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平均每場觀影人數不足1人,誰說沒必要開了?

最近,一些地區的電影院復工了。

據《證券日報》數據,過去一週(3月16日~3月22日),國內影院復工率為4.8%,實現總票房收入11.82萬元,累計觀影人次3810人,其中22日平均每場觀影人數不足1人。

對此,不少人稱如果生意不好,電影院還不如不開,等一段時間再說。小觸想說,目前電影院之所以顧客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好看的影片都已撤檔,如果生意不好就關停,這恐怕不是一個好選擇……

影院平均每場觀影人數不足1人,誰說沒必要開了?

影院平均每場觀影人數不足1人

受疫情影響,電影院足足蟄伏兩個月了。最近,隨著疫情放緩,一些地方的電影院逐漸復工。

據《證券日報》3月23日消息,數據顯示過去一週(3月16日~3月22日)時間裡,國內影院復工率達4.8%,總票房收入11.82萬元,累計觀影人次3810元。

影院平均每場觀影人數不足1人,誰說沒必要開了?

從票房情況可以看出,影院生意不太好。以3月22日為例,國內共有529家影院開業,總場次1389場,觀影人次僅1326人。也就是說,平均每場觀影人數還不足1人。

小觸注意到,目前復工的影院以播放舊片為主,其中不乏以往的優質作品,比如《中國合夥人》《狼圖騰》《戰狼2》《流浪地球》以及《何以為家》等。

據悉,上述5部電影的發行方將收益全部讓利給了影院。

業內人士稱,目前一些大城市仍處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影院全面開業還需待以時日,等到全面復工後,電影應該會迎來“報復性消費”。

不如不開?

放映一場電影,觀眾就寥寥數人,甚至沒有人,電影院的開業引起了爭論。

“才1人,電費都虧了。”

“很心酸,還不如不復工,沒必要強開著。”

“主要是現在放映的這些電影都不是新片,提不起興趣。”

影院平均每場觀影人數不足1人,誰說沒必要開了?

小觸發現,在一項題為“你現在沒去電影院的原因是什麼”的網絡投票中,約61.9%的人表示考慮到安全,更願意宅在家中看視頻;約31.2%的人表示“想看的電影沒上映”或“沒時間去看”。

由此可見,電影院復工後觀眾少的原因,主要還是擔心感染病毒以及影片不夠給力。

那麼,影院在觀眾寥寥的情況下,要虧損很多錢嗎?其實對比直接關門歇業來說,損失差別並不是很大。相反,這個時候開業,還有助於做好完全營業後的鋪墊工作。

影院開映合理且必要

因為開工後人很少,所以影院開業還不如不開嗎?小觸覺得這種看法是有問題的。

首先,電影院的復工,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條件之上:不僅要當地形勢已經好轉,還要電影院本身做好消毒殺菌和體溫檢測等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電影院的復工和菜市場的開放一樣,是合理的經營需要。

影院平均每場觀影人數不足1人,誰說沒必要開了?

再者,當疫情走向尾聲時,所有行業都應該逐漸擺脫掉因疫情產生的停擺“慣性”。影院作為供給方,有必要帶頭盤活市場,而不是等著觀眾凝聚出巨大的需求,再慢慢開始供應。

小觸相信,如果那些觀眾呼聲較高的影片能立馬登上大熒幕,那麼這次的電影院平均觀影人數絕對不會是數字1。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一個月前西湖和武功山恢復開放時的火爆場面窺見一二。

因此,現在的電影院雖然門可羅雀,但再過些時日,等到撤檔的優質影片都重新上映時,那將是一番頗為熱鬧的景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