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劉氏宗親不力挽狂瀾,為何賣草鞋劉備力挺”漢室中興”?

大馬哈魚12


劉備一直是打著漢室宗親的旗號,以“擁護漢獻帝”“擁漢扶漢”為口號的。注意:不能叫興復,因為漢室還沒有倒。只是前期,劉備勢力弱小沒有什麼號召力,顛沛流離,長期處於流竄逃命狀態,政治上沒有什麼實力和曹操抗衡。直到劉備拿下益州,又拿下漢中,擊退曹操。這時候,劉備的勢力壯大,兵強馬壯。(從後面看,這時也是劉備所達到的巔峰狀態。) 這時有了和曹操叫板的實力了。

這時,群臣上書,請求劉備進漢中王, 劉備“勉為其難”地稱王了。這時候,稱王的理由,歷數曹操的罪惡,公然稱曹操為賊了,稱社稷處於危險中,快要塌了,必須擔起重任消滅曹操,撐起社稷。劉備也專門為此上書漢獻帝。當然,這個上書只是形式,得不到漢獻帝的回覆,但這個就是從政治上宣佈了劉備是正義的一方,向世人宣佈和曹操對立,匡扶漢室。

當然後來曹丕稱帝,劉備指責其篡位,自己稱帝。也是打著復漢旗號。


隔壁老王談歷史


統計一下東漢末年時各路諸侯中劉姓宗室就可以看到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袞州刺史劉岱:西漢高祖庶長子齊王劉肥之後。

幽州牧劉虞: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王劉強之後。

揚州牧劉繇:袞州刺史劉岱之弟。

陳王劉寵:東漢明帝劉莊玄孫。

荊州牧劉表:西漢景帝之子魯恭王劉餘之後。

益州牧劉焉:同為西漢魯恭王之後。

蜀漢昭烈帝劉備: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這幾位裡面除了陳王劉寵算得上東漢皇室嫡系之外,其他的要麼是西漢流傳下來的宗室,要麼是東漢宗室的遠支旁系。為什麼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諸侯競逐的時候,東漢宗室近乎神隱呢?這有幾個原因:

一、西漢的宗室在東漢並沒有得到冊封。

東漢光武帝統一全國後,並沒有理會那些早就出了五服,血緣關係稀薄的遠房親戚,絕大部分西漢宗室到了東漢就降為了平民。雖然說是降為了平民,爵位沒了待遇也沒了,但也不是沒好處,那就是不用受到東漢對於宗室的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他們可以出相入將。同時,又因為掛了遠房宗室的名頭,又能得到東漢的一些信任。

二、東漢對宗室的嚴格限制。

東漢的宗室與西漢的宗室不同,限制太大了,西漢宗室還能對皇權造成一定的威脅,東漢的宗室們封地小,大多隻有一郡,或幾縣的大小,同時,諸侯雖能就國卻只能享受封國內的賦稅,不能干預地方行政,也不能選派任免官員。所以東漢宗室總體而言是非常弱小的。

既無權力又無武力,一旦社會不穩定,那就是一些活靶子。

是時諸國無復租祿,而數見虜奪,並日而食,轉死溝壑者甚眾。夫人姬妾多為丹陵兵烏桓所略雲。

(影視劇中的劉虞)

三、東漢對宗室的嚴防死守。

幽州牧劉虞在地方上乾的好,政績卓著,不光在百姓們心目中地位高,連在鮮卑、烏桓這些外族那裡也有很高的威望,馬上引起了漢靈帝的猜忌,被撤職。

虞初舉孝廉,稍遷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鮮卑、烏桓、夫餘、穢貊之輩,皆隨時朝貢,無敢擾邊者,百姓歌悅之。公事去官。

後來,張純、張舉與烏桓結盟叛亂,朝廷不能治,只能起用在北方威信很高的劉虞去平定。董卓進京禍亂漢室,袁紹曾經一度想要擁立劉虞為帝,被劉虞堅決拒絕,實際上如果當時劉虞同意了,以他的能力,可能東漢就還能撐下去,歷史沒有如果。

雖然劉虞無心於皇位,但是繼位的漢獻帝顯然沒有忘記這一茬。

公元193年的時候,抓了劉虞全家的公孫瓚向漢獻帝誣告劉虞曾有稱帝的打算,劉虞全家被殺。

瓚乃誣虞前與袁紹等欲稱尊號,脅訓斬虞於薊市。

漢獻帝在漢室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對有謀反意圖的宗室也是毫不猶豫的痛下殺手,可見對宗室的忌憚之深。

4、州牧制度與東漢末年宗室的興起。

當時東漢末年,各地叛亂迭起,像個漏網的篩子,各地平叛的官員不得力,導致鎮壓的效率不高,時任太常的劉焉就建議說,可以置州牧,選用值得信任的人派駐四方鎮壓華夏。

時靈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為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輒增暴亂,乃建議改置牧伯,鎮安方夏,清選重臣,以居其任。

作為試驗品的第一批州牧是以宗正出任幽州牧的劉虞,以太僕出任豫州牧的黃婉,以太常出任益州牧的劉焉。這三人在地方上都幹得不錯,保境安民,所以設置州牧就成了常例。

州牧作為一方大員,實在是位高權重,稍有不慎就成尾大不掉之勢,因此派誰擔任又成了一個問題,作為遠房親戚的西漢宗室就成了州牧備選之一,這也是為什麼東漢末年各路諸侯中會有這麼多劉姓宗室的原因。

所以,大多數東漢宗室既無權又無兵,在兵峰的蹂躪下甚至不能自保,還要受到東漢皇帝的忌憚和防範,只有一個陳王劉寵憑藉著個人的武力殺出一條路,一度擁兵十萬,可惜被袁術派刺客刺殺。

反倒是西漢宗室因為血脈疏遠,既免了東漢皇帝的忌憚,又能借著宗室的名義得到任用,或是其他一些大義上的背書。這也是劉表和劉焉等西漢宗室興起的原因。也是劉備在三國爭鋒中扛起“漢室中興”大旗的大背景。


閒話說歷史


東漢末年時朝廷也派出了幾位宗親到地方任職州牧,但是這些人要麼能力有限要麼私心太重,非但沒有在地方對中央朝廷形成有力的支援,反而在地方上形成割據。

他們分別是幽州牧劉虞、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劉虞能力不夠後來勢力被公孫瓚侵奪,落得個為他人做嫁衣裳的後果。

劉表和劉焉倒是站穩了腳跟,可是一個與荊州的豪強蔡氏聯姻,一個與巴蜀的士族互動,就是不與中央朝廷聯繫。

反觀劉備,在前期他可是不遺餘力的與朝廷聯繫,見人必稱自己是“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後來與漢獻帝搭上線之後,簡介裡又加了一句“孝景皇帝玄孫”,別看倫理上是這一回事,但是在實際中差別就太大了。

因為西漢的普通皇族東漢是不承認的,所以劉備也就是一普通草民,人家漢室興旺與否與你是沒有關係的,古代的家族與親戚之間的差別就是五代人,也就是所謂的五服,五服之內是同宗,五服之外是同族,也只有取得了皇族身份,劉備才有資格說自己要中興漢室,要不然他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當然這也與劉備的天資與抱負有關,畢竟劉備為了出人頭地,小時候就拜大儒盧植為師,這樣搭上了公孫瓚這樣的豪強同學,為貧瘠的人脈提供了重要的人際關係,而且劉備的大局觀也比劉表等人強,劉表等人一旦小有所成便耽於享樂,劉備則見準機會便想東進吞吳,只是可惜遭遇了東吳的陸遜導致猇亭之敗,最後鬱悶成疾託孤白帝城。


飛凡看歷史


東漢末年,諸侯割據稱雄,劉氏宗親未能匡扶漢室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其他割據的諸侯實力太過強大,北方有割據青幽並冀四州之地的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提領西涼的馬騰,有長江天塹的孫權,劉氏宗親就算是有心扶漢,也無力迴天

二,當時的劉氏宗親有能力平亂的也只有,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可惜劉表雖然有“八駿”之稱,但實則,守土有餘,拓疆不足。有賢名,而無大志,別無所圖,一心想在荊州過太平日子,頂多是守土之輩,不堪大用,怪不得,像徐庶,諸葛亮都看不上他。劉璋就更不用說了,庸主實錘了,從法證,張松迎取劉備入住西川就知道了,有能之士都看不上

劉備,素有大志,看到東漢末年的亂世,立志匡扶漢室,成就一片偉業。劉備剛從戎的時候還是滿腔熱血,一片赤誠,但在參加鎮壓黃巾之亂,剿滅董卓的時候立下不少戰功,可嘆,時運不濟,並沒有受到重用。在諸侯混戰的時候,也屢屢失敗,劉備一看漢室朝廷是指望不上了,乾脆自己創業,自己當老闆,更加上被漢獻帝認了個便宜皇叔,後期在得到諸葛亮的輔佐之下,一步步打下了屬於自己的地盤,在漢獻帝被廢后,劉備謊稱漢獻帝已死,自己登基稱帝了,反正自己也姓劉,還是皇叔,登基也是名正言順的了


舊夢難尋MAX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大漢四百餘年江山,走向終結。我們不僅有個疑問,漢室宗親為什麼只有一個劉備出來挽救漢室,其他的劉氏宗親呢?

三國鼎立

東漢末年,漢室將傾。此時時刻,劉氏宗親們在做什麼?為何只有劉備出來中興漢室,讓無敵慢慢道來!

推恩令,宗親無力

西漢時期,曾發生七國之亂,漢武帝頒佈推恩令使大部分漢室宗親淪為貧民。漢高祖劉邦為了穩定劉氏江山,曾大肆分封同姓宗親為王。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王國逐步強大起來,威脅到了中央政府。漢景帝時期,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而後為了剪除王國對中央的威脅,漢武帝頒佈可推恩令。

推恩令,內容很簡單就是每個王侯的兒子都具有繼承權裡。如果你有十顆糖,你死了就必須把你的糖分給你的每個兒子。這種辦法,使得王國的力量與封地越來越小,再也無法與中央政權作對。我們所熟悉的織蓆販履之徒~劉備,就是因為推恩令的原因,他父親還是縣官到了他就只能淪為平民。因此東漢末年時,大部分的劉氏宗親都淪為了平民,根本沒有力量出來拯救岌岌可危的東漢王朝。

西漢同姓王

可能有人會想,不是每個劉氏宗親都淪為平民吧,總有人還擁有軍隊啊。不要急,無敵再來為你分析!

志大才疏

劉氏佔據半壁江山,然而眾人志大才疏,難堪重任。東漢末年,劉氏宗親中有五個大人物有能力力挽狂難。這五人分別是:幽州劉虞,揚州劉繇,兗州劉岱,益州劉焉,荊州劉表5方諸侯。這五人的力量與封地佔據大漢半壁江山,完全可以席捲天下。可惜這五人,才大志疏,難以重用。

這五人中,名聲最好的幽州劉虞。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本來推舉的盟主是他,可是劉虞怕受到責備推辭了。最後,討伐公孫瓚的時候被打敗,兵敗自殺。 荊州劉表是幾人中能力最強的,位列“八駿”。然而劉表年老體衰,空有雄心壯志,晚年卻只想安度餘生。他去世後,荊州被曹操佔領。 益州劉璋,只想保境安民。漢中張魯作亂都解決不了,還是請劉備來幫忙。他唯一做的好事就是最後益州被劉備得到了,為漢室宗親留下了最後一點希望~劉備!

可以看出,漢室宗親雖然空有力量,但是人心不齊,最後被逐個擊破。

東漢劉氏宗親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看出來,劉氏宗親大部分因為推恩令的原因淪為平民。其餘有能力的五人又各自為政,被紛紛攻滅。最後,只剩下一個劉備站出來。他雖然也想中興漢室,可惜天不假年,最終三國歸晉。


無敵通史


劉備只是藉著皇親國戚這點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來發展自己的事業而已。在那個年代,如果說“跟我一起幹吧,我要搶地盤,做老大,會有人跟著他嗎?”只能說“匡扶漢室”,其實,跟曹操,孫權的性質都是一樣的。


Toto春華秋實86


窮則思變、斯時備為一流氓無產者!、


喜洋洋111888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東漢未年的漢室宗親雖多,但能力挽狂瀾者,必須是當世傑出的英雄人物才能擔當。而在當時,劉氏宗親中只有旁支劉備才具備了“中興漢室”的能力。

而英雄莫問出處,即使是賣草鞋出身,也絲毫不影響劉備的崛起。當然“中山靖王之後”的招牌確實幫了他。


揚生解史


因為他不想賣草鞋了,總得找個事由吧,不成功也不至於比賣草鞋太差


風影迷蹤888


劉備也是宗親。只不過皇家子孫越來越多,財政吃緊,就找藉口抓小辮子開除出體制。不得不自謀生路。不過和演義裡的形象不同,他愛好音樂犬馬美衣服,都不是特別節約的愛好,可能經營比較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