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在書法創作中重要嗎?為什麼?

feng569661700


自信當然重要,而且是絕對重要!

自信來源於什麼?自信來源於實力,沒有實力的自信是虛擬的自信,是表面上的自信。

自信不是遲疑,自信也不是小心翼翼,正襟危坐!自信是輕鬆,是從容,是隨意!是提起筆來就能恣肆的揮灑,是吸起墨來就可以漫舞雲煙!

有人說,書法枕腕無所謂,懸不懸肘不重要!我說,枕腕是無能!至少對於高等級的書法家來說就是無能!懸肘是自信,如果能做到從容,那才是自信的爆滿,你才夠得上家的稱謂,你才可能有師宗的名譽!

書者,自信心不可少也!


一笑貫長天


當然重要,甚至可以說重要到,沒有自信都無法進行書法創作。

漢字書法為中國漢族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無論是從其文化內涵,還是精神體現,乃至書寫規律,無不體現著自信的氣質,更是需要書寫者必須具備的自信。

一書法創作離不開氣,沒自信哪來的氣?

氣是書法作品一種生命狀態、生機活力的審美,書法的氣有兩方面,分為精神的和物質的,志氣、意氣、浩然之氣等,即是精神的;凡物質生成的、生理上的,本身的或吸收的氣,都是物質的。這兩種“氣”匯合在一起.貫注於天地之間,便有一切之氣.

書法書寫的氣,是指點劃與不同字之間的呼應,字與字之間的趨向,就是王羲之所說“若書之氣,必達乎道”的氣。這種氣,是書法的氣脈,蘊含於書幅的各方面,而蘊寓在行列中間的氣,稱為行氣。創作前要深思熟慮,反覆推敲,做到“胸有成竹”。書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現,創作時要調整好精神身體與氣息,書寫時隨意揮灑,一氣呵成。

有“氣勢”的作品最為動人心魄,“氣韻”生動成為書法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亦是書法藝術審美的第一準則和最高要求。中國書法藝術最為迷人的是它傳達出的那種精神,而不是它簡單的表現出的外在的形。這是書寫者傾注於其中的人文的東西.

如岳飛的《滿江紅》,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激情澎湃,豪情滿懷, 龍飛鳳舞,氣勢磅礴,一瀉千里,才能夠把詩詞作者的豪邁心情表現得淋漓至淨。

二書如其人,沒自信哪能有氣質氣節?

“書如其人”一詞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文學家揚雄所言:“書,心畫也。”意思是,書法是人的心靈和情感的外化。

書法的魅力不僅在於它自身所傳達的一種和諧、動態、形態、氣勢之美,更在於文字所傳達出書家的思想傾向、價值追求、學識水平、人格精神,讓人在欣賞書家書法藝術的同時,受到心靈的共鳴、震撼。

書如其人,人格決定其風格,在於氣質稟賦。 書法作品可以體現人的氣質、稟賦,更加關注人的精神在其書法作品中的體現,表現其名士風度、清談雅趣。

書如其人,人品決定其藝品,在於人格氣節。唐朝柳公權的“心正筆正”思想是“書如其人”原有基礎上的延伸。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這一論斷承襲了揚雄的“心畫”說,揭示了“心”與“筆”、人品與書品的關係,強調了人品的重要性,被後人稱為“筆諫”。

書法的風格是書家內在精神的一種外化,在書法的形式和人的精神境界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對應關係。可見,書法作品就是書法作者人品的外在表現,難道是心虛才沒有自信嗎?


三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沒理由不自信!

中國書法與漢字息息相關,關於中國文字起源,賈湖遺址文化已出現了原始文字性質的符號,距今8000—9000年,早於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卜辭4000多年,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雛形。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 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當你的心和書法作品緊貼在一起,徜徉其中,細細品味,你就能感受到書法帶給你的美的享受,感染到書法帶給你的快樂、震撼,博大精深,感受到五千年中國的傳統文化帶給你的衝擊力,聆聽到浩瀚歷史中優秀書家與你的對話,真正體會到書法藝術的價值所在。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我國的書法藝術是東方的明珠瑰寶,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卻有舞蹈的節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

無論是書法的美還是歷史的悠久,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什麼理由讓你不自信?


紅梅工筆佛畫


這個問題非常好,也非常重要,自信對書法作品的表現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書者的性情是書法藝術的重要內涵因素,以什麼樣的心情心態去書寫作品,對應的也將體現在書法任作品的神態之中。比如說自信,心中有自信才能筆隨人意,才能下筆流暢果決,氣勢渾然一體。反之,不自信則會有遲疑,就會瞻前顧後猶豫不定,寫出來的作品往往是氣韻不暢、神采不張、機械呆板。



自信決不是剛愎自用固步自封,而是基於厚實的學養與紮實的功力。很多醜書、江湖書也很“自信”,但那種自信純屬自以為是、自我感覺良好。

自信來自於技法精熟。點畫線條、結構結體可以精準表達,章法佈局瞭然於胸,這是寫就一幅好優秀作品的基礎。技法是藝術的支撐,離開技法談藝術那就是海市蜃樓。


自信來自於揮灑自如。厲害的書法家不會寫出完全相同的兩個字,但無論怎麼起筆,都能展得開、收得住,貫穿這一過程中的技法運用非常靈活有度,因勢利導,因情制宜,隨機應變。

自信來自於深厚學養。意在筆先,這個“意”內涵豐富,既要書法理論的廣博積養,又有對書法藝術的見解主張,總之,是駕馭作品的靈魂之所在。寫規範字默守的是規矩,寫書法遵循的是造化,這其實也是書法與寫字的本質區別之一。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自信當然重要。

但自信不能出自無知,無知無畏可能目空一切,最後一事無成。

蘇東坡是很自信的,他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但他自信的基礎是對書法有深刻、專業的認識,所以他又說,“書貴難”。

覺得不難是因為想當然,胡塗亂抹,自以為是。

所以書法的自信應該從讀帖、臨帖中去找,你懂了,你就自信了。


大悔憶智冰


我是一人。自信很重要,做任何事情都很重要。

如果一個人寫字時候有自信,最好源自他的字很好。但是現實生活中,不怕沒有自信,就怕過於自信。

我們中華文化還是比較謙虛的,但是對於書法這件事情,能寫的大家都不會藏著,只要有機會一般覺得自己不錯的,都會站出來露兩手。

試想想只要過年,家裡總會有人想寫春聯,只要出現紙,不管字好不好,大多都敢寫一寫。

大部分人對寫字這件事情,不是那麼藏著掖著,能寫大多都會寫寫。

我們這些沒有“書法家”名頭,可以這樣快快樂樂的想寫就寫,大部分願意寫的人都是有自信的。

如果作為“書法家”,真正讓他們有自信的,還是自己的書法水平。

當然先要排出,有一些沒有書法基礎,瞎胡鬧的“書法大師”。字基本沒練過,索性用針管,名曰射書。還請了好些人,真是非常的自信。

也要排出一些有書法基礎,但是已經跳脫書法,走向“書法藝術”的先行者。字是練過的,但是不一定寫在紙上。比如寫在竹子和玻璃上,也是很自信。

上面兩種一看就不是平常人看到的書法,這樣的怎麼折騰影響還不大。如果有些寫很奇怪,還放進書展的自信,就不知道從何而來。

像上圖這樣,放在櫥窗還展覽著個人看得字,太自信了。展覽這樣的字,是自己太自信還是特意給別人自信。

一人有感

漢字非常的美,我們日常生活很多人都願意寫。

“書法家”們要有配得上書法家這個名號的字,才能比較自信。只有字好,才能讓一個字書法家寫字的時候充滿自信。

要求一個書法家字好,現在也不容易。畢竟有些書法家,他們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書法。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19年11月2日滬。


一人筆記


自信在書法創作中重要嗎?為什麼?

記得有句詩是這麼講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書法創作應該更側重在於感悟與創作時的狀態,自信這東西在平常的時候可能有用,但是在書法創作中竊以為並不應該過分去強調。

很早之前跟朋友在聊天的時候,對方有表達了一個觀點:書法專業人士跟書法愛好者是怎麼區別的?他們在平時的書寫中也不見的有多大的差距,但是,在某些場合的情況下,書法專業人士能保持其的書寫水平而書法愛好者卻未必能。這個可能就是自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吧!

總之

看你創作的性質了,若以技巧來創作,自信是可以在創作中起到作用的,若以有感而發的那種創作,以那個時候的狀態而已自信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想都不會想到這個問題上。


書法有云


自信來源於實力。俗話說:“年輕沒有失敗,自信創造精彩”!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信,如果不自信,就很難做成事。書法也不例外,我們學書之人,不能臨摹一輩子字帖,終究要脫帖創造。下圖是強哥硬筆行書習作,從作品整體看,個人感覺還是可以的,但是由於基本功不夠紮實,實力不夠,導致在創作的時候,自信心不夠,有些拘謹,所以顯得字的張力不夠!


我們再看看偉大領袖毛主席寫的浪淘沙-北戴河,氣勢磅礴,筆法大氣,運筆流暢自然,能看出偉人書寫的時候的那種自信。再看看中國書法泰斗啟功先生的書法,從章法佈局上都很好,筆畫的輕重變化虛實變化也很到位,字的間架結構更不用多說,其實我們看到的有些時候是假象,總感覺啟功先生書寫的速度很快,其實啟功先生書寫速度很慢。但是,不管速度的快慢,我們再作品中能看到的是啟功先生的那種胸有成竹和自信滿滿的感覺!
我們在看一位古代書法家的作品,


王羲之的《蘭亭序》,這也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無論是從字的間架結構或者是章法佈局方面做的非常完美,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也是自信表現!但是自信過頭了,就是自傲了!目前社會有一大批實力不夠的江湖體書法,這類人沒什麼基本功和實力,但都是靠炒作起來的。這類人,在書法領域是走不長遠的!

所以,書法的確是應該充滿自信,但是如果實力不夠的自信那就是自傲,甚至是自殘!

強哥淺談,2019年10月24日。硬筆作品是強哥硬筆習作,毛筆作品來源於網絡!


強哥書畫


搞書法的人都知道,書法不能光靠臨摹,不能最終成為奴書,臨摹是一個基礎,通過臨摹來獲得古人在書法中的筆法、結體和章法等,最後達到自成一家的面目,就是說,書法要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而這些藝術特色是由個人的修養、閱歷、看法等組成,通過寫字,把這些要素"寫進"作品中,就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個性風格的形成,除了必要的人生境界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魄力。什麼是魄力?在書法中,魄力就是膽量。寫字時膽量的大與小,決定著書法風格的形成。膽量太大,風格就張揚,給人一種大氣、沉穩的感覺,膽量太小,寫出來的字就會拘謹、小氣。當然,這只是一個人的喜好問題,並不能說明膽量大了就好,或是膽量小了就好。

《開通褒斜道刻石》局部

然而,書法創作中必須要有一定的膽識,毛筆拿在自己的手中,半天不敢寫字,這就說明膽量太小,到了人多的場合,缺乏某種氣勢,也許會鬧出笑話的,如果在胸有成竹的情況下,提筆寫字,就會震撼四座,也可能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書寫情感,提升自信心。

沃興華先生在談到書法中的魄力時,他認為,書法創作必須要有魄力和膽識,只有自信的人才會有這種感覺,書法是抒發情感的,只有把情感融入到書法中去,作品才會大氣磅礴,耐人尋味。沃先生還告訴我們練習魄力的一個方法:

《開通褒斜道刻石》局部

多年來,我反覆臨摹《開通褒斜道刻石》,常常用一根等粗的線條,在字形不散的前提下,儘量蕩逸開去,將結體發展到極限,將充沛於胸的浩然之氣發抒無遺。這是一種練習膽量氣魄和筆勢造型的極端方法,我深感受益無窮。近幾年的創作,結體敢於不受束縛地極度開張,當歸功於它。

在這裡,沃興華很清楚地表明瞭他在練習氣魄膽量所採用的辦法,而且通過對《開通褒斜道刻石》的練習,讓他獲得了書法中筆勢及造型的方法,受益無窮。

沃興華作品

《開通褒斜道刻石》是東漢時期的摩崖石刻,俗稱《大開通》或《開通碑》,楊守敬稱:"餘按其字體長短廣狹,參差不齊,天然古秀若石紋然,百代而下,無從摩擬,此之謂神品。"加之時間過久,經過天然風化後,字跡尤為爛漫古拙。作為由篆書向隸書過渡時期的一種字體,則更顯蒼茫野逸,姿肆雄渾。方朔說:"玩其體勢,意在以篆為隸,亦由篆變隸之日,渾樸蒼勁。"

沃興華先生為什麼選擇這樣一個摩崖刻石作為練習書法魄力的對象呢?我想原因有二:

一是這個刻石時間久遠。此摩崖一直沒有被世人所發現,據說直到南宋時期有人發現了長滿苔蘚的刻石後,又放置於原地沉睡了600餘年。距今幾千年的石刻,經過日月風雨的洗禮,更加凸顯了時代歷史的價值,由此帶來了它的高古氣象和久遠歷史的文化意義。

二是字跡古拙樸茂,姿肆蒼茫。東漢永平時期正是篆書向隸書轉變的過渡時期,此碑石質較硬,字跡線條較細,但字形篆隸混雜,體勢開闊,天真爛漫,看似自由自在,實則"用筆"統一,風格大氣,是學習隸書書法的最好範本。

沃興華作品

在用《開通褒斜道刻石》練習書法魄力時要注意哪些問題,沃興華說到:

篆隸通用。因為此摩崖本身就是一個篆隸過渡時期的作品,具有高古雄渾的藝術氣象,在創作中,要取法原碑的藝術性,融入個人的書寫情感,形成自我的藝術風格。

空間布白。這類字體最大的特點是點畫開張,但又不失大氣沉穩,在書寫時要根據這種特點,考慮所寫內容,結合字與字,點畫之間的避讓關係,營造出整體的空間感,以達到雄渾樸茂的藝術效果。

造型風格。書法的精神就是要沿用古人的作品進行,《開通褒斜道刻石》的整體精神給人以開張姿肆、大氣磅礴的感覺,因此,在書寫時,要把握好這些精神風貌,運用刻石中基本的點畫規律,大膽地"創造"出具有個性風格的作品,才是最好的辦法。

當然,書法中魄力的取得並不是孤立於某一種方法,它首先是建立在對古人法度的基礎之上的,沒有法度規矩的基礎而大談氣魄、魄力、膽量都是一種空喊空叫,沿此下去,必將淪為江湖書法,成為野書、盲書。


今宵別夢寒7478


自信人生二佰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毛澤東句。

人不相信自己,當一事無成。有大成就者,百折不回。勇往直前,信心百信,牛氣沖天。


石匠秦人


你好,

首先我覺得自信在書法創作中是很重要的。

講講我的親身經歷,我是一名書法愛好者,工作之餘也會練練字,甚至投投稿,在平常的練習中似乎沒有考慮過自信不自信,踏實練習便好!但是在有時候寫作品時候卻有些擔心,擔心寫錯,寫不好浪費紙墨等等,長久以來就慢慢不敢在宣紙上寫一幅作品…當然也在慢慢克服,只要練習和創作相結合一般會消除這個障礙,自信也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的,只要水平夠胸有成竹下筆如有神啊!看過很多大師級別的書法家創作,他們就表現出的自信讓人佩服,落筆下去就行雲流水!總之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