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站,解甲歸田(上) 撰稿編輯中原


一、戰技勤務科

1997年底,當兵近20年,正準備退役時,突然,接上級通知,調到師裝備部戰技勤務科工作。

最後一站,解甲歸田(上) 撰稿編輯中原

集團軍裝備工作會議代表合影留念

戰技勤務科是一個綜合科,負責軍事訓練、日常管理。同時,對口抓直屬隊的訓練和管理,任務十分繁雜。師機關不同於基層,這裡需要能寫的"筆桿子",會侃的"嘴皮子",而我這個老兵新科長,顯得有些不適應。過去是直接管理部隊,上級的命令一竿子到底,就能貫徹落實。而現在是間接管理,通過及時傳達、指導,來開展工作。

首先,面臨的是新業務。裝備管理略懂點,那也只是一些皮毛。要指導全師裝備工作,談何容易,此仍任重道遠。為儘快地熟悉裝備工作,我只有惡補裝備知識,學教材,查文件,看總結,進行全面的瞭解,即使這樣也難以勝任這個崗位,總感到力不從心。當時壓力很大,從外行變內行,不知需要多長時間!

最後一站,解甲歸田(上) 撰稿編輯中原

戰技勤務科合影留念

好在科裡的幾位參謀,業務精,素質好,他們在戰技科工作時間長,對裝備工作十分熟悉,對我的工作支持也很大,不然,工作就被動了。我就拜他們為師,學習、瞭解裝備工作。先當學生,後當先生,放下架子,輕裝上陣。這樣,工作局面才逐漸打開,對口單位修理營管理的被動形勢得到了扭轉,全師技術裝備革新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裝備財務管理工作受軍區表彰,上傳下達等綜合性工作做到及時、準確,師首長及部領導充分肯定了我們的工作。

   二、適者生存

在師機關工作二年,最大的感受就是需要學習,需要更新知識,不然,就會淘汰,只有適者,才能生存,這個自然法則,必須遵循,非常重要。

在基層,沒有電腦,所有文字、數據用筆寫。但師機關就不一樣了,寫材料,報數據必須經過電腦處理,不會計算機操作的人,在機關就不適應,工作效率就低。因為你準備的材料、數據,需要電腦打字員來完成,而且費時費力。科裡的參謀等工作人員,都會計算機操作,而我這個一科之長,卻是個門外漢,這給我帶來很大的壓力。

最後一站,解甲歸田(上) 撰稿編輯中原

赴兄弟部隊參觀見學合影留念

於是,我開始學習計算機操作。當時,我已有四十歲了,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用五筆打字,需要背字根,還要拆字,剛開始無從下手,難度較大。用漢語拼音打字,但有幾個聲母、韻母發音不準,一時難以掌握。我拜打字員為師,先背根,再在鍵盤上找出對應位置;又開始學習拆字,打一些簡單的字。同時,開始練習盲打。記得當時的電腦軟件版本較低,只有把所有字根打出來,這個字才出來。不象現在五筆軟件,設置了聯想功能,有時打一個字根,就出現想聯的字。

當時,裝備部的電腦不多,平時工作上要用,提供練字機會很少。我利用學習機,在電視機上練打字。在學習機的鍵盤上插上打字卡,把它與電視機連在一起。當一個字從電視畫面上飛來飛去時,就要抓時間把它打出來,不然,它就飛跑了。這樣練習能提高打字速度,而且還不佔用科裡的工作電腦。

最後一站,解甲歸田(上) 撰稿編輯中原

參加年度軍事演習留影

夏天天氣炎熱,家裡又沒有空調,只有一臺電扇,我就赤膊上陣,在家裡利用電視機練習打字,往往是汗流浹背。有時有的字打不出來,我就記在本子上,上班的時候,就請教打字員。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的打字速度提高很快,而且正確率達到百分之九十,能用電腦辦公寫材料了。

後來,轉業回地方工作,因會使用電腦辦公,提高了工作效率,對工作的幫助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