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染人數不是很多的英國,輸入我國這麼多病例?是不是英國數據不真實?

有點跳的吖


因為英國只檢測重症者,而根據全球的情況來看輕症者佔80%。也就是說英國檢測出來的數據只有實際數字的10-20%,他的實際感染數字至少在3萬人以上。另一方面大多數國家已經封閉邊境,居住在這些國家的人不容易來到中國。而英國並沒有封閉邊境,住在英國的人很容易到達中國。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的輸入性病例中,來自英國的居多的原因


疾速衝刺的蝸牛


截至目前,我國境外輸入感染人數達到了427例,其中中國公民380人,國外47人,其中英國入境佔了很大的比例,這個數據說明了兩個基本原因,一是我們與英國的國際互動多一些,二是英國本土的病毒感染要比實際情況更糟糕。

單純從數據上來看,英國感染人數倒是不多,還不過萬,只有8164人,比起意大利和美國來差了很多,而且和美國相比起來,美國入境國內人數也不少啊,所以英國的實際檢測數據是讓人懷疑的,英國和很多國家一樣,只注重對重症者的治療,他們並沒有對新冠保持足夠的重視,很多輕症患者,可能連測都不會測,在英國沒當回事兒,但一到中國,因為我們檢測的全面性,就被檢測確診了。

英國實際情況如何,我們從他們的死亡數字上就可一見端倪,不到萬人的感染者,死亡人數達到了423人,我們對照其它發達國家的死亡率看一看,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對於醫療比較完善和先進的英國,這不是一個理想的數據。死亡率高說明重症患者多,也側面說明有大量的輕症者被延誤,從輕症迅速發展為重症直至死亡。這其實和我們起初的武漢有點類似,很多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沒有及時就診,但並不說明沒有感染。


元芳有看法


看了那麼多人回答,沒一個答對的,人家問的是為何我們國家有那麼多來自英國輸入性病例,很多人洋洋灑灑扯那麼多廢話,沒有一個正面回答的。

先說下數據,究竟目前我們國家境外輸入病例中,來自英國的病例有多少?沒有具體數據,昨天(3月24日)新增47例,均為境外輸入性病例,英國有多少?沒有公佈,但我們從各地公佈輸入性病例,英國有多少,就可以看出英國佔據的比例,各地具體數據如下:

上海昨日確診19例,英國輸入性病例達到8例。

天津昨日確診4例,來自英國的輸入性病例為2例

北京輸入性病例5例,其中英國輸入2例。

江蘇昨日確診2例,全是英國輸入性病例。

廣東昨天確診4例,英國佔據1例。

四川確診4例,英國佔據1例。

內蒙古2例,全是英國輸入性病例。

山東新增確診1例,為英國。

福建、山東、吉林、陝西等地雖然昨日有確診病例,但沒有英國的。

由此不難看出,在我國確診的病例裡,英國確實佔據了將近一半,拿昨天來說,確診的輸入47例裡,英國佔據19例,達到40%,且大多數省份公佈的輸入性病例裡,都有英國的病例,除了少數是留學生回來外,也有去英國旅遊的。

嚴格來說,英國目前疫情在海外國家,不是最嚴重的,目前只排名第九,確診病例為8164例,比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伊朗、韓國、法國、瑞士等輕多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境外輸入性病例裡,英國佔比那麼高?幾個因素:

1、留學生多。從各地上報的具體數據可以看出,留學回來確診的病例比較多,佔據百分之七八十,大多數為回來的留學生,而據媒體報道,目前中國在英國的留學生達到了22萬(也有說是8萬),10到17歲的佔據1.5萬。

2、去英國旅遊的比較多。從公佈的數據也可以看出,除了留學生外,去英國旅遊的比較多,畢竟,英國的旅遊業確實發達,國民也喜歡去英國。

3、英國目前還不是疫情最嚴重國家,因此,部分航班還開著,回來人員多,增加感染風險,自然就增加了境外輸入病例了。

4、中英來往密切。除了教育、旅遊外,在商貿合作、經濟往來等方面,來往密切,增加了這種風險。

5、英國疫情確實嚴重,而國內疫情已經清零,最安全,大家紛紛回來想免費治療,所以,寧願花昂貴的機票,也要回來,而目前英國感染人群太多,回來的自然也就中招了。

6、接回來的人員多。從媒體的報道可以看出,目前在海外國家裡,陸續返回來的人比較多,而留學生佔據很大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華人,這裡面除了有回國通道還打開外,也跟海外疫情嚴重,特別是西方國家疫情嚴重,中國國內疫情消除有很大關係,這些在英國留學、旅遊、工作、定居的留學生、旅遊者,他們看到了國內疫情穩定,安全,而英國和其他歐美國家疫情越來越嚴重,只有回到中國,才是最安全的,正是如此,他們趁中英航班等通道還沒有關閉前,陸續返回,如此大規模回國,自然增加了風險,確診病例增多,也就在所難免了。

最後,也不排除英國確實隱藏了數據,迴歸祖國的這些人確診病例比例那麼高,不得不讓人懷疑,英國就沒有好好檢測,前面不是搞什麼“群體免疫”嗎?不聞不問不管民眾疫情,自然治癒,因此,英國目前公佈的數據,也不一定就是真實的。

從目前回來的那些人,在英國沒有檢測出來,而回來就被確診,可以看出,英國就沒有好好檢測,甚至就放任自流,不管不測,按照回來人員確診病例可以看出,英國確診病例,何止8000多例?我看8萬例都不止,英國一定是隱藏了數據,或者就根本沒有檢測,數據自然就沒起來了。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英國現在連王儲都染病了,可見實際上疫情嚴峻到了怎麼樣的地步。


實際上,英國也是從這兩天開始,才進行積極的防控舉措,此前,英國還一度拋出“群體免疫力”以應對疫情,這種做法,本身就是最少得讓60%的英國人染病,才能夠獲得所謂的群體免疫力。

要知道,根據之前媒體公佈的一份檢測規模數據,在每100萬人口中,韓國的檢測規模超過了5000人次,意大利則是處於2000人次區間,英國雖然比美國方面當時檢測力度和規模大些,但也只在600人次到700人次區間。

直到現在,還沒有看到過英國有提高檢測規模和力度的報道出現。

◎無論約翰遜是否淡定,英國人開始不淡定了。

而美國在沒有提高檢測規模之前,其確診病例也是在8000左右(3月19日),美國是在3月19日開始擴大檢測範圍和規模,然後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短短5天時間內,美國的確診人數上升到了55231例,僅23日單日確診量就突破了一萬例。

而英國本身就處於當前的疫情震中,歐洲地區,在歐洲整體確診病例已經突破22萬關口的當下,一條英吉利海峽,顯然並不能為英國隔斷歐洲的外溢趨勢。

所以當前累積確診量正處於美國沒有提高檢測規模之前的同一數值區間,既8000例區間的英國,其自身當前受染的、沒有被排查出來,或是正在等待被檢測的存量,未必會比美國同等狀態下的存量少。
◎英國超市搶購雞蛋和雞肉的一幕。

  • 要知道實際上英國當前疫情趨於嚴峻化的趨勢也已經頗為明顯——英國當前在一夜之間新增了1427例病例,而病亡人數也達到歷史新高,達到了422例。

雖然英國在今天宣佈其已經購買了350萬份新的檢測試劑,並且為參與抗疫措施(NHS)的員工訂購了750萬件防護裝備,並且開始為NHS工作開始籌集11500人——包括2660名醫生和6147名護士,此外還有超過18000名的醫學生也會在不久後前後加入到NHS員工隊伍中來。

但恐怕在提高檢測規模之後,英國瞬間新增的確診量仍然會讓英國自身都嚇一跳。


虎賁軍huben


英國疫情目前的數字確實不能反映英國疫情的真實情況,真實情況要比數字反映出來的嚴重得多。3月26日為止,國內的輸入性病例已經達到600多人,其中差不多半數來自英國。這一方面是因為在英國的華人,尤其是留學生比較多,另一方面也確實反映了英國的疫情形勢實際上是比通過數字反映出來的情況嚴重得多的。

英國出現病例同樣是比較早的,但英國也和歐洲其它國家一樣,並不重視,尤其是在中國抗疫最困難的時候,英國基本上是隔岸觀火的態度,並沒有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到二月下旬,韓國、伊朗和意大利的疫情開始爆發,並且日趨嚴重的時候,英國雖然開始關注,但依然沒有積極行動起來,耽誤了很多時間,也就等於給了病毒更多的傳播時間。

英國是什麼時候才開始有些著急了呢?是在3月10日意大利宣佈全國封城之後,歐洲各國的疫情都開始出現爆發趨勢,尤其是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的確診病例開始猛增,英國才開始有些坐不住了,考慮對策。但英國當時對形勢的判斷是嚴重失誤的,所以才會在3月12日提出臭名昭著的“群體免疫”策略,準備讓70%的英國人感染一遍,來獲得抗體。

這一策略剛一出臺,就在英國國內外遭到了廣泛批評,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國有一部分人為英國的這一策略進行了辯護。到3月15日,英國政府終於宣佈放棄了“群體免疫”計劃,改為積極應對,對疫情形勢的判斷也更加慎重了。英國當時之所以做出改變,是因為被意大利的死亡率嚇了一跳,但當時意大利的死亡率實際上只有4.%,還沒有達到現在10%的水平。

但在開始應對之後,英國的情況也很不樂觀,幾乎所有的重要物資都嚴重缺乏,口罩、防護服和呼吸機都嚴重缺乏,現有儲備連醫護人員的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檢測能力也嚴重不足,許多希望檢測的人無法得到及時檢測,而得到檢測的都是上流社會有權有錢的人,包括各種部長、副部長、著名球星,最新的消息則是王儲查爾斯王子也已經確診了。

英國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英國堅持自己開發檢測試劑,而沒有采用中國或其它國家已經成熟的檢測試劑。檢測試劑的研發需要完成病毒的基本研究,而且初期的檢測試劑在投入使用後,流程也比較複雜,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中國最初需要四天,後面經過努力才提高到了兩天就可以出結果,現在更先進的則是聲稱三個小時可以出結果。

因此,英國目前的檢測能力仍然非常低下。3月25日,英國新增確診1457人,累計確診9537人,累計死亡466人,死亡率達到了4.9%,已經接近5%,處於比較高的水平。這也意味著,英國在目前檢測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檢測出來的患者中,重症比例比較高,所以死亡率也就更高一些。這實際上也是英國目前的檢測政策,要求重症患者才檢測,輕症患者居家隔離。

按照3月中旬英國首相鮑里斯在公開講話中所說,英國流行病學專家對英國疫情的估計是,當時的英國處於四個星期之前的意大利的狀態,也就是意大利疫情完全被引爆的狀態。但現在來看,這個估計可能還是過於樂觀了,病毒並沒有留給英國這麼多準備時間,現在看,英國和意大利可能只差兩個星期,也許下個星期英國的數據就要開始爆發式增長了。


蕭武


英國的數據肯定也是不太真實的,要不然前一段時間沸沸揚揚的英國小留學生家長鬧著要讓我國派出專機把孩子們接回家呢,如果英國沒有嚴重到一定程度,那為什麼這些家長會如此擔心?

其實從英國的數據來看,貌似這個國家的疫情不是很重,畢竟這麼多天了,確診病例才8000多,如果這個數據是真的,那麼可以說他們國家控制的還不錯,可惜並非如此。

我們都知道英國,日本和美國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採取的方式都是不公佈,不檢測,因此這幾個國家的數據都有一個特點,累計確診病例非常低,因為根本就沒有檢測,所以即便是有確診病例,也無法在數字上體現。其次,死亡率非常低,也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檢測。很多人死了並沒有以新冠肺炎的原因來統計。

比如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率不到1.5%,而英國只有0.5%,這樣的死亡率比全世界4%的平均水平要低太多了。可是我們再看看現在的美國。很明顯,疫情已經沒辦法掩蓋了,所以幾乎全面爆發,短短的10天之內確診病例增了十幾倍。這恐怕就是未來的日本和英國了。

雖然英國首相也提升了防疫的級別,實行全城管控和封鎖,但是為時已晚,疫情已經開始大面積蔓延了。

所以有時候人的嗅覺是非常靈敏的,尤其是涉及到自己利益,我們從這些留英的小學生家長就可以判斷出英國的疫情有多麼嚴重。

大家覺得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我們共同探討,老王評論,知情治理,歡迎關注,我們一起談笑風生。


老王偵查記


英國輸入型患者多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英國人以及常住者都不信任英國醫療。德國人生病找德國醫院,英國人生病去亞洲找醫院,輸入型患者自然就多。

老編給大家舉個例子,人民網一五年曾經報道過一次我國遊客的英國求醫經歷。該女子在旅遊期間突然劇烈腹痛難以忍受,然後就去了英國的急診科室,向分診臺詳細描述個人症狀之後,等待了兩個多小時才進行由護士主持的問診以及常規取血,又等待了一個小時之後才真正躺在病床上,病床上又躺了一個小時才見到醫生。

一次非常要命的急診,該女子前前後後等了四個多小時,而對於英國人來說,四個小時左右的等待確實算得上是急診了。英國醫療體系有著嚴格的規定,除去急診之外,患者必須先看社區醫生,之後才能再看正式醫生。數據顯示,社區醫院的等待時間平均為十四天,綜合醫院的平均等待時間平均為四十二天,非急診大手術則要等上一年左右。

:英國醫療等待時間過長,十幾天後才能見家庭醫生,再等四十多天才能去綜合醫院

英國雖然推行了新冠肺炎免費治療,但對於非急診的輕症患者來說,他們前前後後可能要等上近六十天。如此漫長的醫療排隊時間,如果我們是急需治療的英國人,我們真的會在英國接受英國等療嗎?肯定是早早去其他國家接受治療,去那些醫療系統壓力不大的國家,例如唯一真正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我國。英國因此成為輸入型患者主力。

就拿昨天我國的輸入型患者來說,我國昨天新增四十七名境外輸入型患者,其中有十九人來自英國。這些在英國留學的我國學生以及遊客實在沒辦法,一旦真的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他們根本不可能花上十四天等待社區醫生(現在可能要更久),稍微嚴重的話還要再花四十多天等待綜合醫院。出現症狀就立刻回國,成為他們求生的本能反應。

:英國群發短信,要求民眾保護NHS(醫療服務體系),它即將崩潰了

其實也不只是我國,英國也是其他亞洲國家的主要輸入源,例如越南等。

這些因病回國的人實在是沒有辦法了,英國看病的排隊時間太長,根本就等不了,排上隊了可能已經自愈或者身亡了。客觀來說,英國醫療系統的問題才是它成為各國疾病輸入源的重要原因,就像一開始寫的,德國的留學生出現症狀之後會去德國醫院,他們不會想著帶病回到我國,他們需要立刻接受德國醫院的治療。

可是英國的留學生出現症狀之後,他們無法接受醫生的及時救治,為了能夠儘快接受治療,他們必須立刻帶病回到我國境內,英國輸入型患者因此也就多了起來。

:越南輸入型患者也是以英國為主

英國目前已經開始著手改造方艙醫院,可是以英國效率和英國民眾的散漫來說,病毒轉播速度會快於英國確診並隔離輕症患者的速度。

英國目前已經確診八千多人了,政府也下達了隔離指令,但是民眾依然該去公園遛彎就去公園遛彎,該去吃麥當勞就去吃麥當勞,我行我素的樣子非常瀟灑。英國疫情預計會在不久後大爆發,當地改造的方艙醫院可能會是杯水車薪,英國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成為了長期且穩定的新冠肺炎患者來源國,防範英國輸入型患者將是重中之重。

:疫情下依舊非常密集的英國民眾

希望英國民眾儘快承擔責任,既是為了他們自己,也是為了拯救英國,更是為了拯救亞洲以及全世界,防範英國輸入型疫情將是未來的重中之重。


垂垂老馬


現在我們國家境外輸入的確診病例數達到400多人,其中英國佔了不少。大家也許會感到奇怪,英國英國並不是海外新冠肺炎的重災區,目前英國的確診病例則只有幾千例,比起意大利,美國等國還是差的不少。



從這裡可以看出,英國的新冠肺炎數據並不是很準確,英國就和之前的美國一樣,事實上對新冠肺炎採取漠視的態度,根本就不加以積極對待。在新冠肺炎在歐洲剛剛開始大爆發的時候,英國首相甚至搞出一個群體性免疫的做法來,也就是說讓大家都感染上這個病,自然大家都免疫了。



這完全是現代版的掩耳盜鈴,而最新的消息是,英國王儲查爾斯也感染上了新冠肺炎,而英國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甚至跑到鄉下去躲避病毒。由此可見,英國的新冠肺炎情況遠遠比表面數字顯示的要嚴重得多。因為英國沒有足夠的檢測試劑盒,所以很多英國感染的人群並沒有被檢測出來。



既然這些人群沒有被檢測出來,那麼英國的確診病例始終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數字,因此大家就會認為英國的新冠肺炎情況並不嚴重。但是就如美國一樣,美國之前的數據也不多,但是隨著檢測的全面進行,美國的數據成爆發趨勢,每天幾乎增加上萬人。如果英國也進行全面檢測的話,英國的數據估計也會像美國一樣迅速增長。



所以從現在這種情況下看,英國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應該很多,只不過一直沒有檢測出來而已。


平安讀歷史


我們看看英國的疫情統計圖,再結合他們的做法,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下面是英國最新疫情的動態統計圖:

昨天,新增確診病例1427例,累計確診8164例,病亡423例,治癒140例。累計確診病例人數排在第九,人數不多也不少。其病亡率是5.18%,不低;治癒率是1.71%,不高。

為什麼有這麼高的病亡率和那麼低的治癒率呢?

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

  1. 收治的患者危重症比較多。這可能與他們當初的防疫策略“群體免疫”有一定的關係,後來才知道這種辦法應付不了這種感染性烈度極強的阻隔病毒,於是,才加大了應對的力度,但是,可能已經錯過了處置的最佳時間;
  2. 醫療技術水平不高。因為,面對的是感染性極強的新冠病毒,人們對它幾乎是一無所知,沒有特效藥,沒有特別有效的救治辦法,所有的人都是在摸索,在探究,在總結經驗,所以,剛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就會走一些彎路,其實,也是比較正常的。治療這種疾病,是科學的,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能行的;
  3. 感染的人數基數不會小。當初的應對辦法不行,必然會有相當多的人被感染,只是輕微的輕症患者,或者是僅僅是病毒攜帶者,或者是疑似患者,但是,這部分人很多的都已經有傳染性,不僅會感染家人,還會感染與其密切接觸者。這個數量一定不小。
  4. 英國的核酸檢測條件和能力水平都有待於提高,醫護人員力量有很大的缺口。很多的輕症患者和疑似患者因為沒有檢測而被要求在家裡隔離觀察。
這些都是我從相關媒體報道中總結出來的。從上面就可以基本上判斷出,很可能要有很多很多的病毒攜帶者或者是感染者等等並沒有被發現。

中小學教育者


樓主你好,為什麼感染人數不是很多的英國輸入我們國家這麼多的病例,是不是英國的數據不真實?首先我認為英國的數據應該來講還是比較真實客觀有效的,因為英國沒有必要去瞞報謊報數據,而且英國也不是歐洲乃至世界最嚴重的疫情國家,所以說它沒有瞞報的必要性。

但為什麼會出現境外輸入性患者來源於英國的人數是最多的呢?我想這個問題可能跟航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因為英國直飛,我國國內的航班相對來說是比較多的,而且搭乘該航班的旅客進入到我們國內的人員也是比較多的,所以說就會形成這樣的一個比例和概率上的問題,那麼英國方面的輸入性患者是比較多的。

還有就是在英國上飛機乘航班回來的這些確診人數,或者說是確診人員。並不一定是發生在英國境內的新冠肺炎傳染,它有可能是第三國傳染以後沒有控制住它的行程,而跑到英國以後,然後搭乘飛機歸國的。所以說最終的結果就是,從第1行程來看,那麼好像很多人都是來源於英國,但並不一定都是英國本土造成的新冠肺炎傳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