,任何社會每一個公民必須遵守的規則。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掌握知識,懂得道理,分清楚黑白善惡,接受得了挫折失敗。

孩子不聽話了就打,這是我們的老傳統,也是老毛病。能不能打?我認為能,但是要點到為止,教育不能變成洩憤,講明白道理,“打”也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遇見涼州


這是個非常奇葩的問題,看來你對教育有很多的偏見呀。

打孩子好不好,肯定是不好的,但一個家長從來不打孩子,也不是什麼值得鼓勵的事情!我個人表達的想法是,問打孩子行不行的話,我認為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需要打的時候一定不要猶豫,而且打就不要輕描淡寫的,不然孩子和家長都花了精力不說,一點效果都沒有取得,那才是最大的不值得。

孩子大了也要看多大,既然到青春期的孩子,無論多麼愛孩子,孩子做了特別的事情,往死裡打都是家長必須要去做的。當然了我們不可能往死裡打孩子,我說的是你的態度必須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否則,不如不打。至於什麼事情才需要打孩子,那是你自己判斷的事情,講道理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越大的孩子越不要講道理,但家長必須要表態,從來不捱打的孩子內心一定是恐懼和不安全的,他會感覺到自己的家長是沒有能力保護他的,所以一般家庭,越是尊重孩子的越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因為你的尊重可能真的不是在尊重,而是一味的妥協,沒有底線的放縱。孩子都是被家長打壓後才會知道做人做事的底線的,指望孩子自己學會是非常不負責的想法。

你的問題比較複雜,但並不是什麼大事,對孩子的成長也不會造成什麼特別大的傷害,如果你從來都沒有打過孩子,或很少打孩子,孩子大了,你如果感覺到特別不舒服的事情,就不要積壓情緒,立馬去和孩子處理,不能拖。情緒上來了感覺要打的話就要立刻動手,不要壓抑自己,不要相信什麼會擔心孩子會受到傷害的言論,他是你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須有你自己的方式,即使你不打也不需要自責什麼。打與不打全憑你自己判斷,但請注意先保護好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你健康了孩子才可能更加擁有自我調整能力。


造夢小兵


如果是情非得已的情況下,打孩子絕對是下策,這並不代表我不同意教訓孩子。說下我鄰居的故事吧。

我的隔壁住著一對母子,孩子今年上初二,每天總是能看到孩子的母親獨自帶著孩子去上學。見面的時候總會和母親寒暄幾句,但是男孩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的躲在母親身後。

我們小區的房子隔音效果實在是不敢恭維,在自家屋裡說話稍微大點聲,隔壁就能夠聽清楚。幾乎每天晚上九點多,就能聽到孩子和母親歇斯底里的咆哮,每天都能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打我呀,你打死我呀!……”男孩個子不高,很瘦。

開始以為隔壁鄰居是一個單親家庭,時間久了,和隔壁逐漸熟悉了才知道,孩子的父親也在這座城市,不過是住在離這裡不遠的另外一個小區。也不是夫妻感情不好,而是因為孩子。

原來孩子的父親對孩子非常嚴厲,孩子要是稍微有點不聽話父親就會一個大耳光,這都是輕的。有時候會用皮帶教訓孩子,剛開始不覺得,只是感覺孩子聽話了,但是時間久了孩子就不愛說話了,尤其是在父親面前。再之後孩子就會在晚上莫名其妙的大喊大叫,每天都會這樣。孩子的母親帶孩子看醫生,得到的答覆大概就是因為父親過於嚴厲,近乎虐待的管教讓孩子心理扭曲。

為了給孩子治病,孩子的母親就帶著孩子單獨住到這邊,一是距離學校近,再就是能夠遠離父親,給孩子一個治療恢復的空間和環境。

我想孩子的父親現在也會悔不當初,孩子是得管教,偶爾生氣了照屁股上踢一腳也無可厚非,但是絕對不可以用近乎刑罰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百品1979


我想問一下,我們每個父母是不是都有小的時候,你小時候父母打你你覺得好不好。

我小的時候,經常犯錯,媽媽也打我,回憶起當時我做出了很多叛逆的行為,結果如何,該犯錯照舊犯錯,因為我還是孩子,孩子就是孩子,我們不能用我們的標準來衡量他,但是當我大了以後,我才懂得媽媽的打對我來說現在是用錢都買不到的奢飾品,那些美好的回憶,我覺得也是一種幸福,所以說該打時還是要打的。

我女兒在6歲時,我打過一回,她爸爸從來不打,只給她講道理,到大一點的時候,我和她爸爸同樣對她提出要求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她爸爸苦口婆心的一遍幾遍的重複,沒用,我吼一聲就能完成,現在的孩子非常聰明,她知道怎麼對付大人,我經常說我們在鬥智鬥勇,其實,每個家庭都是一樣的,孩子大了,不聽話,主要是他有自己的想法,你給她講道理她是聽不進去的,我的觀點是隻要不是原則上的問題,放手,只有自己摔到了才能爬起來,下次就會小心,成長是個過程,相信我們的孩子。

結論是 該打時還是要打,但不要輕易和頻繁打。


滿滿的故事


孩子大了,不聽話,即使犯錯了,也是絕對不能打孩子的。

一棵樹,小時候你可以試著任意改變它的形狀,也不會影響它的成長,如果這棵樹已經放粗了,你再去試圖改變它的形狀,那就很難。

孩子的教育就是如此。

他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有了自己信念追求,有了自尊心,羞恥心,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引導,他不能信任你,或者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你說了對他無效。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採取強力措施,嚴加管教,那是適得其反的。

尤其在孩子的青春期,逆反心理作祟,孩子如炸藥桶,一點就著,傷了他人,害了自己,得不償失。

不能不管,策略很重要。聲色俱厲,咆哮譏嘲,只能讓孩子樹立防護的鎧甲。靜下心來,一起心平氣和分析問題,尤其是要站到他的角度,探究原因,探討解決辦法。可以先讓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決,然後給出自己的建議。不放任自流,讓他明白你對他的關切,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家閨女,也是一個個性十足的女漢子。凡事敢作敢為,大方潑辣。各方面都表現不錯,但中學時期也曾經出現過不小的問題。她媽媽跟她交朋友,以姐妹倆的身份,經常徹夜溝通,最終順利解決問題,並且以後遇到麻煩困難,主動跟家長交流,積極尋找一切可能的途徑。

現在大學畢業了,凡事靠自己。我們只給予她必要的支持,我們非常開心滿足。

放手讓孩子奔跑,有時候會摔跤,也許還會頭破血流,但經歷會讓他更快更好的成長。

讓孩子明白,生活不易,我們不怕,因為我們在一起!



縱哥的詩意生活


曾經我女兒在初一的時候,青春期的叛逆,讓我已無法和她正常的溝通了。

雖然我很生氣、很難過,感覺無奈到了極點。

但那時候我沒有想過要動手。

雖然當時沒有想到好的辦法,無奈的我選擇了暫時什麼都不說,讓她和我都有時間冷靜和思考。

經過冷靜的思考後,對女兒我採取了給她更多的關心和照顧,每天盡力多陪伴,少嘮叨。經過一段時間後,女兒慢慢開始和我聊天了,慢慢的開始不再牴觸,慢慢的開始懂事,到最後她考上了985的大學。

女兒在上初三的那年非常驕傲的告訴同學們:我媽媽真的很好很好!她從來都沒有打過我。當我知道女兒這樣評價我時,也是非常感動,感覺能有女兒在這句話,再多的委屈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確實從小到大,真還沒打過她一下,真心的說,實在捨不得。


崐崐


有了妹妹以後,才發現老一輩的“不打不成材”真是影響深遠。兩歲三歲的孩子不聽話,爸爸動不動就揍一頓,媽媽還沒攔一下呢,爸爸就會說“孩子打一下有什麼要緊,我還不是捱打過來的!”而且在老一輩人眼裡,孩子耍賴哭鬧,做家長的不給他一頓揍就是太溺愛,沒家教。你給孩子講上半天道理,還不如給他來一頓打更有效。

我自然是不同意孩子不聽話,一犯錯就給孩子一頓打。但身邊人就會說“你看XX現在混得多好,不都是他爹給打出來的?之前他可是學校的小混混,一點都不知道學習呢”。

難道教育的捷徑就是“打”?如果教育孩子就是犯了錯就把他打一頓那麼簡單,那這世界上就人人都可以做教育家了。當然現在很多家長不像以前那麼暴力,動輒打罵孩子,但奉行“棍棒教育”的人還是不少。我以我身邊人的例子,讓大家看看,被打大的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說不定能阻擋住你打孩子的手。

叛逆,不想讓做的事偏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脾氣倔的孩子在捱打時悶聲不吭,生生受著,但臉上帶著倔強的表情,這是明顯的“不服”。我堂弟就是這樣。小時候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沒少挨鞭子。但堂弟總是站著不動,我嬸怎麼喊他跑他都不理。後來初中畢業考試前,自己搬著桌子回來了,不考了,以後死活不上了。自然又捱了不少打。但他後來跟我說的是,“他們不就想讓我學習好嗎,我不上了他們還能怎麼著?”

自卑孤僻,跟人關係處不好

我高中時一個同桌,性格非常孤僻,白天除了去廁所,能在教室裡坐一天,如果不是他學習成績特別好,估計很少人會注意他。後來才知道他家裡有一個對他要求特別嚴格的父親,只要他稍微犯錯就會挨一頓打。而他的這些成績在他父親眼裡全是他的“打罵”換來的。

長大後想離家遠遠的,對父母只有責任沒有愛

我的一個好朋友費勁心思將自己遠嫁到外地,用她的話來說就是“終於能喘口氣了”。因為從小受打罵,她對父母沒有愛只有恨,從選大學時就儘量挑離家遠的,畢業後又去了遠方工作,她曾跟我說慶幸自己是個女孩,嫁人後可以順理成章地少跟父母聯繫。她從不主動跟父母打電話,接了電話也只是淡淡一句“又缺錢了?”她跟我說她只會對父母盡一下基本義務,噓寒問暖想都別想。

每個被打的孩子心裡都有痛。我想告訴那些篤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母,你們錯了,當你們不由分說地揮起棍棒時,打斷的是孩子對你的依戀和親情。

你對“打孩子”怎麼看?


蘇子的情感世界


打孩子的話,會讓孩子對你產生厭煩的心理,而且打過孩子之後,一點效果都沒有。這裡我有以下幾點推薦給大家:

孩子的成績不是靠打出來的,是靠家長的細心溝通和家長的理解,孩子每天回家想幹什麼?相信許個家長都可以猜出來吧,但是你有真正的去深入瞭解孩子嗎?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可以去給孩子講一些故事,讓他自己慢慢的從中領會其中的道理,這樣呢,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如果犯錯誤了,或者是不聽話了,家長可以適當的和孩子做出一些約定,比如你做錯什麼事情了,要心甘情願的受罰,這是家長可不能心軟呦,要不然孩子下次犯錯的幾率會大大增加的。

到青春期,孩子固然會有逆反心裡,家長要做的就是跟孩子認真的溝通,去當孩子的好朋友,瞭解他的心事,但是儘量不要去責罵孩子,孩子的青春期,家長做的更多的只能是勸導,讓孩子知道在這個社會並不是這麼簡單。

打是一個無用的方法,我建議家長去使用,希望可以採納一下這個意見,如果對你有用的話,請點個贊,謝謝[微笑][微笑][微笑]





DODO鳳姐


我是熱愛美食的情商老師。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孩子大了不聽話,開始叛逆,跟家長對著幹,讓家長很煩惱,既生氣又無能為力。高情商的家長管教起來不吼不叫更輕鬆。家長們要做到覺察,同理,限制,支持這四點,熊孩子很容易搞定。不懂具體步驟的私聊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