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限制令再升級,給跨境賣家的“渡劫”建議

近幾天來,由於泰國確診人數出現反彈,導致大批群眾陷入了焦慮和著急的狀態。

泰國的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甚至還在泰國兩個主要城市曼谷和清邁宣佈採取“封城”措施後,引發了大型外地務工人員“回鄉潮”。

因為關閉了許多公共聚集場所後,多數行業“被暫停”,不少企業員工被迫進入“休業”狀態,經濟來源受阻,且在城市裡的日常開支非常高,大多數人頂不住,只能選擇回鄉,以減輕生活壓力。

在昨天(3月24日,泰國召開內閣會議,會後表示:將於3月26日正式發佈並實施泰國2005年《緊急情況管理法》等一系列防疫措施,並強制實行1個月。

部分公開內容如下圖:

泰國限制令再升級,給跨境賣家的“渡劫”建議

同時,泰國國際航空公司也在當天宣佈:暫時取消部分國際航班,減少人員流動,以控制疫情的擴散。

面對泰國不斷加強的防疫措施,讓剛經歷過菲律賓市場“暫停營業”的跨境賣家再次陷入擔憂:泰國是否會成為第二個“菲律賓”? “封國”之下,各市場物流情況如何?賣家運營會受到哪些影響?


一、物流

雖然目前Shopee和Lazada都表示,除菲律賓外,其他市場的物流仍然提供收發貨服務,但包裹運送出口和派送時間都不可避免出現了延期,原來7天內能完成派送的訂單延長了近15天至30天,甚至更久。

物流對跨境賣家訂單成交的影響十分巨大。根據賣家的反饋來看,物流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情況:

1、賣家發貨到中轉倉後,包裹長時間停留在倉庫;

2、包裹到達當地城市後,當地物流派送不及時導致顧客退貨;

3、轉為居家辦公後,收貨人不在原收貨地址,導致派送失敗;

4、包裹在運送過程中丟失,顧客訂單被取消;


二、運營

對跨境賣家來說,剛解決了供貨難問題,又陷入了市場需求下降的困境。

受疫情影響,東南亞顧客對非剛需產品的購買需求降低;再加上部分職業被迫“暫停”,導致人群收入不穩定,一再降低了消費慾望。部分產品的需求短期內會受到影響,特別是高客單價產品。

此外,許多賣家考慮到防疫產品的剛需,頂著風險、變著花樣在平臺銷售明令禁止的產品,最終結果是成百上千的店鋪賬號和上萬的產品鏈接被刪除。

對平臺來說,這些違規賬號的出現,不僅加大了平臺檢查和管理的工作,平臺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處理,導致效率下降。

對賣家來說,首先會覺得不公平,認為平臺“偏心”,對平臺政策產生牴觸;其次,大批量的封號也會影響賣家的經營自信心,時刻提防賬號禁封的危險。

對顧客來說,花錢買的產品還未到貨就下架了,會由此產生極差的購物體驗,原本受疫情影響的網購需求也會被再次拉低,最終會對平臺進行投訴,給賣家留差評。


針對以上兩個突出問題,跨境賣家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1、保持冷靜,不要被市場混亂動搖

防疫物品的價格不僅在國外被持續抬高,在國內的價格其實也不低,即使是大量批發,成本也很難有大幅度下降。

而且,基本上防疫物品都是“先款後貨”,如果銷售渠道不穩定,那麼賣家一次投入的風險程度就很高。

特別是近期防疫物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檢查尤其嚴格,已經有許多大型、小型企業因此出現“危機”,如果賣家不小心“趟了渾水”,那就是致命的打擊。

泰國限制令再升級,給跨境賣家的“渡劫”建議

二、關注市場動態,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不只是東南亞市場,歐美日韓等受跨境電商賣家青睞的市場也都處於“緊急狀態”。所有賣家的物流和運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於每天不斷變化的市場,賣家的抗風險意識得以提高。但是,仍有不少賣家面對市場突發情況時容易陷入焦慮。

這就要求,賣家在經營過程中,應該準備多套方案,以應對市場的突發情況。

比如,賣家發貨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一件代發,另一種是批量採購自發。現階段賣家如果資金流無法支撐大批量囤貨,那麼可以適當結合一件代發來運作,再根據市場情況逐步調整策略。


三、厚積薄發,贏在終點

在這次耗時較長的疫情期間,已經有不少賣家“被逼出局”,但是對剩下的賣家來說,競爭壓力也未能減輕多少。

如果說,在市場上升期有賣家能夠靠“運氣”獲得發展;那麼到了現階段,市場的入局門檻被抬高,成熟且有效的運營思路和方法就會成為賣家制勝的關鍵。

疫情需影響下,賣家從每天忙碌的後臺操作和發貨中解放,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時間。賣家只有利用好了這些時間,才能真正實現“彎道超車”。


林超Mike:跨境電商前線實戰賣家,專注東南亞電商市場,分享有用運營選品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