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在建重点项目复工率85.3%,国家5A级景区古文化街今开放


南开区:在建重点项目复工率85.3%,国家5A级景区古文化街今开放

3月25日,在第105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南开区委常委、副区长,区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罗进飞介绍了南开区复工复产工作和有关政策落实的相关情况。

南开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在抓紧抓实疫情防控的同时,提早谋划、提前动员、提速推进,有序有力恢复经济秩序。2月初,南开区着手推动规上工业复工复产。我们根据疫情变化,即时调整工作思路,争分夺秒、审时度势,将复工复产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南开区内在建市区重点建设项目复工率达到85.3%;规上工业、资质以内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国高新企业、外贸运行监测重点企业、重点楼宇企业等领域复工率达100%。834家“四上”企业复工率达90.1%;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已返岗员工9266人,返岗率达93%;作为城市商贸流通领域的风向标,全区9家商业综合体全部恢复营业;水上公园、南翠屏公园、长虹公园实现开园迎客;作为我市文化名片的国家5A级景区古文化街,今天恢复开放。

围绕天津市21条惠企措施,南开区从四个方面用力,持续加大助企扶企力度,及时制定南开区“六稳十二条”措施,帮助企业度过疫情难关。积极应对疫情防控。重点推动防疫相关企业复工复产,各部门协调发力,开通企业复工绿色通道,开展联合服务,以刻不容缓、只争朝夕的态度,推动宜药印务、诺达印刷等一批企业第一时间复工复产。解决企业用工难题。落实保险缴费惠企政策,组织“云招聘”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外地返津员工隔离难题,助推企业复工复产。落实减税降费措施。落实市有关政策,开通电子税务局、手机APP、24小时自助办税终端等多种渠道为纳税企业办税缴税提供便利。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已将20余家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对接,部分企业实现了融资,例如为生产测温枪的某医疗企业及时协调授信6500万元融资贴息贷款。

针对天津市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惠企服务27条措施,南开区研究制定全面推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方案,在区领导包保重点企业的基础上,建立区领导包片包街道服务机制,全力推动街域内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恢复经营。组建专项推动组,以街道社区为单位成立了178个“132”建制的帮扶小组,深入企业、商户指导经营者细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解读惠企政策大礼包,全面推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复尽复。截至3月23日,全区1.3万家企业整体复工率为83.01%;2.8万家个体工商户复工率为82.5%。居民生活服务业复工率达83.5%,其中3469家住宿餐饮市场主体复工2896家,复工率为83.5%。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唯有以变应变,因此南开区把创新贯穿工作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创新南开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鼓励引导企业增强信心、化危为机,用足用好惠企政策,从“静中守”到“动中防”,形成政府、企业、商户、百姓共促经营恢复的强大合力。

创新智慧管理,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用科技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提速。一方面开发应用了企业复工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复工信息登记、门禁通行打卡、员工体温检测等功能“一网通办”。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我们增设中小微企业注册功能,从“三级备案”到“一键直通”,让企业复工变得简单、省心。另一方面,南开区在商务楼宇内全面应用楼宇管理平台,对楼内企业、员工出入实现动态管理,楼宇管控更加精准高效。

创新载体引育,推进优势项目落地。不断创新招商项目对接方式,开启“云服务”模式,变项目洽谈“面对面”为“线连线”“屏对屏”,确保项目加快落地。3月23日,南开区采取线上签约的方式,与中铁建地铁项目总部、中科华控等十余个重点项目签约,协议金额超120亿元。同期,完成南开区博士创业园二期优质项目“云评审”,累计吸引超过20家高层次博士创业团队入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占比达到10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将超过80%。

创新产业发展,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企业与行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种种考验。一方面,坚持落细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强化“店小二”意识,开展精准帮扶,促进企业开拓新业务。比如,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和航天光电科技拓展业务,生产疫情急需的人体测温仪,第一时间对接服务,积极帮助企业申报重点项目,对接专项贷款,提供应用场景,促进项目迅速达产。另一方面,加大对创新产业聚集的启航智能大厦、启航创新大厦等载体复工指导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不足等实际困难,将疫情对创新产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引导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过程中也看到一些企业和商户存在顾虑,担心复工后经营成本,担心市场收益。我们积极鼓励企业商户抓住当前的市场空档,调整经营思路,拓展经营渠道,激发百姓消费,实现逆势增长。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加强惠企政策的宣讲落实,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打通复工复产堵点阻点,共同努力实现“双胜双赢”。这次疫情也给我们更多启迪,在后疫情时代,要思考如何转变思维、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亲商、爱商、助商、扶商上下功夫。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南开区在推进复工复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请介绍一下南开区针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罗进飞介绍,南开区共有中小微企业1.3万余户,企业数量多、情况复杂。受当前疫情影响较大,如何精准有效地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引导恢复消费信心,体现了政府的担当、责任和智慧。

精准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市先后出台了“21条”、“27条”等多项惠企政策,南开区也制定了南开“六稳十二条”政策,只有将政策落实落细落地,才能切实让企业和享受政策红利,为纾困解难。南开区认真落实房租减免政策,对国有资产出租房产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制作了房租减免明白纸,预计全区减免租金。同时,积极号召个人房主为经营租户减免房租,共渡时艰。落实稳就业政策,目前已累计为742家企业返还失业保险金额835万余元。大力推行“预约办、网上办、邮寄办、贴心帮”线上线下一体化审批模式,架起政企抗疫“连心桥”,疫情期间累计办理营业执照新增设立291户次,变更454户次;协调检测机构为企业免费检测13批次200项次。

重塑信心,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前,面对疫情危机带来的影响,从企业经营层面看,有的是顺势而上,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按着自己的成长步伐快速发展。比如,我区从事信息技术产业的华来科技。有的是逆势而行,特别是结合南开区科技资源优势和医疗资源的需求,朝着疫情的方向,攻关科研产品。比如,从事医疗行业物联网和大数据服务的医酷科技,疫情期间,主要产品是医疗行业的智能化物流终端及大数据平台,主要应用在疾控中心和医院,用于疫苗、检测试剂、耗材的智能储存和周转以及大数据分析,今年营业收入预计达到2500万元。有的是在困境中结伴而行,共渡难关。比如大悦城、时代数码广场等综合体,受疫情影响较大,从卖场方、经营户到消费者,都需要全面提振信心,都往前迈一步,生产秩序才能更快恢复。大悦城在闭店期间,为扩大消费,推出了线上商城,目前已有163个品牌入驻,近1万件商品在售,通过节日优惠、会员优惠、抖音直播等多种形式,引燃消费,线上销售额逐渐攀升。大悦城从3月11日开业,在目前限流的情况下,平日日均客流达到1.8万人,在第一个周末日均客流2.5万人,在刚刚过去的第二个周末客流量已达5万人。从消费数据可以看出,消费的动力在不断激发,消费的信心在不断增强。

牢牢守住疫情防线。百姓安全消费、放心消费是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重点。在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强对复工企业、商户的服务,指导经营主体严格落实疫情防控、食品及生产安全责任。在每个商场派出驻场监管专员,从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视角出发,引导企业用好“健康码”“津门战疫”,现场帮助落实商场卫生防疫指南(第二版),目前鲁能城、熙悦汇、仁恒等全区所有商业综合体全部恢复营业。再比如,紧盯客流量较大的商街加强监管。按照生产类、销售类、制售类分别制定复工复产要求明白纸,施划“一米线”加强引导;自主开发防疫食品监管APP,制定自查清单,商户通过拍照留痕加强过程管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为百姓营造安心、放心的消费氛围。

(津云新闻记者张赫洋 侯沐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