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加入外籍的中國明星,這幾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士更值得尊重

1. 鄭律成(韓國)
鄭律成,1933年的時候來到南京,參加了抗日活動。因為是個音樂人,在艱難的革命環境中,他仍堅持音樂創作,他創作的《八路軍軍歌》,也就是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1950年,他主動加入了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大家庭的一份子,1976年去世。

對比加入外籍的中國明星,這幾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士更值得尊重

2.馬海德(黎巴嫩)
馬海德畢業於瑞士的日內瓦大學,之後就來到中國,開始行醫。抗戰期間,他和朋友埃德加斯諾來到延安參與衛生工作,為了更好地向陝甘寧邊區人民服務,他向國外的朋友求助,獲得了大批的醫療器材和藥品。他在陝甘寧邊區拯救了許多傷病員,之後與延安一位叫周芳菲的護士在一起,1949年的時候,他主動申請加入中國國籍。

對比加入外籍的中國明星,這幾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士更值得尊重

3.愛潑斯坦(波蘭)
愛潑斯坦是一個猶太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與家人逃亡到中國,定居天津,15歲的時候便是《京津泰晤士報》的記者,抗戰期間,他積極宣傳抗日救亡,為中國的抗戰盡了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1951年,他創建了《今日中國》的雜誌,1952年加入中國國籍。

對比加入外籍的中國明星,這幾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士更值得尊重


4.陳必娣(美國)
1937年盧溝橋事變,陳必娣被迫滯留在北平,因為親眼見證過中國軍人無人救治,她自願參加了救助的工作,甚至冒著生命危險買下日軍殘殺中國人的照片,為日軍的殘忍暴行保留證據。1940年,她舉家搬遷到中國,繼續自己參與醫務救助的工作,1949年之後,她擔任外國出版社的翻譯工作,寫出了《中國針灸學概要》這一書籍,讓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國傳統的針灸醫術,1963年,她主動要求加入中國國籍。

對比加入外籍的中國明星,這幾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士更值得尊重

5.魏璐詩(奧地利)
魏璐詩是一個猶太人,1933年來到中國後,與別人一同創辦了《新聞快報》,通過這份雜誌,向全世界報道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展狀況。抗戰勝利過後,他在聯合國的秘書處任職。1951年的時候,她再次來到中國,曾受到過周總理的多次接見,1956年加入中國國籍。

對比加入外籍的中國明星,這幾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士更值得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