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水果,蔬菜,生鮮滯銷爛地頭,一邊是價格高的吃不起,到底是什麼原因?

紫藤海外事務服務


這是這些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

產地價賤和銷地價貴並存,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得益。每當出現這樣的現象,有關方面也會反覆表態,一定要加大服務力度,加大信息發佈和公開力度,加大流通領域的改革力度,更好地服務生產者和消費者。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一問題並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信息不對稱、信息不暢通、產銷不銜接的問題,仍然十分嚴重,廣大果農、菜農除了看天吃飯之外,仍然只能碰“運氣”。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這個“軍”那個“狠”的,實質也與信息不對稱有關,與各級沒有做好服務工作有關。政府的服務,更多的還停留在文件中、會議上和表態中,根本沒有落實到行動上。在農副產品生產問題上,只有信息暢通、信息對稱,才有可能避免出現產地價賤、銷地價貴的問題,才能讓廣大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少受損失,才能讓廣大農民的投入產出更接受市場化,而不是永遠看天吃飯。相反,廣大消費者也能從信息對稱中享受實惠、減少生活負擔。

實際上,給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信息,政府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做好此此項工作,以滿足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共同需要。然而,恰恰是這樣一件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十分需要、也十分重要、政府也應當去做的事,絕大多數地方的政府都沒有去做,也從未想過去做,所謂的重要,只是為了表達一下心意,而非真的想去解決問題。也正因為如此,這一問題也就永遠只能停留在口頭上和文件中,停留在各種各樣的會議上。

所以,現在的問題,早已不是廣大農民生產得多還是少的問題,而是政府的服務問題,是政府是否真心想解決信息不對稱、信息不暢通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好,而是繼續讓廣大農民去看上一年的生產情況、去碰運氣,這個問題就永遠不會得到解決,廣大農民也仍然需要用大量的勞動和財力、物力等做“賭注”。而消費者則也要看天吃飯,“運氣”好,生活成本低一點,“運氣”不好,生活成本高一點。社會閒散資金,則紛紛成為市場的攪局者,損害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形成真正的惡性循環。

對廣大農民來說,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的政策,那麼多聽起來無比動聽的優惠、扶持等。想一想,不需要成本的服務都不能提供,需要成本的服務還怎麼可能到位。與其這樣,不如先從服務開始,從提供有用的信息、有用的指導服務開始,不要再讓廣大農民因為信息不對稱和不暢通而蒙受損失,讓廣大消費者也因為信息不對稱和不暢通增加生活開支、提高生活成本。房價已經讓多數居民成為房奴了,如果其他方面的生活成本降一點,也是一種放鬆、一種心理安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