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寫,也不願寫作文,作文是很多學生最頭疼的問題!大家對寫好作文有何高見?

名師作文


題主的問題應該是說到了大多數語文老師和家長的痛。中考150分的題,作文有的省市是55分,有的省市是50分,佔了總分的1/3;高考作文60分,佔了整張試卷的40%。作文誰敢不重視?

可事實上,學生作文現狀如何呢?

我以我們區為例,每屆6000多初中畢業生,我區第一高中招生計劃只有1200人,不足1/5。關鍵這不足1/5的學生中,大多是以理科成績優異,上了錄取線的。就我的學生,上線生中,有一部分還不能完全做到文從字順;能寫得文質皆美的學生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學生只是合格而已。

而進入其他普通高中的,語文成績和作文都是不堪入目。

所以,進入高中後很大一部分學生學得吃力到學不走到最後放棄,作文要擔很大一部分責任。

學生怕寫作文的原因:

1.沒有寫作材料。我遇到的最常見的情況就是,一寫作文,學生就會問:謝老師,我寫什麼呢?或者問:謝老師,我可以編嗎?

2.不會寫。

(1)寫不具體。

用概述和空發議論來湊字數。初讀句句在理,再讀不知其主題想表達什麼。

(2)語言貧乏,口水話連篇,總給人記流水賬之感。一點沒有語言的美感。

(3)差邏輯。前後不照應、病句、不在同一季節的植物、動物相處在一起,時而有之。

3.書寫差。一是字體差,甚至無法辨認;二是標點不規範,一逗到底、點號寫在第一格,標號前部分寫在最後一格是常事;三是的、地、得不分。

4.缺乏成就感。由於以上原因,學生成功體驗少,他們得到的多數是批評和指責。

長此以往,學生就厭煩作文、懼怕作文,就不會寫也不願寫作文了。

我訓練學生作文的方法分享:

1.向生活要寫作材料。

我常用的方法是讓學生堅持寫生活積累記錄生活,因為初中生作文是寫實為主。關於這一點,我已多次分享過,這裡就分享我對學生生活積累的運用。

1)直接改成大作文。主要是針對事件比較完整的生活積累。

(2)組合。相似材料片段,或同一事件的不同角度、不同階段的片段,再組合一點兒自然環境積累、心理感受片段,就是一篇不錯的作文了。

3)點式訓練。對那些不能改成大作文,又不好組合的有價值的文段,我會指導學生進行寫得更細膩的描寫練習;或者指導加進虛寫,使之更生動更有感染力;或者錘鍊語言,學寫韻文。

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寫作的難度。總之,儘量不浪費學生記錄的生活,把生活積累的價值提升一個層次。

2.隨文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

會閱讀才會作文,會閱讀就會作文,因此,我的閱讀教學常常是讀寫結合。

比如:《春》作為統編教材的第一課,是有難度的。我利用學生的一個錯誤回答:本文寫了春草、春花、蜜蜂、蝴蝶、春雨、春草這些景物。我幫學生分析寫蜜蜂、蝴蝶的作用,順便就帶出了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的寫作方法。這個方法是我這屆學生上初中學習的第一種寫作方法。

又比如:學習《天上的街市》,我又結合《春》中“閉了眼,樹上滿是桃兒、杏兒、梨兒”的寫法,又給學生講聯想和想象的思維方法和寫作方法。

還比如:學習《鄧稼先》,我利用這課小標題多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多種擬標題的方法。雖然這課是在網課中完成的,對學生的訓練並沒有放鬆和減少。

如此種種,每篇課文都有特色,只要抓出一點訓練即可。當然一定是讓學生練習才算。

3.訓練學生文采:

(1)每篇課文積累詞語後,選用詞語造話,促進學生對書面語的運用。

(2)我喜歡讓學生練習細節描寫片段、實寫與虛寫結合片段。練習這個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提升作文的細膩性和感染力。

(3)四字詞語韻文訓練。寫一段話,全部用四字詞語,表達一個意思或一種感情。

4.增加個別輔導。因為作文是個性化表達。我每次作文,做到大多數能當面批改。

5.及時鼓勵,不斷樹立學生寫作的信心。我對待學生作文兒,整篇寫得好的就作為範文;整篇雖然寫得不好,但其中有寫得好的片段,也當局部範文;對那些基礎差的,哪怕有一個詞語用的好,或者說一個句子寫得生動,都是我表揚的對象。

總之,一手抓生活,一手抓課文,中間用訓練和鼓勵連接。學生慢慢地就會有話可寫了;有話可寫後,學生就不懼怕作文了;不懼怕作文後,就聽得懂聽得進老師講的寫作方法,就會去琢磨,就可能越寫越好了!

【關注語文思維,獲得更多學習語文的智慧】


語文思維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提高作文水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著手。

1.多看作文,不愛寫作業的人一般也都不太愛看書,也不太愛看文章,其實當你的作文看的多了,文章看的多了,很多東西寫出來就順理成章,問什麼不會寫,因為肚子裡沒有墨水,自然而然寫不出文章。

2.擁有一個廣闊的視野和對生活的熱愛。文章源於生活,源於自然,源於我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接觸自然,接觸社會,多總結,這樣孩子才有東西可寫,經歷的多了,孩子對事情的認識自然而然就會提升了,作文不是生搬硬套出來的,一定是抒發自己觀點或者見解,或者自己情感的,這是培養孩子寫作文的興趣很好的方式,不要涸澤而漁。

3.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寫作的技巧,這個也可以從閱讀理解裡面去總結,去加深認識,需要人去引導,然後學生自己去認識,去實踐,去了解,才能寫出好的作文,所謂既信書不如無書的境界,你也要先達到信書的階段再說無書的階段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很多事情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作文亦如此,建議不要逼得太緊,不然會適得其反。



21克LOVE


首先,不要刻意去焦慮,越焦慮越頭腦一片空白。不會寫作對於學生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因為他們這個年紀一方面經歷單薄,每天幾乎就是家和學校;另一方面他們看的書,見過的世面也是很少的,這樣也很難有素材寫作;

其次,我非常建議同學們堅持每天寫一篇日記,或者每週寫一篇週記。不論長短,生活中學習中遇到什麼事情,一天中有什麼想法看法,看了什麼書,什麼電視電影,什麼見聞等等,都用這樣的方式記下來!如果大家能堅持一個學期,我相信你一定會大有改觀!

再次,寫日記和週記的方式,一方面積累了很多很多的寫作素材,一方面又鍛鍊了大家思考能力,組織語言能力,書寫能力等等,非常有用。當然最大的困難在於堅持✊✊,同學們如果能堅持一定受益終身。

最後,寫作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多去閱讀看書,並且看好書,這些優秀的文章或者著作一定會對你潛移默化,自己要會寫,先看別人怎麼寫。學然後才能有所得,然後才能有所進!

ps:寫作不要刻意,有什麼靈感了,自己就寫兩句寫兩段記下來,比如你看了什麼電影或者電視劇,可以寫一下觀後感,讀了那本書寫個讀書心得…等等

寫作貴在積累,只有積累了,你才能學會構思,學會組織語言,學會提煉中心思想,學會分段表達等等!


忠實的花匠


都說學生有三怕。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但是得作文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面對這樣一個尷尬的處境。現代的語文教學,應該把作文教學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針對於學生不會寫,也不願寫作文的現實狀況,我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不斷積累自己的寫作素材。現在孩子的生活圈相對比較的單調。大多是學校家和補習班三點一線。這留給孩子們去接觸自然和社會的機會就非常的少,從生活和自然當中汲取寫作素材的機會會就更少了。所以孩子們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生活處處有語文,用一顆善感的心來感知周遭的一切,積累寫作的素材。

其次,不斷模仿優秀經典的著作。經過大浪淘沙留存下來的作品,其經典不僅源於他內在的文化意蘊,也在於他巧妙的文學寫法。多讀經典的著作,為自己的寫作提供典範式的模板。所有的寫作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當模仿達到一定程度之後,融住自己的感受或體會,便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

再次,不斷的修改打磨推敲自己的作品。賈島的推敲典故想必大家都知道。苦吟詩人們的推敲功夫,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只有不斷打磨自己的作品,才能讓自己的寫作更趨於完善。


陳子曰157523077


寫作文,首先得有文學功底,文學功底哪裡來,就是多讀讀課外書,多瞭解實時信息,那麼遇到作文題目涉及的話題,便可以信手拈來;其次,遵循蛇頭豬肚鳳尾的寫作模式,可以引發閱讀者的閱讀興趣,從而給你高分。另外,可以帶孩子多出門見識見識,豐富孩子的情感,有情感的人,善於思考,也就善於下筆寫作了。


工程造價小白


因為不會寫,所以不願寫!

這是個惡性循環!

寫好作文三大項:積累,觀察,借鑑!

一、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最好的例證!

詞語積累。建立“語彙庫”。語彙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彙,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彙,還包括句子、句群。廣泛閱讀書籍、報刊,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

材料方面的積累。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積極參與生活,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

二、學會觀察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侷限於“用眼看”。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

三、學會借鑑

每一篇文章中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語言優美、描寫細膩、感情充沛、行文流暢、題材新穎……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從中發現,並學習的地方!

這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堅持!在這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需要配合好,及時的給予孩子鼓勵和讚揚!增加孩子的信心!

希望能幫到你!





老張講數學


很高興為你解答,我的建議如下:

1.閱讀與寫作是分不開的,要多讀書,多積累 最好把遇到的精彩語句記在一個專用的積累本上。

2.平時要多背誦一些名言警句,恰當運用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3.認真學習語文課本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就想當與數學中的例題,是學生寫作的範文。

4.平時注意多觀察,這也是為寫作積累素材。

5.最重要的是多實踐在經歷的生活中加以感悟,這樣寫作文,有真情實感。

6.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記人事物等。

7.平時要加強寫作訓練,做到多寫敢寫。

祝你作文進步,寫作水平提高。


堅信天道酬勤


不會寫也不願意寫作文的原因是閱讀量過少。家長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從童話故事科普讀物入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要加大閱讀量,重在積累。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謂厚積薄發,只要你讀的東西多了,那麼自然出口成章,優美句子也就信手拈來了。作文考察的就是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果不能把語句寫到優美,那也不強求,但是如果句子不通順,讀起來結結巴巴,詞不達意,那就太看不過去了。老師看了你的作文也會沒有耐心繼續慢慢閱讀,只能隨意打一個一般或者較低的分數直接略過。

所以學生在寫作文時,每個句子都要自己讀一遍,自己覺得通順了滿意了才可以。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你平時的閱讀量比較大的話,那麼可以引用一些詩句、典故、古語。也可以在文章中舉一些名人事例,注意要新穎的,不要老套。

想要作文拿到一個理想的成績,首先不能犯錯,因為犯錯了就會扣分,而且是最基本的分數,別人沒犯錯,你犯錯了,此消彼長,差距就大了。

首先,最基本的錯誤,那就是錯別字。作文本來就是很嚴謹,很需要細心的東西。打分的時候,一個錯別字很可能就會扣掉一分。而且,錯別字很影響閱讀,有的時候會造成很大的誤會,這就讓你的作文讀起來讓人覺得很累。除此之外,閱卷老師很反感錯別字,如果一篇作文錯別字過多,給人整體印象就不好。分數自然也就不會高。

所以,寫作文時一定要細心。落筆時每一個字都要問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寫這個字,這個字代表著什麼,是不是正確的。寫完時自己再檢查一遍,以免有漏網之魚。

除了錯字,還有一個錯誤也是很基礎的。那就是語句不通順。作文考察的就是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果不能把語句寫到優美,那也不強求,但是您如果句子不通順,讀起來結結巴巴,詞不達意,那就太看不過去了。老師看了你的作文也會沒有耐心繼續慢慢閱讀,只能隨意打一個一般或者較低的分數直接略過。所以學生在寫作文時,每個句子都要自己讀一遍,自己覺得通順了滿意了才可以。

下面的錯誤就比較高級一點了。

第一個是錯用成語、歇後語等等。有的時候一個句子本來不錯,可往往會因為一個錯用的成語或者歇後語而讓人啼笑皆非、欲哭無淚。這裡我建議,如果要用成語、歇後語,就要確定它的意思表達是否準確,如果不清楚,或者模稜兩可,那麼寧可不用也不要亂用。

第二個是網絡用詞。隨著網絡的發展現在很多網絡用詞非常流行,如“給力”“傷不起”等等。這些詞在作文中都算錯誤的詞彙。所以一定要注意,作文中切忌用網絡詞語。

第三是審題錯誤。題目明明讓你寫張三你寫李四。而現在的作文大多是開放性命題。所以學生在下筆之前一定要花時間審題。弄清楚題目到底想要你寫什麼,最後才下筆開始寫。








吹洞簫者


寫作文是自己內心想法和情緒的輸出,媒介和工具是語言文字。

首先是不會寫的問題。有想法和情緒無法表達出,就像茶壺裡煮餃子一樣。問題出在表達的手段和工具使用不熟練,即語言文字的基本功底不行,導致想寫的寫不出來。那麼就要從語言文字的基本功入手,多積累字詞,成語,優美的句子。有了積累,才會有東西進行輸出。其次作文的表達講究邏輯性,可以多閱讀一些優秀的文章,學習人家對於一件事物是如何進行行文的,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多練筆,不斷訓練自己將內心的想法和情緒進行輸出,就會熟能生巧,一篇作文就會自然而出。

第二是不願寫作文的問題。首先要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寫好作文。可以從簡單的入手,寫一句話,再寫一段話,最後到一篇作文。其次老師可以對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多進行分享和表揚,以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從而更有動力去寫。老師也可鼓勵學生多參加作文比賽,讓學生有奮鬥的目標,從而更有意願去做寫作文這個事情,如果學生能取得名次,將更會激勵他們去寫,從而形成愛寫作文的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