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新手爸爸月子生活應對策略

2020年註定是我們人生中充滿挑戰的一年,疫情突至改變了人們生活的節奏,原本預定的月嫂無法到崗,奶奶姥姥輪流上陣的“月子後援團”也無法到位。近期在產後病房,經常見到新手父母們在出院前忐忑不安,不知所措,被緊張的情緒所困擾著。


疫情期間,新手父母該如何自力更生地坐好月子,護理好新生兒?看婦產科常玲大夫貼心支招,專業指導。


一、避免感染病毒


避免把病毒帶回家,是疫情期間重要且迫切的一項工作。


產後一段時間,無論是產婦還是新生兒都是抵抗力低下群體,是病毒易攻擊的對象。現階段尚沒有針對新冠疫情的特效藥和疫苗,因此,對抗病毒的防護策略在產婦家庭更應該嚴格執行。


1. 勤洗手:

餵奶前、抱嬰兒前、入廁後,與產婦同居人員外出回家後。


2. 戴口罩:

與產婦同居人員外出時;產婦和陪伴人員暴露在高危環境時(如醫院、電梯間、公共交通工具等)。


3. 居室通風:

無論是否在疫情期間,產婦休養環境通風換氣都很重要。建議每天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


通風時,為避免產婦和新生兒受涼,可以採取開門不開窗,或通風期間暫時讓母嬰處於另一個房間的策略。通風期間,應注意避免風口正對著母嬰。


疫情期間,新手爸爸月子生活應對策略


4. 謝絕訪客:

特殊時期,應減少家中進出流動人員數量。中國有添人進口賀喜的禮儀,但疫情當下,這種禮儀活動應延期進行,禮金紅包可採用網絡匯款的方式,隔空送心意。


5. 避免不必要的接觸:

杜絕陌生人擁抱、親吻新生兒。直系親屬擁抱新生兒時,應換上乾淨的家居服。


6. 謹慎消毒:

產婦休養房間如需使用消毒劑,應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使用,避免濃度過高對母嬰產生不利影響。相對於消毒劑的使用,採用通風換氣措施更加無害穩妥。


7. 監測體溫:

產婦及共同生活人員都要關注自己的體溫,如有異常應及時隔離就醫。



二、照顧產婦技巧


初為人父,有些新手爸爸可能連自己都照顧不好。但是疫情當下,沒有別人能幫忙,照顧妻兒不行也得行,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 關注惡露:

產後一段時間,子宮內會排出一些紅色液體和碎片組織,醫學上稱之為惡露。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惡露持續時間大概為4-5周。初期量多鮮紅,後期為褐色、量少。如果惡露量持續多於月經樣的出血,屬於異常情況, 需要儘早就醫。


疫情期間,新手爸爸月子生活應對策略


2. 關注傷口:

生產過程會有傷口出現,產婦初產時,會陰撕裂傷難以避免。當然,如果是剖腹產,會有腹部傷口。


如果傷口部位突發疼痛加重、有液體外滲,屬於異常情況,需要前往生產醫院處理。


3. 關注二便:

產後初期經常可以見到排尿不暢、排尿痛,常與產時胎頭擠壓、留置尿管刺激有關。多喝水、保持會陰部清潔,症狀多可緩解。


產後一段時間,由於進餐精細、活動少,傷口疼痛抑制排便慾望,同時出汗多、哺乳丟失水分,便秘非常普遍。產後媽媽應備好乳果糖口服液、益生菌、開塞露等應對排便問題,如有痔瘡,還應準備痔瘡膏。


4. 關注乳腺:

大概在產後1-3天之間,所有產後媽媽都要經歷漲奶過程。漲奶時可能伴有發熱,這種發熱在疏通乳房後會自然降溫。


關於乳房疏通的手法,在網絡上有很多圖示,新手爸爸可以自學實施。針對乳汁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改善:增加吸吮次數、按需哺乳、添加湯汁、保證睡眠、保持心情舒暢。


疫情期間,新手爸爸月子生活應對策略


5. 營養支持:

哺乳期媽媽要為新生兒提供營養,再加上休息不好,餐食上一定要注意提供高蛋白、易消化、富含鈣鐵的食品,同時要提供湯湯水水。


互聯網時代,新手爸爸可以上網搜索食譜和烹飪方法,趁著防疫在家,多多提升廚藝吧。


6. 心理支持:

產後媽媽是抑鬱症患者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臨床上也有產後抑鬱症的診斷。產後媽媽常見擔心、焦慮、多疑,產後睡眠節律紊亂、哺乳困惑(哺乳痛、擔心奶量是否充足),加之產後體內性激素水平急劇下降,這是產婦情緒異常的生理基礎。


新手爸爸要正視產後媽媽的這些改變,要學會理解與忍耐,遇到難題虛心求問。在月子期間甘做“老黃牛”,共同度過產後的艱難時段。



三、關注新生兒

家中再添加一個“寶貝兒”,保護好小嬰兒,除了前述的避免病毒感染的措施外,還需關注新生兒超出生理範圍的異常現象,確保其健康生長髮育。


1. 關注新生兒體重:

正常新生兒出生後都會有體重下降,但降低的幅度不應大於出生體重的10%。如果超出10%,需要添加奶粉或看兒科醫生。


疫情期間,新手爸爸月子生活應對策略


測量新生兒體重可以採取“曹衝稱象”的方法,先抱著新生兒一起稱重,然後放下新生兒稱一下自己的體重,二者的差值就是新生兒的實際體重。當然,使用的體重秤需要精準一些。


監測體重時,注意選擇在新生兒排洩後進行,避免飽食與空腹所導致的測量誤差。


2. 關注新生兒黃疸:

所有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通常在生後2-3天出現,7-10天消退。


促進母乳分泌、加強餵養的頻率、降低居室溫度(新生兒適宜養育溫度為22-24度)都可以幫助新生兒快速退黃。


3. 關注新生兒排洩:

正常新生兒每日排尿6-8次,排便2-5次。由於母乳分泌奶水的質和量不同,以及休養居室的溫度不同,排洩的次數會有波動。


4. 新生兒清潔:

新手爸爸應當學會更換尿布,以及如何為新生兒洗澡。擦拭排洩物時,應注意從前往後擦拭,最好用流動溫水直接清洗。


為新生兒洗澡可以說一場“戰鬥”,可以使用新生兒洗澡專用的託板幫助“解圍”。


5. 避免誤吸:

由於新生兒胃部入口肌肉發育不健全,吃奶後如沒有把胃裡的空氣排出,會出現溢奶導致誤吸的問題。


拍嗝是一門學問,餵奶後,應直立位將新生兒依託在大人身體上,輕拍新生兒後背排出氣體。同時,採用右側臥位把新生兒放在床上,可以有效地預防誤吸問題。


疫情期間,新手爸爸月子生活應對策略


6. 臍帶脫落:

多數新生兒生後7-10天,臍帶會自行脫落。個別新生兒可能脫落稍晚,這種情況與臍帶較粗,或出生時結紮位置較高有關。


無論臍帶脫落早晚,臍帶脫落前,應保持臍帶暴露乾燥,定時採用酒精消毒,如果臍帶斷端有分泌物、臍輪(臍帶與皮膚接觸的位置)發紅、有液體溢出,需要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7. 關注疫苗接種時間:

出生嬰兒免疫力低下,按時接種疫苗是保護新生兒免於疾病困擾的基石。出生嬰兒三個月內需要接種的疫苗種類繁多,應提前做好預約。




文中信息已按照官方最新指導文件進行更新。


醫生介紹


疫情期間,新手爸爸月子生活應對策略

婦產科醫生、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常玲


◆ 常玲醫生1986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同年留校並在附屬醫院完成了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的培訓工作。1991年獲得婦科腫瘤專業碩士學位。1996年考取衛生部公派留學生,前往日本進修學習,並於2000年被大阪市立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 30餘年來,常玲醫生一直在三級甲等醫院從事婦產科臨床及教學工作,在婦科產科、計劃生育、生殖內分泌方面有較多的臨床經驗。先後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文章30餘篇,博士畢業論文受到日本醫學協會的嘉獎。


◆ 2004年起在和睦家醫院擔任婦產科醫師工作,近年來致力於產科高危臨床和大眾科普教育工作,著有《十月懷胎》《陪伴生產》兩本受孕婦歡迎的健康教育類圖書,《十月懷胎》 在2015年被網友評價為最有影響力的產科健康教育書籍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