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不要費力理會黑暗,繼續你正直的道路前行,就不會有煩惱

不要刻意去打聽左鄰右舍的所言所為與所想,你只要關心你自己的行為就足夠了,因為這樣做可以省去多餘的煩惱,才符合正義和純貞的本義;或者,如阿伽松說過的那樣,不要費力理會那些道德敗壞者們的一言一行,繼續你正直的道路前行,就不會有煩惱。

那些對死後英名特別關注的人,根本沒有想到的是,即使是能夠記住他名字的那些人也將很快駕鶴西歸;人的名聲恰恰是通過這些盲目崇拜但最終同樣歸於消滅的世俗之人來傳播的,而即使是這些傳播者的後代,同樣也要面對死亡。當然,我們也可以假設能夠記住英名之人都是不死之軀,而且對英名的記憶也可亙古不朽,但這對已經入土的你而言又有何意義呢?就算我不提對死者的意義,那麼對尚在人世的生者又有何意義呢?對人的誇讚與褒揚如果早已喪失了實際的意義,那麼還有什麼繼續存在的必要呢?你現在的所作所為無異於不可理喻地對自然的恩賜進行了否決,而關心起無關緊要的其他事情上了……

沉思錄:不要費力理會黑暗,繼續你正直的道路前行,就不會有煩惱

真正的美,源自於自身的內在美。這種美的全部原因皆來自於它本身,而外在的溢美之詞並不能成為它美的原因。任何事物既不會因人們的誇讚而變得更好,也不會因為人們的貶低而變得更壞。我敢確信的是,對鄉村野夫而言,就算是異常普通的物品甚至是非常粗陋的手工製品也是一種具有美之價值的事物。真正的美,不需要其他事物的陪襯與雕飾,法律、真理、仁愛以及謙遜另當別論。究竟有什麼東西因他人溢美之詞而更加美麗或因他人詆譭之言而更加醜陋呢?一塊綠寶石,會因為無人稱羨而變壞嗎?或者如黃金、象牙、紫袍、七絃琴、短匕首、鮮花以及灌木又會如何呢?

假如靈魂在人死後仍然存在於世上的話,那麼有限的空氣又是怎樣將其包容於其中呢?——而且,土地又是如何保存那些在異常久遠之前被埋葬的無數屍體呢?其中的原理就是,這些屍體在保存一段時間之後就發生腐化的蛻變,不管變成了什麼,都會被分解,這樣一來就為其他死屍留出足夠的空間;所以,進入空氣之後的靈魂,在空氣中維持一段時間之後便會發生變異,然後消散於空氣之中。而且,靈魂會被接納為宇宙中的慧根,並獲得自然中的火性。如此一來,空氣就為新的靈魂留出了空間。這就是人們對於靈魂繼續存在的假說所能給出的一個解答。但是,我們不能只注意到被埋葬屍體的數量,我們還需要注意到被我們人類以及肉食動物吃掉的其他動物的數量可謂非常之龐大,它們相當於埋於以其為食之人的身體中!但我們的大地卻仍將其容納其中,因為屍體可以再度被轉化為血液、氣元素或火元素等。

沉思錄:不要費力理會黑暗,繼續你正直的道路前行,就不會有煩惱

如何才能通過對這類事物的探索得到其中的真理呢?方法就是把事物的物質和外在因素分解開來。

做事不要毫無頭緒,我們的所有言行都要服從正義之道,對所有的表面現象都要具備理解力和領悟力。

啊,宇宙!一切與你和諧的事物,同樣與我和諧。任何對你而言不早亦不晚的事物,對我也是符合時宜的。啊,自然!你一年四季所帶給我們的物產,都是對於我們的天賜果食。世間萬物皆由你衍生而生,由你孕育的萬物最終也返還於你。

哲人教誨我們:若要安寧,切莫多事。但請參酌一下這樣的說法是否更有道理些:在必要的情況之下,我們還是需要去做一些特定的事情,因為人在本性上就是一種社會的動物,而這也是其必然要求的一種本質特徵。這種社會性,不但因為人的善行而帶來內心的安寧,而且也帶來另一種心靈的平靜。實際上,我們言行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無益的,所以,假如一個人能擯棄毫無必要的多餘作為,那麼就可以擁有更多的悠閒之時,同時也少一些內心的不安。因此,一個人應該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先捫心自問:你要做的這件事情是否必要?一個人不但要免去無必要之事,而且要拋棄無必要之思。唯有如此,累贅多餘的言行方可止於此。

沉思錄:不要費力理會黑暗,繼續你正直的道路前行,就不會有煩惱

不如嘗試過一下為善之人的生活吧,或許是適合你的。只有對宇宙整體所賜予他的那部分表現得心滿意足的人,才會同樣滿足於自己的正義舉動和慈善行為。

你現在看到這些事情了嗎?與此同時,也請順帶考察一下其他方面。切莫庸人自擾;凡事要儘量從簡。人誰無過呢?所謂的過錯只是相對於親手犯下之人而言的。在你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在宇宙形成之始,降臨你身上的每件事情均已通過神靈分配給你,如命運般綁住了你。一句話,生命短促!所以,你必須憑藉著理性和正義來造福當下,一有清閒之時,不如自我省思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