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或武俠小說裡古人能制很多的毒,會比新冠病毒更利害嗎?

雲添風輕


說到這個話題,我們不妨先來猜一個謎語:()用蜂蜜,川貝,桔梗,加上天山雪蓮配製而成,不須冷藏,也沒有防腐劑,除了毒性猛烈之外,味道還很好吃。吃了()的朋友,顧名思義,絕不能走半步路,或者面露笑容,否則也會全身爆炸而死。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必備良藥!請問,空格處填什麼?

話不多說,迴歸正傳,歷史故事或小說的的毒藥

武俠小說必備神藥:鶴頂紅/砒霜

這味神藥主要出現在武俠小說中,孔雀膽鶴頂紅,並列當今武林兩大劇毒,可謂大名鼎鼎,但是真實世界中有沒有這麼膩害?答案是沒有。什麼是鶴頂紅?其實鶴頂紅就是丹頂鶴頭上的那一抹紅色。那一抹紅色只不過成年丹頂鶴在體內激素的作用下變成了禿頂,而頭頂的鮮紅色,只不過是丹頂鶴的特殊的皮膚顏色而已,就像公雞的雞冠那樣子。可是這一抹紅色並沒有劇毒。真實的鶴頂紅又稱紅信石,是一種天然化學物質,提煉以後的名稱家喻戶曉:砒霜!就是我們的三氧化二砷,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業價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學開始物料。它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無臭無味,外觀為白色霜狀粉末,故稱砒霜。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蓮用砒霜毒死的,光緒皇帝同樣死於砒霜。在古代,砒霜非常的便宜,而且容易得到。同時中毒之後很難搶救,所以砒霜被廣泛的使用。正是因為使用的太多,所以大家不拿砒霜當回事。那麼砒霜能不能見血封喉,當然不能,砒霜的毒性機理在於與蛋白質結合,使蛋白質失去功能,最終導致器官衰竭而死,這個過程大概需要24小時才會發生作用,當然也有少量患者出現急性發作,但總體較少。經提取的純淨的砒霜為

白色霜狀粉末,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性大熱、辛,無味,加熱後可聞蒜臭味,劇毒,歸肺、脾、胃、大腸經,具有平喘化痰的功效,對皮膚、黏膜有強烈腐蝕作用,能殺滅細菌、瘧原蟲、阿米巴原蟲及螺旋體,還可殺滅活體細胞。中毒劑量與治療劑量極為接近,口服5-50mg 即可中毒,致死量 60-200mg。古有“以毒攻毒”的治療方法,三氧化二砷最早應用於肺結核臨床治療中,應用歷史悠久。

大郎,該吃藥了……

宮廷劇必備神藥:鴆酒

古代的毒酒,又稱為鴆酒,傳說中的鴆酒,是一種鳥的羽毛泡的劇毒酒。然而古代就有人懷疑過這東西到底存在不存在,後世的毒酒,不是用鴆羽製作,而是用其他藥物。烏頭鹼就是一例,但古人也不會只用生烏頭,必須要和其他藥物配合,如白芨、白蘞反衝藥物或再加麻黃等物。還或者是砒霜,無論是哪種都要加上黃酒,這東西入血快,能加快死亡的進度。不過,即便如此,喝毒酒死的也沒那麼快。飲用後會有一段時間的懵逼狀態,舌麻,昏迷,隨之而來的才是死亡。史料上的記載就和電視劇上演的不一樣,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使者前來賜鴆,罪臣喝了毒酒,等了好久都還沒死,使者就很捉急。於是拿出白綾,將“醉雞”勒死。如南明永曆八年(1654年),黃大振“賜鴆,飲不死,絞殺之”,當時喝完毒酒之後,黃大振卻並沒有死,使者著急,於是找來了布,直接勒死的。還有一個名叫林尾姑的女子,飲鴆且死時,張目遺言:“葬我必董峰嶺,令可高望郎歸也”。古籍上有很多關於以鴆酒賜死和飲鴆酒自殺的記載。公元前195年,劉邦死後惠帝劉盈繼位,為了掃除其他人對帝位的威脅,呂后先是把趙王如意召到長安,用鴆酒毒死。於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又用同樣的方法謀害齊王劉肥,但未得逞。還有,王莽的兒子對遺詔生疑,懷疑是偽造的,霍光得知此事很是生氣,嚴詞責備了王莽,王莽擔心得罪霍光,殃及自己的地位,就鴆殺了自己的兒子王忽。

這麼些毒藥會比新冠病毒厲害嗎?

答案是否定的。毒藥能夠發揮藥效,基本靠人為投放才行。而新冠病毒的可怕在於他的傳染性,如果放在古代的話,基本上死亡率會更高、更可怕,但話又說回來,如果在古代,也許就是一個部落的滅亡,傳播範圍可能沒有那麼廣。

別忘了前面的謎語哦?


珍貴影像Pa


學習歷史的人思想比較放的開,有些文明古蹟都是從來沒有發掘過的。

一概的不承認只會故步自封,把自己侷限在本次文明。

那麼針對以上的問題,我認為一定有。

本次人類文明不是最先進的,還有比人類更先進的地底文明。

講個故事:曾經有蘇聯科學家打開過一處遺蹟,發現了裡面的東西,然後命令炸燬進入的通道,裡邊的東西不能重見天日。

後來美國發現蘇聯竟然有這黑科技,也派人尋找,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開了通道。然後美國又給通道炸了。

其實這不是本次文明的東西,駕馭不了,太危險了。

就說西藏吧,西藏高原氣溫很低的,天知道西藏凍土層裡埋藏著什麼,如果全球氣溫升高,凍土層化了,那凍土裡邊的東西出來,不亞於本次新冠病毒。





飛航談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