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派出107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零感染,打勝仗!”(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

  3月17日,74名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兵團)隊員乘坐飛機抵達烏魯木齊。3月20日,經過3500餘公里長途跋涉,陸路返程的另外33名隊員、13輛救援車抵達終點石河子市。至此,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兵團)107名醫護人員及後勤保障隊員全部有序安全順利撤回。

  “零感染,打勝仗!我履行了出發前的承諾,完成既定的支援救治任務,還把戰友們完完好好地帶回來了……”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兵團)領隊、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劉鋒說。

  “本次組建的兵團救援隊就是一個移動的全科醫院。”劉鋒介紹說,2月4日,以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為基礎,抽調107名隊員組建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兵團),囊括了護理、重症醫學、呼吸科等19個專業,還出動了醫療指揮車、影像檢查車、野外露營車等13輛專業醫療車隊。

  甫一抵漢,隊員們就要接手東西湖方艙醫院。對“方艙醫院”這個新鮮事物,難題主要都集中在醫療流程管理、感染防控以及後勤保障上。

  救援隊隊員、兵團醫院護理組組長黃豔隨即帶頭幹了起來。每天,她都會為隊友熱好早飯、在清潔區艙口幫隊友消毒、一遍遍叮囑隊友注意事項……

  “身上的防護服裡三層外三層,護目鏡壓得鼻樑疼,口罩勒得耳朵也疼,回到駐地後,還要消毒、洗衣服、洗澡,做好個人防護。”黃豔說,“但每當看到患者的笑容,看到他們朝我們豎起的大拇指,看到夥伴們相互鼓勵的眼神,就覺得榮譽感滿滿。”

  3月3日,一場火線入黨儀式在救援隊駐地舉行,來自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二科的副主任醫師張中宏等12名救援隊隊員火線入黨。佩戴黨徽時,張中宏激動萬分:“在這個特殊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光榮更是責任,我一定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勇於奉獻,吃苦耐勞,以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言。”

  在方艙醫院,張中宏小組記錄顯示了“最多”的一天:一天巡診患者363名,處理醫囑400餘條,書寫當日病程記錄近310份,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25人次。工作之餘,張中宏還利用廣播細心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這段時間,每天出院的患者越來越多,增強了我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這是救援隊隊員、五師醫院急診科醫生張寧的個人手記,也是救援隊全體隊員的共同心聲。

  救援隊隊員每天的工作時間將近10個小時,穿上防護服的時候,既不能喝水也不能進食。“進艙後,每個人都進入繁忙的工作狀態;因為負責的病人多,交接完工作,就忙著查房、寫醫囑……”張寧說。

  憑著精湛的醫術、良好的作風、嚴謹的醫學態度,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兵團)得到患者和兄弟省市醫療隊的高度讚譽。“兵團救援隊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他們非常有擔當,也是有心人,救治服務患者時考慮得很周到,在他們身上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一同奮戰在東西湖方艙醫院的第二批安徽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心血管內科CCU護士長白璐說。

  “感謝、加油!”這是康復患者走出方艙醫院時對隊員們說得最多的話。很多患者出院的時候都與救援隊的隊員們合影留念,並留下親筆寫的感謝信,以表達心中的感恩、傳遞由衷的祝願。

  3月8日上午,兵團救援隊隊員們將東西湖方艙醫院外圍通道進行了徹底的清理、消毒,並將整理好的剩餘物資上交庫房,然後集體乘車離開。截至正式休艙,救援隊進駐的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共收治確診病例1760餘例,治癒868例。兵團援軍打造了一個生命方艙、安全方艙、和諧方艙。

  “召必來,來必戰,戰必勝!這是我們每一名隊員的使命。我們與湖北人民心連心並肩作戰,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劉鋒說。(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