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慶:提升物流經濟韌性的路徑分析

物流業是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產業之一,交通管制、供應鏈失衡等多重因素導致物流梗阻。物流業也是復工復產最早最快、韌性最強的產業之一,為恢復經濟、保障民生提供了強大的動能。

本文分析了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各產業的支撐作用,提出提升物流經濟韌性的五個途徑。

一、物流經濟韌性的體現

近年來,物流產業佈局逐步合理、交通和物流基礎設施日漸完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物流業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疫情下,物流業不僅對經濟社會平穩健康運行發揮了強大的支撐作用,還通過加快復工復產有力的促進了產業鏈的復甦。截止2月底,全國物流企業復工比例已經超過60%,物流園區的復工率接近90%,而同期其他產業復工復產率只有40%左右。截止3月20日,山東省3800餘家重點物流企業,復工率90%以上,其中A級企業、星級企業復工率95%以上,各類物流園區復工率100%。物流業復工復產的速度明顯快於其他行業,其韌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對工業經濟的強大支撐。中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從我國社會物流總額構成來看,2019年工業品物流總額約270萬億元,佔全社會物流總額的90%以上。從工業設計、原材料採購、生產、倉儲、配送到逆向返廠,每個環節都需要物流的支撐。高效的物流服務,為製造業降本增效、提高產品全球競爭力提供了強有力的動能,成為推動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手段和新引擎。

(二)對民生保障的強大支撐。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41萬億元,增長率為8%;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約7萬億元,增長率超過22%,即時物流連續五年增長率超過50%,居民日常生活對物流的依賴度越來越高。一方面物流增進了人民的福祉,保持了居民消費品價格基本穩定,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石;另一方面,物流業率先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人們的自覺選擇。

(三)對全球供應鏈穩定的強大支撐。中國是全球的製造中心、消費中心和貿易中心,是全球最重要的“世界工廠”, 中國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鏈條,世界500餘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餘項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中國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為全球貢獻了近100萬億經濟總量。因此,全球的製造業依賴於中國,全球的貿易業也依賴中國。中國是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器,沒有中國供應鏈,全球經濟將會出現斷崖。

二、提升物流經濟韌性的途徑

(一)實施物流強基工程,提升物流承載韌性。國家層面強化系統規劃,合理佈局國家物流樞紐,實現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均衡發展,支撐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區域海陸空綜合物流樞紐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樞紐間聯動發展,構建“樞紐+通道+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提升樞紐等基礎設施的價值創造能力。城市層面將物流園區、分撥中心、末端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統一規劃、合理佈局,提升城市物流承載能力。

(二)實施物流績效工程,提升國際物流效能韌性。一是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中高端,通過加強物流貿易載體、物流信息平臺等建設,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和國際經貿合作。二是積極參與全球供應鏈規則制定,加強與主要貿易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人員流動、資格互認、標準互通、認可認證、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磋商與合作,提升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三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推進電子口岸與物流服務平臺聯通發展,加快單一窗口建設,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提高貨物通關效率。

(三)實施供應鏈工程,提升供應鏈協同韌性。加快供應鏈體系建設,是推進重點產業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重要手段。一是供應鏈協同製造,降低製造企業物流成本,提升製造企業競爭力,助力製造業高質量集群化發展。二是供應鏈協同商貿,構建採購、分銷、倉儲、配送和綜合服務供應鏈平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是供應鏈協同金融,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範和化解供應鏈金融風險。四是供應鏈協同客戶,以客戶供應鏈需求為導向,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提高各行業供應鏈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構建全球供應鏈生態圈。

(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提升物流產業融合韌性。緊抓新舊動能轉換國家戰略機遇,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四新”物流產業,實現物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發揮物流業基礎支撐和戰略引導作用,推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實現現代物流業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五)實施物流人才培育工程,提升從業人員職業韌性。構建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優化高等院校物流專業和課程設置,加大教育培養力度,做好物流專業人才儲備。構建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形成政用產學研相結合,高校學習與企業實踐相銜接,政府、院校、行業組織、企業、培訓機構相為貫通、互為補充的培養模式,提升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和管理水平。創新物流人才激勵機制,把物流企業家納入國家榮譽制度。創新人才交流與合作機制,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通曉國際化規則、能夠參與國際化競爭的物流高端人才。

(作者系濟南市口岸和物流辦公室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