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常在朋友圈發表人生感慨,以及各種感慨的人是什麼心理?

KBRIP


1 對生活沒有方向,每天除了應付上班的工作之外,沒有其他有意義的事情做,對未來沒有規劃,總是感慨人生百態,家長裡短,來表達自己內心各種空空如也。

2 刷存在感,自我安慰,樹立個人標籤,把自己認為好的形式表現給別人看(我以前有個同事就是經常喜歡發表朋友圈感慨) 做飯發朋友圈,買衣服發,出去玩發,玩遊戲發,有時候自拍,覺得自己非常帥,經常刷屏。

3 有的朋友可能自己確實特別優秀,也比較善於表達自己,或者說是喜歡展現個人優越感。

4 還有一種人的話是虛擬個人形象,也就是印象管理,總是想著把好的一面展示給你看,或者說他想讓你知道的東西展現給你,看到的都是她想讓你看到的,這一類人主要騙子居多,或者說是微商做生意的。


小建創業筆記


謝謝提問。我的朋友圈裡有很多這樣的人,也有我非常熟悉的人,我的瞭解呢,無非他們就是感情或者工作有變動了。有一種自欺欺人或者消極的態度。我只在朋友圈每天發一條,就是早安,每天要開始新的生活,不管什麼時候什麼事情,每天開始,哪怕我們沒有做好但是我們會努力的。發感慨的人,可能都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去怎麼做,


輝哥的大小生活


1.心裡空虛

整日無所事事,日子過得特別輕閒,無生活目標和追求,沒有什麼事排遣寂寞,發些感慨的內容,抒發生活的無聊。

2.過分虛榮

愛慕虛榮比較膚淺的人,總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生活過的如何好,吃穿如何有品位有質量,發表人生感慨,用以滿足自己虛榮心的膨脹。

3.刷存在感

現實生活過得不如意或很平淡無奇,難以引起別人的關注,渴望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希望得到被重視,被關心的感覺。

4.刻意為之

刻意掩飾自己真實的一面,戴著假面具生活,表裡不一,嘴上全是道德雞湯,而心裡並不認同,或是專給一個人看,讓對方認為自己三觀很正。

5.分享體會

用陽光積極的心態,把自己的切身經歷和大家分享,給人正能量的指引和鼓舞,不說教,不浮誇,讓人易於接受。

6.率性為直

性情就是本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想顧及那麼多,也不想活得那麼累,想發些什麼內容就隨心所欲。





淡淡流年1314


他們的目的是“求關注”!他們的“人生感慨”常常不願意與身邊人分享(或者是身邊人不想聽),他們內心也渴求存在感,也想體現自己的價值,這時就會在朋友圈發一些,自己認為有“高度”的東西。

把自己的感悟發到朋友圈以後,不管是贊同的聲音,還是批評的聲音,他都會心理滿足。

因為自己的“感悟”終於有人“關注”了。



覺心悅境


有一種自我狀態,叫我懂很多,我要讓被人知道我懂很多。

看著一片落葉,感嘆:今是秋幾許,應是黃葉落。然後往朋友圈附帶一張落葉的圖片,再發表幾句珍惜當下的經典語句,外界那一看,哎呦,這是個才子才女,還是個有感情的人,趕緊點贊點贊。

樓主問這個問題,其實是否看不得這些整天在朋友圈悲秋憫秋的人呢,其實心理大都一樣,那就是:生活需要一個宣洩口。人類物種多姿態,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所以還是想看就看,不想看直接屏蔽就行了,無需多言。


夢三更


我認為,經常發朋友圈,抒發人生感慨、人生感悟的人,飽有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

一、樂於分享的人,心胸是敞開的,不會窩出病來。他們沒有心機,心胸坦蕩。有什麼就說出來什麼,心裡怎麼想的,不掖著不藏著。喜歡說話,喜歡嘮嘮道道,心中沒事兒,不容易得抑鬱症。他們通常是樂觀自信的,即使生活中有一些溝溝坎坎,也很容易尋找到出路,很容易越過去。

二、他們會積極思考。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總能倒出個123點兒來,這樣的人是善於積極思考的。比糊里糊塗過日子的人強。是吧,總要抒發點人生感悟,沒有一點思考力行嗎?

三、他們有事可做,而且做了還能有記錄,有感悟。要多發朋友圈,也總要找些事情,找些樂子的。這樣一來,就有事情可做了。人幹著就比閒著強。閒著會閒出事情來。各種各樣的焦慮症,抑鬱症很多時候就是閒出來的。閒了,只會胡思亂想。忙了,人是充實的。充實的人一般很健康。

四、他們熱愛生活。不得不說,經常發朋友圈的人,更加具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他們在生活當中處處能夠發現閃光之處,能夠發現生活中的可圈可點之處。而且樂此不彼。熱愛生活的人,會更多的擁抱生活,會積極的投身於豐富多彩的生活當中去。這樣的人生活過得更加有滋有味,過得更有意義。

五、他們樂於結交朋友。發朋友圈是希望朋友看到的,而且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朋友看到。所以這些人人緣會越來越好,朋友越來越多。這成了他的一個很好的資源論。人脈及錢脈,所以這些人就可以利用人脈做生意,財源滾滾。

六、他們樂於互動。他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在朋友圈邊和他們互動,之中彼此的互動,就碰撞出很多新思想來,從中碰撞出很多新的觀念,新的思考,新的方法。所以某種意義上說具有創造性。樂於互動的人,是一種積極思維的人。

七、他們樂於奉獻。他們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分享出去,也是一個奉獻的過程。他們總想拋給社會點什麼,而且試圖讓拋出來的東西放點光發點熱,碰撞出來一些智慧火花。一些人總是把自己的經驗掖著藏著,這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八、他們比較自信。敢於呈現自己的人,敢於表現的人,一定是比較自信的。相比於那些自卑的,不敢表現自己的人,這些人更具有自己的生命舞臺。

我是頭條號“大師心理”,歡迎走過路過的朋友,多多關注,我們彼此鏈接能量,發現生活更加美好的一面。




大師心理


正好我有幾個朋友就是愛發朋友圈,比如吃什麼飯的口感評價一番,或者看完劇評價一樣,再或者各種各樣的抱怨和心情抒發一下,其實也很正常,也許是想讓某個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狀態,也許是對快樂的分享和對傷感的宣洩,還有對自己生活的記錄。

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沒有多少人在意他們發的朋友圈,可以理性選擇屏蔽,不需要糾結和厭惡。



過山車不鑽洞


這個問題問的好啊 也正巧我也是一個這樣的人,我很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看了大家的答案百分之七十是否認態度。那咱們想一下朋友圈最應該發什麼呢。做生意的發生意經。處對象的發對象。學習的曬學習。如果按這個道理有些人將討厭朋友圈。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態度。我不否認我不擅長看這些啊曬這種那種的以自我為中心發的朋友圈。但我不討厭他。你能體會到處對象的美好你也曬,你能體會到賺錢的快樂你也發。對不對。關鍵是興趣點不在自己身上。千姿百態才是人生嘛。我的朋友圈,有學習的 處對象的 微商的。還有所為感慨的。如果你的朋友圈只有一種我想你看到的人情世故就是一般顏色。這個問題我想是問給那些就是這樣的人說的。因為別人的優秀永遠襯托著我的拙劣。現實哈。你說討厭的反過來是別人喜歡的。我不討厭因為我知道那是人家的人生姿態。你不喜歡可以屏蔽或者拉黑刪除好友多簡單。為啥議論人家呢是不。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敞開心扉放飛自己。嘗試著包容一下你屬不能包容的事,人生如此多嬌。



葉狼扶風


我的觀點認為,經常在朋友圈發表人生感慨的人是有很多優點的,比如,很多人上網觀看各種抖音視頻,有些人喜歡每天刷各種網絡小說來消磨時間,而有些人喜歡看這種勵志的美文和時事新聞,然後有感而發轉發朋友圈併發感慨。

毫無疑問,這種喜歡發人生感慨的人是有人生最求的,是有一顆上進心的.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可定,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但是這種人往往人r熱衷於表現自己的上進心,向別人尤其是自己的朋友甚至是不喜歡自己的人展示自己的優秀,並且一直在不懈奮鬥,化感慨為行動,然後曬自己的成就。這種人往往自信又自負,有時候又比較懶惰,有時候感慨完之後就歸於平淡了。

因此經常發人生感慨的人是很期望別人高看自己一眼,最起碼不是甘於平庸的人,這種心理需要保持堅定的信念,為自己樹立正確的目標,正確引導,也會收穫一個很勵志的人生的!


卓蓮


他們喜歡去感悟人生,感受生活的每一點每一滴。通常情況下,他們會比較在意生活的細節,他們的情感可能相對細緻。

感慨在情緒狀態裡並不是特別陽光的類型,有一部分可能會存在遺憾的嘆息,但這一種情致特點是很正常的,歸屬在每個人的心理旅程,只是相遇的時間段不同罷了。用心理學精神分析來說,他們習慣在一種比較失落的情景意識下,述說失意的情懷,看似不怎麼積極,終究是個體內心當下的真實,他們有的在潛意識更希望可以扭轉不良的境遇體會。比如“哎,是啊,當時我也和你差不多,要是我這樣做了,可能會怎麼怎麼了。”然後時過境遷他們遇到類似體會,依然會有差不多的感慨……

無傷大雅,感慨只是一種情緒情感的反映特徵,只是個體某階段的真實內心。之所以發佈朋友圈,只是想表達自己,當下自己就是這麼想的。有時表達可以說是一種個體內在的釋懷,說出來會多一點舒暢,能得到友人的支持,關心豈不更有幸福?

再用精分迴歸到個體兒童期,哪個孩子心裡有事不想和父母說說呢?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