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疫情中上海“英國女婿”這一家人的表現?

WYF蓬萊


1. 這個事情我認為應該是以上海市的政策為主導因素,而絕對不是以國籍為主導,希望大家冷靜看待!

2. 很多人說,如果是個湖北女婿會怎麼辦?

如果是一個持有中國護照的湖北武漢籍歸國人員,在上海成家立業,自己結婚買了房了,該怎麼處理呢?其實一樣的,即使你經歷過那些政府規定的疫區國家,只要符合了機場的檢測流程,並且在上海有固定居所(租戶不算),那就可以實行居家隔離。

如果你自己要選擇集中隔離,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3. 很多人都認為上海的居委會有問題,有偏袒的嫌疑。那麼我想說的是,我作為一個生在上海長在上海四十多年的人,對居委會的作用可能比很多不是從小生活在上海的人瞭解的更多一些。

上海的街道和居委會“自古以來”就有著調解家庭矛盾和鄰里矛盾的傳統,以前很多人家裡有事,首先找居委會解決,這已經是上海的老傳統了。

只要是上海戶籍的本小區業主,有問題都可以去找小區所轄居委會去解決問題,事情無論大小。上海的行政架構是:居委會--街道--區--市。這件事情,居委會如果有糾結的,一定是會找街道諮詢的,而街道的工作人員,基本上是公職,事情解決的有問題是要問責的,這當下,誰會亂來亂拍板嗎?

所以那家人家有矛盾,經過居委會的調解,誰誰誰在家隔離,誰誰誰去親戚家待十四天,這都屬於家庭矛盾,和隔離這件事情無關,不要扯到一起說。法理和情理不是一件事!!!

*****不 要 扯 在 一 起 說!!!*****

4. 這件事情的發酵,媒體需要負上很大的責任,具體哪個媒體哪個媒體人我就不點名說了,在沒有搞清楚事情發生的日期(2020.3.14)、此日期當下政策,以及此事發生的來龍去脈的情況下,隨意批判和隨意下判斷,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媒體態度。

5. 有人說應該一視同仁,對,沒錯,一視同仁無論任何事,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時間,都是對的。可是我為什麼覺得居家隔離,在某種程度上是好事兒:

a. 居家隔離,在目前這個嚴防死守輸入型病例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政府和防疫人員的各種壓力。

b. 集中隔離,也許,我說的是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會對人的心理產生或多或少的壓力,心理干預也會由此而產生。

所以,我認為在符合居家隔離的條件下(什麼條件我上面第二點有說到),這無疑是一種更人性化的方式。

6. 我希望大家可以冷靜看待,因為這本來就是一件政策主導而絕非國籍主導的事情。很多人為此吐槽,也無非就是因為人家是英國籍,可是國籍與此無關!

再說一次,法理和情理不要相提並論,不要扯在一起說!


LLTLawrence


轉發頭條網友觀點(也是我的看法)

我的理解很簡單,這個英國女婿落地上海的時候,上海市政府的規定是可以在自己家隔離的,每人一戶鎖死即可,沒有硬性規定是集中隔離,那麼小區居委會就有權,根據規定來安排!

至於他岳母家的房子誰來住,那麼就是他們家自己內部分配的問題!不存在什麼跪舔的問題!

那麼你說政策不對,那是上海市政府的問題,百姓可以建議境外回來統統集中隔離!

到現在23日中午為止,上海市政府的政策仍然是可以居家隔離!全家陪同隔離還是一人一戶隔離,那麼由自己決定!

我覺得還是比較人性化的規定。

還有就是費用問題,這個根據市政府要求和政策執行即可!

到目前為止,國家沒有出臺統一的政策,關於入境人員的處理方式,那麼,小區居委會執行地方政府的政策無可非議!


趙曉路1


女方及家人表現正常:不同意女婿回家隔離。且有二個月大的嬰兒。

外國女婿表現:不算惡劣,算及格。因為社區最後同意其在家自我隔離,不出門。女方及家人撤走。如果說外國女婿表現不好,那就社區也表現不好,因為社區同意了。得先批社區。但社區顯然又請示了上級。

上海是外國人很多的地區,若都集中隔離,恐怕房子也夠嗆。有地方自我隔離,遵守規定,不出門,接受醫學觀察和檢測,未嘗不可。否則社區也不敢這樣實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