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我們就知道的 陳勝、吳廣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歷史在跳動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陳勝、吳廣都是反抗秦朝暴政的人,也是農民起義。

但陳勝、吳廣並不是追求解放農民,不過是“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嗎”?意即“我們也能當上王侯將相”。

說通俗點,陳勝、吳廣是利用農民打天下,自己做王侯將相而已。

陳勝這個人,有著農民起義的很多侷限。

其一是戰略眼光短淺。

明明秦朝還有很強的實力,陳勝就敢分兵多路四面攻擊,派周章帶著主力孤軍深入去打咸陽。

結果周章被章邯打的大敗,周章自殺。這種毀滅性的失敗,導致陳勝最終滅亡。

其二是還沒勝利就開始驕傲。

陳勝起兵到被殺,前後只有6個月。

然而,就在他剛剛有些起色的時候,就稱王。

部下陳餘、張耳認為陳勝不應稱王,應迅速向西進軍,擁立六國君王的後裔,為秦朝大量樹敵。同時二人還警告陳勝,如果現在就稱王,則天下諸侯恐怕不會不服,失去大量盟友。陳勝沒聽從他們的意見,急於做王,最後果然眾叛親離。

除了過早稱王以外,陳勝起兵才幾個月後,就比皇帝還皇帝。

陳勝給地主打工的時候,曾經對那些窮朋友說:“如果我富貴了,不會忘記你的”。

結果,果然有窮朋友來投奔他。

這個窮朋友是普通農夫,口無遮攔,常常跟人講陳勝過去的逸聞。陳勝知道後大陸,殺死了來客。

部下認為陳勝連多年的好友都殺,根本不能容忍。從此以後,陳勝的舊交都紛紛自動離去。

更誇張的是,陳勝目中無人,連長輩也不放在眼裡。陳勝的岳父和大舅子來投奔他,陳對他們態度極為冷淡,對岳父也不尊敬。

岳父憤怒地說:“依仗強勢怠慢長者,不能長久!”於是不辭而別。

其三還沒勝利就開始火拼。

吳廣的死因,目前有多種說法。

吳廣是被部下田臧所殺,事後田臧還把吳廣的人頭獻給陳勝,陳勝不但沒有指責還給與獎勵。

一說田臧是為奪權殺死吳廣,陳勝無奈接受事實;

但另一說是,吳廣在軍隊中威望僅次於陳勝,讓陳勝感到恐懼。所以借用田臧的手,將吳廣除掉。

就在當年,大部分人認為是陳勝殺掉了吳廣。由此,陳勝大軍內部出現嚴重內亂,軍心渙散。秦大將章邯率軍攻來,田臧率部迎戰。但此時部隊的直接領袖吳廣剛死,軍心大亂,官兵一觸即潰,田臧也被殺死。


薩沙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苟富貴勿相忘,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提到這些經典名句,就把我的記憶拉回到秦末的亂世。說出這些話的人並不是名門望族,也不是飽學之士,而是一個叫做陳勝的年輕人,他還只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我這麼說你相信嗎?反正我是不信的。



這些口號,不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能說的出來的,陳勝背後是一股暗流在湧動,這股暗流就是秦末的反秦勢力。沒有他們的背後操控,單憑陳勝、吳廣很難興起什麼風浪。這些口號是事先就策劃好的,因此說出來才具備極大的蠱惑性和號召力。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的起義,是整個秦末亂世的開端,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時之間天下皆反。看似牢不可破的大秦帝國,逐漸開始崩塌,六國的復辟勢力,有野心的豪強,有秦末的遊俠和名士。如楚國名門項氏,沛縣的亭長劉邦,秦末名士張耳,都被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陳勝絕不是一個普通的農民,而是受過教育、知書達禮的人。陳勝很可能是楚國貴族之後,所謂的“大楚興,陳勝王!”和陳勝所建立的政權叫做“張楚”,就說明了這一點。

至於吳廣可以說是陳勝的軍師,很多口號和策略的制定人就是吳廣。前臺的陳勝王,後臺的吳廣謀,這臺秦末的大戲,之所以如此精彩就是因為形形色色的角色和熱熱鬧鬧的故事。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我是愛學習的小蟲子,歡迎關注我,與我交流中國歷史。

很多人一定很奇怪,陳勝吳廣,秦末很著名的人物,但是後來他們到底怎樣了?他們是怎樣的人?

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他們轟轟烈烈的開始,最後平平庸庸的結束。

陳勝吳廣如果不是機緣巧合的話,可能終其一生就是兩個普通人。但是在今天看來,他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英雄,拉開了推翻暴秦的農民起義浪潮,這在歷史上是第一次。這個組合主要以陳勝為主。陳勝的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數千年來振聾發聵,直接衝擊了歷代帝王們皇權神授的“天子”身份的合法性。

在秦律嚴苛的大環境下,發生於秦二世元年一場大雨既讓一群戍邊的士卒成為了違法者,也給了陳勝吳廣兩個小吏機會登上宏大的歷史舞臺。“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橫豎是一死,不如做一番大事吧?

於是一場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起義石破天驚般的拉開了帷幕,短短期間內就發展到了兵車數百輛,騎兵千人,兵士數萬人的規模。可客觀來講,這裡面天時地利的成分多,歸於人的要素要其實相對少一些。陳勝是個很有志向的人,但綜觀史書,他與吳廣稍微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就是在魚腹中放入了寫有“陳勝王”的布條,偽裝成狐狸高喊“大楚興,陳勝王”,成功的唬住了跟隨他們的這一隊士卒。不信天命的陳勝最後用這種方式,讓後面的士兵們確信,跟著陳勝造反是天意。不得不說,頗具諷刺意味。

而後面的故事,跟明末李自成的起義大同小異,聲勢浩大的迅速崛起之後,無可避免慢慢歸於平庸。陳勝驚恐地發現,以他的能力,竟然帶不動這麼龐大的隊伍(雖然他的確很有理想),他失去了對各路人馬的控制,手下將領紛紛自立為王,又打著陳勝的旗號互相攻擊,爭權奪利,吳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殺害的。究其原因,雖然人數眾多,但是義軍之間關係相當鬆散,陳勝在這中間更多的類似於一個精神領袖。可悲的是,他既無經驗,也沒能力約束住這支隊伍。

當時許多人對陳勝的領袖地位不以為然,而陳勝也缺乏對現狀的正確認識,陷入一種盲目樂觀之中,在還沒有定天下的情況之下就開始擺譜享樂。陳勝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以後忘記了自己起初的目的,不得不說,權力的確是個好東西,它讓陳勝迷失了。但大勢已去,他的隊伍最終被秦將章邯各個擊破,他也死於自己駕車人莊賈之手,至此,傳奇人物陳勝吳廣短暫的輝煌時代結束了。不過他們掀起的反秦浪潮最終獲得了成功,只是笑到最後的人成了項羽和劉邦。


小蟲子愛學習


小時候,我們讀陳勝、吳廣的時候,大概只知道他們是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正因為他們的號召,最終暴秦被滅亡了。

陳勝的那幾句“名言”確實流傳千古,但是事實上,歷史上很多“名言警句”並不一定都是當時的原話,甚至都不是當時曾經說過的。所以不管陳勝有沒有文化,也不妨礙他“說”出一些名言警句,更何況陳勝、吳廣讀過書的可能還是有的,能夠被選為九百人的屯長,有一定領導才能也是需要的。他們的起義之所以能迅速發展壯大,正應了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能力真的有多強。

而他們的起義最終失敗的真正原因,也跟他們能力的不足和對時局的判斷失誤有很大的關係。

陳勝、吳廣最初起義選了兩個代言人——扶蘇、項燕,然後口號是——大楚興,陳勝王。上學的時候就很不理解,明明選擇的是復興大楚的政權,卻為什麼要用扶蘇做代言人呢?秦朝的公子什麼時候成為楚國的代言人,真是滑稽。後來讀史記,就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陳勝他們當時大概只是選了兩個他們認為很有名氣、可以被選來做代言人的人選罷了,並沒有那麼強烈的目的性。而”大楚興,陳勝王“就有較強烈的目的性了,那就是我是大楚的代言主,我陳勝才是楚的王。

相比之下,後來項梁採用范增的意見,立熊心為楚懷王,繼續楚國的香燈,就顯得聰明得多。

所以,後來陳勝雖然勢力發展壯大很快,但是卻沒有什麼凝聚力。他既沒有選曾經的楚國皇族立為王,也沒有選擇他的代言人項燕的後人,而是自己稱王。後來的起義軍真的就成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了,誰先搶的地盤算誰的。

隨著吳廣被殺,起義軍內部隨著“蛋糕”的不斷做大,也開始自己分“蛋糕”了,武臣自立為趙王,韓廣在攻略燕地後也自立為燕王。周市雖未自立為王,卻立了魏國後裔寧陵君魏咎為王,而自任魏相。與此同時,之前紛紛響應的各地英豪也不再聽陳勝節制,直接孤立了作為反秦主力的陳勝“張楚”政權,張楚政權失利已經不可避免了。

最終,在秦末名將章邯的攻擊之下,陳勝最終兵敗,隨後被自己的車伕莊賈殺害。

陳勝、吳廣起義,從開始到失敗,不過一年多的時間,當時天下,只差一個振臂一呼的人,所以當陳勝、吳廣拉起大旗的時候,誅秦之風日盛。不過從陳勝、吳廣的發展、壯大到滅亡的過程,水一白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即便他們沒有被秦所滅,他們也不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在暴秦被滅,群雄割據的時代,他們也會是較早被滅的一股勢力。


事實證明,陳勝當年說的“苟富貴,勿相忘”也不過是一句空話。當年陳勝說這句話時候的傾聽者,後來在他為王之後,便真的去找他了,結果落了個被殺的下場。共富貴和共患難從來都不是劃等號的。


水一白聊歷史


陳勝吳廣起義的事蹟,小時候在我們的課本里學到過,陳勝吳廣為了反抗暴秦的統治,在大澤鄉發動起義,雖然這次的農民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是,由此而激發的各地農民起義卻層出不窮,最終,劉邦推翻了暴秦的統治,為什麼劉邦的起義能夠成功,而最開始的陳勝吳廣失敗了呢?

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註定是會失敗的,究其原因,就是自身原因以及外部條件不成熟,在這裡說到自身原因,那我們要先看看陳勝和吳廣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一,陳勝與吳廣的小農經濟思想,只顧眼前利益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原因就不多做敘述,我就先簡單的說一下,陳勝和吳廣是一批趕往漁陽的壯丁屯長,但是由於恰逢大雨,寸步難行,肯定無法按時抵達漁陽,因此兩人商議,進也是死退也是死,不如一起反了,兩人振臂一呼,沒曾想響應號召的人也不少,起初也是非常的順利,起義軍一路向西進攻,很快攻進關中,逼近秦朝都城咸陽。可惜,我們的陳勝和吳廣乃是農民出生,目光短淺,他們沒有朱元璋那麼的有遠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可是他們卻沒有繼續努力,而是自己急於自封為王,還給自己建造了宮殿,還封了百官,要知道,槍打出頭鳥,起義尚未成功就自封為王造宮殿開始享樂,不是把自己釘在槍口上嗎,看看朱元璋為什麼會成功,他用的什麼策略,“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才是正道,果不其然,陳勝這支出頭鳥得到了秦國重視,都已經逼近咸陽了,秦國大將軍章邯把在驪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隸放了出來,編成一支軍隊,向起義軍進攻,偏偏其他的義軍又不願意相助,最終導致起義失敗。

二,對自己一起起義的兄弟沒有兌現誓言,只顧自己享樂引起諸多不滿

歷朝歷代,但凡農民起義的,很少有成功的,這裡失敗的原因很多,類似陳勝吳廣這種,小農思想,起義才不久,就開始自封為王,就開始建宮殿享樂,和太平天國洪秀全起義失敗如出一轍,好不容易打到了南京,不繼續努力,反倒是稱王建號最後失敗。還有一個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起義還沒成功,自己屋裡開始內訌厲害,陳勝在起義之初,為了拉攏人心,曾和一些以前一起務農的苦難兄弟許下諾言:“苟富貴,勿相忘!”,在陳勝於陳縣稱王以後,有一些兄弟自然要來投靠陳勝,沒想到就因為抖摟了幾件小的醜事,陳勝盡然對老鄉們痛下殺手,此時也是引起很多起義老兄弟的不滿。

我們偉大的毛主席在讀《史記·陳涉世家》的批註中也指出,陳勝、吳廣有“二誤”:一是違背“苟富貴,無相忘”的諾言,殺死舊時夥伴,導致眾叛親離,二是信用朱房胡武,賞罰失當,導致諸將不願為他們效力,主席的一句話就點明瞭陳勝吳廣起義註定失敗。

歷朝歷代,農民起義鮮有成功的,歸根究底,還是一些小農經濟,貪圖享樂,革命尚未成功了,就開始封王,建宮殿,封百官,這樣露骨很容易招致秦國的重點照顧,而且也會引起其他各路義軍的不滿,果然,在逼近咸陽後,章邯大軍攻擊,其他各路義軍居然沒有願意幫忙的,朱元璋提出的“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才是正道,才是王道,起義才會成功。


唯戀無名


陳勝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有野心不安於現狀,而且與當時的一些社會名流有過接觸的人,並不是農民,而他的起義也都是精心安排的迷人的幌子,為了他的富貴,起義後打著復國的旗號,六國紛紛復辟,天下土崩。尤其是他們在議定國號的時候,在數落秦的罪狀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個理由是破人國家,滅人社稷,就是滅了六國,其次才是暴政剝削嚴重。定的國號張楚,張大楚國。所以此次起義只是一個倒退的復辟運動,天下倒退到後戰國時代。包括後來他們的管理層都是六國貴族或者是當時的所謂的豪傑遊俠,根本沒有農民什麼事,也沒有為農民爭取任何利益!所以他們根本不是被逼的去造反,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剝削的農民運動。只是一場精心的謀劃而已!

首先,我們普遍知道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遇大雨延期,延期是死刑。這個理由根本站不住腳,根據睡虎地秦簡,戍卒沒有及時到達,不會處以死刑,就是鞭笞幾下,打幾下鞭子而已,罪不至死,那時候缺勞動力,不可能因為這個就殺人。

二,說說陳勝吳廣為什麼不是農民。陳勝有字,古人要成人行加冠禮,然後有字,一般農民不可能有字,他跟普通黔首不一樣,他們是帶冠的。起義後到了陳成,張耳陳餘就在這裡,陳勝生平數聞張耳陳餘賢,未嘗見,既見,大喜。還與城裡的社會名流一起交談,一般農民能這樣嗎?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天天種地的農民能知道這些嗎?要知道大家說陳勝是農民,因為司馬遷說陳勝少時嘗與人傭耕,嘗,曾經,曾經種過地。所以他不是長期以種地為業的。所以也就有理由相信,他曾經在低頭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那句話了,可能他家道中落,曾經迫不得已找了個種地的工作,感覺跟這些種地的在一起有點掉鏈子的感覺,所以有這樣的感嘆,你們懂什麼,有點瞧不起他們的意思!

第三,起義前還專門找人算卦,如果被逼無奈還算什麼卦?算卦問老天,老天如果說你們別造反了,那意思是還繼續趕路?那不就跟前面說的遲到要殺頭矛盾了嗎?


古樓殘卷


窮苦老百姓,但是反秦精神可敬,故而被太史公列入王侯公爵才可享有的“世家”之列,可見其影響力之高。

大雨誤期,橫豎是個死,索性反了!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等一干民工被徵派到漁陽戍邊。走到大澤鄉時,天降大雨,連日不停,道路泥濘不能走,只能留在原地。導致耽誤了到漁陽的時間。按《秦律》,是死罪。二人於是商量,“現在到漁陽是死,造反也是死,還不如反了!”就與同行的夥伴一合計,拍板,反了!

於是打著為扶蘇、項燕報仇的旗號,也搞了那一套造反常用的“讖語”造勢。開始招兵買馬,舉事反秦。之後起義軍殺秦吏,佔地盤,建立了“大楚”政權。起義之火迅速蔓延,得到了各地被秦所苦的老百姓的積極響應,一些舊六國貴族也聚集起來,呼應“張楚”,大秦各地被戰火燃燒了起來。


不能脫離農民階級固有的侷限性,最終活成了曾經那個自己討厭的人的樣子。

任何農民階級領導的起義都難以擺脫這個侷限性,就是起義有一點成績、領導者有一點名望以後,就開始擺譜揮霍、猜疑部下,慢慢與群眾脫離,開始成為那個曾經自己討厭的人。

陳勝吳廣也是這樣,事實證明,他們只能“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大勝秦軍後,陳勝的猜疑心更重了,不能包容部下的言行,為了一點小事就龍顏震怒,肆意殺人。導致最後民心離散,部下們各自為戰,老朋友再也不聽他指揮了,軍隊凝聚力減弱了。“張楚”從內部開始瓦解,秦將章邯趁虛而入,最終起義被鎮壓,陳勝被車伕所殺,吳廣也死於同伴之手。

火星之光,照耀千古。

陳勝吳廣就像一顆小小的火星,雖然微不足道,但一經點燃卻能釋放無盡的餘熱,並最終燃燒整片草原。他們率先拉開了秦朝滅亡的大幕,而最終大秦的落幕卻由後繼者劉邦、項羽來完成。而作為窮苦老百姓出身的陳勝吳廣,他們的功績並不遜於後來者劉邦和項羽。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豪言壯語,更是影響著、激勵著後世無數的人為了自身的幸福而前仆後繼,奮鬥終生。斯人雖往,而反抗暴政,不屈不撓的精神卻永傳史冊。燃情之火,亙古不滅。


開史有益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為大半是假的就不讀了,那就是形而上學。不讀,靠什麼來了解歷史?”-----毛澤東


苟富貴,勿相忘

陳勝雖然是一個農夫,卻素有大志。

我們都聽過早年替人耕種時,曾憤憤不平地對一起種地的夥

“苟富貴,勿相忘。”夥伴嘲笑他:你一個做僱農的,何來富貴?陳勝嘆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要知道故事一開始陳勝只不過是個我們常人中,一個愛說大話十分平庸的人設。按理說這樣的人就應該一輩子,種種地,娶個媳婦,生個娃,然後,娃長大了,再娶個媳婦,生娃,種地。

一場天賜大雨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一支由有“閭左”貧民組成的九百人的隊伍被徵調去邊境漁陽屯戍。一場大雨賜給了他這種機會。正在此時,電閃雷鳴,一場大雨阻隔了他們的去處。九百戍卒被大雨阻隔在大澤鄉,無法繼續他們的行程。

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等死,死國可乎?

按常理來說,在這場大雨下下來的時候。陳勝們的命運已經被定格。似乎上天在說,今天,你們這群人就要在此交代了。

不想死,所以成功

沒有人是想死的,而且死在這該死的天意。所以,怎麼辦?只能起義。我們試想,如何不是陳勝吳廣的帶動,會有項羽、劉邦也未可知。

可似乎,一切就像一個遊戲腳本,既定的代碼已經寫好。每一步就按照程序進行下去就好。

那麼,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一起去消滅暴秦的統治吧。反正已經是將死之身。

我們都知道,穿鞋怕赤腳的,赤腳的怕不要命的。

我們都知道這夥人,一開始就是不要命了,不是他們不想,是他們已經沒命了。但是一開始他們成功了。

迅速滅亡

成功不可複製,但我們可以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這就是歷史最大的魅力。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原因:一是功成忘本,脫離了本階級的群眾;二是任用壞人,偏聽偏信,脫離了共患難的幹部。

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我們一開始屬於哪個階級,這就是我們的本。任何時候必須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是取得勝利的基礎條件。  


嗟乎俠


司馬遷在他的鉅著《史記》中,把陳勝寫入了"世家",足見陳勝的歷史地位和分量。

↑陳勝是反抗暴秦第一人↑

從現存的史料來看,陳勝是一個胸懷大志,也有一定能力的人物,按照韓信與劉邦論兵的標準,韓信能夠駕馭"不限數目,多多益善"的兵力,劉邦能夠駕馭各種能人異士,那麼,陳勝的能力呢?

適合當一個小官,駕馭1000人左右的軍隊規模,已經是他的上限了。

公元前209年,陳勝和吳廣帶著九百名戌卒,按照規定,要去往漁陽一帶戍邊。

都怪一場不停歇的狂風暴雨,耽誤行程已成定局,依照當時秦朝的法律,誤期者一律斬首。在強烈的求生欲作用下,陳勝想起了當年立下的鴻鶴之志,如今,身邊有了900名待死的成卒,逃也是死,反也是死,他和吳廣討論後,決定造反,賭上這條命!

↑大澤鄉起義↑

秦朝的滅亡,就此這場暴風雨開始了,六國故民和日貴族們還在灰溜溜夾著尾巴做人的時候,竟然是一個出身普通的老百姓舉起了反秦的旗幟。

單憑這份勇氣——歷史上第一個敢於反抗暴權的老百姓,陳勝和吳廣的歷史地位就無法動搖了,更何況,陳勝還說出了那句捅破了所有皇權褲衩的真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有意思的是,代替陳勝完成反秦大業的,恰恰不是六國貴族之後,而是另一個小老百姓-——劉邦。劉邦稱帝后,特意為陳涉置守冢30家,按時犧牲血食祭祀,直到王莽戰敗後才斷絕。可見劉邦是發自肺腑感謝陳勝的。

比較一下陳勝和劉邦,就能看出陳勝為人極其致命的弱點:他既不會打仗,更不會馭人!

其實,陳勝手下不是沒人,但隊伍很不團結啊--武臣直接自立為趙王;韓廣自立為燕王;周市倒是聰明,捧出個魏國公子魏告當魏王,此舉直接導致本來活的好好的魏告,在次年被章邯擊破,為了保護老百姓,依照約定自焚而死。

↑陳勝起義軍一度聲勢浩大↑

葛嬰奉陳勝命令,向東南攻打原先的楚地,為了號召人心,擁立襄疆當了臨時楚王,襄疆的楚王位子屁股還沒坐熱,就聽到了陳勝自立為楚王的消息,一山不容二虎,一楚不容二王,葛嬰就把襄疆殺死了。

那楚地的人心呢?陳勝和葛嬰就不管不顧了?

可見,陳勝的起義軍陣勢很大,他的部將不但能夠擁立六國舊貴族,甚至不乏自立為王的野心家,那麼,問題來了,陳勝算什麼?下面的部將根本就不服他。

甚至陳勝的老鄉,在陳勝稱王后,還把他當成搬磚的工友,是可忍孰不可忍,陳勝把不識好歹的者鄉給宰了。司馬遷說,此舉導致陳勝離心離德,是敗筆。笑話,一個吃啥啥不剩,幹啥啥不行的老鄉工友能做什麼?

↑陳勝很快就敗亡了↑


陳勝離心離德,歸根到底還是自己能力不行。他殺不殺老鄉,都不能鎮服自己手下的部將。

最憋屈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起義隊伍合夥人,堪稱二當家的吳廣,因為和另一個陳勝部將田臧意見不合,被田臧一刀咔嚓,而且,田臧還是假借陳勝的命令殺掉了吳廣,真是殺人誅心啊。

可見,陳勝和吳廣,都很有勇氣,但他們實在不是造反打仗當領導的命,本來他們兩人當了秦朝的屯長,已經混出點模樣,可偏偏那場不期而至的大雨,把他們捲入了時代的狂流中。

縱然有鴻鵠之志,卻只有燕雀的飛行能力,怎麼可能混出一片天呢?

王候將相,是不問"有沒有種"的,但有沒有那個本事和運氣,才是關鍵啊。

不知道陳勝吳廣臨死前,會不會後悔?


我見青史多嫵媚


讀中學的時候,上歷史課,認為陳勝吳廣是大英雄,是人民的偉人。人到中年才知道"王候將相"是有種乎。領袖需要時間磨礪的,第一個想改朝換代的都是英雄,但都會死在沙灘上。後發制人,天外有天,樓外有樓,後起之秀的英才才會奪得天下。叫“廣集糧,得人心,緩稱霸”的策略。學習姜子牙要有周武王平臺,學習劉幫要有傑出將相謀臣,學習比爾蓋茨要有深厚的家族背景。所以不要誇誇其談地樹立雄心壯志。再說,這些王候將相幾百年只出一位,概率很低,同時歷史具有偶然性和複雜性,千萬不要引導年輕人去做春秋大夢,這會毒害一批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