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馬先生223


葭明通半瓶歷史來晃盪一下!

1862年是同治元年,前一年咸豐帝死了。

同治皇帝的母親慈禧太后登上了歷史舞臺,垂簾聽政了。

慈禧上臺的故事發生在1861年,這裡不詳述了。我們只要知道1862年慈禧已經牢牢掌握住了權力就行了。

慈禧要一直活到1908年,即是說,從1862年開始算起,中國有47年的時間應該被稱為“慈禧時代”。

當然了,也可以換個角度往好處說——慈禧打開了中國皇權制度覆滅的倒計時計時器。

晚清這出大戲,重要女主演慈禧已經登場!當然也少不了男主演李鴻章李中堂大人了。

是的,在1862年,這一年,作為男主演的李鴻章帶著他的7000淮軍也登上了歷史大舞臺。

以前,李鴻章作為配角驚鴻一瞥之後,被迅速淘汰了下去,經過九年積累,他作為主角又出現了。

時間回撥到九年之前的1853年,曾國藩開始練團練之後一年,工部左侍郎、安徽團練大臣呂賢基上了一份奏章,請求咸豐帝讓李鴻章“襄辦軍務”,咸豐帝准奏!

其實呢,呂賢基之所以回安徽老家辦團練正是受李鴻章蠱惑,連辦團練的奏章都是李鴻章捉筆代寫的。

呂賢基曾對李鴻章說:

君禍我,上命我往;我亦禍君,奏調偕行。

你禍害我上陣赴死,我也要禍害你,一起來倒黴吧!

一語成讖!

1853年10月,呂賢基被太平軍擊殺,李鴻章一屆書生獨自領軍,一敗再敗,敗而又敗,倒是積累了不少敗仗經驗,但還是繼續敗仗接著敗仗,終至潰不成軍。

遂於咸豐八年(1858年)帶著五年的敗仗經驗投入了曾國藩的幕府做了一個幕僚。

三年之後,1861年,李鴻章在曾國藩的支持下重回安徽,召集了劉銘傳、潘鼎新、張樹聲、吳長慶(袁世凱的親密上級)等地主團練武裝,編成了一軍,開始練兵!

次年!

1862年正月,李鴻章率領其親自練成的武裝開到了安慶,經過曾國藩允許,又合併了湘軍郭松林和程學啟部,兵力達到了七千人。

因為李鴻章是安徽人,除郭松林和程學啟部外,戰士們也都是安徽人,此軍被稱為“淮軍”。

在安慶呆了兩個月之後,“淮軍”僱了英國輪船開拔上海,在上海近郊新橋設立了“淮軍大營”。

上海乃是遠東最大商港,李鴻章算是找到了中國最好的“財賦之地”!

可以大展拳腳了。

有了錢的李鴻章很快就組建了“華爾洋槍隊”,更是如虎添翼,很快就把上海周圍打了下來,開始向蘇南進攻太平軍,到十二月的時候,常熟、昭文、太倉就被他連騙帶打的收進了囊中。

總而言之,李鴻章不是九年前的李鴻章了,李鴻章會打仗了,一勝再勝,開始了他個人的”光輝歲月“。

慈禧和李鴻章的敵人太平軍那邊1862年有什麼大事發生呢?

有!

1862年,“天京事變”6年後,洪秀全還能指揮的動並且能打的有本事的兩王之一——英王陳玉成犧牲了。

非戰敗而死,叛徒出賣而死,悲!

6年前,天京內訌之後,太平天國差一點分崩離析,幸虧石達開力挽狂瀾,穩定住了軍心民心,然後勵精圖治,又培養出了“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兩位人才,洪秀全以及他的洪姓族人又鬧么蛾子,氣走了石達開。

現在,在1862年,“英王陳玉成一死”,洪秀全的兩條大腿算是斷了一條,離滅亡更進了。

英王陳玉成臨死揚天長嘆說:“太平天國去我一人,江山也便去了一半”

誠然是也!

1862年,太平天國去了一半!


葭明通半瓶歷史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走向了歷史舞臺。

1862年,看似平凡的一年,卻影響了中國將近半個世紀,這一年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的運氣來了。

大年初一,慈禧、慈安和同治皇帝接受了朝臣們的新春祝賀之後,兩個人匆匆的趕回後宮,軍機大臣們也緊隨其後。慈禧暗中送了一口氣,自己兒子總算做了皇帝,昭告天下年號“同治”也正式頒佈了,不過她憂心得的事情還很多,和太平天國的交戰處於膠著之中。

奕訢和幾個大臣商量著如何處理烽煙四起的大清朝。第一個討論的重點就是有關太平天國的作戰事宜,首席軍機大臣奕訢彙報了曾國藩的湘軍正在和天平軍交戰,處於焦灼狀態,情況向好的方向發展,湘軍總人數達到了12萬人,陸軍、水師都有,配備了不少的洋槍洋炮。慈禧和慈安心中都略有不安,曾國藩這個人如果反叛,大清沒有什麼力量制衡啊!於是囑咐奕訢等軍機大臣,北京的駐軍要要嚴格訓練,配置火槍火炮,不能輕易調動,以備不測。(慈禧和李鴻章劇照,1862年對他們來說是開掛的一年)

此時奕訢報告了一個好消息,安徽的李鴻章已經訓練了14營人馬,有9590人,和湘軍的配置差不多,此人是曾國藩的幕僚加弟子。慈禧聽說之後,喜上眉梢,這真是天賜良機,正愁沒有人制衡湘軍,可以大力扶持,並分化曾國藩和李鴻章。慈禧交代奕訢,李鴻章這種人要儘快的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快,正是用人之際。心中卻琢磨著如何分化湘軍和淮軍!

慈禧太后訓斥幾個軍機大臣,聽說山東鄒城有個草頭皇帝宋繼鵬、雲南昭通也有一個草頭皇帝李永和,這兩個草頭皇帝都已經存在三年了,需儘快撲滅,不然草頭皇帝越來越多。

剛過了年,躊躇滿志的李鴻章將自己訓練的14營淮軍集結到安慶,清自己的老師曾國藩檢閱,這是淮軍正式成軍了。曾國藩在李鴻章的陪同下檢閱了湘軍,病下令,淮軍13營9000人馬上進駐上海,上海的商人們湊了18兩白銀,僱傭了英國商船將淮軍9000多人全部運到了上海駐防。李鴻章到達上海之後,立馬和英國、美國等外國僱傭軍進行溝通,協作共同打擊太平軍。

在利益的驅動下,淮軍和僱傭軍開始合作了,李鴻章的人生也開掛了!

1862年3月,曾國藩的推薦李鴻章為巡撫,慈禧太后立馬同意了,不過這是一個虛職。一年的征戰下來,慈禧太后實授李鴻章為巡撫,有意提拔李鴻章,擴大淮軍的規模,以制衡曾國藩的湘軍。

慈禧和她提拔的李鴻章在這一年開始嶄露頭角。

李秀成、陳玉成的人生轉折之年。

李秀成和陳玉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將領,手握重兵。但是洪秀全並不放心他們,時時刻刻盯緊這兩個人物,他們的部隊和幕僚中到處安插者洪秀全的親信,隨時報告他們的情況,防止第二個楊秀清出現。太平天國的朝廷之中,洪秀全提拔了眾多的親戚成為“王爺”,以鞏固自己的政權,太平天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1861年,陳玉成、李秀成準備合圍武昌城,陳玉成單獨圍困,李秀成的部隊遭遇英國軍艦和部隊的阻攔而沒有到達合圍地點,只好撤退。

1862年初,陳玉成回援安慶,久攻不下,部隊損失嚴重,只得派遣自己叔叔扶王陳德才、遵王賴文光等人到陝西招兵買馬,也算是經略西北的遠征了。5月,陳玉成被圍困廬州,突圍之後被叛徒苗沛霖出賣被俘,於6月被殺。不過賴文光等人經略西北得力,後發展為捻軍,與清政府一直戰鬥到1868年。(李秀成像,蘇州忠王府)

李秀成經營江浙多年,除了上海之外的很多地區都被他佔領了。李秀成也面臨陳玉成一樣的尷尬局面,被洪秀全死死地盯住了,身邊到處是洪秀全的安插的人員。

李秀車正在圍困上海的緊要關頭,每到關鍵時刻,列強的軍艦、大炮就會親自上陣對付太平軍,單單一個淮軍是守不住上海的,李鴻章的淮軍主力多虧了列強的支持才生存了下來。李秀成圍困上海,曾國藩弟弟曾國荃圍困天京,此時洪秀全多次強令李秀成撤圍,回援天京。

五月初八,李秀成撤圍松江,率領13王約40萬人(有疑問,號稱60萬)回援天京,李鴻章淮軍的困局才得以解開。

9月14日-10月24日,李秀成率軍在南京雨花臺同湘軍曾國荃展開44天的大戰,最終解圍天京失敗,不過天京城大道危機暫時解除了。李秀成主力解圍天京,江浙一帶的根據地遭受圍攻,洪秀全不允許李秀成援助。李秀成此時進言洪秀全,不要再守天京,而是選擇其他地方,不過為時已晚了。

太平天國最後的戰將,一個被叛徒出賣被殺,一個被洪秀全留在天京固守,註定了天平天國的命運。


“常勝軍”統帥的末日之年。

這一年在上海的外國僱傭軍常勝軍成立,最終兵力5000人。美國人華爾入籍中國,成為常勝軍的統領,獲封參將之職,協同淮軍、綠營兵作戰,美國人法爾思德和白齊文任副統領。

常勝軍遇到李秀成算是遇到了剋星。三月份,天平軍俘虜了副統領法爾思德,後被太平軍放歸,他辭職、回國了。6月份太平軍在浙江慈禧擊斃了統領華爾。

常勝軍實際上是常敗軍,幾乎是屢戰屢敗,每到關鍵時刻,就要請駐紮在上海的外國軍艦幫助,阻止太平軍的進攻,然後在外國軍艦的幫助下奪回失地。(常勝軍第一任統領華爾像,被李秀成太平軍擊斃)

外蒙分裂禍根肇始的第一年。

清朝的官員大都是後知後覺,等到事情發生了,早就已經不可挽回了。

1862年3月4日,清政府和沙俄簽訂了一個通商和約——《中俄陸路通商章程》,看似簡單的一個通商章程,卻為外蒙古分裂埋下了伏筆。

沙俄在中國新疆、蒙古邊界的貿易免稅,陸路運輸運到天津的貨物徵稅是原來的三分之一;沙俄商人販賣中國物品免稅,只徵收2.5%的出口稅;到達張家口的沙俄貨物,徵稅三分之一,免其他稅,可以留五分之一的貨物在張家口當地銷售。

伊犁-烏魯木齊-哈密、恰克圖-庫倫-張家口、庫倫-烏里雅蘇臺-科布多這是新疆、蒙古地區的三條貿易通道,沙俄獲得免稅權。不要小看免稅這事,中國的商人是要交高額稅的,而沙俄商人不用交稅,時間稍微一長,中國商人在這些地區幾乎會全數撤退,中國的影響力迅速下降,而沙俄壟斷了以上地區的貿易。(俄國商人在恰克圖開設的茶莊,貿易免稅特權直接將中國商人排擠了)

尤其是外蒙古區域的貿易被沙俄壟斷,中國內地商人全撤走了。經濟侵略和結果是外蒙古的離心力越來越大,中國內地對這一地區的影響迅速減弱,這為外蒙獨立埋下了禍根。

一年下來之後,慈禧和慈安沾沾自喜,天平天國終於被遏制了,兩個草頭皇帝宋繼鵬、李永和也被滅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穿越再現彼岸


公元1862年 1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1月)

  1. 1日(十二月二日乙卯)〔十一月二十二日丙辰〕,漢口開埠。
  2. 同日,太平天國以幼贊王蒙時雍、章王林紹璋、順王李春發三人名義,照會英國侵略者,斷然拒絕1861年12月27日英國參贊巴夏禮等所提四項無理要求,即要求賠償英人在太平軍領域內被“劫截”之損失;懸掛英旗船隻可以自由航行太平軍領域內之河流;太平軍不進及上海、吳淞周圍百里地帶;漢口、九江周圍百里以內亦不得進入等等。
  3. 中外會防局成立 3日(十二月四日丁巳)〔十一月二十四日戊午〕,由英參贊巴夏禮與清蘇松太道吳煦等議定之中外會防局在上海成立。其任務為“借師助剿”、領導華爾“洋槍隊”,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江蘇巡撫薛煥於1月26日將此事上奏清廷,2月8日,清廷批准成立。
  4. 第二次進攻上海 7日(十二月八日辛酉)〔十一月二十八日壬戌〕,李秀成乘浙江大勝之勢,自杭州分五路進軍上海;諄諭上海、松江軍民去逆歸順,勸上海洋商各宜自愛,兩不相擾,倘敢助逆為惡,與太平軍抗敵,則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20日,李秀成部慕王譚紹光、納王郜永寬率軍圍吳淞,佔高橋。2月13日,英水師提督何伯、法水師提督卜羅德在上海佈防,抗拒太平軍。24日,何伯、卜羅德率英、法侵略軍,華爾率洋槍隊,憑藉優勢武器,進攻高橋太平軍,25日,擊敗太平軍。3月1日,何伯又率侵略聯軍偷襲閔行附近蕭塘之太平軍,並對村民燒殺搶掠。16日,江蘇巡撫薛煥奏華爾洋槍隊取名“常勝軍”,由蘇松太道吳煦督帶,記名道楊坊會同華爾管帶。3月,英軍上將士迪佛立率援軍自天津抵上海,4月4日,會合何伯、卜羅德及新到俄國兵進攻七寶、王家寺太平軍營。5日,卜羅德又以大炮轟毀羅家港太平軍營壘。8日,李鴻章淮軍自安慶乘英輪抵上海。17日,士迪佛立、卜羅德率英法侵略軍猛攻周浦太平軍營壘。太平軍死六百人,三百俘虜也被殘酷處死。侵略軍乘勝大肆劫掠。5月1日,英法軍及“常勝軍”攻陷江蘇嘉定,守城太平軍中一百三十名童子兵全部英勇戰死。12日,又佔青浦,17日,英法軍、“常勝軍”、淮軍與太平軍戰於奉賢南橋鎮,法水師提督卜羅德被擊斃。20日,佔奉賢柘林鎮,21日,佔奉賢。太平軍處於消極防禦被動挨打局面。李秀成從蘇州趕到前線組織反攻。5月17日,太平軍太倉一戰,擊斃清知府李慶琛,全殲五千人。18日,進攻嘉定、寶山、吳淞、青浦,26日,擊敗英法軍,克嘉定,進逼上海,侵略軍喪膽,不敢出擊太平軍。28日,太平軍進攻青浦,克泗涇;29日,李秀成大敗華爾,進圍松江。6月9日,克復青浦,俘獲“常勝軍”副領隊法爾思德。17日,進至法華鎮、徐家彙、九里橋,直逼租界和上海縣城。18日與李鴻章淮軍戰于徐家匯、九里橋、新橋、虹橋等處失利,19日,李秀成退軍蘇州。第二次進攻上海失敗。
  5. 李鴻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1853年隨侍郎呂賢基回籍辦團練抵抗太平軍,1858年入曾國藩幕襄辦營務。1861年編練淮軍,次年調至上海,夥同英、美侵略者與太平軍作戰。升任江蘇巡撫,後來成為洋務派首領,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為中國近代史上媚外賣國的典型人物。

公元1862年 2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2月)

  1. 太平軍遠征西北 12日(正月十四日丁酉)〔正月三日戊戌〕,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啟王梁成富、祜王藍成春奉陳玉成命自廬州遠征西北至河南新蔡。4月9日,圍攻南陽,17日入陝西,攻商南,5月17日,進逼西安。聞廬州圍急,旋自西安東向,克華州,攻華陰,30日出潼關,謀東歸河南,打通豫、陝,聯合捻軍,回救陳玉成。陳玉成遇難後,便在河南唐縣、南陽及湖北棗陽、隨州(今隨縣)一帶活動。西北遠征軍歸李秀成節制後,奉命上去招足人馬,限二十四個月回救天京。陳得才等遂於1862年11月30日進攻湖北鄖陽府(今鄖縣),沿漢水而上,1863年10月2日佔陝西漢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陝南頗有發展。1864年2月10日分三路東援天京,未至,天京陷。其中一部成為繼續鬥爭主力。
  2. 陳得才(?-1864),廣西潯州(治今桂平)人。英王陳玉成之叔。1860年5月,封公天福,9月,為公天安。1861年冬封扶王。次年初,遠征西北,“廣招兵馬”。旋迴救陳玉成未果,又到西北擴軍,圖回援天京。1864年率大軍入河南、湖北。時天京陷落,仍東進安徽。11月,在黑石渡同僧格林沁部決戰失敗。寧死不屈,服毒自盡。

公元1862年 4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4月)

  1. 陝西回民起義 17日(三月十九日辛丑)〔三月六日壬寅〕,陝西回民任武(?-約1863)起義於渭南。任武曾參加1857-1858年雲南回民起義。1862年陝西團練大臣張芾強迫回民抽拔壯勇,又在華州(今華縣)虐殺回民。任武遂率領回民殺張芾,攻克華州等地,圍攻西安,佔領渭河流域,屢次打敗清帥勝保和多隆阿。由於漢、同互殺,西安、大荔一帶二三十縣漢、回死亡數十萬人,反清力量削弱。後清帥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帶回民村莊,藉口“護漢”,屠殺史家河回民,六十里內盡成白地。任武率餘部退往陝甘交界處董志原活動。

公元1862年 5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5月)

  1. 寧波失陷 10日(四月十二日甲子)(三月二十九日乙好〕,英法軍與清軍佔寧波。先4月,英國總兵丟樂德克蠻橫要求太平軍拆除寧波城上炮位,否則將予以摧毀並佔領寧波。太平軍守將黃呈忠、範汝增復照嚴拒。5月初,侵略者又無理要求太平軍退出寧波,遭到斷然拒絕。英法軍艦六艘夥同清軍發動進攻。太平軍傷斃法艦隊司令耿尼;範汝增率衛隊迎頭痛擊爬上城牆之侵略軍。太平軍大量殺傷敵軍後,主動撤離寧波。英、法侵略者以寧波為基地組織中外反革命聯軍。英國駐寧波水師總兵官丟樂德克募集軍士一千人,成立中英混合軍,分為“常安軍”和“定勝軍”。寧波稅務司法人日意格(1835-1886)募集兵士四百人,成立中法混合軍,又稱“常捷軍”。他們夥同“常勝軍”向太平軍進犯,先後陷餘姚、慈溪、奉化。
  2. 天京第三次被圍 30日(五月三日甲申)〔四月十八日乙酉〕,天京被湘軍包圍。先是安慶失守後,曾國藩實行“欲拔本根,先剪枝葉”戰略,在半年多時間內,逐一攻佔天京、安慶、廬州間太平天國財賦重地。1861年10月23日,攻陷天京、廬州間主要聯繫據點無為州,26日,佔據太平天國軍糧集中地運漕鎮。11月1日,攻陷軍事重鎮東關。1862年3月12日,陷西梁山,4月18日,曾國荃攻佔巢縣、含山;和州、裕溪口等地,相繼失陷;5月13日,廬州失陷。18日,曾國荃、彭玉麟攻佔太平府金柱關,20日,蕪湖陷,28日,曾國荃佔秣陵關,29日,陷大勝關、三汊河30日,曾國荃紮營雨花臺,彭玉麟率湘軍水師進泊護城河口,天京第三次被圍。

公元1862年 6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6月)

  1. 陳玉成就義 4日(五月八日己丑)〔四月二十三日庚寅〕,英王陳玉成在河南延津就義。先是5月,廬州失陷,陳玉成率殘兵往壽州(今安徽壽縣),15日被苗沛霖誘執,獻送清帥勝保。勝保遣人勸降,被英王斥退。勝保親自出場,令英王跪,英王挺立不拜,怒斥勝保。勝保仍勸降,陳玉成日:“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6月4日,在被執送北京途中,於河南延津英勇就義,死年二十六。
  2. 苗沛霖(?-1863),字雨三,安徽鳳台人。1856年在家鄉辦團練,與捻軍作戰,割據鳳台周圍數十州縣。次年,投靠勝保,受清朝官職。1860年混入捻軍,次年太平天國封他為奏王。1862年,勝保重來淮北攻捻,他暗投勝保,再度降清,誘執陳玉成獻勝保。勝保死後又叛清。1863年,在安徽蒙城被僧格林沁部擊敗後,為英王舊部所殺。

  3. 7日(五月十一日壬辰),臺灣嘉義、臺南發生6.5級地震。

公元1862年 8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8月)

  1. 設同文館 24日(七月二十九日庚戌)〔七月十三日辛開〕,奕訢等具奏於北京設立同文館,附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該館為培養翻譯人員的“洋務學堂”,先後開設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天文、算學等班。初僅挑選十三四歲以下之八旗子弟入學,後兼收年歲較長之滿漢科舉出身人員。教師多為外國人。由總稅務司英人赫德推薦的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總管教務近三十年。1902年併入京師大學堂。
  2. 丁韙良(1827-1916),美國傳教士,1850年來中國寧波傳教。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任美公使列維廉的翻譯。1865年為同文館教習,1869-1894年任同文館總教習。1898-1900年,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著有《花甲憶記》、《中國之覺醒》等書。

公元1862年 9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9月)

  1. 擊斃華爾 22日(八月二十九日己卯)〔八月十一日庚辰〕,太平軍在浙江慈溪擊傷華爾,旋斃。10月7日,李鴻章任美國人白齊文為“常勝軍”領隊。
  2. 白齊文(1836-1865),1860年6月與華爾組織洋槍隊鎮壓太平軍,任副領隊。1863年1月,因索餉未遂,毆打前蘇松太糧道楊坊,奪走洋銀四萬餘元,被江蘇巡撫李鴻章撤職。8月,投入太平軍。10月,復叛投“常勝軍”統帶戈登,旋赴日本治病。1865年2月;秘密至福建漳州,擬投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未果。5月,被清軍捕獲,6月,在解往上海途中於浙江蘭溪翻船溺死。

公元1862年 10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10月)

  1. 天京解圍戰 13日(閏八月二十日庚子)〔九月二日辛好〕,李秀成下令圍攻雨花臺曾國荃軍營。先是天京第三次被圍後,洪秀全多次嚴詔李秀成追救京城。8月6日,李秀成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部署救援天京。太平軍二十萬,號稱六十萬,回救天京。從10月13日到11月26日,大戰四十五天,東至方山,西至板橋鎮,晝夜不停地猛攻湘軍,打得曾國荃驚呼“瀕於危者累矣”!曾國藩也束手無策,驚呼“心已用爛,膽已驚破”。但是太平軍終因缺冬衣,少軍食,將士飢寒,各將領又不同心協力,不得不於11月26日主動撤圍,曾國荃得以僥倖守住營壘。

公元1862年 12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12月)

  1. 李秀成西征 1日(十月十日己丑)〔十月二十日庚寅〕,以天京解圍戰未克,洪秀全嚴責李秀成,予以革爵處分,並令其“進兵北行”,李秀成命章王林紹璋等由天京下關渡江西征。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率軍渡江西征,由含山、和州、巢縣進軍,擬攻皖、鄂,以解天京之圍。5月,圍攻六安州不克,折回壽州,西征失敗。曾國藩定計急爭天京,以攻其必救。6月13日,清軍陷雨花臺。天京危急。李秀成奉詔回京,20日,李秀成軍自江浦橋林、小店經九洑洲南渡。撤退途中由於嚴重缺糧,敵軍襲擊,最後又在敵炮火下渡江,前後失去戰士十多萬人。自此,長江北岸盡為敵有。

公元1862年 是歲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是歲)

  1. 《中俄陸路通商章程》訂立 主要內容有:俄商在中國邊界百里之內貿易概不納稅;“小本營生”之俄商,可在蒙古各地任便貿易,概免納稅;俄商經陸路運俄國貨物至天津,其應納進口正稅“按照各國稅則三分減一”;運往天津、通州(今北京通縣)之俄國商貨,經張家口時,可酌留十分之二在當地銷售,免納子稅,進口正稅同樣三分減一;俄商從張家口販運土貨回國,只納子稅百分之二點五,免納出口正稅。該章程開陸路通商減稅惡例。

親也愛地理愛旅遊嗎


公元1862年 1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1月)

1日(十二月二日乙卯)〔十一月二十二日丙辰〕,漢口開埠。

同日,太平天國以幼贊王蒙時雍、章王林紹璋、順王李春發三人名義,照會英國侵略者,斷然拒絕1861年12月27日英國參贊巴夏禮等所提四項無理要求,即要求賠償英人在太平軍領域內被“劫截”之損失;懸掛英旗船隻可以自由航行太平軍領域內之河流;太平軍不進及上海、吳淞周圍百里地帶;漢口、九江周圍百里以內亦不得進入等等。

中外會防局成立 3日(十二月四日丁巳)〔十一月二十四日戊午〕,由英參贊巴夏禮與清蘇松太道吳煦等議定之中外會防局在上海成立。其任務為“借師助剿”、領導華爾“洋槍隊”,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江蘇巡撫薛煥於1月26日將此事上奏清廷,2月8日,清廷批准成立。

第二次進攻上海 7日(十二月八日辛酉)〔十一月二十八日壬戌〕,李秀成乘浙江大勝之勢,自杭州分五路進軍上海;諄諭上海、松江軍民去逆歸順,勸上海洋商各宜自愛,兩不相擾,倘敢助逆為惡,與太平軍抗敵,則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20日,李秀成部慕王譚紹光、納王郜永寬率軍圍吳淞,佔高橋。2月13日,英水師提督何伯、法水師提督卜羅德在上海佈防,抗拒太平軍。24日,何伯、卜羅德率英、法侵略軍,華爾率洋槍隊,憑藉優勢武器,進攻高橋太平軍,25日,擊敗太平軍。3月1日,何伯又率侵略聯軍偷襲閔行附近蕭塘之太平軍,並對村民燒殺搶掠。16日,江蘇巡撫薛煥奏華爾洋槍隊取名“常勝軍”,由蘇松太道吳煦督帶,記名道楊坊會同華爾管帶。3月,英軍上將士迪佛立率援軍自天津抵上海,4月4日,會合何伯、卜羅德及新到俄國兵進攻七寶、王家寺太平軍營。5日,卜羅德又以大炮轟毀羅家港太平軍營壘。8日,李鴻章淮軍自安慶乘英輪抵上海。17日,士迪佛立、卜羅德率英法侵略軍猛攻周浦太平軍營壘。太平軍死六百人,三百俘虜也被殘酷處死。侵略軍乘勝大肆劫掠。5月1日,英法軍及“常勝軍”攻陷江蘇嘉定,守城太平軍中一百三十名童子兵全部英勇戰死。12日,又佔青浦,17日,英法軍、“常勝軍”、淮軍與太平軍戰於奉賢南橋鎮,法水師提督卜羅德被擊斃。20日,佔奉賢柘林鎮,21日,佔奉賢。太平軍處於消極防禦被動挨打局面。李秀成從蘇州趕到前線組織反攻。5月17日,太平軍太倉一戰,擊斃清知府李慶琛,全殲五千人。18日,進攻嘉定、寶山、吳淞、青浦,26日,擊敗英法軍,克嘉定,進逼上海,侵略軍喪膽,不敢出擊太平軍。28日,太平軍進攻青浦,克泗涇;29日,李秀成大敗華爾,進圍松江。6月9日,克復青浦,俘獲“常勝軍”副領隊法爾思德。17日,進至法華鎮、徐家彙、九里橋,直逼租界和上海縣城。18日與李鴻章淮軍戰于徐家匯、九里橋、新橋、虹橋等處失利,19日,李秀成退軍蘇州。第二次進攻上海失敗。

李鴻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1853年隨侍郎呂賢基回籍辦團練抵抗太平軍,1858年入曾國藩幕襄辦營務。1861年編練淮軍,次年調至上海,夥同英、美侵略者與太平軍作戰。升任江蘇巡撫,後來成為洋務派首領,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為中國近代史上媚外賣國的典型人物。

公元1862年 2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2月)

太平軍遠征西北 12日(正月十四日丁酉)〔正月三日戊戌〕,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啟王梁成富、祜王藍成春奉陳玉成命自廬州遠征西北至河南新蔡。4月9日,圍攻南陽,17日入陝西,攻商南,5月17日,進逼西安。聞廬州圍急,旋自西安東向,克華州,攻華陰,30日出潼關,謀東歸河南,打通豫、陝,聯合捻軍,回救陳玉成。陳玉成遇難後,便在河南唐縣、南陽及湖北棗陽、隨州(今隨縣)一帶活動。西北遠征軍歸李秀成節制後,奉命上去招足人馬,限二十四個月回救天京。陳得才等遂於1862年11月30日進攻湖北鄖陽府(今鄖縣),沿漢水而上,1863年10月2日佔陝西漢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陝南頗有發展。1864年2月10日分三路東援天京,未至,天京陷。其中一部成為繼續鬥爭主力。

陳得才(?-1864),廣西潯州(治今桂平)人。英王陳玉成之叔。1860年5月,封公天福,9月,為公天安。1861年冬封扶王。次年初,遠征西北,“廣招兵馬”。旋迴救陳玉成未果,又到西北擴軍,圖回援天京。1864年率大軍入河南、湖北。時天京陷落,仍東進安徽。11月,在黑石渡同僧格林沁部決戰失敗。寧死不屈,服毒自盡。

公元1862年 4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4月)

陝西回民起義 17日(三月十九日辛丑)〔三月六日壬寅〕,陝西回民任武(?-約1863)起義於渭南。任武曾參加1857-1858年雲南回民起義。1862年陝西團練大臣張芾強迫回民抽拔壯勇,又在華州(今華縣)虐殺回民。任武遂率領回民殺張芾,攻克華州等地,圍攻西安,佔領渭河流域,屢次打敗清帥勝保和多隆阿。由於漢、同互殺,西安、大荔一帶二三十縣漢、回死亡數十萬人,反清力量削弱。後清帥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帶回民村莊,藉口“護漢”,屠殺史家河回民,六十里內盡成白地。任武率餘部退往陝甘交界處董志原活動。

公元1862年 5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5月)

寧波失陷 10日(四月十二日甲子)(三月二十九日乙好〕,英法軍與清軍佔寧波。先4月,英國總兵丟樂德克蠻橫要求太平軍拆除寧波城上炮位,否則將予以摧毀並佔領寧波。太平軍守將黃呈忠、範汝增復照嚴拒。5月初,侵略者又無理要求太平軍退出寧波,遭到斷然拒絕。英法軍艦六艘夥同清軍發動進攻。太平軍傷斃法艦隊司令耿尼;範汝增率衛隊迎頭痛擊爬上城牆之侵略軍。太平軍大量殺傷敵軍後,主動撤離寧波。英、法侵略者以寧波為基地組織中外反革命聯軍。英國駐寧波水師總兵官丟樂德克募集軍士一千人,成立中英混合軍,分為“常安軍”和“定勝軍”。寧波稅務司法人日意格(1835-1886)募集兵士四百人,成立中法混合軍,又稱“常捷軍”。他們夥同“常勝軍”向太平軍進犯,先後陷餘姚、慈溪、奉化。

天京第三次被圍 30日(五月三日甲申)〔四月十八日乙酉〕,天京被湘軍包圍。先是安慶失守後,曾國藩實行“欲拔本根,先剪枝葉”戰略,在半年多時間內,逐一攻佔天京、安慶、廬州間太平天國財賦重地。1861年10月23日,攻陷天京、廬州間主要聯繫據點無為州,26日,佔據太平天國軍糧集中地運漕鎮。11月1日,攻陷軍事重鎮東關。1862年3月12日,陷西梁山,4月18日,曾國荃攻佔巢縣、含山;和州、裕溪口等地,相繼失陷;5月13日,廬州失陷。18日,曾國荃、彭玉麟攻佔太平府金柱關,20日,蕪湖陷,28日,曾國荃佔秣陵關,29日,陷大勝關、三汊河30日,曾國荃紮營雨花臺,彭玉麟率湘軍水師進泊護城河口,天京第三次被圍。

公元1862年 6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6月)

陳玉成就義 4日(五月八日己丑)〔四月二十三日庚寅〕,英王陳玉成在河南延津就義。先是5月,廬州失陷,陳玉成率殘兵往壽州(今安徽壽縣),15日被苗沛霖誘執,獻送清帥勝保。勝保遣人勸降,被英王斥退。勝保親自出場,令英王跪,英王挺立不拜,怒斥勝保。勝保仍勸降,陳玉成日:“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6月4日,在被執送北京途中,於河南延津英勇就義,死年二十六。

苗沛霖(?-1863),字雨三,安徽鳳台人。1856年在家鄉辦團練,與捻軍作戰,割據鳳台周圍數十州縣。次年,投靠勝保,受清朝官職。1860年混入捻軍,次年太平天國封他為奏王。1862年,勝保重來淮北攻捻,他暗投勝保,再度降清,誘執陳玉成獻勝保。勝保死後又叛清。1863年,在安徽蒙城被僧格林沁部擊敗後,為英王舊部所殺。

7日(五月十一日壬辰),臺灣嘉義、臺南發生6.5級地震。

公元1862年 8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8月)

設同文館 24日(七月二十九日庚戌)〔七月十三日辛開〕,奕訢等具奏於北京設立同文館,附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該館為培養翻譯人員的“洋務學堂”,先後開設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天文、算學等班。初僅挑選十三四歲以下之八旗子弟入學,後兼收年歲較長之滿漢科舉出身人員。教師多為外國人。由總稅務司英人赫德推薦的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總管教務近三十年。1902年併入京師大學堂。

丁韙良(1827-1916),美國傳教士,1850年來中國寧波傳教。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任美公使列維廉的翻譯。1865年為同文館教習,1869-1894年任同文館總教習。1898-1900年,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著有《花甲憶記》、《中國之覺醒》等書。

公元1862年 9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9月)

擊斃華爾 22日(八月二十九日己卯)〔八月十一日庚辰〕,太平軍在浙江慈溪擊傷華爾,旋斃。10月7日,李鴻章任美國人白齊文為“常勝軍”領隊。

白齊文(1836-1865),1860年6月與華爾組織洋槍隊鎮壓太平軍,任副領隊。1863年1月,因索餉未遂,毆打前蘇松太糧道楊坊,奪走洋銀四萬餘元,被江蘇巡撫李鴻章撤職。8月,投入太平軍。10月,復叛投“常勝軍”統帶戈登,旋赴日本治病。1865年2月;秘密至福建漳州,擬投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未果。5月,被清軍捕獲,6月,在解往上海途中於浙江蘭溪翻船溺死。

公元1862年 10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10月)

天京解圍戰 13日(閏八月二十日庚子)〔九月二日辛好〕,李秀成下令圍攻雨花臺曾國荃軍營。先是天京第三次被圍後,洪秀全多次嚴詔李秀成追救京城。8月6日,李秀成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部署救援天京。太平軍二十萬,號稱六十萬,回救天京。從10月13日到11月26日,大戰四十五天,東至方山,西至板橋鎮,晝夜不停地猛攻湘軍,打得曾國荃驚呼“瀕於危者累矣”!曾國藩也束手無策,驚呼“心已用爛,膽已驚破”。但是太平軍終因缺冬衣,少軍食,將士飢寒,各將領又不同心協力,不得不於11月26日主動撤圍,曾國荃得以僥倖守住營壘。

公元1862年 12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12月)

李秀成西征 1日(十月十日己丑)〔十月二十日庚寅〕,以天京解圍戰未克,洪秀全嚴責李秀成,予以革爵處分,並令其“進兵北行”,李秀成命章王林紹璋等由天京下關渡江西征。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率軍渡江西征,由含山、和州、巢縣進軍,擬攻皖、鄂,以解天京之圍。5月,圍攻六安州不克,折回壽州,西征失敗。曾國藩定計急爭天京,以攻其必救。6月13日,清軍陷雨花臺。天京危急。李秀成奉詔回京,20日,李秀成軍自江浦橋林、小店經九洑洲南渡。撤退途中由於嚴重缺糧,敵軍襲擊,最後又在敵炮火下渡江,前後失去戰士十多萬人。自此,長江北岸盡為敵有。

公元1862年 是歲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是歲)

《中俄陸路通商章程》訂立 主要內容有:俄商在中國邊界百里之內貿易概不納稅;“小本營生”之俄商,可在蒙古各地任便貿易,概免納稅;俄商經陸路運俄國貨物至天津,其應納進口正稅“按照各國稅則三分減一”;運往天津、通州(今北京通縣)之俄國商貨,經張家口時,可酌留十分之二在當地銷售,免納子稅,進口正稅同樣三分減一;俄商從張家口販運土貨回國,只納子稅百分之二點五,免納出口正稅。該章程開陸路通商減稅惡例。


古談奇聞


公元1862年 1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1月)

1日(十二月二日乙卯)〔十一月二十二日丙辰〕,漢口開埠。

同日,太平天國以幼贊王蒙時雍、章王林紹璋、順王李春發三人名義,照會英國侵略者,斷然拒絕1861年12月27日英國參贊巴夏禮等所提四項無理要求,即要求賠償英人在太平軍領域內被“劫截”之損失;懸掛英旗船隻可以自由航行太平軍領域內之河流;太平軍不進及上海、吳淞周圍百里地帶;漢口、九江周圍百里以內亦不得進入等等。

中外會防局成立 3日(十二月四日丁巳)〔十一月二十四日戊午〕,由英參贊巴夏禮與清蘇松太道吳煦等議定之中外會防局在上海成立。其任務為“借師助剿”、領導華爾“洋槍隊”,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江蘇巡撫薛煥於1月26日將此事上奏清廷,2月8日,清廷批准成立。

第二次進攻上海 7日(十二月八日辛酉)〔十一月二十八日壬戌〕,李秀成乘浙江大勝之勢,自杭州分五路進軍上海;諄諭上海、松江軍民去逆歸順,勸上海洋商各宜自愛,兩不相擾,倘敢助逆為惡,與太平軍抗敵,則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20日,李秀成部慕王譚紹光、納王郜永寬率軍圍吳淞,佔高橋。2月13日,英水師提督何伯、法水師提督卜羅德在上海佈防,抗拒太平軍。24日,何伯、卜羅德率英、法侵略軍,華爾率洋槍隊,憑藉優勢武器,進攻高橋太平軍,25日,擊敗太平軍。3月1日,何伯又率侵略聯軍偷襲閔行附近蕭塘之太平軍,並對村民燒殺搶掠。16日,江蘇巡撫薛煥奏華爾洋槍隊取名“常勝軍”,由蘇松太道吳煦督帶,記名道楊坊會同華爾管帶。3月,英軍上將士迪佛立率援軍自天津抵上海,4月4日,會合何伯、卜羅德及新到俄國兵進攻七寶、王家寺太平軍營。5日,卜羅德又以大炮轟毀羅家港太平軍營壘。8日,李鴻章淮軍自安慶乘英輪抵上海。17日,士迪佛立、卜羅德率英法侵略軍猛攻周浦太平軍營壘。太平軍死六百人,三百俘虜也被殘酷處死。侵略軍乘勝大肆劫掠。5月1日,英法軍及“常勝軍”攻陷江蘇嘉定,守城太平軍中一百三十名童子兵全部英勇戰死。12日,又佔青浦,17日,英法軍、“常勝軍”、淮軍與太平軍戰於奉賢南橋鎮,法水師提督卜羅德被擊斃。20日,佔奉賢柘林鎮,21日,佔奉賢。太平軍處於消極防禦被動挨打局面。李秀成從蘇州趕到前線組織反攻。5月17日,太平軍太倉一戰,擊斃清知府李慶琛,全殲五千人。18日,進攻嘉定、寶山、吳淞、青浦,26日,擊敗英法軍,克嘉定,進逼上海,侵略軍喪膽,不敢出擊太平軍。28日,太平軍進攻青浦,克泗涇;29日,李秀成大敗華爾,進圍松江。6月9日,克復青浦,俘獲“常勝軍”副領隊法爾思德。17日,進至法華鎮、徐家彙、九里橋,直逼租界和上海縣城。18日與李鴻章淮軍戰于徐家匯、九里橋、新橋、虹橋等處失利,19日,李秀成退軍蘇州。第二次進攻上海失敗。

李鴻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1853年隨侍郎呂賢基回籍辦團練抵抗太平軍,1858年入曾國藩幕襄辦營務。1861年編練淮軍,次年調至上海,夥同英、美侵略者與太平軍作戰。升任江蘇巡撫,後來成為洋務派首領,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為中國近代史上媚外賣國的典型人物。

公元1862年 2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2月)

太平軍遠征西北 12日(正月十四日丁酉)〔正月三日戊戌〕,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啟王梁成富、祜王藍成春奉陳玉成命自廬州遠征西北至河南新蔡。4月9日,圍攻南陽,17日入陝西,攻商南,5月17日,進逼西安。聞廬州圍急,旋自西安東向,克華州,攻華陰,30日出潼關,謀東歸河南,打通豫、陝,聯合捻軍,回救陳玉成。陳玉成遇難後,便在河南唐縣、南陽及湖北棗陽、隨州(今隨縣)一帶活動。西北遠征軍歸李秀成節制後,奉命上去招足人馬,限二十四個月回救天京。陳得才等遂於1862年11月30日進攻湖北鄖陽府(今鄖縣),沿漢水而上,1863年10月2日佔陝西漢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陝南頗有發展。1864年2月10日分三路東援天京,未至,天京陷。其中一部成為繼續鬥爭主力。

陳得才(?-1864),廣西潯州(治今桂平)人。英王陳玉成之叔。1860年5月,封公天福,9月,為公天安。1861年冬封扶王。次年初,遠征西北,“廣招兵馬”。旋迴救陳玉成未果,又到西北擴軍,圖回援天京。1864年率大軍入河南、湖北。時天京陷落,仍東進安徽。11月,在黑石渡同僧格林沁部決戰失敗。寧死不屈,服毒自盡。

公元1862年 4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4月)

陝西回民起義 17日(三月十九日辛丑)〔三月六日壬寅〕,陝西回民任武(?-約1863)起義於渭南。任武曾參加1857-1858年雲南回民起義。1862年陝西團練大臣張芾強迫回民抽拔壯勇,又在華州(今華縣)虐殺回民。任武遂率領回民殺張芾,攻克華州等地,圍攻西安,佔領渭河流域,屢次打敗清帥勝保和多隆阿。由於漢、同互殺,西安、大荔一帶二三十縣漢、回死亡數十萬人,反清力量削弱。後清帥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帶回民村莊,藉口“護漢”,屠殺史家河回民,六十里內盡成白地。任武率餘部退往陝甘交界處董志原活動。

公元1862年 5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5月)

寧波失陷 10日(四月十二日甲子)(三月二十九日乙好〕,英法軍與清軍佔寧波。先4月,英國總兵丟樂德克蠻橫要求太平軍拆除寧波城上炮位,否則將予以摧毀並佔領寧波。太平軍守將黃呈忠、範汝增復照嚴拒。5月初,侵略者又無理要求太平軍退出寧波,遭到斷然拒絕。英法軍艦六艘夥同清軍發動進攻。太平軍傷斃法艦隊司令耿尼;範汝增率衛隊迎頭痛擊爬上城牆之侵略軍。太平軍大量殺傷敵軍後,主動撤離寧波。英、法侵略者以寧波為基地組織中外反革命聯軍。英國駐寧波水師總兵官丟樂德克募集軍士一千人,成立中英混合軍,分為“常安軍”和“定勝軍”。寧波稅務司法人日意格(1835-1886)募集兵士四百人,成立中法混合軍,又稱“常捷軍”。他們夥同“常勝軍”向太平軍進犯,先後陷餘姚、慈溪、奉化。

天京第三次被圍 30日(五月三日甲申)〔四月十八日乙酉〕,天京被湘軍包圍。先是安慶失守後,曾國藩實行“欲拔本根,先剪枝葉”戰略,在半年多時間內,逐一攻佔天京、安慶、廬州間太平天國財賦重地。1861年10月23日,攻陷天京、廬州間主要聯繫據點無為州,26日,佔據太平天國軍糧集中地運漕鎮。11月1日,攻陷軍事重鎮東關。1862年3月12日,陷西梁山,4月18日,曾國荃攻佔巢縣、含山;和州、裕溪口等地,相繼失陷;5月13日,廬州失陷。18日,曾國荃、彭玉麟攻佔太平府金柱關,20日,蕪湖陷,28日,曾國荃佔秣陵關,29日,陷大勝關、三汊河30日,曾國荃紮營雨花臺,彭玉麟率湘軍水師進泊護城河口,天京第三次被圍。

公元1862年 6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6月)

陳玉成就義 4日(五月八日己丑)〔四月二十三日庚寅〕,英王陳玉成在河南延津就義。先是5月,廬州失陷,陳玉成率殘兵往壽州(今安徽壽縣),15日被苗沛霖誘執,獻送清帥勝保。勝保遣人勸降,被英王斥退。勝保親自出場,令英王跪,英王挺立不拜,怒斥勝保。勝保仍勸降,陳玉成日:“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6月4日,在被執送北京途中,於河南延津英勇就義,死年二十六。

苗沛霖(?-1863),字雨三,安徽鳳台人。1856年在家鄉辦團練,與捻軍作戰,割據鳳台周圍數十州縣。次年,投靠勝保,受清朝官職。1860年混入捻軍,次年太平天國封他為奏王。1862年,勝保重來淮北攻捻,他暗投勝保,再度降清,誘執陳玉成獻勝保。勝保死後又叛清。1863年,在安徽蒙城被僧格林沁部擊敗後,為英王舊部所殺。

7日(五月十一日壬辰),臺灣嘉義、臺南發生6.5級地震。

公元1862年 8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8月)

設同文館 24日(七月二十九日庚戌)〔七月十三日辛開〕,奕訢等具奏於北京設立同文館,附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該館為培養翻譯人員的“洋務學堂”,先後開設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天文、算學等班。初僅挑選十三四歲以下之八旗子弟入學,後兼收年歲較長之滿漢科舉出身人員。教師多為外國人。由總稅務司英人赫德推薦的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總管教務近三十年。1902年併入京師大學堂。

丁韙良(1827-1916),美國傳教士,1850年來中國寧波傳教。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任美公使列維廉的翻譯。1865年為同文館教習,1869-1894年任同文館總教習。1898-1900年,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著有《花甲憶記》、《中國之覺醒》等書。

公元1862年 9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9月)

擊斃華爾 22日(八月二十九日己卯)〔八月十一日庚辰〕,太平軍在浙江慈溪擊傷華爾,旋斃。10月7日,李鴻章任美國人白齊文為“常勝軍”領隊。

白齊文(1836-1865),1860年6月與華爾組織洋槍隊鎮壓太平軍,任副領隊。1863年1月,因索餉未遂,毆打前蘇松太糧道楊坊,奪走洋銀四萬餘元,被江蘇巡撫李鴻章撤職。8月,投入太平軍。10月,復叛投“常勝軍”統帶戈登,旋赴日本治病。1865年2月;秘密至福建漳州,擬投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未果。5月,被清軍捕獲,6月,在解往上海途中於浙江蘭溪翻船溺死。

公元1862年 10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10月)

天京解圍戰 13日(閏八月二十日庚子)〔九月二日辛好〕,李秀成下令圍攻雨花臺曾國荃軍營。先是天京第三次被圍後,洪秀全多次嚴詔李秀成追救京城。8月6日,李秀成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部署救援天京。太平軍二十萬,號稱六十萬,回救天京。從10月13日到11月26日,大戰四十五天,東至方山,西至板橋鎮,晝夜不停地猛攻湘軍,打得曾國荃驚呼“瀕於危者累矣”!曾國藩也束手無策,驚呼“心已用爛,膽已驚破”。但是太平軍終因缺冬衣,少軍食,將士飢寒,各將領又不同心協力,不得不於11月26日主動撤圍,曾國荃得以僥倖守住營壘。

公元1862年 12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12月)

李秀成西征 1日(十月十日己丑)〔十月二十日庚寅〕,以天京解圍戰未克,洪秀全嚴責李秀成,予以革爵處分,並令其“進兵北行”,李秀成命章王林紹璋等由天京下關渡江西征。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率軍渡江西征,由含山、和州、巢縣進軍,擬攻皖、鄂,以解天京之圍。5月,圍攻六安州不克,折回壽州,西征失敗。曾國藩定計急爭天京,以攻其必救。6月13日,清軍陷雨花臺。天京危急。李秀成奉詔回京,20日,李秀成軍自江浦橋林、小店經九洑洲南渡。撤退途中由於嚴重缺糧,敵軍襲擊,最後又在敵炮火下渡江,前後失去戰士十多萬人。自此,長江北岸盡為敵有。

公元1862年 是歲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是歲)

《中俄陸路通商章程》訂立 主要內容有:俄商在中國邊界百里之內貿易概不納稅;“小本營生”之俄商,可在蒙古各地任便貿易,概免納稅;俄商經陸路運俄國貨物至天津,其應納進口正稅“按照各國稅則三分減一”;運往天津、通州(今北京通縣)之俄國商貨,經張家口時,可酌留十分之二在當地銷售,免納子稅,進口正稅同樣三分減一;俄商從張家口販運土貨回國,只納子稅百分之二點五,免納出口正稅。該章程開陸路通商減稅惡例。


新博有料報


公元1862年是多事之秋。

1月

1日(十二月二日乙卯)〔十一月二十二日丙辰〕,漢口開埠。

同日,太平天國以幼贊王蒙時雍、章王林紹璋、順王李春發三人名義,照會英國侵略者,斷然拒絕1861年12月27日英國參贊巴夏禮等所提四項無理要求,即要求賠償英人在太平軍領域內被“劫截”之損失;懸掛英旗船隻可以自由航行太平軍領域內之河流;太平軍不進及上海、吳淞周圍百里地帶;漢口、九江周圍百里以內亦不得進入等等。

中外會防局成立 3日(十二月四日丁巳)〔十一月二十四日戊午〕,由英參贊巴夏禮與清蘇松太道吳煦等議定之中外會防局在上海成立。其任務為“借師助剿”、領導華爾“洋槍隊”,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江蘇巡撫薛煥於1月26日將此事上奏清廷,2月8日,清廷批准成立。

第二次進攻上海 7日(十二月八日辛酉)〔十一月二十八日壬戌〕,李秀成乘浙江大勝之勢,自杭州分五路進軍上海;諄諭上海、松江軍民去逆歸順,勸上海洋商各宜自愛,兩不相擾,倘敢助逆為惡,與太平軍抗敵,則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20日,李秀成部慕王譚紹光、納王郜永寬率軍圍吳淞,佔高橋。2月13日,英水師提督何伯、法水師提督卜羅德在上海佈防,抗拒太平軍。24日,何伯、卜羅德率英、法侵略軍,華爾率洋槍隊,憑藉優勢武器,進攻高橋太平軍,25日,擊敗太平軍。3月1日,何伯又率侵略聯軍偷襲閔行附近蕭塘之太平軍,並對村民燒殺搶掠。16日,江蘇巡撫薛煥奏華爾洋槍隊取名“常勝軍”,由蘇松太道吳煦督帶,記名道楊坊會同華爾管帶。3月,英軍上將士迪佛立率援軍自天津抵上海,4月4日,會合何伯、卜羅德及新到俄國兵進攻七寶、王家寺太平軍營。5日,卜羅德又以大炮轟毀羅家港太平軍營壘。8日,李鴻章淮軍自安慶乘英輪抵上海。17日,士迪佛立、卜羅德率英法侵略軍猛攻周浦太平軍營壘。太平軍死六百人,三百俘虜也被殘酷處死。侵略軍乘勝大肆劫掠。5月1日,英法軍及“常勝軍”攻陷江蘇嘉定,守城太平軍中一百三十名童子兵全部英勇戰死。12日,又佔青浦,17日,英法軍、“常勝軍”、淮軍與太平軍戰於奉賢南橋鎮,法水師提督卜羅德被擊斃。20日,佔奉賢柘林鎮,21日,佔奉賢。太平軍處於消極防禦被動挨打局面。李秀成從蘇州趕到前線組織反攻。5月17日,太平軍太倉一戰,擊斃清知府李慶琛,全殲五千人。18日,進攻嘉定、寶山、吳淞、青浦,26日,擊敗英法軍,克嘉定,進逼上海,侵略軍喪膽,不敢出擊太平軍。28日,太平軍進攻青浦,克泗涇;29日,李秀成大敗華爾,進圍松江。6月9日,克復青浦,俘獲“常勝軍”副領隊法爾思德。17日,進至法華鎮、徐家彙、九里橋,直逼租界和上海縣城。18日與李鴻章淮軍戰于徐家匯、九里橋、新橋、虹橋等處失利,19日,李秀成退軍蘇州。第二次進攻上海失敗。

李鴻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1853年隨侍郎呂賢基回籍辦團練抵抗太平軍,1858年入曾國藩幕襄辦營務。1861年編練淮軍,次年調至上海,夥同英、美侵略者與太平軍作戰。升任江蘇巡撫,後來成為洋務派首領,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為中國近代史上媚外賣國的典型人物。

公元1862年 2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2月)

太平軍遠征西北 12日(正月十四日丁酉)〔正月三日戊戌〕,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啟王梁成富、祜王藍成春奉陳玉成命自廬州遠征西北至河南新蔡。4月9日,圍攻南陽,17日入陝西,攻商南,5月17日,進逼西安。聞廬州圍急,旋自西安東向,克華州,攻華陰,30日出潼關,謀東歸河南,打通豫、陝,聯合捻軍,回救陳玉成。陳玉成遇難後,便在河南唐縣、南陽及湖北棗陽、隨州(今隨縣)一帶活動。西北遠征軍歸李秀成節制後,奉命上去招足人馬,限二十四個月回救天京。陳得才等遂於1862年11月30日進攻湖北鄖陽府(今鄖縣),沿漢水而上,1863年10月2日佔陝西漢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陝南頗有發展。1864年2月10日分三路東援天京,未至,天京陷。其中一部成為繼續鬥爭主力。

陳得才(?-1864),廣西潯州(治今桂平)人。英王陳玉成之叔。1860年5月,封公天福,9月,為公天安。1861年冬封扶王。次年初,遠征西北,“廣招兵馬”。旋迴救陳玉成未果,又到西北擴軍,圖回援天京。1864年率大軍入河南、湖北。時天京陷落,仍東進安徽。11月,在黑石渡同僧格林沁部決戰失敗。寧死不屈,服毒自盡。

公元1862年 4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4月)

陝西回民起義 17日(三月十九日辛丑)〔三月六日壬寅〕,陝西回民任武(?-約1863)起義於渭南。任武曾參加1857-1858年雲南回民起義。1862年陝西團練大臣張芾強迫回民抽拔壯勇,又在華州(今華縣)虐殺回民。任武遂率領回民殺張芾,攻克華州等地,圍攻西安,佔領渭河流域,屢次打敗清帥勝保和多隆阿。由於漢、同互殺,西安、大荔一帶二三十縣漢、回死亡數十萬人,反清力量削弱。後清帥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帶回民村莊,藉口“護漢”,屠殺史家河回民,六十里內盡成白地。任武率餘部退往陝甘交界處董志原活動。

公元1862年 5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5月)

寧波失陷 10日(四月十二日甲子)(三月二十九日乙好〕,英法軍與清軍佔寧波。先4月,英國總兵丟樂德克蠻橫要求太平軍拆除寧波城上炮位,否則將予以摧毀並佔領寧波。太平軍守將黃呈忠、範汝增復照嚴拒。5月初,侵略者又無理要求太平軍退出寧波,遭到斷然拒絕。英法軍艦六艘夥同清軍發動進攻。太平軍傷斃法艦隊司令耿尼;範汝增率衛隊迎頭痛擊爬上城牆之侵略軍。太平軍大量殺傷敵軍後,主動撤離寧波。英、法侵略者以寧波為基地組織中外反革命聯軍。英國駐寧波水師總兵官丟樂德克募集軍士一千人,成立中英混合軍,分為“常安軍”和“定勝軍”。寧波稅務司法人日意格(1835-1886)募集兵士四百人,成立中法混合軍,又稱“常捷軍”。他們夥同“常勝軍”向太平軍進犯,先後陷餘姚、慈溪、奉化。

天京第三次被圍 30日(五月三日甲申)〔四月十八日乙酉〕,天京被湘軍包圍。先是安慶失守後,曾國藩實行“欲拔本根,先剪枝葉”戰略,在半年多時間內,逐一攻佔天京、安慶、廬州間太平天國財賦重地。1861年10月23日,攻陷天京、廬州間主要聯繫據點無為州,26日,佔據太平天國軍糧集中地運漕鎮。11月1日,攻陷軍事重鎮東關。1862年3月12日,陷西梁山,4月18日,曾國荃攻佔巢縣、含山;和州、裕溪口等地,相繼失陷;5月13日,廬州失陷。18日,曾國荃、彭玉麟攻佔太平府金柱關,20日,蕪湖陷,28日,曾國荃佔秣陵關,29日,陷大勝關、三汊河30日,曾國荃紮營雨花臺,彭玉麟率湘軍水師進泊護城河口,天京第三次被圍。

公元1862年 6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6月)

陳玉成就義 4日(五月八日己丑)〔四月二十三日庚寅〕,英王陳玉成在河南延津就義。先是5月,廬州失陷,陳玉成率殘兵往壽州(今安徽壽縣),15日被苗沛霖誘執,獻送清帥勝保。勝保遣人勸降,被英王斥退。勝保親自出場,令英王跪,英王挺立不拜,怒斥勝保。勝保仍勸降,陳玉成日:“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6月4日,在被執送北京途中,於河南延津英勇就義,死年二十六。

苗沛霖(?-1863),字雨三,安徽鳳台人。1856年在家鄉辦團練,與捻軍作戰,割據鳳台周圍數十州縣。次年,投靠勝保,受清朝官職。1860年混入捻軍,次年太平天國封他為奏王。1862年,勝保重來淮北攻捻,他暗投勝保,再度降清,誘執陳玉成獻勝保。勝保死後又叛清。1863年,在安徽蒙城被僧格林沁部擊敗後,為英王舊部所殺。

7日(五月十一日壬辰),臺灣嘉義、臺南發生6.5級地震。

公元1862年 8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8月)

設同文館 24日(七月二十九日庚戌)〔七月十三日辛開〕,奕訢等具奏於北京設立同文館,附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該館為培養翻譯人員的“洋務學堂”,先後開設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天文、算學等班。初僅挑選十三四歲以下之八旗子弟入學,後兼收年歲較長之滿漢科舉出身人員。教師多為外國人。由總稅務司英人赫德推薦的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總管教務近三十年。1902年併入京師大學堂。

丁韙良(1827-1916),美國傳教士,1850年來中國寧波傳教。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任美公使列維廉的翻譯。1865年為同文館教習,1869-1894年任同文館總教習。1898-1900年,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著有《花甲憶記》、《中國之覺醒》等書。

公元1862年 9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9月)

擊斃華爾 22日(八月二十九日己卯)〔八月十一日庚辰〕,太平軍在浙江慈溪擊傷華爾,旋斃。10月7日,李鴻章任美國人白齊文為“常勝軍”領隊。

白齊文(1836-1865),1860年6月與華爾組織洋槍隊鎮壓太平軍,任副領隊。1863年1月,因索餉未遂,毆打前蘇松太糧道楊坊,奪走洋銀四萬餘元,被江蘇巡撫李鴻章撤職。8月,投入太平軍。10月,復叛投“常勝軍”統帶戈登,旋赴日本治病。1865年2月;秘密至福建漳州,擬投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未果。5月,被清軍捕獲,6月,在解往上海途中於浙江蘭溪翻船溺死。

公元1862年 10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10月)

天京解圍戰 13日(閏八月二十日庚子)〔九月二日辛好〕,李秀成下令圍攻雨花臺曾國荃軍營。先是天京第三次被圍後,洪秀全多次嚴詔李秀成追救京城。8月6日,李秀成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部署救援天京。太平軍二十萬,號稱六十萬,回救天京。從10月13日到11月26日,大戰四十五天,東至方山,西至板橋鎮,晝夜不停地猛攻湘軍,打得曾國荃驚呼“瀕於危者累矣”!曾國藩也束手無策,驚呼“心已用爛,膽已驚破”。但是太平軍終因缺冬衣,少軍食,將士飢寒,各將領又不同心協力,不得不於11月26日主動撤圍,曾國荃得以僥倖守住營壘。

公元1862年 12月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12月)

李秀成西征 1日(十月十日己丑)〔十月二十日庚寅〕,以天京解圍戰未克,洪秀全嚴責李秀成,予以革爵處分,並令其“進兵北行”,李秀成命章王林紹璋等由天京下關渡江西征。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率軍渡江西征,由含山、和州、巢縣進軍,擬攻皖、鄂,以解天京之圍。5月,圍攻六安州不克,折回壽州,西征失敗。曾國藩定計急爭天京,以攻其必救。6月13日,清軍陷雨花臺。天京危急。李秀成奉詔回京,20日,李秀成軍自江浦橋林、小店經九洑洲南渡。撤退途中由於嚴重缺糧,敵軍襲擊,最後又在敵炮火下渡江,前後失去戰士十多萬人。自此,長江北岸盡為敵有。

公元1862年 是歲

(壬戌 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同治元年 太平天國十二年 是歲)

《中俄陸路通商章程》訂立 主要內容有:俄商在中國邊界百里之內貿易概不納稅;“小本營生”之俄商,可在蒙古各地任便貿易,概免納稅;俄商經陸路運俄國貨物至天津,其應納進口正稅“按照各國稅則三分減一”;運往天津、通州(今北京通縣)之俄國商貨,經張家口時,可酌留十分之二在當地銷售,免納子稅,進口正稅同樣三分減一;俄商從張家口販運土貨回國,只納子稅百分之二點五,免納出口正稅。該章程開陸路通商減稅惡例。


tangxueyang


同治元年(1862)正月初十日,慈禧太后那拉氏以同治帝名義發佈上諭,正式宣佈了清廷“借師助剿”的決策。早在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進攻楚南時,就有人提出請洋人派“火輪船入江助剿”的建議,因兩江總督沿江閱兵而中止。次年太平軍兵臨南京,上海道吳健彰奉巡撫楊文定之命,向上海美、英、法領事乞援,要求外國兵船開入長江,幫助清軍駐守南京。其時外國侵略者因尚未摸清太平軍虛實,不願冒然表態,是以未曾答應。第二次鴉片戰爭前,美國在英、法支持下,曾以“助順剿逆”為條件,向清廷提出修約要求,戰爭結束後,各國侵略者再次向清廷明確表示願意助其鎮壓太平天國革命。咸豐十年九月,《北京條約》剛一簽字,法使葛羅即向恭親王奕訢表示,法國所有船隻兵丁願悉聽調遣,幫助清廷“攻剿發逆”。俄使伊格納切夫也提出願為清軍“教鑄槍炮”,並派兵鎮壓太平軍。咸豐十一年(1861),英、美兩國也先後提出願助清廷“壓平內亂”。對此,清廷中許多實力派大臣極表讚賞。奕訢、曾國藩、薛煥等相繼向朝廷建議“借師助剿”。是年十一月,太平軍攻克寧波、杭州,十二月再次進攻上海,終於使清廷下了最後的,作出“借師助剿”的決策。從此,中外反動派公開勾結在一起,對太平天國革命進行殘酷鎮壓。

淮軍成立

同治元年(1862)正月,李鴻章練成淮軍。先是,咸豐三年(1853)正月太平軍攻入安徽時,安徽團練大臣呂賢基奏調編修李鴻章襄辦軍務,在安徽辦理團練。是年十月,呂賢基被太平軍擊斃,李鴻章也多次敗北,遂於咸豐八年冬投入曾國藩幕府。咸豐十一年冬,李鴻章在曾國藩保薦下赴淮南募集當地劉銘傳、潘鼎新、張樹聲、周盛波、吳長慶軍部地主團練武裝編練淮勇。次年正月練成,由李鴻章率領開到安慶,與原湘軍程學啟、郭松林部合併,號稱淮軍,約七千人,其編制、營規皆與湘軍同。三月,李鴻章率淮軍由安慶乘英國輪船開赴上海,置大營於近郊新橋,勾結英法干涉軍、華爾洋槍隊在奉賢、松江、青浦一帶抗拒太平軍,並採取“剿撫兼施”策略向太平天國蘇南地區反撲。十二月,李鴻章招降常熟、昭文、太倉一帶太平軍守將,會同“常勝軍”攻陷太倉、崑山等地。同治二年十月攻陷蘇州、無錫。次年二月奪取浙江嘉興,四月攻陷江蘇常州、丹陽。六月天京陷落後,李鴻章率淮軍配合湘軍攻取浙江湖州,繼赴安徽、江西、福建等地鎮壓太平軍餘部。在鎮壓太平天國過程中,李鴻章大量購置洋槍洋炮,僱用外國軍官裝備、訓練淮軍,逐漸擴充至六、七萬人。同


大貓論史


1月7日——太平軍第二次進軍上海。

2月9日——太平軍李世賢部攻佔景寧縣城,據守10日後撤離。5月13日,李世賢部會合溫州金錢會起義軍再克縣城,駐守3日。

5月13日——清軍攻克李鴻章與淮軍的老家廬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