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灵魂,和而不同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一挑一——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

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父母的言传身教不同,家庭所处的阶层不同,都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站在不同的纬度,每个人的三观契合度大多符合自己本身而不会太突兀。

生活的轨道并不只有一条,我们的社会关系也并不是单一的,人是群居动物,有社会属性。简单来讲,喜欢不喜欢一个人,并不只是外表,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还是上级,或者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我们的内心都有具体的量度,这把尺子的背后,就是每个人三观的差异性带给对方的接受程度和交往深度了。

有趣的灵魂,和而不同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酒已没,世上无知音。”

最早对于三观的认知里,便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毕竟这世上只有一个俞伯牙也只有一个钟子期。但是人活在这世上,想必要有灵魂相似的人,才不至于那么孤独。

一:三观相似的人,必定懂得相互欣赏

人们常说惺惺相惜,品行相近的人,总能找到共同的话题,有着相似的见解,对同一事物,也有着相近的认知度。甚至是审美,也会有着诸多的交点。而在这彼此认同的三观里,又能接受对方的不同,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北宋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欧阳修作为北宋文坛独一无二的领袖,欣赏,举荐苏轼,也是苏轼入世及第的老师,在政坛上二人也是有着将相之才。亦师亦友之人,必是灵魂相似之人。

二:三观相似的人,更容易高山流水遇知音。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有趣的灵魂,和而不同

鲁迅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亲密交往和战斗友谊,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文学史上传为佳话。而谈到两位伟人之间的友谊,尤其是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期间的友谊,不能不论及瞿秋白夫妇四次在鲁迅家避难之事。鲁迅与瞿秋白是患难之交,志同道合。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叹,那么多有交集的人,真正的朋友却没有几个,更不用说推心置腹的知己。年龄越大,圈子越小,我们都有着不同的三观,生来孤独,但是却渴望能够拥抱相似的灵魂。

朋友之间的聚会不再是为了热闹,没必要的社交也成了减法,甚至有的时候我们更喜欢独处,生活中大多为泛泛之交。我们一路成长,一路失去,一路捡拾。留下来的就是最珍贵的。

唯有三观相似的人,才能在这纷繁偌大的世界里,面对彼此的时候,敞开心扉,以诚相待。经过时间的沉淀,岁月的筛选,用心的相处,想想自己曾经也是自认为拥有很多朋友,如今,能够和亲人分在一个组的朋友,也成了相知十年的知己,成为了半个亲人。

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亚里士多德

三:三观相似的人,适合遇见爱情

肾上腺素决定出不出手,多巴胺决定天长地久。

大概所有的爱情都开始于聊得来,有话说。看似简单,真正经历过,就会明白,有话说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一天,两天,三天,几个月,几年,所有交谈的前提,大多基于两个人是否在共同成长,一起进步,是否在不断的接受新鲜事物,是否有持久的共情性。

看了一部电视剧《欢乐颂》,个人比较欣赏安迪这个角色,虽然自身有着很多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缺陷,但是这个人物是鲜活的,是趋于完美的,有血有肉,独立,有个性,有主见,能力出众。

她的爱情有两段,这两段感情的男主角都有共同特点,能跟安迪聊得来,魏渭跟她聊经济,聊世界,聊金融,聊理想,在同一水平线上势均力敌,灵魂相近,各自摆渡。

包奕凡是个接地气的人,家族企业环境里的富二代,更有烟火气,她跟安迪聊美食,聊旅行,聊生活,聊兴趣。有话说,才有爱情的发生。

想起了一部古装剧《知否。知否》,同样四妹妹,五妹妹,都喜欢齐元若,墨兰就能诗词歌赋和齐家小公爷聊上几句。而如兰,只能眼巴巴看着,一句话也说不上。

有趣的灵魂,和而不同

爱情总是发生在两个相似的人之间,我们都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相处不累,性格的巨大差异带给彼此的,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磨合和包容对方,在这漫长的过程里,爱情也就消失殆尽,只剩柴米油盐。

四:三观相似的人,在一起能够感知生活半内的最大温度。

生活中,除了我们的亲人,爱人,知己,还有职场的同事,圈子之内为数不多却也值得珍惜的朋友。而在这些人里,那些三观相似的人,更有话语感,哪怕是竞争对手,也能感知一份彼此认同。我最爱的人跟我说过一段话,他说,康熙大帝说过,他这辈子要感谢的三个人里,其中一个就是他的竞争对手。那些能够跟你能力相当,势均力敌的的对手,也不乏三观相似之人。

很多时候,朋友就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喜欢热闹,渴望朋友。但是也不排斥孤独,我在时间的各种磨炼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多多益善。

很大程度上,我们只喜欢跟我们聊的来的人,但是却没有办法逃避我们不喜欢的人,只能说,让我们感觉舒适的东西越来越少,让我们觉得能说几句心里话的人也越来越少,那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有一部分却是取决于生活的圈子里,和我们有直接联系的。并且三观相似的人。

我们也不再过多的抱怨,为什么微信三千好友,能聊天的只有三两个,这是人之常情,这也是成长的,变老的代价。没有人会在原地等我们,也没有人一直在舒适区等我们。

有趣的灵魂,和而不同

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林语堂

合适,就是最大的契合度。世界上所有的情感,人际关系,社会属性,都在寻找一种平衡点,能够让每个人在保持自我的同时,恰当的融入所有的轨道。

时间决定遇见谁,三观决定留下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