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室早上5點就起來了,他們起床之後都做些什麼?

梅花三弄梅花


皇宮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地方,皇家的規矩真的可以用一本書來寫,清朝的皇宮更是如此,不同級別的吃、穿、用度都不一樣,所有人都必須嚴格遵守,但規矩總有例外的時候,而紫禁城裡卻有一條規矩如鐵一般,即使是晚清末年,西方先進制度開始不斷進入皇宮,這條規矩也沒有做任何改變。

清朝變態的早起制度

眾所周知,清朝的皇帝是最勤奮的,即使是清末如此不堪之時,清朝也沒有出現一個胡作非為的敗類皇帝,這都歸功於清朝嚴厲的家法,正如清朝人自己所感嘆的那樣:“本朝家法之嚴,迥絕千古”。而讓清朝皇帝從不敢懈怠朝政的原因就是清朝的起床制度。

清宮中生活的皇帝后妃們,每天早上5點就必須準時起床,開始新的一天,這一條規定是保證清朝這架龐大機器正常運營的法門。無論宮女、太監、侍從、護衛都必須遵守,從無例外。

即使尊貴如慈禧,也沒敢例外,慈禧是一個非常遵守規定的人,她是典型的保守派。伺候慈禧的何榮兒以及女官裕德齡都曾在回憶錄中提到關於慈禧早起的問題。

慈禧是一個愛美之人,早起床後光是梳洗打扮就需要3小時的時間,還不算吃飯、抽菸的時間,為了不耽誤早上8點的早朝,慈禧只能將起床的時間提前,每天3點左右就起床。

從入宮那天起,無論嚴寒酷暑,慈禧都不曾5點之後起床,即使是身體不好時,她早上5點也必須起床梳洗打扮,接受皇帝和后妃們的問安,然後才能重新躺下養病,這樣的習慣一直保持到了慈禧生命終結。

慈禧生命的最後幾天,慈禧已經到了起不了身的情況了,但她依舊能5點醒來,接受了后妃的問安後,才接著休息。這規矩無論對於年輕人,還是對於老年人,都一種極大的折磨,但這條規矩一直在清宮中存在了幾百年,一直到清朝滅亡,才被廢除。

鐵打的規矩,流水的皇帝

每天早上5點起床,不分冬夏寒暑,這一條成了清朝的祖制。雍正是一位非常勤奮的皇帝,每天批改奏摺到後半夜才睡,因為清朝的祖制規定是5點起,但不會管你晚上幾點睡的,所以第二天早上5點就還得起,結果雍正一天只能睡4小時,不到60歲就死了。

早起的目的就是為了上早朝,早朝在清朝被稱為“御門聽政”。康熙皇帝規定“御門聽政”必須每天舉行。各部門每天早上在午門外集合,春夏於卯正一刻(早上6:15),秋冬於辰初一刻(早上7:15),進至中左門等候。

1小時後,開始彙報工作,說得通俗點就是每天必須要開完例行早會後,才算開始一天的正常工作。由於這個早會開始的時間非常早,所以大臣們也被搞得很痛苦,多次請求將早會改為滿漢輪班制,結果都被康熙拒絕了,康熙不但拒絕了,還將這個制度寫進了《大清會典》,搞得後面的皇帝都得遵守。

不睡懶覺,連孩子都得遵守

清朝不僅皇帝不能睡懶覺,連幾歲的孩子都不曾放過,清朝皇子6歲時(虛歲)就開始早起讀書,他們的讀書時間是“卯入申出”,也就是從早上5點到下午3點,一共10個小時。

《康熙起居注》記載了康熙26年6月初10,皇子們學習生活:

寅時(3~5點):皇子起床,到書房複習前一天的功課。

卯時(5~7點):早讀前誦課文,背熟後由師傅抽背,並寫楷體字一紙。

辰時(7~9點):康熙去書房檢查皇子們的背書情況。

巳時(9~11點):練字

午時(11~13點):吃午飯,飯吃完之後,皇子們繼續學習,但師傅可以休息。

未時(13~15點):練習射箭後,由師傅開始講課。

申時(15~17點):康熙再次檢查皇子們的作業情況,並檢查射箭練習情況。

從皇子們的一天中,就可以看出清朝對於皇室子孫教育的重視程度,這也是清朝很難出昏君的原因。

這個早起制度,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變態”,早上5點起床,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講都是極為痛苦的,更何況還不是5點才起,而是最晚不能超過5點,這樣的變態制度一直保持到清朝滅亡。

《大清會典》

【END】


雨霽視角


清朝皇室差不多是中國古代最禁慾的皇室,一舉一動都被祖宗家法管著,根本享受不到做皇帝的快樂,這從皇室的日常作息就能看出。

就以最尊貴的皇帝為例,清朝皇帝一般早晨五點就起床了,梳洗打扮完事後,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慈寧宮向太后請安,可見太后五點來鍾也已經起床了。



之後到早晨七點鐘,皇帝要進早膳了。一般來說,在進早膳前皇帝是沒有飯吃的,不過有些皇帝在起床之後會提前墊墊肚子,比如乾隆帝堅持每天早晨起床後要吃一碗冰糖燕窩,不為吃飽肚子,就當個小甜點。

大概九點半左右,吃完早膳,皇帝要開始處理朝政了。處理朝政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在乾清門御門聽政,一般就是王公大臣面奏議事,或是皇帝把一些疑難問題拿出來交由大臣們交流,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上朝。第二種就是在養心殿處理朝政,一般就是在早膳時由太監將王公大臣的名牌遞上,由皇帝來選擇是否召見,然後直接在養心殿處理。雍正設立軍機處之後,皇帝召見大臣也會在軍機處,但一般都是在養心殿,因為養心殿就是清朝皇帝日常的寢宮。



到中午十一二點時,皇帝會午休一段時間,然後到下午兩三點鐘,皇帝就會進晚膳了。這頓飯吃完,皇帝就不再吃飯了。

進過晚膳,皇帝會繼續回養心殿處理朝政,批閱奏章。如果感到疲勞了,就可以適當搞一些娛樂活動,比如聽戲、賞花等等。到晚上五六點鐘,如果皇帝餓了,可以吩咐御膳房準備些小點心吃。

吃過點心之後,皇帝還要祭拜神靈。祭拜完神靈,如果這時候皇帝有性需求,差不多就可以進行了,但在這方面也有祖制的約束,不可能隨心所欲,地點一般都是在養心殿,完事之後大概就到晚上八九點鐘了。



晚上九點鐘,就是皇帝的就寢時間,地點是在養心殿。但皇帝一般會在就寢前批閱奏摺,甚至還會召見大臣。像雍正皇帝每天批閱奏摺要寫一萬字,往往硃批的內容比奏摺本身的字數都要多。所以,勤奮的皇帝一般都會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

可見,清朝皇帝這一天有多忙碌。


達摩說


清朝皇室每天早起必“衝龍溝”,為何丫鬟爭著伺候?

“衝龍溝”是什麼意思,“衝龍溝”跟股溝有關係嗎?其實“衝龍溝”卻是與股溝毫無關係的。衝龍溝是滿清貴族的一種習慣。

清朝時期的衝龍溝,是在帝王經歷了一晚上的睡眠之後,睡醒一來的第一杯茶,這一杯茶只用作漱口只用,並不會直接嚥下去。

清朝的歷代帝王推行茶文化,在古代的時候,不像現在一樣可以用牙膏刷牙,而睡眠一夜以後口中的確是乾燥難忍的,因為茶水的確有著不錯的清新口氣的能力,權貴在睡醒之後第一件事也就是衝龍溝。

而就是這樣一件事,不少宮女都是搶著要伺候的。

本身伺候別人漱口這件事就是一件髒活累活,不少人應該都敬而遠之的,但是清朝時期的丫鬟卻對伺候漱口這件事情有獨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她們這麼做,自然也是因為衝龍溝是能給她們帶來利益的。

清朝皇室用作衝龍溝的茶水,都是名貴茶葉泡製而成。

一般來講,漱口這件事是很多人都乾的,但是普通人漱口只能用清水了,而皇帝卻可以用名貴茶葉來泡製茶水衝龍溝。

這些茶水大多都是泡製過一兩次的,而服侍皇帝衝龍溝的宮女可以將這些泡完的茶葉收集起來,像是那些權貴,他們對這些雖然不是很在乎,泡了一兩次該換就換了,可是對於平頭百姓來說,這可都是絕對捨不得的。

特別是皇帝用來衝龍溝的茶水,絕對都是全國最為名貴的那一部分茶葉,她們將這些茶葉晾乾再賣出去,也是一筆額外收入。

通過服侍貴族子弟衝龍溝,可以拉近與權貴的距離。

清朝進宮做宮女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迫不得已的,進宮之前,也許在家裡是個大小姐,再不濟了以後也能尋個好人家過著還算可以的生活,但是進宮以後做了宮女,幾乎一輩子再難出去,相當於困死在了皇宮之中。

這些做宮女的,一輩子也就那樣了,當然還有很少的一部分,有幸能被皇帝看中,成為皇帝的枕邊人。

就算是不能成為皇帝枕邊人的,也會想盡可能的伺候更為尊貴的人,那樣她們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會水漲船高。

而服侍皇上衝龍溝,絕對就是拉近與皇帝距離的一個大好機會,若是有幸被看中了就一步登天了,如果沒被看中,但做個專門服侍的丫鬟也是好的。

伺候主子衝龍溝,絕對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這也是為什麼眾多丫鬟宮女爭搶著要去服侍那些貴人們衝龍溝的主要原因。



張文才天若有情


在電視劇上我們看到清朝的皇子,不但能夠衣食無憂受人尊敬,而且還可以擁有特權。而這幾點也是讓無數的人羨慕,那麼清朝的皇子真的會如我們想象中那麼逍遙嗎?事實並非如此。其實清朝的皇子遠比我們現在還要苦,只要你看一下他們的學習日常,你就不會羨慕了。

上學時候,我們最厭煩的就是要早起,尤其是冬天。然而就算我們早起,也不過是要五六點,而清朝的皇子就不一樣了。根據相關的記載,說是隻要皇子三四歲,就必須要送到一個叫做無逸齋的地方去學習。而且更讓人無語的是,凌晨三點皇子必須早起。

起來之後必須到無逸齋去複習功課。夏天還好,試想一下冬天,讓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三點起來,該是有多麼的可怕。然而規矩就是如此,作為皇子必須要按時起來,而且還不能遲到。複習完功課已經差不多是五點了。在五點到七點這個時間段,是最好的時間。

這個時候會有老師帶他們誦讀文章,然後要求皇子必須把文章給背誦下來。那個時候可不只有漢文,而且皇子還得學習滿文。當時老師對皇子們的要求是什麼呢?就是必須要一字不差,否則的話皇子必須受罰。當然,這也是有區分的。受寵的皇子自然不會被罰太狠,而不受寵的皇子就說不準了。

不要以為這就完了,接下來皇帝還會親自來檢查皇子的學習情況。而在皇宮之中,想要得到皇帝的恩寵,因此必須足夠優秀。而且皇帝要求更高,一旦達不到,皇子必須接受懲罰。這個時間大概會有一個時辰。到了9點與11點的時候,皇子又會被強迫學習書法。

畢竟想要成為皇帝,書法必定不能太差。而書法的學習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必須從小開始苦練。練完書法,一個上午也就過去了。不要以為這樣的一天就過去了,這還只是半天而已。清朝皇室最初都是滿族人,他們都是馬背上的民族,即使穩定之後,還依舊要學習騎射。

而騎射一般都會花兩個小時左右,等到結束已經是下午三點左右。之後緊接著又是學習文化課,而且和上午所經歷的差不多。都要進行背誦。而且最後的時候,皇帝還要檢查他們的騎射成果。等到完全結束的時候已經是七點左右。此時一天的課程才算結束。

而且根據相關的記載,清朝的皇子一年能夠休息的時間也只有五天而已。說來古代的皇子也是真慘,比我們現代要苦多了。相信很多人看到他們的學習日常,估計就不羨慕了。正是以為從小吃的苦比較多,所以皇帝一般的功底都不會太差。






周朝文DMU


皇宮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地方,皇家的規矩真的可以用一本書來寫,清朝的皇宮更是如此,不同級別的吃、穿、用度都不一樣,所有人都必須嚴格遵守,但規矩總有例外的時候,而紫禁城裡卻有一條規矩如鐵一般,即使是晚清末年,西方先進制度開始不斷進入皇宮,這條規矩也沒有做任何改變。

清朝變態的早起制度

眾所周知,清朝的皇帝是最勤奮的,即使是清末如此不堪之時,清朝也沒有出現一個胡作非為的敗類皇帝,這都歸功於清朝嚴厲的家法,正如清朝人自己所感嘆的那樣:“本朝家法之嚴,迥絕千古”。而讓清朝皇帝從不敢懈怠朝政的原因就是清朝的起床制度。

清宮中生活的皇帝后妃們,每天早上5點就必須準時起床,開始新的一天,這一條規定是保證清朝這架龐大機器正常運營的法門。無論宮女、太監、侍從、護衛都必須遵守,從無例外。

即使尊貴如慈禧,也沒敢例外,慈禧是一個非常遵守規定的人,她是典型的保守派。伺候慈禧的何榮兒以及女官裕德齡都曾在回憶錄中提到關於慈禧早起的問題。

慈禧是一個愛美之人,早起後光是梳洗打扮就需要3小時的時間,還不算吃飯、抽菸的時間,為了不耽誤早上8點的早朝,慈禧只能將起床的時間提前,每天3點左右就起床。

從入宮那天起,無論嚴寒酷暑,慈禧都不曾5點之後起床,即使是身體不好時,她早上5點也必須起床梳洗打扮,接受皇帝和后妃們的問安,然後才能重新躺下養病,這樣的習慣一直保持到了慈禧生命終結。

慈禧生命的最後幾天,慈禧已經到了起不了身的情況了,但她依舊能5點醒來,接受了后妃的問安後,才接著休息。這規矩無論對於年輕人,還是對於老年人,都一種極大的折磨,但這條規矩一直在清宮中存在了幾百年,一直到清朝滅亡,才被廢除。

鐵打的規矩,流水的皇帝

每天早上5點起床,不分冬夏寒暑,這一條成了清朝的祖制。雍正是一位非常勤奮的皇帝,每天批改奏摺到後半夜才睡,因為清朝的祖制規定是5點起,但不會管你晚上幾點睡的,所以第二天早上5點就還得起,結果雍正一天只能睡4小時,不到60歲就死了。

早起的目的就是為了上早朝,早朝在清朝被稱為“御門聽政”。康熙皇帝規定“御門聽政”必須每天舉行。各部門每天早上在午門外集合,春夏於卯正一刻(早上6:15),秋冬於辰初一刻(早上7:15),進至中左門等候。

1小時後,開始彙報工作,說得通俗點就是每天必須要開完例行早會後,才算開始一天的正常工作。由於這個早會開始的時間非常早,所以大臣們也被搞得很痛苦,多次請求將早會改為滿漢輪班制,結果都被康熙拒絕了,康熙不但拒絕了,還將這個制度寫進了《大清會典》,搞得後面的皇帝都得遵守。

不睡懶覺,連孩子都得遵守

清朝不僅皇帝不能睡懶覺,連幾歲的孩子都不曾放過,清朝皇子6歲時(虛歲)就開始早起讀書,他們的讀書時間是“卯入申出”,也就是從早上5點到下午3點,一共10個小時。

《康熙起居注》記載了康熙26年6月初10,皇子們學習生活:

寅時(3~5點):皇子起床,到書房複習前一天的功課。

卯時(5~7點):早讀前誦課文,背熟後由師傅抽背,並寫楷體字一紙。

辰時(7~9點):康熙去書房檢查皇子們的背書情況。

巳時(9~11點):練字

午時(11~13點):吃午飯,飯吃完之後,皇子們繼續學習,但師傅可以休息。

未時(13~15點):練習射箭後,由師傅開始講課。

申時(15~17點):康熙再次檢查皇子們的作業情況,並檢查射箭練習情況。

從皇子們的一天中,就可以看出清朝對於皇室子孫教育的重視程度,這也是清朝很難出昏君的原因。

這個早起制度,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變態”,早上5點起床,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講都是極為痛苦的,更何況還不是5點才起,而是最晚不能超過5點,這樣的變態制度一直保持到清朝滅亡。


數碼小沈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就算帝王之家也毫無例外。這表現了中國人民的勤勞,普通人起來以後打掃庭院,至於皇室,大家都知道皇宮裡有宮女侍衛嬤嬤根本不需要自己動手打掃,所以他們起早後幹嘛就不得而知了。


是木木呦


他們當然是去上早朝,也就是開晨會啦,然後就是去自己喜歡的妃子那裡吃早膳


南巷清風6396


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