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中國書法,是就漢字書寫的一種特定藝術。

具體地說,書法同國畫一樣:

是以毛筆、鋼筆等為書寫工具

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筆法、結構、章法為表現手法

以抒情、狀物性的線條及其組合為表現形式

以文字含義和書寫者的思想情趣為表現內容

一門融合空間性和靜態性於一體的

線條書寫和造型藝術。

書法受華夏民族數千年文化傳統的影響,它不僅具有東方文化藝術的特徵,而且明顯地反映出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哲學思想和倫理道德。

從中國書法數千年的發展史看,書法藝術與其他文化門類是密切相關。

哲學的微言大義、史學的深邃精密、詩歌的浪漫優美、繪畫的氣韻生動、武術的剛柔相濟、佛教的洗心入靜、中醫學的陰陽五行等,書法無不兼收幷蓄。

正因為如此,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中國書法的發展史也是中國文化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在其熔古鑄今不斷髮展演變的過程中,我國人民和歷代書法家經過長期的書法實踐,探索和總結出的藝術法則和規律,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珍貴的財富。

書法由三個最基本、最關鍵的要素組成,即章法、結構和線條(筆畫)。

(一)章法

章法是使一幅書法作品整體美的技能和方法。它著重於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協調與輝映,利用黑白的分佈、字形的大小、字距的遠近、字態的正等手段使千姿百態的單字在同一風格的組織下,形成一篇既和諧美觀又相映成趣的藝術作品。

(二)結構

結構也稱結字、間架,指巧妙地組織筆畫,使點畫布局合理、恰當。筆畫擺放得好,寫成的字自然就美觀。具體地說,結字是每一個字中筆畫與筆畫之間、偏旁與偏旁之間的距離遠近和長短筆畫相互配合的總和。這些配合與書寫者的提按頓挫、緩急輕重有著密切的關係。點畫的每一個細微的行筆輕重快慢都能引起搭配上的差異,點畫間的筆勢往來產生結構,從而在結構外形上造成了複雜的變化。

(三)線條(筆畫)

線條(筆畫)是指每一筆畫留在紙上的痕跡。在有形的線條中,能體現出一個無形空靈的力感,粗的筆畫莊重凝厚;細的筆畫飄逸流暢;濃淡的筆畫如壯士足臂;枯溼的筆畫如千年枯藤。不同的線條給人以不同的藝術感受。

書法三要素的順序是章法—結構—線條。這是根據人們欣賞一幅作品的順序排列的。人們看一幅書法作品時,總是先對通篇有個印象,而後才感受篇中的單字是否賞心悅目,最後才注意線條。而作品的創作過程與上述的欣賞過程恰好相反,書法創作的順序是線條—結構—章法。所以,在書法的三要素中,線條既是創作的起點,又是人們欣賞的終點。

從漢字的構造上來看,漢字屬於表意性質的文字。漢字究竟始於何時?據考古新成果證明,遠在新石器時代,半坡遺址的彩陶器上,已經出現了文字的起源。這些陶器上的各種不同符號(見圖1-2),可以認為是我國文字的萌芽。

(一)甲骨文

漢字從萌芽到成熟,有一個漫長的孕育過程。現在所能見到的成系統的早期文字,只有殷商時代的甲骨文(見圖1-3)。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2 彩陶器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3 武丁甲骨刻辭

甲骨文是"龜甲獸骨文字"的簡稱,因其鐫刻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名。從整體上看,甲骨文雄偉豪放、峻峭挺拔、明朗質樸、細密放逸、秀麗多姿、端莊靈動,已具有最早的書法藝術的魅力。

(二)金文

金文出現在周朝,它是從甲骨文發展而來的。因為這些文字大多是鐫刻或鑄造在青銅器上的,當時人們稱銅為"金",所以稱其上的文字為金文,又因為古代的銅器分鐘、鼎兩個大類,這兩類銅器上都有銘文,所以金文也稱"鐘鼎文"。

(三)石鼓文

春秋戰國時的書作最為後人稱道的是《石鼓文》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和春秋戰國時通行於各國的文字統屬於大篆。

先秦為中國文字、書體的創始期。這一歷史時期,漢字從仰韶文化的陶器符號,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等階段,演變到戰國石鼓文已經成熟,書法藝術也在它的實用中逐步形成。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4 《大盂鼎》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5 《石鼓文》

二、秦漢書法

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各自為政,造成了"七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局面。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實行"書同文"的政策,進行文字改革。首先把大篆簡化成小篆為全國通行的標準字體,後來又整理出更為簡便的新字體隸書。

(一)小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推行統一文字的政策,淘汰了通行於六國的異體字,定小篆為標準字體,將李斯的《倉頡篇》、趙高的《爰歷篇》、胡毋敬的《博學篇》定為當時的小篆範本,對普及小篆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書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飛躍,對以後書法的發展影響很大。

秦篆的小篆比大篆要簡化、工整、規範,其點畫粗細均勻,結構均衡對稱,章法整齊統一,有柔中寓剛、爽朗俊健的美感。秦代把這種書體,廣泛應用於刻石頌德。

(二)秦隸

"隸書者,篆之捷也。"為了適應快速書寫,隸書將篆書的曲線條變為直線條、圓轉筆畫變為方折、縱勢字形變為橫勢。隸書必然取代篆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實用書寫的要求。隸書的產生是我國文字和書法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漢字書法史上把這次變革稱為"隸變"。從此,隸書成了古今文字的分水嶺,為漢字書法的進一步發展開拓了寬廣的道路。

(三)漢隸

漢代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經濟比較繁榮,文化也比較發達,以書取士為國家制度之一。這一時期,隸書大盛,其他書體也在這一基礎上應運而生。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6 秦隸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7 睡虎地竹簡

漢初承用秦隸,後來經過人們在實用中加工、美化,逐步將秦隸遺留的篆意脫盡,點畫波磔明顯,結體更趨方正,成為漢代的代表字體,人們稱這種隸書為漢隸(見圖1-8)。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8 五鳳二年簡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9 《張遷碑》

(四)草書

它的得名說法不一,一般認為因用於奏章而得名,又因漢史游以此體作《急就章》而得名,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說法。史游、杜操等都是漢代善章草的書法家。從作品中可以看出,章草保存有明顯的隸意,點畫帶有波磔、字形扁平、字字獨立。唐張懷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書斷》說:"章草即隸書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章草在實用中快速書寫,逐漸去掉波磔,人們又稱不帶波磔的草書為今草(見圖1-11)。

(五)楷書

隸書在經過章草發展為今草的同時,沿著另一條線索發展為楷書。從東漢熹平陶瓶題字可以看出,其中大多數字褪去隸書的挑腳,已是一種稚拙的楷書。楷書把隸書點畫的波磔改為平直,把形體的扁平變為方正。這樣點畫清楚,結體端正,既便於書寫,又易於辨認。所以楷書一經形成,字體便長期保持穩定,一直沿用至今。十幾個世紀以來的書法藝術史,都離不開因楷書產生、成熟和普遍使用而帶來的影響。

(六)行書

行書簡化楷書點畫,又兼帶草書連綿筆勢,沒有楷書那麼工整,又不像草書那麼潦草;既比楷書易寫,又比草書易認,最切合實用,因此它和楷書一樣通行至今。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11 《終年帖》(張芝)

漢代是書法大變革大發展的時期,書法到了漢末,基本上各體具備,並已出現對書體的系統論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便是一部從文字學角度來探討書體的專著。草、楷、行書體的出現,為文字書寫進一步發展為藝術奠定了造型基礎,也為筆墨功能充分發揮開闢了嶄新的天地。

三、魏晉南北朝書法

(一)三國時期書法

魏晉南北朝時期,篆、隸、草、楷、行各種書體,經過前代繁衍都已成熟,並各自形成體系。五體並行,相互影響,各具風格。在這基礎上,孕育了鍾繇、王羲之等偉大的書法家,產生了一批不朽的傑作,形成中國書法史上的黃金時代。

(二)晉朝書法

晉代受傳統和師承的影響很深,書風極盛。由於晉代禁止立碑,刻石不多,書法作品主要寫在縑帛上,而縑帛又難以長久保存,所以晉代的墨跡少有流傳,只有陸機《平復帖》(見圖1-13)留至今日。《平復帖》為傳世的第一件名家墨跡,在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12 《宣示表》(鍾繇)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13 《平復帖》(陸機)

晉代書法家代表當首推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1600多年來,他的書法一直為後世的學書者所宗法,他學張芝、鍾繇,上承漢魏書法雄奇偉麗的傳統,博採眾家之長融為一爐,獨創一家。篆、隸、草、行、楷各種書體都有很高的造詣,批評家認為他的楷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媚勁健而能千變萬化,純出於自然;草書一變漢魏質樸書風,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壇評價:"飄若浮雲,矯如驚龍。"由於在書法藝術上有繼往開來的超越成就,他的書跡被歷代文人看作至寶,影響之大在歷代書法家中首屈一指,故有"書聖"之美稱,並與王獻之合稱"二王",王羲之的楷書以《黃庭經》、《樂毅論》最為著名;草書以《十七帖》(見圖1-14)著名;行書以《蘭亭集序》(見圖1-15)、《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著名。特別是行書《蘭亭集序》,書法遒媚勁健、端秀清新,純出於自然,是王羲之的生平代表之作,自古以來,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14 《十七帖》(王羲之)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15 《蘭亭集序》(王羲之)

(三)南北朝時期書法

南朝和北朝書法的共同特點是筆畫方,有隸意,轉角和方筆都直折成角,結構講究借讓關係,書風粗獷豪放,筆筆紮實,很有氣派。

四、隋唐五代書法

(一)隋代書法

源遠流長的中國書法,到了隋唐時期,發展到了一個全面繁榮的新階段。

隋代書法熔南北書法於一爐,開唐代楷書的新局。這一時期是我國中世紀書法史上一大關鍵時期。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18 《真草千字文》(智永)

(二)唐朝書法

唐朝是中國書法發展史中又一個鼎盛時期,唐朝國家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書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唐代書法家輩出,歐、虞、褚、薛號稱"初唐四家";盛唐顏真卿富於創新精神,巍然卓立於書壇;其後柳公權以嚴謹的書風給後世以深遠的影響。

唐楷則以其筆法規範、結構端莊,而替代了其他書法作品,成為理想的書法範本。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19 《化度寺邕禪師塔銘》(歐陽詢)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20 《多寶塔碑》(顏真卿)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21 《玄秘塔碑》(柳公權)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22 《古詩四帖》(張旭)

(三)五代書法

五代是中國歷史上大分裂的時期之一,戰爭連年不斷,自然災害也十分嚴重,經濟受到破壞,書法也自然而然地發展遲滯。

五、宋元書法

(一)宋朝書法

宋初書壇寂寞,直到宋太宗即位以後,書法才受到重視,並且產生了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大型法帖《淳化秘閣法帖》。

由於宋代印刷技術發達,不須要像唐人那樣大量用正楷抄字,因而楷書不及唐楷法度森嚴,然宋人"尚意"、"精神外拓"卻取得了行書的大豐收。深受顏真卿影響的蘇、黃、米、蔡四大家,相繼崛起於北宋書壇。可以說只有到了蘇、黃、米、蔡,才算正式形成宋代書法的新局面。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27 《虹縣詩卷》(米芾)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28 《腳氣帖》(蔡襄)

(二)元朝書法

元代書法仍沿宋習,盛行帖學;"初則宗唐,後則宗晉",然不出晉唐;自趙孟、鮮于樞諸家出,元代書法才顯得有了光彩。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29 《膽巴碑》(趙孟)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30 《石鼓歌》(鮮于樞)

六、明清書法

(一)明朝書法

明代書法秉承前代,帖學大行、束於碑刻、囿於守舊,加上科舉取士的影響,於是衍出千人一面、一字萬同的"臺閣體"。明初堪稱大家的"三宋"(宋克、宋遂、宋廣),均未擺脫當時嫵媚書風的影響。然而,深厚的帖學素養也造就了一代上追晉唐、力圖革新的書法家,如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便是其中傑出的代表(見圖1-31至圖1-33)。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31 《赤壁賦》(祝允明)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32 《歸去來兮辭》(文徵明)

明代著名書法家,還有邢侗、米萬鍾、張瑞圖等,他們與董其昌合稱"晚明四大家"。

(二)清朝書法

清代是我國書法史上書道中興的一代。以乾嘉時代為界限,可劃分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為帖學期,後期為碑學期;中葉碑學的興起,打破了宋、元、明以來的帖學壟斷,使長期衰微的篆、隸、北魏書法在清代書壇上重放異彩。

清初書法仍沿明習,盛行帖學,不出董、趙範圍,同時受科舉考試的束縛,因而重複了明代書法的老路,形成與"臺閣體"一脈相承的"館閣體"。在這帖學籠罩期,有鄭燮、金農為代表的"革新派",以充滿生機的書藝,一掃當時單一、萎靡的書風,成為"革帖學之故步,開碑學之先聲"的先行者。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34 《行書軸》(鄭燮)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35 《篆書軸》(鄧石如)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36 《隸書五言聯》(伊秉綬)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37 趙之謙的作品

七、當代書法

清末廢科舉、辦學堂,提倡新學。一方面從根本上剷除了"館閣體"賴以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西方和日本有關藝術創作的思想悄悄融入了古老的書學。也正在這一時期,照相印刷術的發明與改良,將以往連做夢都無法想象的歷史上諸多孤本、善本、墨跡等,通過珂羅版印刷讓世人共享這些文化遺產。對此,人們不得不再次審視中國的書法藝術。剛沉默不久的千年帖學又開始重新甦醒,並以互相包容的氣度,形成了民國和民國以後的新的書法傳統,並一直影響至今。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38 《行書聯》(于右任)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40 《行書五言聯》(沙孟海)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41 《行書八言聯》(沙孟海)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42 《行書五言聯》(林散之)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國書法起源與發展歷程,特色與欣賞要素

圖1-43 《行書四言聯》(林散之)

中國書法對世界的影響

"愈是民族的,也愈是世界的。"2009年中國書法終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它表明,中國書法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人類。楊振寧博士曾說:"書法是中國民族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中國書法是最具東方性、民族性的傳統文化,也是最難摧毀的文化遺產。現在,隨著漢字在全球的廣泛應用,同步於漢字的產生與發展的書法藝術早已走向世界。

然而,對中國書法最為崇拜的莫過於日本、韓國和朝鮮。韓國和朝鮮是最早接受中國文化的國家,在漢學尤其是書法方面曾是日本的老師。韓國至今除朝鮮文外,官方仍通行1 800多個漢字,而民間實際上通用4 000多個漢字。書法藝術(包括漢字書法和國字書法)在其國展——"韓國美術大展"中,具有與美術作品並列的地位,殊為國人所注重。韓國現有總人口為4 000萬,而書法人口據其官方統計就有500萬,即每八個人中便有一個研習書法。

日本後來居上,將書法或書道奉為藝術中的最高形式。他們將漢字與平假名融為一體,創造出"日本書道",另闢蹊徑。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貨真價實的"書道藝術博物館"。館中珍藏著中、日、朝、韓、越等國家古今書法珍貴資料10 000多件,其中有無價之寶王獻之的真跡、有日本(宋)僧人用夜明珠換取的唐白居易詩文墨跡。日本全國擁有的書法刊物之多、書道組織之眾、喜好書法的人口比例之大(中小學開必修課、各大學開選修課,社會上還有許多書法學校),不是今天中國所能相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